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清华名家学做事
6019300000017

第17章 平和待人,真诚做事(1)

做人、做事,做事、做人,这也许就是人生的两大课题吧。我们每一天都在忙碌,做的是事,而这些事情之中,又体观着你做人的原则,体现着你人格的特点。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做事的时候又可以改变你的人生态度。做事不简单,因为它是组成你的生活和工作的一条脉络。真诚地做事,你就会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平和地待人,你就可做拥有做大事的本领。冯友兰的身上体现着一种真正的学者态度,这种态度为人所称道。而这些又是通过他做的每一件事体现出来的。

冯友兰(1895—1990)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研哲学,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教授。1928至1952年,执教清华大学,其间,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代理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46年应邀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2月回国;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及评议会委员;1948年12月在校长梅贻琦离校出走后,被推举为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临时主席。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后又被选为常务委员,兼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常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届代表及主席团成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二、三届中央委员。一生著述极丰,中、英文著作近500万言。从事教育工作60多年,致力于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晚年,不顾年迈,用十年时间写成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

这是冯友兰的一位学生对冯先生的印象描写

如果世界上真有所谓“学者态度”的话,冯芝生先生的态度可说是十足的学者的了。我向来迷信学者。我常以为凡是号称学者的,一定都是具有虚心、和蔼、浑厚、严肃等德性的人物。可是自从北来后,眼中所见的、耳中所闻的一些所谓学者的,却多半与此相反。他们依然同我们不学无养的青年人一样的轻浮、躁急、尖刻、儇荡;有时且较我们为甚。其能完全合乎我的理想的,芝生先生要算是第一人了。

我和芝生先生初次见面是在考入清华那年。那时,我因为很羡慕他的学问,所以大一外国语文系选修课程中大家所最喜欢选的中国文学史,我却不选,而选他的中国哲学史。但那时我的理想中的芝生先生,却还不是后来见到的芝生先生。我的理想中的芝生先生,是一位穿西服革履,态度很活泼,说话很流利的“摩登”先生;因为那时我所能梦想的芝生先生学不过是出过洋,得过哲学博士的人物啊。然而我后来所见到的芝生先生,却大大的与此不同了。记得那日——我和芝生先生初次见面的一日——哲学史班快要上课的时候,我坐在三院五号教室里,目光时常往外望,静候着和我多年渴慕的学术界名流冯芝生先生一睹丰采。可是铃声响后,走进来的却是一位我所料想不到的人物。他,冯先生——四十上下年纪——穿的是褪了色的自由布大褂,蓝布,破而且旧的青布鞋——毫无笑容的登上了讲台——坐下——一对架着玳瑁边眼镜的眼睛无表情地呆望着我们约有一二分钟(案:此系冯先生的习惯,每次上课皆如此)——开始说话了。他一这时略带笑容——教我们先把选课学程单交给他,然后满河南腔的告诉我们:这学期用的课本是他自己编的《中国哲学史》,堂上并无讲演,大家可先把指定参考书看好,如有不明白的,可以在班中讨论。不像别的教授立即宣布下课了,他却翻开他的大著——《中国哲学史》上卷——的后面,把金岳霖先生所做的“审查报告”念了一遍,又解释了一遍(案:此文前面尚有“审查报告”一篇,系陈寅恪先生做的,其中多赞冯书之语,冯先生从未对我们念过),然后随着铃声下课了。

这一次的见面,芝生先生所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具有俭朴、静穆、和蔼等德性的学者的印象……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冯先生的为人,那就是虚心、和蔼、俭朴,让人倍感其高尚。尤其是他那种为追求学术的更高境界,而不惜献身和为培育下一代而鞠躬尽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这一代学习。

真诚做事,俭朴生活

真诚、俭朴,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在清华人的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也是清华特色的做事方式,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品质。

这是张荫麟先生的一位清华校友写的一篇忆文,回忆张先生生前的一些事。

荫麟生活的俭朴,在朋友中也是知名的。从美国回来,有春冬两套衣服,结婚时也没有添置新的。不能喝酒,可是偏爱吹烟,烟不论好坏,只讲究越便宜越好,因为横直是吹,不吸的。在昆明住在我家里的时候,在护国路桥头买百寿纸烟数百包,一包值洋三分。房间里满地板全是纸烟头。有好几次吧,忽然看见有好烟,居然吸了半支,一会儿便撑不住了,说是醉了,一而再,再而三,也满不在乎。胃量极大,一顿能吃半斤肉,时常吹牛,在留美时学会了烹调,在我的北平寓所,自己买了两只子鸡。亲自下厨,弄得满头大汗、半身油腻,到吃饭时,却咬不动,嚼不烂,毫无滋味,大家笑了半天。买了一顶新呢帽,出去作客丢了,下次再买一顶鸭舌帽还是丢了,从此只好不戴帽子。结婚后的第二天出去拜客,回来走到隔壁人家,看见主人,连忙说对不起,累你久候了,主人莫明其妙,过了好一会,才明白他自己是客人。下午我去看他,正满手是泥,蹲在地上抟土做假山,说是把朋友所送的花圈的花来布置花园,好极妙极。我更正说是花篮,他也觉得不对,可是头还是倔强,掉文说:“圈与篮虽不同,而其为花则一也。”朋友闹他给起一外号,叫张文昏公,他无法赖,也一一给朋友起外号,文迂公、文迷公之类,把人家书桌上窗纸上全写满了。他还挖苦我,如你不幸早逝的话,我一定会编印遗文、墓志、行状、传记之类,一概负责到底;当然,我也照样还他一嘴。到今天想来,真不禁热泪盈眶,谁又能料到十几年前的恶谑竟然会成为语,这四年来我几次为他写哀悼追忆文字呢?

荫麟死后的一个月,大公报替他发表一篇遗文,大意是对现实政治的控诉,天下为公恰恰是反面,选贤与能呢,选的是不贤和无能,举出实证,文笔很犀利。王靶生先生似乎还加了一点按语,大意说是因为是死者的文字才能发表吧。

荫麟早年即患心脏病,一登高就心悸,同游华山时,攀登铁索,那闭目摇头的情形,惹得游侣齐声哄笑。死,不料偏死于肾脏病。平时营养坏,离婚后心境坏,穷乡僻壤医药设备坏,病一发就非倒下不可,非死不可。假使没有这战争,假使这战争不能避免,而有一个好政府,或者是不太坏的政府,能稍稍尊重学者的地位和生活的时候,荫麟那样胖胖茁壮的身体,是可以再工作二十年以至三十年的。

中国的学者如此的希罕,已有成就的学者如此的被糟蹋,被淘汰,荫麟就如此寂寞地死去,寂寞地被人遗忘了。

但是,我仔细想想,从荫麟身后发表的文字来看,假如这一年他不死于穷病,再多活三四年,再多受些磨折、考验、洗炼,恐怕他还是得死,不过死法不同,不是死于穷病而已。”

先生的死是不幸的,面对现实,先生无能为力,但先生是诚实的,不愿为现实而改变什么,先生的精神是可贵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只要心是诚实的,我们就不惧怕什么。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用一颗诚实的心去对待,因为诚实是立身之本。“在创业的时候,诚实宋信要胜过词藻华丽的广告。把你的事业建立在诚实信用的基础之上,你最终会取得成功。”

在很久以前,一个买主问一年年轻的黑奴:“如果我买了你,你会诚实地为我劳动吗?”这个奴隶回答说:“不管你会不会买我,我都是诚实的。”

我们不止一次地听人讲过诚实的益处。有些人说,他们曾经因为不诚实得到教训,也曾因为诚实而受到奖励,所以应该诚实。对于那些讲究商业道德的人来说,诚实是第一要义。

清华大学的王君向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在学科测试时,用了他在家里提前写好的东西。他私下里告诉了同学们,但他的骗行为不小心被揭穿了。商业数学系的张教授立刻停止了那一堂商业数学课。先生脸色芬白地告诉我们,一定要诚实,声音里充满正气。他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真理,虽然这条道路困难重重,但最终有人会幸运地发现真理。而这个学生却在弄虚作假。在真理的殿堂里弄虚作假,以假乱真!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每个人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先生那怒斥虚假的话语。”

你曾经想过所谓无伤大雅的谎言的害处吗?这个世界上没有无关紧要的谎言。所有的谎言者是不可原谅的。

“真理、正直、公平和高贵是永远分不开的”,一个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给他的儿子写信说,“谎言来自卑鄙、虚荣、懦弱和道德的败坏。谎言最终会被揭穿,说谎者令人鄙视。没有正直、公平和高尚,就没有人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说谎的人迟早都会被发现,甚至比他自己想象地还要快。你真正的品格一定会为人所知晓,一定会受到公正的评价。”

有个人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人在火车上坐下后,把自己的包裹和行李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后来,车上人越来越多,车厢越来越拥挤。这时,有一位先生问他旁边的座位是否有人。他说:“有人。那人刚刚去了吸烟车厢,他一会儿就回来。你看,这些东西就是他的。”但这位先生怀疑他所说的话,就说:“好吧,我坐在这儿等他回来。”于是,这位先生把行李和包裹拿下来,放在了地板上和行李架上。这个人怒目而视,付出什么说也说不出来。因为那位在吸烟车厢的人是他编造出来的。不久,这个人到站了,他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但那位先生说:“对不起,你说过这些行李是一个在吸烟车厢的人的。我有义务保护这些行李不被你拿走,因为你说这些行李不是你的。”这个人发怒了,他开始骂人,却不敢去碰那些行李。乘务员被叫来了,他听了这两个人的话后说:那好吧。我来掌管这些行李,我会把它放到这一站。如果没有人认领,那就是你的。”乘务员对着那个为了占座位而否认自己行李的人说。在乘客们的哄笑声和鼓掌声中,这个人没带行李就灰溜溜地下了车。他刚下车,火车就开动了。第二天,他拿到了自己的行李。为了霸占一个不属于他的座位,他撒谎了,为此他受到了惩罚。

清华毕业的李女士说:“一个人讲了一个谎言,就不得不接着讲更多的谎言。在他悔悟以前,情况会变得很糟糕。然而,这并不是全部的恶果。一个人如果讲过一个小小的谎言,就会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一个斑点,就像水果刚刚开始变质时的小斑点。一旦你允许自己讲一次谎话,那么你会发现你很容易说第二次谎话。”

如果一个年轻人一开始就有坚定的意志,保证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完全真实的,他的每一个诺言都要兑现,如果他把自己的声誉看作无价之宝,觉得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注视着他一样,他不能说一丝一毫的谎话;如果他在人生之初就有这样的立场,那么他会最终获得无上的声誉,获得所有人的信任,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在南北战争中,当罗伯特·李将军在和一个军官讨论进军方向时,一个农民的儿子不经意间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原来他们军队要向葛底斯堡进军,而不是向哈里斯堡进军。这个孩子通过电报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总督阿廷。总督说:“如果我能知道这个男孩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我愿意拿我的右手来交换。”一个下士说:“总督,我认识这个男孩,他不可能撒谎。他是个正直的人。”15分钟后,联邦军队行进到了葛底斯堡,获得了大捷。品格就是力量。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贵的品格和认真的态度,要渴望真理。

如果人们在商业交易中都很真诚,讲真话,那么双方的合作就不会破裂。商业交易需要双方都做到正直诚实。当人们不再互相信任的时候,就永远不会达成交易了。

平和待人,充满爱心

这个世界因为充满爱而存在,因为爱而生机勃勃。一个满是爱心的人,会是个快乐的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会是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谁都希望自己每天生活在平静和平的空间里,谁都愿意与一个平和的有爱心的人打交道。那么,你自己在做事的时候,是否注意重叠这两点呢?如果没有,就向清华人学习吧。

冯芝生:严正的师者

这是冯芝生先生的一位清华学生写的一篇回忆他的文章:

吴讷孙(笔名鹿樵,六十年代在台湾发表小说《未央歌》,反映抗战时期昆明西南联大学生生活)曾对我说他在联大上二年级时,有一个时期感到生命空虚,毫无意义,准备自己结束生命。忽然想到要去拜访冯友兰先生,请教人生的真谛。经过冯先生的劝导,吴讷孙改变了他的消极太世的人生观,从此积极努力,发愤读书,后来成为美术史专家。由此可见,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对青年人所起的巨大感化和教育作用。

抗战八年,在这期间,文科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没有任何出国深造和研究的机会。抗战胜利后,一九四六年,清华大学分到两名赴美留学机会。芝生院长为文科各系争到了这两个名额。经过、笔头考试,哲学系王浩学长(数理逻辑专家)和我考取了。芝生先生对我们寄以厚望,勉励我们勤奋钻研,学成后回清华服务,把清华的文科办得更好。

一九四六年敉,我有幸与芝生先生同船赴美。那条般本是二战时期的运输船,战后改为民用。芝生先生赴宾州大学讲学,并与人合作译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为英文。我则随留学生团赴美留学。九月二日自上海启航,九月十四日抵旧金山。有一晚,在甲板上,芝生先生和我畅谈办外语系之方针。他重视培养中西文学之通才,特别强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熟悉当代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成果。他不赞成复古主义和抱残守缺,主张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芝生先生这一办系方针今后将会逐步实现。

在祖国解放前夕,我曾和芝生先生通过数封信。他总是鼓励我学成后回清华教书。我于一九五年夏回到了清华。同年秋天,我在清华工字厅与徐述华女士结婚,芝生先生和任载坤师出席了我们的结婚仪式,我们深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