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今天
5991900000066

第66章 莫里斯·拉威尔

(1875年3月7日—1937年12月28日)

莫里斯·拉威尔,与德彪西齐名的法国印象派作曲家。

莫里斯·拉威尔于1875年3月7日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母亲是巴斯克人,父亲是瑞士的发明家和实业家。莫里斯·拉威尔7岁开始学习钢琴,五六年后他的父亲鼓励他去巴黎的音乐学校学习,1889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创作《为死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1901年,创作钢琴曲《水的嬉戏》。1901~1903年,三次参加罗马大奖比赛,全部无功而返。1905年,第四次参赛申请遭拒绝,引起巴黎的艺术界和出版界极大不满。当时的艺术家甚至平民爱乐人士站出来声援,并导致巴黎音乐学院的改组,作曲家福莱出任院长。1907年创作《西班牙狂想曲》,1908年创作钢琴二重奏《鹅妈妈》,1911年创作《达夫尼与克洛埃》和《华丽而忧伤的圆舞曲》,1917年,创作《库普兰之墓》,1922年完成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的配器,1924年创作《茨冈》,1928年创作《波丽露舞曲》,1937年手术抢救无效,于12月28只在巴黎逝世。

早年的拉威尔,追求别具一格的音乐表现和标新立异的音乐。拉成尔和德彪西有着密切的交往,德彪西的印象派作曲手法很自然就深入到拉威尔初期的创作中。到了后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拉成尔更倾向于明确的音乐语言,与那种晦暗的乐句划清了界限。他还从西班牙的民族音乐中取材,借以丰富自己音乐的表现力。

虽然和德彪西一样是印象派作曲家,但拉成尔的音乐整体来说与前者迥然不同。德彪西的音乐有一种朦胧的意境和诗意的想象,而拉威尔的作品节奏鲜明。接威尔的作品恪守着古典主义传统,但乐思自由奔放。他的代表作《波丽露舞曲》,全曲14分钟,但是主旋律只有一个,在小鼓无休止的三拍子节奏背景上,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两个17小节的旋律不断反复,通过在不同的乐器中过渡,由弱渐强,最后音乐突然滑进了E大调(旋律大调),达到高潮。乐曲造成了和单纯的手法全不相称的独特效果,让人毫不感到单调沉闷,反而有一种乐曲分秒不断在变化的感觉。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评价拉成尔是“精巧的瑞士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