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只是摇头。“不,你的罪过深重,必坠地狱,要想佛主饶恕,除非————”方丈信手指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红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那些盛开的花朵仿佛焦急的召唤。
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他连忙下山寻找浪子,却已经来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坠入他原本荒唐的生活。
而佛桌上开出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
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点评:每个人都会创造奇迹,而让奇迹凐灭的,往往是一颗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15、不同的选择
一位80岁的老人,为呆在她的住处还是进疗养院而思虑再三。她的年龄是个事实,她每况愈下的健康也是个事实,权衡这些事实,选择安全的疗养院该是多么明智!然而,令人称绝的是,她没有理会这些事实,一直留在了原来的地方,并不需要朋友们很多的帮助,她自如地应付着一切,幸福地过着愉快的独立生活。
另一个老人,作出了相反的选择。她说:“我累了,我现在需要照顾了。”她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她被供养起来,被放在床上被挪来挪去,她后来对此厌恶了。
点评:对生活负责,就要尊重人生的价值。生活就是生活,不要让时光因为不负责任而白白流逝。
16、热爱自己
4年平平淡淡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像一枚极其普通的任人随意抛置的石子,我被抛到那个中等小城的第十中学去“传道授业解惑”。
在那个燥热的午后,背着简单的行囊,带着一份憧憬、一份新奇,转了几次车,我找到了那所远离城市中心的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
爬上3楼,那间门牌欲坠的办公室里,一群老师正全神贯注地围着一盘棋酣战。老远就听到有大嗓门在喊着:“出车”、“跳马”、“支士”。进屋半天了,才有人发现我。靠门口的一位正吸着烟的中年老师(后来才知道他是教研组长)问我来找谁,我说谁也不找,我刚大学毕业来找我的办公桌。
听到我说话,那些观棋者才纷纷从棋局中抬起头来,象突然发现了一位天外来客似地仔细地将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接着七嘴八舌地对我毫不掩饰地坦诚相见:
“听说今年分配挺好的,你怎么分到这儿来了?”
“又白瞎了一个大本毕业生,你毕业前没活动活动?看样子也是太老实了。”
“这年头老实人吃亏,咱们都一样年轻人,一毕业就进这个学校,等着后悔吧?”
“本市有门子吗?有的话赶紧琢磨调换一下,可别在这儿窝一辈子啊?”
“喂,也别说得那么凄惨,咱这儿也有优点:轻闲呀!”
“轻闲有什么用?没人重视也挣不了多少钱!”
大家的满腹牢骚和对我的一片关心,象兜头浇来的一瓢凉水让我打了个激灵,不禁追问了一句:“咱们学校真的象大家说的那么糟糕?”
“照这么说吧,过两天你就清楚了,我们没骗你。”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对着天花板吐了个大大的烟圈。
不久,我便对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本市的一所普通的高中,市里的两所重点高中,把几乎所有的优秀初中毕业生都网罗去了,两所次重点高中又几乎将所有的次优秀生都划拉走了,剩下的差生则被打发到十中这样的几所中学来。这儿的学生根本不用考虑升学的问题,学校每年只偶尔考上三五个,绝大多数学生就是在这儿混张高中毕业证。学生的家长们对学校也不抱多大希望,不少家长只指望自己的孩子被圈到这儿,有老师看着,免得到社会上惹是生非。很多学生也愿意在这里轻轻松松地打发日子,还可以进行“恋爱演习”。
学生基础差,升学率几近于零,上面领导和社会各方面都不重视,校长和老师们也都觉得没啥奔头,工作也便更没热情了。于是,全校上下一致形成了“混”的思想和“混”的状态。
一想到自己刚步入社会就要加入小说中看到的混日子的队伍中,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悲凉,同时又萌生一份不甘就此平庸的念头:
“绝不能一开始工作就抱着混的想法,不是说事在人为吗?我就要打破眼下这些令人颓唐的灰色的论断。”在那个阳光灿烂的中午,站在操场上,我攥紧了拳头,一股热流在胸中骤然奔涌。
在众人惊讶、不解、怀疑的目光里,我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大家已冷漠的工作中,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悉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去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努力探索全新的教学途径。为此,我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我采用激励、信任、教诲、鞭策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扬其所长,让每个学生不仅都能发现自身的亮点,还要学会扩大这些亮点。
很快,我教的班级成了全校瞩目的焦点。学生们不仅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开始有不少家长来找校长,要求把自己的孩子转到我的班来,我班的人数很快膨胀到80多人。
3年后,奇迹摆在了大家的面前,我的班级一下走出了20名大学生,相当于全校过去五年考取的总和。更令人欣慰的是,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由衷地感到自己3年高中没有白念,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点评:
在恶劣的条件下,最重要的是撕去那些泯灭热情和信心的灰色的标签,给自己、给别人都贴上一枚枚充满尊重、信任、进取、拼搏等红色的标签,那样我们每个人都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身上有着极大的潜力,根本没有理由自暴自弃,更没有理由让灰色的情绪蔓延熏染别人。给平淡的日子注入鲜活的空气,揭去那些自制的、随意张贴的灰色的标签,你将发现自己掌握了改造生活的力量。
17、幸福的支点
美国人约翰·皮尔彭特的一生充满了失败。他当教师,对学生总是爱心有余而严厉不足,为当时保守的教育体制所不容;当律师,他会因为当事人是坏人而推掉找上门的生意,同时也失掉了一笔丰厚的酬金;推销纺织品,他总让对手在谈判中占自己的便宜;做牧师,却因为支持禁酒和反对奴隶制得罪了教区信徒,被迫辞职。
在他6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他真诚、努力,却一事无成。按说,皮尔彭特心中该是愤愤不平、郁郁寡欢的了。可是,恰恰相反,他为世人留下了一首举世闻名的歌曲——《铃儿响叮当》,歌曲清纯快乐一如他的内心。
点评:看来,快乐从不曾远离我们,而是我们远离了快乐。学会为快乐多寻找一个支点,学会为自己换一下看待世界的眼光,那也许我们的生活就会是另一番模样了。
18、最后的演算
法国着名数学家鲍莱尔,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他声称是数学维系着他的生命。
后来,他病倒了。弥留之际,他的亲属朋友静静地守候一旁,很长时间,鲍莱尔没有一丝声响。
“看样子,他的呼吸已经停止了。”有人小声嘀咕。
周围的人听了这话,立即忽啦一下围了上去。人们大声呼喊着他的名字:“鲍莱尔,鲍莱尔,你醒醒!”
他的妻子轻轻地摇动他:“鲍莱尔,你还一句没提遗嘱的事呢?怎么就……”他仍旧一动不动地静静躺着。
“让开,让我来试试!”鲍莱尔的一位好友走上前,轻轻地凑在鲍莱尔的耳边说道:“鲍莱尔,12的平方是多少?”
“144!”鲍莱尔立即发出了微弱的声音。
点评:一个人珍爱某项事业,乃至视如生命时,生活也会给他第二生命。他不仅事业有成,还会在第二生命中走到极限。
19、离婚的根据
小俩口又吵架了。结婚三年来,这到底是第几次,谁也说不清了。
从第一次吵架,她心里就隐约出现过“离婚”两个字。只是,她听说幸福之家是吵架声比邻居低一些的家庭,因此才没把这点小别扭放在心上。
可这一次不一样。她已经找到了离婚的根据。那天晚上,他俩开始吵架后的冷战,在咬牙切齿和无所适从中,她从床上摸起一本杂志,发现上面有这么一句话:“专家说,一栋因地基没打牢而出现裂痕的房子,你是修补还是拆掉?一桩有裂痕的婚姻,你是维持还是摧毁?修补濒于破裂的婚姻,比摧毁它要困难得多。”
她恍然大悟:老房确实是用来拆除,而不是用来住的。
不知过了多久,他俩又吵架了。这次她把“离婚”二字明明白白地提了出来,并且很坚决地到法院递了诉状,因为这桩婚姻已是一栋危房。
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她百无聊赖。别人下班回家,她在办公室里闲翻报纸。从报纸上,她看到一段话:“专家说:婚姻是一件瓷器,做起来很困难,打碎很容易,然而收拾好满地的碎片,却是件不易的事。”
她的心好像被鞭子轻轻地抽了一下,在婚后的三年里,丈夫的习性嗓音和他特殊的爱好都已深深地烙在心中,如果分离这些记忆的碎片,她该如何清理她一下子糊涂了,不知危房理论和瓷器学说哪一个更正确?第二天,她悄悄地跑到法院把离婚诉状要了回来,她要想清楚再说。
她几乎被这些理论弄昏了头脑,当她不由自主地走回家时,丈夫已虚门等待她。她倒在丈夫怀里,什么话也不想说,任泪水肆意地流淌。第二天,她就把剪的报纸连同那本杂志扔进了垃圾箱,她觉得她已不需要任何婚姻理论了。
她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关婚姻的任何学说,只能告诉你正确的思考方向,而不是结果。
点评:
生活常常不是朝阳,也不是露珠,它浸透的往往是岁月的酸甜苦辣!许多时候,不要去奢求生活的公正,正因为不公正的存在,大千世界才如此缤纷,人心才在抗争中坚强。
20、挡不住的生命力
美国一位医生在加州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两年后的一天,他为一位少妇接生头胎婴儿。当孩子刚从母体脱离后,他惊愕地发现女婴一只脚只有膝盖以下的部分正常,而从膝盖到臀部这一截发育不全。他在过去从未碰到如此严重的畸形,后来也未碰到过。
接下来的分分秒秒,他在内心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冲突。他一方面觉得命运对孩子的母亲是如此不公,孩子全家将难以承受这残酷的打击。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个孩子将来难以过上正常的生活,残忍的现实带给孩子的只有痛苦和泪水。
于是,他想让这个孩子的苦难生涯在手中就此结束。正当他下定决心动手时,婴儿的那只好脚蹬出了毛巾,紧紧踩在他居心叵测的手上。最后,他无论如何狠不下心来,这可怜的小女孩获得了生的权力。
几年中,这位医生陆续知道孩子和全家的消息:开始,孩子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后来,母亲和父亲努力挣钱,带孩子到各地求医。再后来,一切杳无音信。多年来,这位医生一直为自己的懦弱遗憾不已,为当初缺乏勇气及时终止一场悲剧而常常自责。
17年过去了,在一次圣诞节的晚会上,这位医生正想对一位演奏特别出色的竖琴手献花时,一位妇人张开双手迎住他。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妇人就是当年那女婴的母亲,他要献花的女孩子正是当年的女婴。
点评:
这位医生,应该如释重负了。17年过去了,他为生命的忧虑和不安可以休矣!应该说,生活给他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得到了自己长久以来期盼的答案与安慰。同时,对伟大的母亲也要致敬,她为世界的美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是她承担了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