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品质篇
5998100000017

第17章 有益的习惯(4)

你如果想有好的人缘的话,就应该自己有一份交际档案,包括别人给你的名片,别人给你打电话时,你记下的对方的情况的纸片,你所见到的所有见过面并且知道姓名的人,把他们的情况整理出来,放在你经常看得见的地方,如办公桌上,或床边,休息时时常翻看,就算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这样你的交际空间便一天比一天宽起来。对于经常打交道的老朋友的姓名档案可以剔除,往里天天加新的,这样,今天的新朋友就成了明天的老朋友。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天天都有新朋友,你就可以变成一个拥有大量财富的人了。财富不是朋友,但朋友却是最可宝贵的财富。这样一来,你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宽,自己的路也就越走越宽。

记住别人的名字是获取别人好感、拥有好人缘的重要方法之一。

十五、常存危机意识

数十年前,高中毕业下乡插队的张女士顶替父职到某企业工作,先后当过工人,车间调度,总公司办公室收发兼档案管理,饱经风霜的她任劳任怨。近年来,企业经营不景气,单位进行机构改革与调整,此时此刻,她猛然意识到自己年龄大、学历低,又无专长,下岗的忧患时刻威胁着自己。她思虑再三,决心在短期内掌握一技之长。

平常在工作中她帮打字员校对文稿,发现那位打字员不仅打字速度慢,而且错漏百出,校对后还要耗时修改,工作效率很低。公司里的几位老总都对其不满。看来,换人是迟早的事。

于是,张女士利用空闲时间苦练电脑打字技术。这对40多岁的女士来说确实不容易。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刻苦学习,她的录入速度提高到每分钟50字,而且准确率相当高,几乎可以免除校对了。文稿排版美观大方、文字摆放疏密有致,令人赞不绝口。

不久,一位学档案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接替了她的工作,她则被聘为办公室打字员。而那位比她年轻十多岁的前任则无可奈何地下了岗。由此可见,想在这个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养成居安思危的习惯。如果做一份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工作而又不思进取,那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淘汰了。

人皆有惰性,一旦条件优越,就难免不思进取。然而,一个人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还是有一点危机意识的好,这样就可以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多一点生存的技能与智慧,对未来就多几分机会与把握。

十六、善于倾听

东京电话公司在几年前碰上了一个对电话接线生口吐恶言的最凶恶的用户。那个不讲理的用户拒绝缴付任何费用,说那些费用是无中生有。他写信给报社,到公共服务委员会去做了无数次的申诉,告了电话公司好几状。最后,电话公司派一个最干练的调解员去会见他。调解员静静地听着他说,让那位暴怒的用户痛痛快快地把他的不满一股脑地吐了出来,还不断地说:"是的。"以表示同情他,如此长达6小时之久。经过三四次的接触,那位用户变得友善起来了。调查员说:"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提出我去找他的原因。第二次、第三次也没有。但是第四次,我把这件事完全解决了。他把所有的账单都付了,而且撤销了那份申诉。"

无疑,那位用户实际上所要的是作为一个重要人物的感觉。他先以口出恶言和发挥牢骚的方式取得这种感受,但他从电话公司的代表那儿得到了重要人物的感觉后,无中生有的牢骚就化为乌有了。

专心倾注于对你说话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再也没有比这么做更礼貌的了。常发牢骚的人,甚至最不容易讨好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听者面前,也常常会软化而屈服下来。

只谈论自己,只想到自己的人,是个不懂成功的人,因为他很难与人沟通,不会倾听。

聆听是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一项美德。我们常习惯滔滔不绝地倾诉?却不会在安静中让自己的心保持平和,聆听天地的声音。

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也是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在我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被教导怎样阅读、写作和表达,然而,从来没有人教导我们应该怎样去倾听。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善于倾听是最大的弱点之一。

倾听的技巧就是在对方谈话时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当某个人和你谈话时,你绝对不能让任何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你是在一个喧哗嘈杂的房间里和人谈话,你应当想方设法让对方感觉到在场的只有你们两个人。在交谈中,你的双眼应直盯着对方。

十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耐心是成败的分界线。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神仙传授酿酒之法给两个凡人,叫他们选端午那天收割的稻子,与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珠调和,注入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中,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这两个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总算找齐了所有的材料,把酒调和好并密封,然后潜心等待那注定的时刻。

终于等到第49天了。两人整夜都不敢有片刻休息,急切地等着鸡鸣的声音。远远地传来了第一遍鸡鸣,过了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遍,第三遍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其中一个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陶瓮,却惊呆了——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酸,又像中药一般苦,他失望地把它洒在了地上。

而另外一个,虽然欲望如同一把野火般在他心里熊熊地燃烧,让他按捺不住想要伸手,他却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三遍鸡鸣后打开陶瓮,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他终于喝到了甘醇的美酒。

凡事不能急躁,急躁往往会事与愿违,只能喝下自己酿的苦酒。

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胜利就一定会属于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我们需要等待时机。等待的过程也许就是我们最难忍受的过程。

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一个名叫娄师德的人,他是一位既有学问又气量宽宏的朝廷重臣。

一次,他的弟弟当上了州刺史,临上任之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辅助宰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所嫉妒的。你打算怎样对待别人的嫉妒以求自免灾祸呢?"娄帅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唾沫,也绝不叫你为我担忧。"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的缘故。如果你将唾沫擦净,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吗?别人会因此而增加对你的愤怒。不擦去唾沫,让它自己干了,应当笑着去接受它。"

在中国,"忍"字更成为众多有志之士的人生哲学。

忍人一时之疑,一方面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意志、毅力的磨炼,为日后的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事业有成奠定了基础。

年轻人就业之后,每一个人便开始面临考验。这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即使自己言谈举止有不妥之处,也没行人为你纠正,但你却必须为自己的一切错误付出代价和承受意想不到的损失。

人生的一切可以从现在开始,请从现在就学会忍耐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成功快乐的人。

十八、尽我所能

作曲家王立平说:"把该做的事做好,不要管结果如何。"

如果你渴求成功就一定要记住:倾尽所能。

一位老师用当时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但效果并非如预期所料……

一天,他带着7个学生外出实习,在路过街头的时候,看见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在乞讨。

"你要钱干什么?"他问。

"买衣服。"

"是你自己穿吗?"他想问个究竟。

"给奶奶穿,她快冻死了,还没有一件过冬的衣服。"

"还差多少钱?"

"15英镑。"

老师二话没说,掏出身上的钱塞到孩子手里:"孩子,天冷,快回家吧。"

第二天,孩子和他穿着棉衣的奶奶出现在教室门口。

20年后,这7个学生成了老师一生中的骄傲:有白手起家的金融巨头,有最有名的医生……

学生说:"那次,老师在给小孩钱时,连口袋都掏出来了。第二天,小孩的奶奶出现在教室门口,在那一瞬间,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倾尽所能,就能成功。"

养成倾尽所能的好习惯,尽力去做你想做的事,则任何事都有成功的可能。

在巴黎的一家美术馆里,陈列着一座美丽的雕像,它的作者是一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每天他只能在一个狭小的屋子里工作。就在他即将完工的时候,当地的气温突然下降,竟然降到了零度以下。如果模型中的水分被凝固结冰的话,整个雕像的线条就会扭曲变形。于是,艺术家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把它盖在雕像的身上。第二天,人们发现艺术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他的雕像却永远保留了下来。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无论是否会有人反对,我们都应该全身心地去投入,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

有个著名的金融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银行家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功,唯一的可能就是,雇一个做梦都想把银行经营好的人当总裁。"

狄更斯曾经说过,每次他构想小说的时候,几乎都是废寝忘食,他所有的心思都全部用到了小说的构思当中去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会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直到他把整个小说都写完为止。一次,他为了描写一个场景,曾一个月闭门不出,当他再次出门的时候,他已经非常憔悴了,简直就像患了重病一样。

十九、凡事留有余地

知礼的客人,是不会把一条鱼全吃光的。

"凡事要留有余地",这是社交中的一种礼节和美德,正如把鱼的另一面留给别人。

阿猪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天,有个客人到他家,难得的诱人的鱼香,令池垂涎不已:阿猪当时才6岁,还不懂得掩饰自己,他吵着要吃鱼,母亲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等客人吃饱后方可上桌。

阿猪不听:"等客人吃饱了,鱼不就被他吃光了?"母亲答道:"知礼的客人绝对不会将鱼翻过面来吃,另外一面一定还是好好的。不信你去窗边看看……"

阿猪来到窗边,踮着脚尖往里看,眼睛盯着桌上的那条鱼。忽然间,客人用筷子把鱼翻了个身……阿猪失望地跑回厨房,扑进母亲怀里大哭起来。母亲也哭了,她不知该如何安抚阿猪的心。

几十年过去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阿猪也成了一名经理。但在所有的应酬宴请中,每当有鱼上桌时,阿猪就会回忆起儿时那伤心的一幕。每次,他总是不轻易把鱼翻身,因为他永远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

阿猪是聪明的,他没因那次没有吃到鱼而遗憾,相反的却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凡事要留有余地。"

"凡事要留有余地",这是一条重要的做人准则。在你留有余地的同时,别人也会因此而受益匪浅。

物极必反,常以"花未全开月未满圆"来劝诫自己浮躁的好胜心,控制自己的前进节奏,有时是一种聪明的举动。

功与名是曾国藩毕生所执著追求的。他认为,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又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花未全开月未满圆"的观点。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鲜花完全开放了,便是凋落的征候。因此,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称自己"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满圆"八个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此外,他"常存冰渊惴惴之心",为人处世必须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召来大祸。

他始终认为,"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他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人与妻奴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