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读给孩子听的好故事
6003500000036

第36章 伟人是怎么炼成的(4)

在别人的眼中,阿基米德像个“怪人”。 甚至有人给他下了一个这样的评价:“他像是一个中了邪术的人,对于食物和自己的身体全不关心。”

有的时候,饭摆在桌子上,妻子叫他吃饭,可是他好像完全没听见,仍旧在火盆的灰里画他的几何图形。 他用油擦身的时候,就呆坐着,在自己身上画着几何图案,根本不记得原来在做什么事了。 他的妻子要时刻在他身边看着他,因为妻子根本不知道他又会在哪里呆住。 他的妻子最怕的还是送他到澡堂子里去洗澡,因为阿基米德在澡堂子闹过一个大笑话。

那是前不久的事情。 国王派一个工匠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 工匠跟国王要了很多的纯金,他的手艺非常高明,制作的皇冠精巧别致,而且王冠的重量和当初国王所给的黄金一样重。 国王对这个王冠非常钟爱,整天爱不释手。 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在制造皇冠时,把一部分黄金据为己有,并把同样重的银子掺进去,欺骗国王。”国王听完之后勃然大怒,想把工匠处死。 可是工匠一口咬定没有私吞黄金,并提出打碎王冠检查。 国王很为难,因为万一工匠没有说谎,那么自己心爱的王冠不就没有了吗?可是如果工匠真的私吞了黄金,该怎么查出来呢?于是国王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办法,既要知道王冠有没有掺进白银,又不能损坏王冠。

这次,可把阿基米德难住了。 他在家里冥思苦想了好久,可是也没有想出办法。 眼看着国王给的期限就要到了,他急得每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不出门也不洗澡。

这天,国王又派人来催问王冠的事情。 阿基米德的妻子看他实在太脏,进宫去恐怕让别人笑话,所以就逼他去洗澡。 阿基米德闷闷不乐到澡堂去洗澡,可是脑子里还想着称量王冠的难题。 就在他进入澡堂的时候,他注意到一个问题,当他的身体进入浴盆的时候,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了出来。 同时,他觉得入水越深,感觉身体越轻。 阿基米德一下子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从浴盆里跳出来,衣服也来不及穿,就跑到大街上。 他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我终于知道称量王冠的办法啦!”

他进皇宫对国王说:“陛下,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实验,然后就能知道王冠里面有没有掺进白银。”国王同意了。于是阿基米德把和皇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一盆满满的水中。 水盆里面的水就流出来一部分。 然后阿基米德又把王冠放入同样的水盆中,结果流出来的水比刚才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陛下,我敢肯定王冠掺了银子!”国王看完实验,没有弄明白,就让阿基米德解释一下。 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 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 同样的道理,因为金子的密度大,而银子的密度小,所以同样重的金子和银子,必然是银子的体积大于金子的体积。那么银块排出的水量就比金块的水量少。刚才的实验表明,王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多,说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块的密度小,这就证明王冠不是用纯金制造的。”事实摆在眼前,工匠不敢抵赖,只好承认自己私吞了黄金。

故事寓意:

伟大的发现往往来源于生活中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有些人习以为常,有些人却能从中发现问题,并由此想到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 可以说发明都是从观察开始的。 阿基米德到75岁还在学习和研究,而在死之前,他的要求只是让他把题做完,他这种对科学和事业永不松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十八、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平时就注意观察自然现象,不管什么事都在心里问个为什么。 据说有一次,牛顿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刚好落在他身边。 这本来是很普通的事情,千百年来,苹果都是这么落地的。 但是牛顿看见后,觉得很奇怪,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向天上飞呢?就这样,牛顿对这个问题深入思考,刻苦钻研,经过不断研究,后来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也非常勤奋, 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

他经常废寝忘食地做实验,有时候一连两个月都在实验室工作。 不分白天和黑夜,只要实验没有做完,牛顿就不会休息。

有一天,他请一个朋友吃饭。 朋友因为有事情耽搁,迟到了。 牛顿在家里等着,不见朋友来,于是就先到实验室去工作了。 朋友来了以后,他还在实验室里工作。 吃饭的时间早过了,牛顿却迟迟不从实验室里出来。

朋友没办法,只好自己一个人吃了。 过了很久,牛顿的实验告一段落,他才又回到餐厅。 牛顿看到餐桌上的食物已经被吃光了,碗里还有很多鸡骨头,他拍着自己的脑门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于是他又回到了实验室,继续地工作。

还有一次,牛顿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准备煮鸡蛋。 可是他竟然把自己的怀表扔进锅里煮了起来。 牛顿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的。

牛顿虽然是位伟大的科学家,却从来没有骄傲自满过,他谦虚地说:

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块美丽的石子。 至于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呢!

故事寓意:

就像牛顿说的那样,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事情,辛苦都是必需的,那些不能成功的聪明人,是自作聪明。坚持、毅力、勤奋、精益求精,都是牛顿成功的原因。

十九、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个“电脑迷”。 他开朗活泼,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好像永远都不会疲倦。 当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在摇篮里来回晃动,不肯安静下来。 等长大一点后,他又爱上了骑弹簧木马,每天都会被大人从马上强抱下来。 最终,他把这种习惯保留到成年时期,也同时带入了微软公司。 这次他摇动的不是摇篮和木马,而是整个世界。

比尔?盖茨在中学时最喜欢数学和计算机。 他经常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保罗?艾伦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 那时候的电脑还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只能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或者编一些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软件。 尽管如此,比尔?盖茨还是乐此不疲。

1972年的一个夏天,年龄比他大3岁的保罗拿来一本《电子学》的杂志。 杂志上有一篇只有10个自然段的文章,介绍了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 还有它们刚刚推出的一种叫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 比尔?盖茨对此非常有兴趣,不久他们两人就弄到芯片,并摆弄出一台机器。 这种机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 所以他们就成立了一家名为“交通数据公司”的公司。

1973 年,比尔?盖茨考入了哈佛大学,保罗则在波士顿一家电脑公司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 虽然一个工作,一个上学,但是两个人还是经常会面,探讨电脑的事情。 就像当年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比尔?盖茨创建微软也出自一次偶然。 那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当比尔?盖茨看到杂志封面上 Altair8080 型计算机的图片时,他的电脑梦想一发不可收拾。 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罗,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八个星期, 给计算机配上 Basic 语言,从而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也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现在,微软已成为业内的“帝国”,而这与比尔?盖茨小时候的“电脑梦”也是分不开的。

故事寓意:

成功,有时候很简单,只要你把小时候的梦想,从小到大坚持到底,并不断朝着它努力奋斗就行了。 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然后从现在开始努力。

二十、贝多芬和月光曲

一百多年前,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一生谱写了无数名曲。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据说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在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贝多芬一个人在幽静的河边散步,忽然他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顺着琴声走到一间茅屋外,这时候,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交谈。 只听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好听!可是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弹的该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连忙说:“哥哥,你别难过,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只有一支蜡烛,微弱的烛光下,有一男一女,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坐在钢琴前面,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男子看见贝多芬走进来,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贝多芬坐在钢琴前,把刚才盲眼姑娘弹的曲子弹了一遍。 盲眼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您,您一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眼姑娘:“您喜欢听吗?那我再弹一首曲子。”一阵风吹来,桌上的蜡烛熄灭了。月光从窗子透射进来,把茅屋里的一切披上了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穷苦的两兄妹,借着清幽的月光,轻轻弹奏起来。 男子也静静地听着,他仿佛面对着大海,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月亮缓缓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平静的海面上卷起了巨浪,浪花被月光照得雪亮雪亮的,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男子转过头凝望妹妹,月光照在她那宁静的脸上,照在她大大的眼睛上。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完全陶醉在贝多芬优美的钢琴声中,等他们从琴声中回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旅馆,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奏的曲子记录了下来,并取名为《月光曲》。

故事寓意: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但是贝多芬并没有放弃创作,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他把苦难变成了创作力量的源泉。 可见,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对目标充满热情,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