书城文学心灵真经
599100000031

第31章 这个时代的灵魂

开骂、烧汽车、蹲班房……窦唯骤然成为2006年轰动娱乐圈的人物,此时又恰逢前妻王菲生子,一夜之间,“窦唯”两个字成了最具活力的媒体字眼,这个商机近日又被嗅觉灵敏的书商看中,纷纷向其发出邀请,要他趁热打铁出书立传,并表示,窦唯如果答应,也将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据说目前看中窦唯故事的出版商不下6家,大家都在托关系跟窦唯方面取得联系,开出的价码有高有低,并且因为竞争,还有抬价之嫌。北京某出版公司还放言,只要窦唯点头,完全可以找枪手为其代劳,窦唯该拿的那份酬劳仍会一分不少。

可怜的窦唯!还没有走出被媒体骚扰所带来的痛苦阴影,却又被另一群苍蝇围的水泄不通。准确地说应该是“吸血虫”(Xixiechong),媒体骚扰窦唯是炒卖新闻,是为了媒体自身的利益,而今书商骚扰窦唯也如出一辙,是为了通过出卖窦唯的隐私来赢得暴利。媒体炒卖新闻还可以振振有词:这是双赢,我们炒卖了他,可是他也大红大紫了,没有我们媒体的炒作有他窦唯的今天吗?而书商们也有理由:听说有人要为窦唯发起募捐,看来窦唯没钱花,既然没钱何不和我们合作一把,窦唯是有故事的人,他的故事一定能热卖,我们赚钱了他也赚钱了,岂不是两全其美?可恶的“吸血虫”(Xixiechong),只有等吸完窦唯身上的血才肯罢休。

“只要窦唯点头,完全可以找枪手为其代劳,窦唯该拿的那份酬劳仍会一分不少。”这些利欲熏心的书商能说出这番话并不奇怪,他们以为在金钱的利诱下,任何人都会出卖自己的灵魂,即使窦唯也不例外。在有些书商眼里钱是万能的,它能买来你所想要的任何的东西,它甚至可以让窦唯把自己赤条条地剥露在世人面前。这个如意算盘打得也太愚蠢了!我想窦唯能为媒体曝他的隐私而烧报社的汽车,难道就会同意书商出版书来暴露他的隐私?还是劝这些书商别去惹窦唯了,如果真把他惹怒了,上次窦唯烧的是车,这次怕要烧人了。当然窦唯绝不会因为钱出卖自己,因为窦唯是男子汉,是一位血气方刚的气概男儿,怎么会因为几个钱把自己卖掉,何况窦唯没有到要饭的地步,就算到了要饭的地方他也不会出卖自己,他会立即让你知道,他并没有那么轻信别人,那么容易被利诱。

看来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文学必然要罹受可怕的灾难,写作就会被异化为一种狭隘的功利性行为。当下在这样一个商业化时代里一切都是商品,名气也如此。名人的名字就像商品的商标,名气越大就意味着他的名字和作品越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作家只要有了名气,不管他的作品写得多么差,都有人愿意出版,都有人愿意购买的原因。名气像酒色、权力和金钱,也是最能腐蚀人的一种异化性力量。它让人变得求名若渴、贪多无厌甚至到了失去理性、不顾颜面的程度,结果弄到名实两乖、徒增笑耳的地步,给世人留下饭后的话题、酒余的谈资。一个人的名气还有这样一种神奇的魔力,只要看到“著名”人士的名字,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趋奉和膜拜的心理冲动,就会招徕很多出版社像求婚一样求着要出他的书,而且以令人咋舌的印数起印,以让你吃惊的版税付酬,这正是当今出版界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我看来,面对好多书商或出版社的骚扰,窦唯心中应该有一把尺子,他的严厉拒绝体现了有道德上的庄严感,更说明他有敏锐而准确的辨别能力,能在虚假与真实、矫揉与自然、高贵与卑贱、有趣与无聊、美好与丑恶之间划清界限。当今商业化的狂潮冲击着人们原本就很脆弱的一面,加上某些媒体腐败糜烂的推波助澜,就形成了一种有害的精神气候,在这种精神气候的影响下,堕落和颓废、缺乏意义感、成就感和价值中心感是不少书商和出版界人士日常的精神状态,“身体”是出版商眼中作品的核心意象,“欲望”是它的主题,他们喜欢作品中作者对于性的纵情恣意的想象和叙述,所以,趣味感的麻木和迟钝,成为不少作家身上共同存在的问题,而趣味的粗俗和低下,则是当前出版商普遍存在的病象。这种病态的、畸形的趣味感则降低了他们审美想象的旗帜和道德自持的底线,让他们把反讽变成挖苦,把批判变成侮辱,把庄严化为笑谈,让他们的作品因为缺乏高贵的气质与纯洁的品质,而成为失败的文本,成为金钱作用下的精神垃圾。

书商和出版商找窦唯有何贵干?一个是搞图书的,一个是搞摇滚音乐的,这两者之间有何关联?惟一的关联就是金钱。书商和出版社盯着窦唯,盯着的不是窦唯这个人,也不是窦唯的音乐,而是窦唯和王菲以及他内心世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种故事就叫隐私,而名人的隐私又会成为大众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种话题是金子包装成的,它很值钱!为了钱,有的书商和出版商因此竟鼓励明星名人把灵魂的衣裳脱了下来,以一丝不挂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来,再把它制成精美的高档印刷品,然后展现在大众面前,让这些明星名人把自己变成大众的情人……等待书商或出版商的便是白花花的票子。从书商和出版商挣抢窦唯事件中,反而看出了出版行业在面对市场经济而显露出的腐败与堕落,拜金主义的深度腐化。找窦唯出书的书商或出版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全盘否定了所要出版图书作品的教化与审美职能,任意践踏人之为人的价值,对人性作无情的暴露,甚至以它的黑暗面为着眼点,以耸人听闻的情节制造轰动效应,诱使读者掏腰包买书。这些书商或出版商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做法,更说明现今出版行业太过关注图书的销售潜能,因此也往往干预作者的创作方向,迫使作者在书中加入许多出版人认为能够取悦读者的作料,甚至在一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就预想它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而为加深视觉效果牺牲了描述深度。如此一来,大大压抑了作者的原创力,也使一些高水准而又一时难以倾销的作品没有了出路。这就是在践踏中国文学,蔑视中国文坛,所以也有了初出茅庐的文学少年大喊:“文坛是个屁!”;所以也有了“中国文坛名人排行榜”上几个毛头小子把现、当代文坛泰斗们都跻下榜去的滑稽闹剧。

窦唯,千万不要出卖你的灵魂,把找你的这些被金钱奴役着的书商和出版商们,都统统赶出去,千万不能掉入他们设计的陷阱。

一个人不能够出卖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