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握好做人的尺度
6018300000012

第12章 求人办事必须懂得掌握"火候"(2)

在职场,能力与待遇是成正比的,当你抱怨工作累、待遇低的时候,请从自己的工作能力方面查找原因,说不定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拿同样的薪水。后来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薪水自然提高了不少,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总经理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总经理那儿发牢骚了。总经理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总经理开口说话了,"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回来向总经理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总经理问。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总经理一共40口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钱。"好吧,"总经理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总经理看看。这个农民后来还拉来几车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超级市场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总经理肯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人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总经理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布鲁诺的脸红了。

布鲁诺跑了三趟,才在老板的不断提示中,了解了菜市场的部分情况;而阿德诺仅一趟,就掌握了老板需要和可能需要的信息。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像布鲁诺那样,上司吩咐什么,就干什么,自己从不用脑,结果长期不被重用。而像阿德诺那样办事高效、灵活的人,不仅圆满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还主动给老板提供参考意见和尽可能多的信息,自然受到老板的赏识。

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某个岛上,一前一后来了甲乙两个陌生人,他们分别是属于两家皮鞋厂的推销员。

他们都在岛上逛了一圈,对岛上的市场做了一番调查。第二天,这两个推销员分别给各自的厂里发回了电报。

甲的电文如下:"此岛无人穿鞋,皮鞋无销售市场,我于明天返回。"以下是乙的电文:"此岛目前无人穿鞋,皮鞋销售前景看好,我将在此住一段时间。"第三天,甲推销员带着遗憾匆匆离岛而去。

乙留下后,制作了一个颇富创意的广告,在广告上画了一个当地的壮汉,浓眉大眼,虎背熊腰,肩上扛了一大串的猎物,脚上穿了一双乌黑的崭新皮鞋,样子十分的英俊神武,很有诱惑力。

岛上的人看了这幅广告,纷纷询问画上的那个壮汉脚上穿的是什么东西,在哪里能够买得到。

就这样,这位推销员很快打开并占领了这个岛上的皮鞋销售市场。

经常会有人觉得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但机遇总不如别人的好。而事实上,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真正做到了优秀,才会有人认为你优秀,否则,自命清高只会把自己局限于个人狭小的圈子里,而没有进步。不去学习别人的长处,也不懂得分析自身劣势的人,永远也难于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的短处,胜券才多;只看到别人的成就而不知人家背后成功的原因,已输了一半,若此时不知检讨,只懂嫉妒或自怨自艾,那就输定了。

做大自己要借势发挥

"借势发挥"是借别人的势力而强大自己的一种做人策略。势力强大的时候乘势反击固然值得肯定;势力单薄的时候,善于借势反击更令人赞叹。

一天,汉武帝的驯马官和班固各骑一匹奉旨选来的枣红马风驰电掣般地自西向东而来,当他们来到离目的地三十里外的树林时,两人已是汗水淋淋,气喘吁吁,于是双双下马仰卧在草地上休息。忽然,从林中窜出四个手持长矛刀剑的强盗,其中两人用长矛逼住班固和驯马官,另外两人抓住了马缰绳。

"要想活命的话,就留下马!"其中一个强盗咬牙切齿地说。

"是!"班固沉着地答道。

驯马官一听班固的话,想要站起来同强盗拼命,被班固悄悄用手拽住了后襟。四个强盗见他俩被制住了,便冷笑两声,牵着马朝林外的小路上走去。这时,驯马官吹出一种让马止步的口哨。那两匹马立刻站定在地上,任凭强盗如何抽打也一动不动。驯马官见御马被抢,心急如焚,一时间没了主意。班固镇定自若地说:"不必发愁,发愁也没用。

走,我们出了林子再说。"他俩刚踏上来时的路,迎面过来了二十多个担着酒罐的挑客。班固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打算要回御马。胸有成竹的班固二话不说,就朝头一个人挑的酒罐踢去,两个酒罐应声先后落地,酒洒了一地。班固没等对方明白是怎么回事,拉起驯马官的手朝着四个强盗与御马站立的地方就跑,刚跑了十几步,这些挑客见班固大白天故意踢碎酒罐,便纷纷抽出扁担大声吆喝着从后面追上来。再说那四个强盗正死拉硬拽这两匹不肯挪步的马,忽见一群人高举扁担朝他们冲了过来;又见马的主人在前面带路,以为是他俩找来了帮手,便再也顾不上要马了,急匆匆朝林中逃去……这伙挑客见吓跑了几个手执刀矛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等到了跟前听班固一说,这才化怒为喜,连声称赞班固机智勇敢。

班固和驯马官从怀里掏出了银两,加倍赔偿了挑客的损失,这才上马飞驰而去。

中国传统智慧崇尚的是"能屈能伸"。势力强大的时候乘势反击固然值得肯定;势力单薄的时候,善于借势反击更令人赞叹。

机会是成功之本,这就需要任何人在机会面前都必须处心积虑,利用好手中的每一次机会,做到借势发挥。借势发挥为聪明人的谋胜之术。如果一个人能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够把握彼此之间进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时候借势发挥,平衡一下各个方面的力量,自然会更利于事情的进展。

将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地想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号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准备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

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叫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的,这头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回到了农夫身边!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有一个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偏远的小镇当教师,那里条件艰苦且工资低得可怜。那个大学生自身有不少优势,他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所以根本不安心于在这里当教师,一心想到体面的、有优厚待遇的单位工作。因为他整天想着跳槽,不仅对本职工作没有热情,而且连最喜欢的写作也没有了兴趣。

就这样两年时间转瞬即逝,这位大学生的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毫无收获。他还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像报社、杂志社以及文学研究所等,但最终没有一个接纳他。

后来,偶然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他一直想改变的命运。

那一天,学校开运动会,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里这可算是一件大事,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围了一道密不透风的人墙。

大学生站在人墙后面,翘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的比赛场面。这时,他看到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儿从不远处搬来一些砖头,在厚厚的人墙后面垒起一个小台子,尽管这花去了他很长时间,但最终还是看到了精彩的比赛,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

大学生的心猛地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

从此以后,大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着。很快,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他的头上。后来,他被调到一个中专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再后来,他成为一所大学的校长。

每当有人问他成功的体会时,他都要讲一遍"在脚下垫砖头"的故事。

逆境人人都会遇到,但是聪明的人被绊脚石绊倒以后,会化不利为有利,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

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

故意激人,哪壶不开提哪壶

利用一些略带贬损意义的、不太公正的话给对方罩上一顶"帽子",就会激起对方的一种极力维护自我良好形象的欲望,从而用语言或行动表示自己不是这样,自动地去改变原来的立场和态度。

面对自以为是、欲显示其优势的对方,与其正面施行攻击,不如冷落他,将其搁置一边,让他的优势和锋芒受到抑制,从而使他情绪失控。以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某化工厂要建一幢大楼。许多工程承包商竞相承包,但经过筛选后只剩下甲、乙两个承包商。双方势均力敌,都想赢得承包权。究竟包给哪一方?厂家不好决定,只好约请双方各来三个人参与公开招标。

于是双方积极备战、厉兵秣马。甲队探知乙队三人中有两人才识平平,而另外一人是技术员,他不仅具有丰富的建筑知识和施工经验,而且口才一流还相当自负。要取胜这样一个人,正面和他交锋显然不妥,于是甲队采取了一些策略。

双方一见面,甲队三人都热情地向乙队中那两人致意和问候,而对那位原欲显示其锋芒的技术员则刻意忽视、冷落。果然,这一举动令那位技术人员十分不快。接着他们又恭敬地对那两人说:"二位的大名,我们是久仰了。知道你们在业界都是独当一面、多才多艺的大能人,今天二位来参加,我们真有点诚惶诚恐,还希望二位高抬贵手啊!"站在一边的那位技术员,听了这些话,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心中的怒气直往上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