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林的财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他先是自己开车行,60年代从事房地产开发,获得成功,赚了钱。他又继续投资从事更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1988年,贝林以一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着名橄榄球队西雅图海鹰队。十年后的1997年,贝林把海鹰队转手卖给了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保罗·爱伦,售价两亿美元。在那以后,做生意或进行房地产开发已经不再是贝林生活的主要内容了。贝林说他生活的主要目的,己经从赚钱转到了回馈社会,今后他就要以从事慈善事业度过一生。
贝林说:如果你赚的钱够用了,你应有责任向社会奉献你的财富。贝林说到做到,早在1988年他就把自己收藏的70余辆价值昂贵的古典名车,捐赠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组建黑鹰汽车博物馆。1997年,贝林又向史密斯博物馆所属的国家自然史博物馆捐赠2000万美元。贝林喜爱旅行,他曾去过许多国家。贝林说旅行让他开扩了眼界,也让他了解到许多国家人民的需要。在旅行中,贝林看到许多国家的残疾人,买不起轮椅,外出活动很不方便。于是,他就捐出1500万美元筹建了世界轮椅基金会。该基金会希望以贝林的1500万美元做种子,在今后五年内筹到1.5亿美元,用来购买100万辆轮椅,送给世界各国买不起轮椅的残疾人。目前,世界轮椅基金会己经把3500辆轮椅送到了许多国家残疾人的手里,其中一些还是贝林亲自送去的。
大学没毕业的贝林很重视教育,不久前,他曾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捐款750万美元,用于培训中小学教师,使他们具有担任校长的能力。对于不久前他捐给史密斯博物馆的8000万美元,馆方表示非常感谢,为纪念贝林的慷慨善举,史密斯博物馆将其属下的一座建筑命名为贝林中心。
点评:从事慈善事业当然都是自愿的,没人会强迫你。但是,如果你捐出一些钱从事慈善事业或捐出的款额达到超常比例,人们将非常感激。莫受时空羁绊,你的灵魂将走进高尚的境界。
10、做一颗流星
人的生命并不是永恒的。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不过他们不会因此就变得消极悲观,反而因为明白人生有涯,不断鞭策自己向前,干劲十足、满怀热情地去逐步实现自己的愿望。
莱斯·布朗在他的着作《实现心愿》中写道,有一次他和一位名叫马利昂的朋友用电话交谈,想不到这位朋友第二天就去世了。后来布朗去帮忙清理马利昂的办公室,发现了一个尚未完成的戏剧剧本。可是此剧本已永无完成之日,因为唯一知道其结局的人已经不在人间。
曾以《感悟》而打动无数读者的青年女作家宛云在写《感悟续集》前,接连动了3次大手术,血压最低时只有40-60mmHG,医生命令她赶快全休,并说她最多只能活15年时间,也就是说她的生命只有4000多天时间,但她仍然坚持写作。
她在《爱与成功》一书中说:“有位医者说,你的身体最多还能活10年了,我听了一点悲伤的感觉都没有,即使真有那个恶性信息,我都会马上转化成良性意念:好,那我就要10年,干10年的事,生命的浓度将更高。”
点评:生命短暂,也许征程一路风雨、一路坎坷、一路艰辛,但我们仍要努力去超越,即使是一颗流星,从长空无声划过,但也有瞬间的辉煌铭刻空间。
11、自食其果
“我是一名医生,”凡·艾斯克解释说,“我要赶往医院为一个病危者动手术。”
“闭嘴!”这个黑衣人凶狠地说,“继续往前开!”
当车子开出了一英里后,黑衣人命令医生停车,滚下去,然后他自己开车上路了。凡·艾斯克医生站在风雨中,只好愤怒而无奈地望着车子急驶远去。
1个半小时之后,凡·艾斯克医生才找到一部电话,叫了一辆出租车,匆匆忙忙赶到火车站。可是一问,下一班开往格兰富尔的火车要到12点钟才开,凡·艾斯克医生只好继续等待。
当凡·艾斯克医生赶到格兰富尔的医院的时已是凌晨2点,海顿医生正在焦急地等他,但不明白为什么迟到了?
“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凡·艾斯克医生说:“因为我在路上被打劫了,被劫去了车,只得等火车……”
“你这样已经尽心了。”海顿医生说,“孩子在一个小时前已经死亡了。”
两位医生边说边走到医院的手术室的门旁,那里坐着一个身穿黑旧大衣的人,他已经听到了他们的全部的谈话,他那颗头发蓬乱的脑袋,深深的埋在双手中。
海顿医生对这个黑衣人说:“库尼海姆先生,这位是凡·艾斯克医生。他是一位外科专家,特意从阿尔巴奈特赶来,试图救活你的儿子,可是……”
黑衣人抬不起头,浑身微微颤栗,传出一阵阵压抑的哽咽声。
点评: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相对而言都是公正的。害人如害己,因为以害人始,必将以害己终,只是迟早的问题。
12、转折点
1989年的夏天的一个中午,刚上高中的我回到十里外的家拿书费,家门锁得紧紧的,母亲不在。
邻居的大娘告诉我,母亲天不亮便到地里割麦子去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我便骑车去找母亲,远远的我看见母亲正佝偻着身体,吃力地拉着满满一拖车麦子缓缓走来。那时,太阳正疯狂地烤着大地,不干活的人也热得汗流不止,何况母亲一个女人拉着这么沉重的车子……
我很快速骑到母亲的面前,只见汗水在她疲惫的脸上肆意地流淌着,身上的衣服已被浸得如同刚刚洗过,粗粗的拉绳在母亲右肩上来回磨动,已是一片血红的印子,年幼的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情感,泪水止不住的流淌下来。
母亲看到我便停了下来,问我不是星期天怎么回家来了,我没有吭声,一把将母亲推出车外,然后拼命地拉起车来,母亲在后面用嘶哑的声音喊我:“你没吃中午饭,怎还有力气拉车呢!快停下来!快停下我只是在心里想:“母亲连早饭都还没吃呢!”那个中午,无论母亲怎样反对,我坚持同她一块拉完了剩下的那些麦子。
拉完后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母亲边做饭边不停地埋怨我耽误了上课。饭后,我很坚定地说:“娘,我不上了!”
听到这话,母亲竟像一头疯兽,眼珠几乎瞪出来了,狠狠地掴了我一巴掌,而后大吼道:“盼啥,就只盼你们长出息,娘这么多年的苦都受过了,还怕这三五年吗?”
想这母亲这么执着辛苦,为了我们,我却……我咬了咬牙,擦干自己的泪水,带上钱出了家门。
母亲突然追上来,用那双长满老茧的粗糙的手,一边轻轻抚摸我那红肿的面颊,一边问我:“还疼吗?娘错了!娘不该打你。”
望着母亲的那枯瘦蜡黄的脸,我什么也说不出,只是使劲地摇着头……
如今身居都市,已经拥有了事业和梦想的我,现在想起来,倘若没有母亲的两个巴掌,我的生活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点评:饱经沧桑的母亲不仅给了儿女生命,也给了一生受用不完的改变命运的勇气和力量。一切困难并不可怕,你下定决心去征服,世界都会为你让道。
13、最大的财富
他是一位印度裔的富豪,家住在曼谷靠近唐人街的印度街上,以经营房地产为主,兼营珠宝玉器、金融证券和酒店业等,属于泰国的巨富之一。他拥有的财产简直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用36亿泰珠(约折合1亿元人民币)在闹市区买了一宗地产,也只是耗费了他庞大资产的小部分。就是这样一位富甲一方的大富翁,在生活中却十分节俭,从没有铺张浪费的行为和习惯,无论衣着打扮、节日庆典或是迎娶送葬等,跟普通的平民百姓毫无区别,不摆阔气,不讲排场。他的资产都用在了扩大再生产、投资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上。
他有个非常能干的女儿,但他没有让可以说是金枝玉叶的她靠在父亲身上享清福,而是把她送到了遥远的美国念大学。在女儿读大学期间,他只是给她一点基本的学习、生活费用,其他的开支只能靠她自己打工赚取。当女儿学成归来,他让她到自己的酒店工作,安排给她的不是美差而仅仅是洗碗而已。一年之后,又安排她做端盘子的工作。接下来才让她当上大堂主管、酒店经理。当女儿完全成熟的时候,他终于放心地把下属的一个大公司交给了她,这是女儿毕业五年之后的事了。
点评:一个人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子女,就是给予子女们天下最大的财富,是人世间最好最完美的财富。否则,即使留下万贯家财,也保证不了是祸是福。
14、差别
兄弟俩自小聪明,上学、读书对于他们是很简单的事。后来双双考上大学,在邻里眼中也是顺理成章的。
大学毕业那年夏天,兄弟俩常常在楼下小花园里眉飞色舞地谈论赚钱之道,从不隐瞒对金钱的占有欲。这给邻里造成不好的印象。国人的传统是含蓄,而他们太露,仿佛有某种危险的倾向。
因为两人都是学建筑出身,而这一行也算热门,当然要紧紧抓住。他们临行前相约:3年后比一比,看谁先赚到100万!
3年后,他们谁也没赚到100万。但是,他们并不沮丧,倒是更有信心和勇气。他们在楼下小花园里说;我们赚到了比100万更有意义的能力和经历!
以后的3年里,兄弟俩依然在竞赛。目标已不是当年的100万,而是3OO万。但是,这3年里,兄弟俩产生了质的分化:同样的事业。在哥哥眼中是件艺术品,可供精雕细琢,值得欣赏、玩味;而在弟弟眼中,只是一种可供利用的手段、资源。
因此,3年后,兄弟俩虽然都挣到了300万,但是,结局却迥然不同:哥哥因为对城市建筑业有杰出贡献,获得多种奖项和荣誉;而弟弟因为投机取巧建造出的劣质建筑,造成了重大事故,而锒铛入狱。
哥哥在探监时泪流满面,他握着弟弟的手说:当年,只怪我没有下狠心来劝导你。
点评:因果报应,重要的是“因”,前因不同,后果肯定相差悬殊。哥哥对金钱的欲望,是一种成功欲;弟弟对金钱的欲望,是一种贪欲!自然,一个风光长久,一个锒铛入狱。
15、金钱不是万能的
有个富翁在急流中翻了船,爬到溪间的石头上大喊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