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守则篇
5998000000010

第10章 品质之美(2)

实现自己的目标固然让人快乐,然而,这种快乐只有不是建立在他人的牺牲的基础上,才是真正的快乐。生活中当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竞争,需要我们做出最大的努力,比别人表现得更为出色,从而击败对手;获得成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用谎言、欺骗甚至偷盗等卑鄙手段去追求成功。即使其他人这么做,也不能成为我们采取同样行动的借口。

生活中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都有必要以一种诚实的态度去获取。虽然表面看起来,这类似于作茧自缚,其他人可能会运用我们所不齿的手段走了捷径,从而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然而,只有不违背我们伦理观念,只有符合我们对正直、诚实这些道德品质的追求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如果你渴望的是真正的成功,你一定要做到诚实。

五、快乐的源泉

我们的生命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存在。我们也并非仅仅是这个星球上的过客。如果我们发现以往做出的决定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和平、宁静和欢乐,我们就有必要对它加以重新审视,去寻找那些更可能使我们实现自我的方案。我们潜在的禀赋,也只有在我们真正懂得尊重自己内心的时候,才最有可能被我们意识到、有可能得到发展。真正的目的感只可能发自我们的内心,而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

这种目的感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动力和指南。没有了指南,即使努力,也不知道我们的努力是为了什么,我们只是一天天地打发光阴而已。很多人在人生路途上,时常觉得消沉、疲惫,对一切失去兴趣,这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要摆脱这一切,我们不妨每天都抽一些时间出来,幻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还有,人总是乐于为自己的不做选择、逃避变化寻找各种内在、外在的借口,然而,这些借口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障碍,是要彻底抛弃的。我们需要一支新的彩笔,重新去描绘我们的生活,去实现那个独特的自我。

有一条捷径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目的,那就是关注我们周围的人,尽力帮助他们提高生活的质量,尽可能友善地对待别人,而不是埋头关注自己个人的物质欲求。这样,我们可以在使他人的生活获得升华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升华。

不过,寻找生活的意义,并不意味着只沉浸在一事一物中,而忽略其他的一切。生活的意义是要在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得到体现的,而不是只把意义寄托在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目标上。为此,重要的是,不论我们在从事什么,不论是生活的哪一方面,我们都要积极地为自己寻找目标。

我们已经看到,帮助别人,正是为自己寻找人生意义的一条捷径。我们自己的生活,会因为周围人生活品质的提高而发生改变,而更有价值。一旦我们献身于造福他人的事业,我们也就为自身的存在找到了意义。

让周围的人也能享受到你的劳动、你的时间和你的快乐吧,这样你也是找到了一条最好的路,使自己的生活也充满健康向上的精神。现在,你将不再是行尸走肉的存在,你的生活拥有了更高的目的,你为社会奉献你自己。从此,你看到自己手边工作的眼光也和从前不同,你能够从中感到振奋、有动力。

除了服务他人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永远不要拒绝新的机会。不要因为自己在某个领域受了多年的教育,获得了学位,就不肯改弦易辙,尝试新的工作。

凡是让你激动、让你激情喷涌的东西,都可能是你新生活的契机。要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所在,不管做什么,都不要降格以求。你有能力做好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你惟一需要的就是去做,去改变。不要仅仅出于义务去从事一项工作,不要看别人的脸色,听凭别人的好恶。人生苦短,我们没有时间浪费自己的生命。

不要总是坐等一切发生,错过了时机也许意味着你失去了一切。不要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眼睛真正应该关注的是生活的原则、方向,那就是,去接触自己喜欢的人,去做自己希望的事。

一旦我们的注意力从物质追求中转移开,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都焕然一新,一切都指向了一个更高的目标。这时候,我们仍然追求成功,但我们并不受它的支配;只要我们按照自己的生活道路行进,它自然地就会降临到我们身上。

不必担心我们的付出没有回报。事实是,付出越多,我们得到的也越多。我们不会再执迷于物质上的欲求,不会再像守财奴一样呵护着自己的所得。只要我们心里时刻记得自己的目标,记得自己要到哪里去,那么,不必担心我们所需要的不会属于我们,总有一天,当我们真正需要的时候,它会出现的。

当一个人不必再为生命的意义冥思苦想的时候,他就已经步入了更高的阶段。他的每一天自然会体现出意义。如果我们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职责,最终的结果,我们会发现自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和财富。

更多地去关注他人,让他人成为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你会像俗话说得那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会有收获的,而且同时你又不会对收获与否抱一种过于急切、功利的态度,能够做到心态平和。这是最可贵的。

对人友爱、宽容、关怀,是幸福生活的秘诀。威特博士在他的很多名著中都提到了这点,他说:"我们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赤条条地走。生命中实际能做的,就是把它奉献出去。"

我们不仅要有终极的、远大的目标,而且,也要有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履行的目标。否则,如果只是把眼光投向很远的将来,很可能我们的日常生活仍然会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所以,只有把长远的目标和每天做的事情结合起来,它才有意义。

而且,真正占据我们日常生活的,也不应该是什么金银珠宝,而应是那些真正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家庭、朋友和理想。金钱财产何足道哉,世俗的酬报又焉能使我们的生活真正充实?我们正是要打破这种对物质财富的迷恋,重要的是我们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其余的就不足为患了。

一个迷恋一些外在的目标、觉得人生缺少了这些东西就不完整的人,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它的奴隶。一旦他能从这种追求中挣脱出来,实际上它又会主动向你招手。

在人际交往中,也需要我们意识到自身的这种职责。这里要求我们做的,同样是给予、服务和友爱,不要那么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得到多少,实际正取决于我们付出多少。

不要高高在上地度量众人,不要盛气凌人去征服别人,多—点同情,多一点体谅。这正是我要告诉你的。

六、自重是一种品质

"自重"不如说是"自肃",来得更加庄严一点。简言之,就是自己应当坚持的身分、看重自己的地位。这绝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实在关系着自身一生的修养。我们不愿把话题说得很远,暂且以一两个很浅显、很普通,也可说很少人注意的方面来说。

第一就是谈话用语中的失检。例如"他妈的"。这早已有文学家,承认是国人互骂的一句普通口语,随随便便脱口就出,已成了一般人随意说的口头语了。那么大家都说,我们就也说,又有什么关系?暂且不深究"他妈的"语意怎样,我们已可认为说三个字的时候,总是无意思的,就像一个有口头语的人,说话必要带上一两句废话作语助词,然后才能说出正经话;像一个口吃的人,必要有许多挤眉歪嘴的表情之后,才凑出一句话来。这些口头语和可笑的动作,我们都无须要学的,那么一句毫无灵魂的"他妈的",我们也大可不必要挂在嘴边上。并且我们总觉得一般小工和农村种田人们的谩骂和信口胡扯是无知的。而"他妈的",就总出于他们的口中。其实确是适当出于他们的口中,他们是粗俗、浅卑,他们个人根本就少有理性,所以他们的话也就谈不到价值了。何以一般知识份子和有身份的人也要说"他妈的"呢?我敢说在这些人说起这句话的时候,至少暂时那一瞬间是失去理性,露出一些粗暴的本质,这就表现出他的修养,还欠圆满,那么为了不负我们所受的教育,表现我们的人格,慎重我们的修养,"他妈的"是不应该说的。你要以为这句话是只为顺口,并没有意思,但我希望你慢慢改变成别的口头语,能表现出你曾上过学才好。

第二件就是一些小姊妹们,爱说的一句形容词,例如"糟糕",必说是"糟糕死了",糟糕而至于死,当然是过甚其形容,修辞学上所谓的夸饰格,所以夸大而加重形容的力量。于是什么"高兴死了"、"可恶死了"、"漂亮死了一、"气死了"、"美死了"、"坏死了"等等,本来这样说是很俏皮有趣的,可是一到流行得很频繁的时候,就俏皮不足,轻佻有余了。

最使我提出这一点要说的动机,是某天到一所大学,看一场篮球赛,在门口有一个大专学生样的女孩子,当她的一个同学,急匆匆的跑来找她的时候,她一面生气,一边大声叫着:"啊!你呀!真是德行死啦!德行死啦!"当时她的态度是非常活泼而失仪的,这姑且不说"德行死啦"一语,是不是既无意识,而又是表现人的轻浮呢?调皮的话和打趣的话,都是最有意思的,因为合有幽默,但却不是轻佻。我相信我所见到的这个小妹妹,一定天真未泯,极为活泼,而说的话不过是人云亦云,并没有加以选择。我想就是没有人告诉她,日后也会自己警觉的,不过很希望这一部份活泼好动的女孩子们,注意两点,我们要活泼而不失仪,出言不失身份,需要率真但不失于粗野。旧说妇女的美德应有"德言容工"四种,言就谈吐,容就是举止态度。我们要知道古时要女人注重谈吐,不是不许女人说话,而是要女人说适于女人身份的话。"容"不是给女人加以桎梏不许动转,是说女人的举止,应合于女人的身份。那么一句:"德行死啦!"本是无足轻重,不过我仍想:如果再有一句比它更能表现我们是与村妇有别的,最好避免有这样的说法。

这不是限制小兄弟姊妹们的谈笑和行动,总希望大家都不失身份,不流于俗,那是最好的了!

七、戒骄戒躁

毋庸置疑,人先天的性情各有不同,有的人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有的人则藏于内心,但更大程度上是后天的个人习惯影响了人的性格。

如果我们发觉自己易怒,那么我们就得格外注意那些容易使自己动怒的因素。那些天生好脾气的人总是太平无事、一帆风顺,说话做事很有分寸。而那些脾气暴躁的人则正好相反。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某个人遭遇不测,有的人可能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顺口溜出一句——"那已经是不幸之万幸了。"如果某个人因为犯了罪而被绳之以法,那么有的人动不动就说"没什么,他那是罪有应得。"但如果我们仔细了解的话,那个人可能是被冤枉的。

经常带着幸灾乐祸的口气乱说一气就是对自己怒气的一种放纵,不知不觉中就会养成易怒的习惯。关于这种情况,圣·约翰有一句再正确不过的话:"连同胞兄弟都仇恨三分的人罪比杀人"。这就是说,任怨恨之气在自己心中膨胀之人不但会怒气冲天,而且还可能有杀人的倾向。

说到这儿,我开始为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一种游戏担心了。在这种游戏里,孩子们可以把那些小活物杀掉,而且还要恶狠狠地,让心中永远充满对它们的仇恨,并且还要想着这种仇恨是理所当然的,是符合《圣经》教义的。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带着仇恨杀死哪怕是最令人讨厌的爬虫,那么无论何时,当周围的某个人冒犯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仇恨之心也会油然而起。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脾气暴躁的人应该慢悠悠地、轻声细语地与人说话的原因。如果说话人嗓门过大、语调太高、态度狂暴,那么对方可能也不会和风细雨。说话尚且如此,任何愤怒的举动就更是火上浇油了。达尔文先生曾经说过,那些动不动就为了一点不如意的小事而气急败坏、大动干戈的人,很容易变得歇斯底里。实际生活中无数的事例证明这种说法很有道理,我本人也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有易怒的习惯,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除掉那些容易把自己引向愤怒的导火索。第一个要去除的导火索就是控制好自己的嗓门,关于这一点,下面的这个关于一位信徒和商人的故事也许有些借鉴作用。

一位伦敦商人和一位贵格会绅士因为一笔账目结算问题产生了纠纷,商人决定要诉诸法律,但绅士却坚决反对。绅士一直想证明商人是错误的,劝他不要一意孤行,但尽管他使尽了浑身解术,商人也无动于衷。

怀着最后一丝希望,一天早上,绅士到商人家登门拜访,他向仆人打听商人是否在家,这时商人在楼上已经听见他们的对话,知道是绅士来了,便大声说道:"告诉那个无赖我不在家。"闻听此言,绅士抬头看了看楼上的商人,然后平静地说:"朋友呀,上帝会让你想明白的。"

商人对于绅士如此温和的回答有些震动,他仔细想了想整个事情,最后终于想明白了错误出在自己身上,绅士是正确的。他到绅士家中负荆请罪,之后他问绅士说:"有一点我搞不懂,我冒犯了你,你怎么依然可以保持克制,毫不发作呢?"

绅士回答说:"我的朋友,其实,以前我也像你这样天性暴躁,但我清楚做事情老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是一种罪过,也是很愚蠢的行为。我曾仔细观察过,情绪激动的人说话时总是好高声叫嚷,所以我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就是说话的时候嗓门从不超过一个合适的度。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同时也在上帝的保佑下,我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天性。"

如果你身边的某个人因为某件事情引起你的愤怒,你应该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把事情想清楚些再说,如果你脾气过于暴躁,这样做有些困难的话,你还可以试试其他办法,让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考虑。有人推荐了一种方法:当感到怒不可遏的时候,心中默数到20或是30,这样有利于情绪的稳定。下面这则关于响当当的齐默曼的轶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可以对我们的行为发挥指导作用。

齐默曼先生可能是因为疾患在身,有时脾气有些暴躁。一天,一位俄国公主和其他几个妇人来探望他的病情,正赶上他气急败坏的时候,于是便把客人们都赶走了。后来王子又来了一趟,那时齐默曼已经开始后悔自己粗鲁的行为了,经过一番交谈,王子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当脾气发作,对朋友失礼时,就在心中向上帝默默忏悔。齐默曼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屡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