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读给孩子听的好故事
6003500000015

第15章 充满哲理的中国古代寓言(1)

“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寓言》篇: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 一般比较短小,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 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 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诫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一、一二三和万

古时候,一座村庄里住着一位老翁,家里十分富有。 虽然老翁家里的钱多得花不完,但是他们家祖祖辈辈都不认识字,连最简单的字也不认识。 因为不识字,他们家的人没少闹笑话,大家也都看不起他们。 老翁再也不能忍受,他决心让儿子念书识字,给家里的人争口气。

于是老翁花了很多钱,从楚国找来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来教儿子读书识字。 第一天上学,老师用在白纸上平平地划了一横,告诉他儿子说:“这个字念‘一’。”他儿子学得很认真,把这个“一”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老师跟着在一字下面又添上一笔长的,告诉他说:“这个字念‘二’。”他儿子点点头,用心地把“二”也记在了心里。 老师又在“二字”中间加上一条短横,告诉他说:“这个字念‘三’。”

老翁的儿子很聪明,他盯着纸上的“三”,好像明白了什么。 他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往家跑去,学也不上了,老师也不理了。 他一路跑回自己的家里,兴冲冲地对父亲说:“父亲,我已经认识字了,根本没什么难的,孩儿已经学成,不用麻烦先生了。”老翁见到儿子这么争气,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也没细问,就按照儿子的意思把老师辞退了。

过了几天,老翁想把亲戚朋友都叫来喝酒,想趁着人多炫耀一下儿子的学问。 于是他吩咐儿子写个请帖,儿子满口答应了:“行,这太容易了,看我的吧。”

老翁看儿子胸有成竹的样子,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快下山了,儿子的请帖还没有写好。 老翁有些着急了:“儿子,写好了没有啊?”等了半天,儿子也没有回答。老翁只好到房里去催促儿子。

走进房间,老翁看见儿子满头大汗,正坐在桌边写字呢,地上的纸已经很长了。 老翁走过去一看,只见纸上全部都是黑道道,一道一道写得密密麻麻。 老翁非常不解,问儿子:“儿子,我让你写请帖,你划这么多黑道道做什么?”儿子一边忙着写字一边埋怨老翁,“我不正在写吗?都怪你的朋友,姓什么不好,偏偏姓万,我写了一天才写到3000多!”

原来,老翁的儿子以为“万”就是划一万道横呢!

故事寓意:

不管干什么都要谦虚,如果像老翁的儿子一样,刚学会了几个字,取得了一点成就,就骄傲自满,就自以为是,那只会成为人们的笑柄。学习最怕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如果我们刚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已经成功, 那和老翁的儿子没什么区别。

二、吃肉者鄙

艾子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但是他的邻居却都是些粗俗的人。

有一天,艾子的几个邻居在一起发牢骚,只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

“老天真是不公平啊,那些公卿大夫是人,我也是人,我们都接受了天、地、人三才的灵智,为什么他们都充满智慧,我却没有呢?”

另一个人说:“这你就不懂了,他们天天吃的都是肉,而我们平日吃的都是些粗糙的粮食,所以他们有智慧,而我们就缺少智慧。”

那个问话的人说:“那好, 咱们也攒些钱吃肉吧。 刚巧我卖米得到了几千个钱,我们也天天吃些肉试试看。”

过了几天,艾子又听见邻居们的对话。 只听那个抱怨自己没智慧的人说:“看来吃肉确实是管用的,自从吃了肉以后,我觉得自己心智通达,智慧增长得非常快。 以前我经常对一些事情感到迷惑,现在遇到什么事情,我不仅知道它‘是什么’,而且还知道它‘为什么’。”

另外一个人说:“是啊, 我也觉得自己聪明了很多。 我发现人的脚真是长得好,脚尖朝前,这样走起路来很方便;如果脚尖朝后的话,那不是经常被后面跟着走的人踩着了吗?”

先前那个人说:“是啊,我也发现人的鼻孔长得很好,鼻孔朝下,如果鼻孔向上的话,那下雨的时候,雨水不就会往鼻孔里灌吗?”

于是两个人洋洋得意,互相称赞对方的才智,并觉得这都是吃肉的功劳。

艾子在家听到他们的对话后, 感慨地说:“唉!难道这就是吃肉的人的智慧吗?”

故事寓意:

聪明与否, 跟饮食习惯有那么大的关系吗?

充满智慧的人,是因为努力学习和善于思考。 那些愚蠢的人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和缺陷归结到客观的原因,却从来不肯从自身找原因。

三、乌鸦兄弟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乌鸦两兄弟。

有一天,刮起了大风,乌鸦兄弟的窝被吹开一个小洞。 虽然洞不大,但是风还是会吹进来,两兄弟都感到有些凉。

乌鸦哥哥想:“窝被吹坏了,弟弟应该会去修吧。”

乌鸦弟弟也想:“窝坏了,哥哥一定会去修好的。”

结果兄弟俩谁也没有去修,窝上的小洞越来越大。

乌鸦哥哥又想:“洞越来越大,这一下弟弟一定会去修了,难道他会看着窝坏掉而不管吗?他也会冷的啊。”

乌鸦弟弟和哥哥的想法一样:“这一下哥哥一定会去修了, 窝坏了,他一定会感觉到冷的。”

结果两兄弟还是都没有去修理。

转眼间,寒冷的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 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窝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乌鸦哥哥想:“天气这么冷,老二竟然还不去修理,哼,我也不管。”

乌鸦弟弟更是气愤:这样冷的天气,哥哥居然忍心让弟弟挨冻,好,我也不管。”

两个人都不去修理,只好把身子蜷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结果,他们的窝被大风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被冻僵了。

故事寓意:

当窝上的洞还很小的时候,不管是哥哥还是弟弟,只要有人肯去修理一下,那么最后他们就不会被冻死了。 当冬天来临之时,如果他们肯动手,那也为时不晚。 但是两只乌鸦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意吃亏,结果就只能全部冻死。相互推脱、攀比,不肯为大家的利益作出牺牲和努力,那么结果只能是大家的利益都受到损害。

四、同甘共苦的朋友

古时候有三个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学习和玩耍,有时候也会偷偷地做一些坏事。 隔壁邻居家里种着一片葡萄,每年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他们三人就改变装束,鬼鬼祟祟地在夜里翻过邻居的墙壁,去里面偷葡萄吃。 这位邻居非常生气,于是就在他们来回的路上挖了一个坑,在坑里放了一堆粪便。

一天晚上,他们三个人又偷偷去偷葡萄。 一个人最先翻过墙头,结果一下子掉进粪坑,但是这个人一声不吭,反而招呼他的朋友赶紧进来。 第二个人随着也翻墙进来,结果也落入粪坑。 第二个人非常生气,但是他也没有坑声,结果第三个人进来的时候,同样也落入了粪坑。

第三个人更是生气,他质问自己的朋友,为什么不警告自己一声。 前两个人就对他说:“现在大家都一样,以后大家谁也不会嘲笑谁,这就叫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故事寓意:

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第一个人掉进了粪坑,却不把教训告诉大家,反而引诱朋友犯同样的错误,以求得心理平衡,这样的朋友绝对不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不会嘲笑自己,更不会让自己的朋友受到伤害。

五、东郭先生和狼

在中国的古代有一位书生叫东郭先生,这个人很善良,但是也很迂腐。 这一天,东郭先生赶着一头毛驴,背着一口袋书,要到一个叫“中山国”的地方去谋求官职。 东郭先生走到一个三岔路口的时候,突然一只恶狼窜到他的面前,狼看起来已经很累了,而且腿受了伤。 恶狼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对东郭先生哀求说:“先生,我被猎人射伤了腿,现在他就在后面追我,我已经没有力气再逃命了,求求您救救我吧,要不然我就会没命的!”东郭先生知道狼是很凶恶的,但他看到这只狼受的伤很重,而且很可怜,于是就答应了狼。

东郭先生把口袋里的书倒了出来,想把狼藏进口袋。 可是狼的身体很大,口袋装不下。 恶狼躺在地上缩成一团,对东郭先生说:“先生,你用绳子把我的手脚全部绑起来,这样就可以装进去了。”东郭先生按照狼的意思把狼装进了口袋,然后把书放在口袋上。

不一会儿,有位猎人匆匆追了上来,猎人不见了狼的踪迹,焦急地询问东郭先生:“先生,刚才你有没有看见一只受伤的狼从这里逃走?”东郭先生回答说:“我并没有看见狼,这里岔路多,或许狼已经从别的地方逃走了。”猎人相信了东郭先生的话,同时他还告诫东郭先生说:“如果你见到那头狼一定要小心,他非常狡猾而且很凶恶,在村子里他已经咬伤了很多牲畜,还会伤人。”虽然狼就在东郭先生的口袋里,但是他并没有告诉猎人。

猎人朝着一个方向又追了出去,狼在口袋里听见猎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远,就央求东郭先生说:“先生,请你把我放出来吧,我快要憋死了。”仁慈的东郭先生,毫不犹豫地就把狼放出了口袋。 不料,狼被放出来之后立刻就露出了凶恶的目光,他恶狠狠地对东郭先生说:“先生,我已经被猎人追赶了十几里路了,现在饥肠辘辘就要饿死了,既然你救了我,那么就再帮我一次,让我吃了你吧!”说完,狼就张牙舞爪地朝东郭先生扑去。

东郭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刚刚救下来的狼转眼就会伤害自己,他一面围着驴子和狼周旋,一面大骂狼的忘恩负义。 可是狼丝毫不理会东郭先生,只是想能快一点饱餐一顿。 正在这危机的时刻,有一位老农扛着锄头路过,东郭先生急忙拉住他,并向他讲述自己刚才的遭遇。 可是这时候的狼却一口否认东郭先生救过它的命,狼队老农说:“刚才,他用绳子把我勒得紧紧的,捆住我的腿,把我塞进小小的口袋,并且还压上很多的书,我差一点就被闷死了。他根本没有救过我,分明是想杀死我!”老实的东郭先生百口莫辩,不知所措。 老农想了想,对狼说:“你们的话我都不相信,你这么大的身体,怎么可能装进这小小的口袋呢?除非你再进去一次,那我就相信你说的话。”狼同意了,它又蜷作一团,让东郭先生用绳子把他捆起来,装进了口袋。 老农立刻上前把口袋扎紧,他对东郭先生说:

“善良和仁慈是对的,可是要分清对象,狼的本性凶残,你对狼讲仁慈,简直太糊涂了。”说完,老农抡起锄头,把狼打死了。 东郭先生这才恍然大悟,非常感谢农民及时救了他的命。

故事寓意:

善良和仁慈本来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美好品德,但是我们也应该认清楚我们要同情和帮助的对象,对那些穷凶极恶之徒或者是戴着伪善面具的坏人,我们更应该像农夫那样,用聪明的才智和正义的锄头去惩戒他们。

六、寒号鸟垒窝

已经是深秋了,天气开始慢慢地转冷,岩石的缝隙中住着一只寒号鸟。 早上太阳暖烘烘地照在她的身上,寒号鸟伸了一个懒腰,说:“真是个好天气啊,美美地睡一觉,再去抓几个虫子吃,真是幸福的一天啊。”她走出自己所谓的窝,看见喜鹊正在树上忙碌着,寒号鸟唧唧喳喳地和她打招呼:“喜鹊姐姐你在做什么啊?”喜鹊忙得眼睛都没时间眨,说:“我正在忙着做窝呢,马上就要冬天了啊。”寒号鸟笑道:“现在这么暖和,离冬天还早呢!我们一起去玩吧。”喜鹊抬头说:“现在不做好准备,等天冷了就来不及了。”说完她又去忙了,寒号鸟就自己玩了一天。

等到了晚上突然起风了,秋风吹在身上还真是有些凉。 寒号鸟在岩石里,哆哆嗦嗦地说:“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第二天一早,风停了,太阳出来了,天气很好。 寒号鸟走出自己的石缝,看见喜鹊早已经在忙碌了,她又说:“喜鹊姐姐天气这么好,我们去玩吧。”喜鹊劝她说:“昨天已经起风了,冬天就要来啦,你还是赶紧把窝做好吧!”寒号鸟笑着说:“天气这么好,还早呢。 还来得及,这么好的天气不玩太可惜了。”

过了几天,树叶都快掉光了,晚上也更冷了,寒号鸟在石缝中冷得浑身发抖,“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等到了第二天,她才刚刚叼来几根树枝,就干不下去了,她说:“唉呀,好累啊。明天再垒吧。”

说完就睡觉去了。 而树上喜鹊已经把窝做好了。

就这样寒号鸟今天说明天,明天说明天,窝一直也没有做起来。 冬天终于来了,刺骨的寒风猛烈地吹着,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喜鹊在窝里舒舒服服地睡觉,寒号鸟却被冻的大叫:“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一夜的暴风雪过去了,早上喜鹊从温暖的窝里走出来,她没有看见寒号鸟,因为寒号鸟昨夜已经被冻死了。

故事寓意:

寒号鸟只顾着享乐,得过且过,不作长远打算, 等到危险和困难来临的时候只能束手无策。

做事情一定要看得长远,对未来的困难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七、出洋相

从前有个魏国人,自称博学多闻,知识丰富。 他最擅长的就是收集古董,据说他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古董的朝代和用途。 每次他都说得头头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对此他自己也很自豪。

有一天,他在河边散步,不小心被一件东西绊倒,把他的脚都弄疼了。 他一边揉脚一边四下张望,发现绊倒自己的是一件埋在土里的铜器。

他很兴奋,顾不上自己的脚,赶紧捡起来仔细观看。 这件铜器的形状像一个酒杯,上面刻着美丽的花纹,看起来好像是一件珍稀的宝物。

魏人得到件宝物非常高兴,于是决定请朋友们来喝酒,想借此来炫耀一下。 他摆下酒席,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对大家说:“最近我得到一个夏商时期的宝物,现在拿出来让大家都开开眼界。”他小心地把那件铜器拿出来,倒满了酒,让大家逐一品尝。 大家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谁也不知道宝物的来历,但是大家都装出懂行的样子,对宝物夸奖一番,并恭喜主人得了一件宝物。

客人中有一位也是学识渊博的人,他对古董也很了解。 魏人拿着铜器给他敬酒的时候,他仔细看了看,然后吃惊地问:“这是从哪里弄来的?

这不是酒杯啊,这是一个夜壶,是给病人在床上用的,你怎么能用它来喝酒呢?”这一来,大家都傻眼了,那个魏人也非常羞愧,立刻把铜器扔了,不敢再看一眼。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楚国也有个文人,大家都说他见多识广,他的名气比魏人还大。 一次,有一个人得到一个形状像马的古董,造型十分精致,马脖子和马尾巴上的毛都看得非常清楚,只是马的背部有个洞。 大家都想不出它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就到处打听,可是问了许多人,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个号称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楚人听到消息后找上门来。 他仔细研究了一番,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古代的人喜欢把酒杯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牛形的酒杯,也有大象形的酒杯,这个东西应该是马形酒杯。”大家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纷纷夸赞楚人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