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生保健枕边书
6011900000034

第34章 古今养生之道(1)

何谓养生

养生一词大家都很熟悉,但要讲清楚它准确涵义,却不太容易。何谓养生,就是顺应自然,改善自身的性和命的质量,达到健康长寿,益寿延年的目的,其基础理论是逆天地生成万物之序,夺天地造化之机,以气贯通先后,浑性了命以合大道。知道者,必知医——不是只有药物才能治病,也不是说养生就意味着与药物无关。但是,两者毕竟有明显的区别,一切有利于增强体质的努力都可以称之为养生,而医疗只是指人们为摆脱疾病而作的努力。

养生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黄帝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从这段对话可知,《黄帝内经》主张人的自然寿命应该超过一百岁,这是与现代医学的看法相一致的。如何才能达到自然寿命呢?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换言之,要养生。不养生的人则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起居无节,务快其心!今天,很多人正是这样的花天酒地呀!起结果必是“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充其量能活到自然寿命的一半。佛说因果报应,有“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之说,养生与健康长寿的公司则明了得多。养生则健康长寿,不养生则夭寿多病。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现世即报。

养生则度百岁乃去,不养生则半百而衰,用道家的说,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啊!

养生知识的重要性

古人有一句很酷的话:“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我与我自己打交道多,这没有错。但是,不是因此宁愿做自己呢?我认为不一定。至少就身体状况而言,大部分人都有“超越自我”的愿望:胖的想瘦,瘦的想胖,男的想健壮,女的要养颜。但是,我们的身体有时偏偏就像淘气的孩子,不好侍候,你想他东,他偏要西。例如减肥吧,照说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每一件食物、饮料的热量都有可以测定,每一个动作能燃烧多少卡路里也都有据可查,保持卡路里的消耗大小于摄入,不就可以减肥了吗?当然不是这么回事,大家都有知道,越是想减肥的人,越有可能喝水都长肉。法国人爱美食,但身材比美国人好,不久前CNN有个一个节目探讨其中的奥妙,找出的原因是美国人太关心卡路里,饮食之际想的多寡,而不是享受美食,所以吃得快,反而吃得多;法国人不关心卡路里,细嚼慢咽,乐在其中,虽然比美国人吃得油腻,却更符身体的需求。这个结论很有趣,但我心存疑问。前几天的中国日报上有篇报道说,国内的航空公司准备调整机舱内的座位数目,原因是中国现有两千万成年人超重,大城市中超重的人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现有的座位占有空间太小。减肥只是对身体的一个方面进行调整,尚且如此之难,以健康长寿为目标的养生,当然是一门复杂得多的学问。

现在减肥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同样是巨大产业的还有保健品滋补品行业。不管什么产品,只要壮阳,能帮助女性朋友养颜,就有庞大的市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养生了。但是,试问有多少人做到了可持续性减肥?多少产品真正可以壮阳、养颜呢?可见,没有养生的知识,是难以达到养生的。

体育锻炼方面的也存在相同的情形。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就是运动,似乎只要是体育锻炼,就有益于健康长寿。果真如此吗?不见得。第一,《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就警告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叫“五劳所伤”,其中至少视、立、行都属于所谓运动,但做得太久,就会伤身体。所以,体育锻炼不能过度,否则不利于养生。其次,每一种体育锻炼都必须掌握其动作要领,否则会伤身体。最后,身体状况不同的人,锻炼方式也应有别,适宜于甲的不一定适宜于乙。事实上,很多爱锻炼的人,由于对锻炼的认识有误区,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不少从事竞技体育的人满身伤病,英年早逝,这是极端的例子,但应当引起每个热爱锻炼的人的警觉。

随着我国飞速发展,我们现在有充足的饮食,有从事体育锻炼的条件,并且,能对饮食种类和锻炼方式作多种选择。选择多了也有新的问题,就是容易使人眼花缭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今天兴绿茶,说是可以降火;明天兴普洱,说是可以暖胃;一阵子流行呼拉圈,另一阵子流行高尔夫。究竟什么好?专家也莫衷一是。我们依据什么来指导养生呢?我认为,知道绿茶降火普洱暖胃,对养生固然有用,但这些只是养生知识的细目。细目必须经纳入一个系统才有意义。如果只知细目,是不会有理想的效果的。以成份分析、热量分析为基础的营养学,以人体解剖为基础的运动学,提供的也都是类似细目,虽然有益于养生,却不足以指导我们养生。我们需要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养生文化。

传统养生文化的源流

传统养生文化起源甚早。《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不仅有“养形之人”,而且,一整套追求寿考的方法。从现有典籍考查,儒家、道家、医家均产生于这一时代,而他们都对养生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主张清静无为,崇尚自然,对养生下的功夫比儒家更多。《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家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就出自庄子的《养生主》一篇,开篇就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厖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可见他的追求就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道家学说后来发展成了道教。道教主张通过服食和修炼,不但益寿延年,而且可以长生久视,羽化登仙。成仙之事难以说清楚,但道家的许多修炼方法确实有益寿延年之效,是传统养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医家的产生应当早于春秋时代,但现存典籍晚于《论语》、《老子》。传统医学把养生看得比医疗高。《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传统医学中全面应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经络学说,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并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构成传统养生文化中另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晚的是佛教,于东汉年间进入我国后,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对传统养生文化做出了贡献。打坐、素食是细目方面的,大纲方面的则有明心见性的功夫。

谈到传统养生文化的源流,还有两个现象值得一提。一是道教与医家关系极为密切。知道葛洪、陶洪景是道士的人多,其实,他们也是古代名医;知道孙思邈是药王的人多,其实,他也道士。可见,修道是以传统医学为基础的,道家对传统养生文化的贡献也就不难理解了。二是道教、佛教与武术的关系极为密切。武术不是佛教道教的中心内容,而是它们的副产品。但是,它们在武学上都达到了最高水平,佛有少林,道有武当。殊途而能同归,说明这不是偶然的。我认为,合理的解释是,佛教道教的修炼方法符合养生的要求,养生达到了高水平,武学就水到渠成了。

饮食养生最好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观点,中国最早医药经典《黄帝内经》中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论述。千百年来,食养、食补、食疗一直是传统医学预防医疗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食养、食补、食疗,都是指利用食物和药物“药食合一”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病愈疾的方法,仔细区分,又各有侧重。“养”的涵盖面最宽,即使健康之人,也可选择适当的食物或药物起到养生补益、延年益寿的作用。

如枸杞子,味甘性平,有补精血、益肝肾,明目润肺功能,既是常用之中药,亦为营养丰富的保健佳品,不少中老年人常年食用以养生。

食“补”,则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观点,结合人的体质,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食物,达到调整人体阴阳,使之恢复动态平衡的目的。如按中医理论来看,喜动不喜静,性子急、外形瘦的人一般属阴虚、热性体质。食补原则为滋阴降火。宜多食水果、蔬菜和奶蛋等清淡、润燥类食品。而牛肉、羊肉、狗肉、海鲜类助阴性热的食品则以少吃为妙,否则不但对人体无益,达不到调补的目的,反而会损害人体的健康。《金匮要略》中“饮食气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补体,害则成疾”。说的正是这个意思。食疗、偏重于“疗”,即针对某种特定疾病而选择饮食以达到治病祛疾的效果。

药膳,是一种既非菜又非药,既是菜又是药,“药食合一”的膳食。把苦口的中草药隐藏在中华美食之中,从传统医学角度讲,创造出一种“膳食”剂型的新药;从美食角度讲,创造了一种有养身、治疗。

茶道养生

随着生活改善,人们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社会上各种养生之道不胜枚举,诸如饮食养生、嗜好养生、情绪养生、运动养生、功能养生、书画养生等各有其道。

你知不知道以茶养生?

茶是健康饮料,文明饮料,这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近30亿人喜欢饮茶。

喝茶好处很多,论述也很多。有说饮茶有百益无一害,有说饮茶有十大功能,有说“茶是万病之药”等等众说纷纭。

实事求是地说饮茶至少有如下几大好处:

1.茶能解渴提神它的止渴生津功能是目前任何饮料无法相比。

2.茶含有人体所必须的丰富营养成份。

3.茶防治多种疾病包括抗衰老抗癌防癌与治疗爱滋病等。

4.茶能陶治情操使人心身更健康。

而茶所以有这么多好处,是因为茶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营养作用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素与无机盐,而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

综观当前国内外对茶多酚生理活性的研究其作用如下:

(1)抗氧化作用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为清除活性自由基效措施。在医药上的用途也很广。除了肿瘤等疾病外对烧创伤、缺血灌注综合症、白内障等疑难疾病也有满意效果。

(2)解毒作用

首先是对贵金属的离子沉或还原,茶多酚与蛋白质相结合,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毒害,对多种防癌物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还可作生物碱中毒的解毒剂。

(3)降脂作用

茶多酚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防止血栓形成,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引起保护心、脑血管正常功能。

(4)茶的抗癌、抑癌作用

从已有研究证明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等均有抑癌作用,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报道具有饮茶习惯的地区或产茶区居民中胃癌的标化死亡率低于不饮茶或非产茶区,而且饮茶对预防皮肤癌、肺癌、胰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也有效。

(5)茶的抗衰老作用

茶与茶提取物均能提高动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延缓体内脂褐素形成,增强细胞功能,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对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的重要发展阶段,茶具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份和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可称得上最理想的饮料。

饮茶有益健康,但也应注意适量,浓淡要因人而异,不宜空腹饮浓茶,不宜服药时饮浓茶,不宜睡前饮浓茶。只要科学饮茶,一定会健康长寿。

养生,不要跟着感觉走

对中老年人来说,养生是非常重要的,但养生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出切实可行的养生之法。换句话说:必须因人而宜,不要跟着感觉走。对书报杂志、广播电视所介绍的古今中外养生之道以及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广告,不能“照搬”、“硬套”,盲目购买,这对养生保健是不利的,只有对符合自己实际需要,方可“引进”、“吸收”。

锻炼身体是行之有效的养生健身之道,可有些中老年人喜欢赶时髦、学新潮,听说游泳好,立刻参加游泳;今天还练气功,明天又改练香功;有人说蛙功好,马上满地爬起来,兴什么练什么,完全不顾自身条件是否适宜,结果不但没练好身体反倒得了一身病。

过去有病“乱投医”,现在有病“听信息”。看到某种药物的广告宣传,就信以为真,不看医生,不经诊断,买来就服,殊不知药不对症或是不合理用药,会导致药源性毒副作用,轻者损伤内脏器官,重者有生命危险。比如:阿司匹林只是一种解热镇痛的常用药,自从发现阿司匹林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附着、阻止血栓形成等功能后,有些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血液粘稠高的中老年人,便经常小剂量服用,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但必须经医生检查诊断后才可服用,因为阿司匹林是水杨酸制剂性药品,刺激胃肠,如果患有胃肠溃疡的病人随意服用,容易加重胃肠溃疡或者胃肠道出血。眼下一些保健品宣传得天花乱坠,非常诱人。有些中老年人为保健防衰,今天吃人参,明天喝鳖精,牛黄狗宝、冬虫夏草乱用一气,反倒伤脾坏胃,没病找病。

专家认为,养生之道,关键有四:

1.明确的生活目标和宽阔豁达的胸怀,了解自身状态,认识自己生命价值;不自寻烦恼,知足常乐,多做善事。这就是养生必须养性、养神、养气、养心、养德。“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只有不断修炼自身,调整好七情六欲,形成喜怒哀乐都是歌,才会健康长寿。

2.有一个适宜自己运动的方式:“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人体主要靠自身防护能力抵抗疾病。积极锻炼,提高自己抗病机能,就能健康长寿,但运动要适合自己。

3.有一个合理饮食结构:“防病健身食为先”。合理进行饮食调养,主食粗粮细粮结合,副食荤素搭配,多食豆类、蔬菜、水果,科学的摄取天然营养物质。药补不如食补,药疗不如食疗,调节好饮食对健康长寿至关重要。

4.有一个调节身心的业余爱好,充实自己退休生活。读书写作、书法绘画、集邮收藏、养花育鸟、钓鱼烹饪、唱歌跳舞,无不是有益的业余爱好。除此之外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也是调节身心的好方式。

总之,要建立一套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跟着感觉走”。养生之法要简而易行,保持适中,顺其自然,持之以恒,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只有养气存神才符合养生之道。

不同体质的养生技巧

中医按人的胖瘦、体形、肤色、姿态、言谈、举止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把人的体质分为几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为阴虚型、阳虚型、痰湿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这些人,如能根据自己的体质类型来养生,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