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灵真经
599100000009

第9章 看什么样的电影?

警匪电影《迈阿密风暴》前日抵达伦敦举行欧洲慈善首映,女主角巩俐和男主角科林·法瑞尔在发布会现场出尽了风头。巩俐继续以性感的开胸裙抢镜头,科林·法瑞尔(Colin Farrell)自爆和巩俐调情最爽!对媒体说很享受和巩俐的连场情慾戏,把巩俐给逗得“笑不拢嘴”。40岁的巩俐艳光四射,她出现时,却不见影迷们对她热情的尖叫,男主角科林·法瑞尔见状,立刻称赞起巩俐在影片里的表现,他说:“我很享受跟巩俐合演火辣场面!和她调情,感觉特别爽!”这是昨天晚上看到的有关巩阿姨的最新消息。整个发布会场面没有电影开拍前的那场新闻发布会热闹,影迷们反映平淡,并没有因为巩俐的到来而掀起高潮,就如媒体所说:“不见影迷们对她热情的尖叫”,只有科林·法瑞尔和巩俐在影迷和媒体面前“丑态百出”,尤其是科林·法瑞尔,大谈他和巩俐的调情,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这就是《迈阿密风暴》失败的征兆,能撩拨起影迷对该片的兴趣的也只剩下科林·法瑞尔这副得意洋洋的嘴脸了。大概观众们要去看这部影片,也就是想看看科林·法瑞尔到底是怎样怎样地享受和巩俐的连场情慾戏的,到底是有怎样的“火辣场面”,观众对于别的内容大概没有抱什么兴趣。因为科林·法瑞尔在首映宣传时强调的就是如何和巩俐调情的,又是和巩俐合作激情戏感觉如何如何地“爽”,无论是科林·法瑞尔故意这么说,还是片方故意这么安排的,总之,“巩俐的连场情慾戏”和“科林·法瑞尔和巩俐调情的火辣场面”成为这部影片的看点。

《迈阿密风暴》的导演原本想拍成什么样的电影我不知道,总之他很清楚巩俐和科林·法瑞尔这两位他眼中的活宝贝并没有给他带来巨大的收入,反而他执导的《迈阿密风暴》面临着血本无归的危险。他只有在巩俐身上做文章,只能通过影片宣传来弥补他的损失,每次宣传会上,难免会要求巩俐亮出她那36E豪乳,然后要求科林·法瑞尔这位猛男口若悬河地介绍他们之间的火辣场面和大胆挑情,走一个地方都要强调……从国外的影评就可得知,并没有多少对整部影片的高度评价,而仅仅是对巩俐个人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出色而高度赞赏。

我感觉黑暗这就是《迈阿密风暴》在精神视境上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在这部电影的情节展示中,散发着潮湿、腐臭的气息,弥漫着阴暗和堕落,这是一个没有光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缺乏行动力量的人物,像鬼影一样出现然后消失。一切的声音产生于黑暗之中,复又沉寂于黑暗深处。我们看到了生物意义上的人,却看不到人性意义上的人。在这部影片中,人的行为大都是本能性的,而不是精神性的或道德性的。无可置疑地说,《迈阿密风暴》是一部大胆的电影,但也是一部失败的电影,它赋予虚假造作的视觉场面和颓废、堕落以感伤的诗意以及风流名士的浪漫情调,却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成功导演内心深处的困惑和焦虑、无奈甚至绝望,也没有真实地写出他们与自我、与社会真正意义上的矛盾和冲突,没有为人们了解和认识特殊时期的人们的生存状况提供可靠的信息;没有拍到80年代这部重拍电视影集的精随,也没有拍出自己的特色,正如《迈阿密风暴》自己说的,这“就像是一个包装精美的空壳罢了”。《迈阿密风暴》确实是一部“不高明”的电影之作,是对当前大多数的格调低下的狎邪电影的拙劣模仿,这种模仿,在我看来不仅见之于趣味格调和道德情调上,还直观地表现在表演方式及导演策略等外在层面上。

当然,我不是说我从《迈阿密风暴》的人物身上找不到任何别人的影子,看不到一点点时代生活的内容,而是说这部电影之所以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导演,或者说,一部电影很大程度上首先是它的导演的心灵世界和人格修养的镜像,因此,我们从电影中看到的首先是导演本人,其次才是电影中的其他人物。总之,在我看来,有什么样的导演,就会有什么样的电影,因此,一部电影不能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光明,不能写出足以对观众的精神生活发生积极影响的东西,我首先应该责备的是导演,而不是其他任何人。一名导演要拥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洞察社会和生活的智慧,事实上任何时候,可靠的知识都有助于导演或演员正确地感受和正确地表演。因此,力量的敌人不是知识,而是无知,是对于道德、善良、理想、正直、崇高、人格、尊严等伟大事物的傲慢的蔑视和可怕的无知。《迈阿密风暴》有这样一些特点:缺乏现实感、真实性;缺乏积极的精神建构力量;缺乏美好的道德感和丰富的诗意感;把表演变成消极的习惯,是一种在艺术上粗制滥造的伪表演。不仅此也,事实上消极的表演通常还是缺乏他者意识和纪律感的表演,是反电影文化的私有形态的表演。它追求一种消极的快感体验:咂摸着颓废的滋味,陶醉于残忍的想象,满足于无聊的调侃。它靠大胆的粗俗来吸引观众,这样,它带给观众的就不是美感,不是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而是让人习焉不察的道德破坏和精神伤害;它带给观众的不是优美或壮美,而是眩惑,是以甜食蜜饵或玉体横陈来满足人的低级欲望。

前一天我写了有关《迈阿密风暴》针对巩俐的评论,迎来了不少针对我的口水和砖头。不错,你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时代的消极的电影和眩惑的电影辩护,为巩俐和老外的大胆挑情而辩护。你会说:难道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充满浮躁、颓废、堕落、混乱的景观吗?既然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那么电影“随物赋形”地将其演出难道还有什么过错吗?是的,有过错。因为,用“生活”为导演或演员的任性仰或不好的一面不负责任辩护,是在电影批评上常见的懦夫做派和奴隶性格。电影并不是“生活”奴役下的被动的行为,而是一种向生活显示精神力量和自由意志的自觉行为。电影与其说是对生活的随顺和认同,不如说是对生活的质疑和拒绝。因此仅仅从外在的层面演出“生活”所是的样子,并不能使一部电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并不能使一部电影充满巨大的精神力量。电影的力量,来自于导演或演员的远远超出“生活”之上的人格气度、情感态度和道德立场。我们时代的种种消极的演出和眩惑的电影之所以缺乏力量,就是因为他们只是满足于与生活保持一种异化性质的相似性与一致性,而缺乏质疑并超越现实的内在自觉和道德激情。

越来越看透《迈阿密风暴》了,感觉只是便宜了科林·法瑞尔,大部分都是艺术垃圾,一半的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