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品质篇
5998100000019

第19章 心动不如行动(2)

大多数的上班族每天早上都必须花费一段不算短的乘车时间。如果家住得较远,或者遇到路上塞车,往往一个多小时必须挤在公交车里。这一个多小时如果用来看书或看报,不知可以吸收多少知识呢!

(5)合理安排工作

安排工作虽然很花时间,但是会提高效率,结果所花的时间反而更短。

首先将一天应做的工作全部写在笔记簿上,如果前一天有未完成的工作,当然也要加上去。写完之后,再从头到尾仔细看一次,并决定出工作顺序。

在安排工作时,不必安排得太详细,如此可使工作具有不同程度的弹性,进行起来比较顺利。但是排定的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边做的时候可以一边修改。有的人习惯将工作时间安排得很紧凑,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看起来似乎很合理,实际上那可能是非常没有效率的方法,因为这种做法会让人觉得束手束脚的。如果工作未完成,时间就到了,势必要将工作中断;如果提早将工作做完了,就只好干瞪着办公桌了。

(6)做好工作准备

为了使一天的工作能顺利地进行,无论如何一定要先做好事前的工作。

有的人喜欢在工作前先看一遍当天的报纸,这也算是一种工作。但是,倘若事前的工作与工作之间有着密不司分的关系,往往会对工作有帮助。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为了使工作的进行更有效率,最好是尽早一点进入工作状态。

例如,一大叠非读不可的会议记录摆在眼前时,不妨先看一遍目录。如此一来,在实际开始阅读正文时,效率一定会大大地提高。

如果该做的工作太多,不知从何下手才好时,先将工作逐条列于纸上,然后再来仔细挑选。

(7)做好思考记录

夜晚睡觉的时候,将电灯关掉之后,各式各样的想法会一一浮在脑海中。如果这是在白天就已经察觉的事情的话,反复浮现在脑海中,就会使人难以成眠。

一旦有这样的念头占据了心头,想挥都挥不走了。

这时最好试着将问题理出一个头绪,到底烦恼在哪里?例如,受到领导的斥责,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如果为明天的会议感到不安的话,其原因何在?将问题和理由简单罗列出来,即使当场无法想出解决的方法,至少也使问题客观化了,会比较轻松些,然后将解决方案交由潜意识去思考就可以了。如果这个时候能想出具体的方法,当然是最好的。

就寝前的状态是最适合思考的,但是为了不影响睡眠,在忘记之前先记录下来,记录了之后就立刻将它抛开脑后,安心地休息。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8)合理安排睡眠

经常听人夸口说:"我可以通宵熬夜,一两天不睡也无所谓。"

这句话令人感到怀疑,当然不是怀疑能不能通宵熬夜的问题,值得怀疑的是他真的"无所谓"吗?

通宵熬夜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验,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第二天还能用相同的精力来工作呢?结果往往是效率一落千丈。

我们每天持续不断地工作或学习,很少会在短程内就看得见大目标,重要的是要依照自己的速度,循序渐进地努力。如果跑得太快,不但损害了健康,反而会使效率降低。

所以,即使工作再忙碌,也不能任意剥夺睡眠时间。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合理安排睡眠是最具效率的好方法。

六、内方外圆是处世之道

性格影响命运,这句话无可厚非。一个人生存于现实社会中,个性太强,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乃是人生失败的一大因素。一个人如果个性太强,虽然比较有能力,但是,他缺少了与人通力合作的机会,必然导致人生的败局。

漫步河边,但见大大小小的卵石或圆或扁,全无棱角。其实这些卵石先前何曾似"卵",它也曾有过棱角,只因它的模样很不符合潮流,以致被激流冲得栽了无数个跟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终于被磨去了棱角,磨掉了霸气,磨出了顺应潮流、不易受力的卵形。从此,此卵石与别的卵石便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理想之石自从磨砺成卵形之后,急流巨浪每每只与它擦肩而过,日子从此倒也过得安稳起来。

做人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倘若每个人都棱角凸现、锋芒毕露,大家都固执偏激、与人格格不入,则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无疑将相当紧张。纷繁复杂的社会,急需人与人之间的亲和之力,所以对头角峥嵘、个性张扬的人,在无形之中便持排斥态度,个性很强的人往往会觉得活得很累。

炫耀是无知的表现,切忌到处炫耀。过度炫耀是心理幼稚的一种表现,假如你向比你地位高的人炫耀,他们不会因为听了你的几句自我吹嘘话而改变对你的看法,照样看不起你;假如你向比你地位低的人炫耀,他们只会增加对你的反感情绪,照样深深地嫉妒你。从心底里打消到处炫耀的念头吧,用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复杂的社会。

人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外圆内方者,此时必是避其锋芒,即便觉得别人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而是委婉指出。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误伤自己。

做事圆通并不是要违背人格去圆滑地做人,而是要你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究说话的艺术和方式,这样既可以表明自己的见解,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会伤害别人,也保护了自己。尤其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内方外圆就显得尤为重要。

谋略贵在圆。谋略贵在能圆转,而不在于方正;计策贵在能灵活,而不在于拘泥。

政策虽然是早就定好了的,但在实践运用中,贵在能应变;谋略虽然事先有所拟定,但在实用中,也贵在能随机转化。

圆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圆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机变。如果谋事或为人处事只方不圆,或只是死守着一些规矩和原则,毫无变通之处,不懂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把握,则会流于呆滞和拘泥,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七、提高你的品位

古典名著《菜根谭》中,洪应明谈到这样的人:家境虽贫寒,地却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姑娘虽穷苦,头发却总是梳洗得整齐清洁。洪应明赞道:那情形虽说不上富贵艳丽,但气度却是那么文雅大方。你说,这"贫家"和"贫女"有没有品位?洪应明又说,他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士君子(有学问有身份的读书人)一旦遭遇穷困失意,就自暴自弃,不讲文雅的气度(也就是品位)了呢?

世界著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批判媚俗,是当代世界文坛上一位光彩夺目的人物,他的作品如《玩笑》、《生活在别处》、《笔忘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都因这一题材而风靡一时。昆德拉意识到,在现代社会,各种流行的世俗偏见、世俗情绪、世俗习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渗透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们的泛滥大大地冲击人的个性和独创性思想,而公众对这些媚俗的东西不假思索地予以接受和模仿,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投大众所好,更是千方百计把流俗的东西套上美丽的外衣,它所带来的结果是媚俗这种"现代愚蠢"愈演愈烈。

品位指一个人的品行、风度、气质、教养。一个人有没有品位,不在于他有没有金钱作后盾,也下在于他有没有姣好的容貌和身材作依托,而是在于他的品德或曰"德行"。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诗书"不但是学问,更是学问熏陶出的良好道德品行。

培根说:"单是为了名副其实,人电需要有极大的美德才华,就像宝石一样,宝石如果不需要用衬箔来陪衬的话,也就必须本身具有极大的价值。"

他又说:"有些老年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美的人迟暮也是美的。而有的年轻人尽管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虽然他们贫穷,但他们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保持着洁身自好的良好习惯,这种不因贫穷就"自废弛"的风雅气度,是真正高贵的品位。

人有无品位,不在地位、金钱、学历、相貌,而在人品、道德、德行、教养、文化底蕴、内在素质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有了内心的完善和充实,"贫女"也自有风雅的气度;没有,"士君子"也会废弛无品位。

德国大文豪歌德说:"行为是一面镜子,在它面前,每一个人都显露出各自的真实面貌。"莎士比亚说:"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雨果说:"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以为思想无形五色,那是错误的。"

品位是人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不能想象一个举止猥琐,言谈粗俗,衣着邋遢的人,他会有优雅的品位。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十分注重品格和教养。他提出修身的五德:温,温和平易;良,善良;恭,庄重严肃,谦虚和顺;俭,朴素节俭;让,先人后己,谦逊礼让。

《论语》里记载了孔子的举止言谈和衣食住行,从中可看出孔子的生活品位:孔子穿衣,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因为前者是斋戒时所用,后者是丧服的颜色。夏天虽热,但不只穿类似今日汗衫背心的里衣,而要在外面套上麻布单衣。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有"八不食"的自我规定,讲究吃饭要卫生、合乎营养。对于酒,孔子认为可以喝,但应"不及乱",就是不能喝醉或酗酒闹事。

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周恩来的高风亮节和翩翩风度,是我们最可贴近学习的楷模。在国外,周恩来有"东方美男子"的美称。这除了指他的聪明才智,主要还是指他的人格魅力。周恩来一生,仪容端庄潇洒,举止落落大方,淡吐机敏智慧,得益于他从青年时就一直加强自我修养,周恩来曾在南开中学读书,学校校门左侧墙壁上悬挂着一面大镜子,是备学生整理仪表所用,镜子上悬一木匾,上有告减之言如下——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指态度):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指表情):宜和,宜静,宜庄。

周恩来严守校训。当时他生活清贫,只有一件蓝布长衫,但他每次都洗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穿在身上。

这以后六十多年岁月流逝,惟一能夺走的是他的青春和乌发,却磨灭不了他的生活品位。

八、失败乃成功之母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备尝艰辛、异常顽强的人们。芸芸众生在对成功者头上的光环顶礼膜拜的同时,不禁悄悄地哀叹,成功者如同凤毛麟角,何年何时,成功之神才能对自己格外关照几分呢?在自怨自哀的消极心态中,他们早已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机会。

当我们纵观历史、横览世界时,一个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论断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漆黑的脑海——

成功者无一不是战胜失败而来!成功无一不是血汗与机运的结晶!

按犹太人的二八黄金律,无勇无智者占人类总数的80%,有勇无谋者与智勇双全者占20%。而正这20%的人中,再次运用二八黄金律,有勇无谋者占80%,智勇双全者只占20%。如果在智勇双全者中按二八黄金律再次分派,那么,所谓真正的成功者占不到1%,至于那些获取终身大成就者,更是少之又少,诚如消极人士所叹,犹如风毛麟角。

但是,我们做这样的分析,目的决非哀叹成功之不易,唱人生的挽歌,而是希望从中发现克服失败的秘密。毫无疑问,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的智与勇,且尤在其智。

在一定的意义上,研究成功要从研究失败开始,超越失败则必然通向成功的彼岸。

正视失败,洞见失败,最终必定超越失败。

同其他人一样,你肯定也曾经做过这样的梦:在梦中,你是一个被包围在鲜花和掌声中的成功者,你为自己的成功而欢呼雀跃……但是,你却没有把这梦中的鲜花和掌声变成现实。尽管你是一个屡败屡战的坚强者,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有志者,一个善于算计的精明者,一个被众人普遍赞赏看好的优秀者。

一切怎么会是这么一个样子?你的失败令自己困惑。

你到底是怎么了?你的失败令他人感到不解。

其实,原因或许很简单,因为你自己没有去想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一些心理误区。你以为……但实际上却不然。

翻翻你家中收藏的百科全书,你就会知道哥伦布的惊人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他曾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帕维亚大学攻读天文学、几何学和宇宙学,《马可·波罗游记》、地理学家的理论、海员的报告和传说、由海外传来的非欧洲血统的有关海事的艺术和技艺的著作——所有这些都激发了他的想像。

过了好几年,他逐渐产生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通过归纳和推理,地球是一个球体。通过演绎的推理,可知从西班牙向西航行能到达亚洲大陆,正像马可·波罗向东航行,到达了亚洲人陆一样。他怀着炽热的心情想去证实他的理论。他开始寻找必要的财政后盾、船只和人员,以便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寻找更多的东西。

他开始行动了!他把心力始终贯注在目的上。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他时常差一点就取得了必要的帮助,但是,这一切——国王的欺诈,人们的嘲笑、怀疑,政府下级官员的恐惧,还有一些人不讲信用,他们原要帮助他,但在最后由于他们的科学顾问的怀疑,却拒绝给予援助——给哥伦布带来了接踵而至的失败。但他仍然不断地努力。

到1492年,他终于得到了他坚持不懈地寻找和祈求的帮助,在那年8月,他开始向西航行,打算前往日本、中国和印度。

你深知这个故事:哥伦布在加勒比海登陆以后,就带着金子,棉花、鹦鹉、珍奇的武器、神秘的植物、不知名的鸟兽以及几个土人回到了西班牙。他认为他已到达了他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了印度以外的岛屿,但实际上他失败了,他没有到达亚洲。哥伦布虽然未能立即认识到这一点,但他却发现了更多的东西!相当多的东西!

你,像哥伦布一样,可能未能达到你很高的主要目标;你像他一样,可能尽了很大努力,却未能走进未知的领域,未能到达遥远的目的地。但是,你可以发现更多的东西——等于两个美洲财富的东西。你,像他一样,可以鼓舞和指导那些追随和协助你的人驶向正确的方向,在正确的航道上继续深入到未知,直至达到目的。你,像他一样,能坚持不懈地用积极的心态去达到你的确定的主要目的,以便找到更多的东西。

九、达到目标的第一步

伟业之成功,首先要解决好眼前的问题。有时彻底解决了一个问题,可以引出意外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对于他的目标幻想得太过度,而忘却了自己的实情,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离目标又近些,这很容易造成他的自满情绪,而忘却眼前的工作。

在向目标前进的道路上,一种危险因素就是分心于其他的问题,而把目前的问题疏忽了。年轻人有许多失败,就是因为把目前的工作看得太容易太简单,以为不值得用他全部的精力去干。

一个远大的目标不可能掩盖目前的需要。固然,一个人要晓得往何处去是重要的,晓得自己与那目标的距离也是重要的,但却必须有一种切实可行的计划,按照计划从目前的工作开始起步前进,以达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