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清华名家学做事
6019300000038

第38章 在清华学创业(5)

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个性其实并不神秘。个性是指人的个体的性质。人的个性对于创业而言非常重要,因为个性包括了人的智力、性格、情绪、意志等一些重要特征。人的个性是智商、情商、毅力的综合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个性鲜明,有的人缺乏个性;有的人有胆识有魄力,有的人缩手缩脚,没有做事的胆量,这实际上是人的个性不同表现。纵观创业史上创造奇迹伟业之人,无一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有独立性、竞争性、求异性和坚韧性等4个方面。

(1)独立性。

从本质上而言,人一出生下来就都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的双重个性。重要的是创业者能否认识到这一点,即便自己有一定的依附性,但自己也有着强大的独立性。创业成功的人是那些善于摆脱依赖性,努力实现自己独立性的人。

现在的一批年轻人,是80年代初出生成长的。相对而言,他们的独立性比上一代要强。但是,大部分的人对独立性还存在错误的思想。他们认为独立性就是标新立异,于是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放在自己的外表上,理一个不同平常的发型,或者将头发染成一个鲜艳夺目的色彩或者穿一身与众不同的衣服……这实际上是被媒体所误导,恰恰是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盲目的追风追星。真正有决定创业的人,要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独立性,承认专家权威的存在,但不盲目听从、信从他们的建议,要用自己的头脑去独立地思考。每个人的言行教源自特定的环境、场合,因而对自己不一定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创业者要思考一下其中的真伪或者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凡是不适合自己的言语,不论是谁说的,也不管其理论上是否行得通,在创业者这里就是没有用的。创业者要有自己的大脑。

(2)竞争性

有人形象地将商场比作战场,商业就是商战。战场是很残酷的,短兵相接,只有那些善于竞争,勇往直前的人才能胜利、才能成功。

当然,创业者一定要注意到好胜不要逞强。真正的成功者追求胜利,但并不到处招摇,不用自己的成功去攻击别人、嘲笑别人。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创业者一定要有宽大的胸怀,要欣赏与自己具有相同好胜心的人才。不能因为自己求强好胜,就极力与那些具有同样好胜心的人争斗,或者有意压制为自己工作的佬,惟恐他们过于强大使自己没有面子。创业才果做的是要鼓励自己近乎成功、胜利,更要鼓励自己的员工去追求成功、胜利,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赢得荣誉的舞台。只有自己的员工都积极追求成功,创业者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清华大学毕业的小A向我介绍了她的创业历程:我的大学生活很普通,跟许多女孩一样,读书很用功,成绩也很好。我不太爱交际,参加的学生活动也不多。大一的时候尚没有什么明确的理想目标。

大二那年,我交了男朋友,北大学计算机的。他曾经给过我很多欢乐,但最后却以分手告终。他计算机搞得不错,人聪明又肯学。但他的理想在国外,除了物质生活上的优裕外,他认为国外更适宜他的事业。学校出国热是持续不断的,很多同学都有出国的想法,所以考GRE、考托福、GMAT之类的年年火爆。我一开始倒没想着要出国,但因为那时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觉得能跟他一块出国不失为一件美事。于是我俩开始了各方面的准备。

他的家境很一般,所以他很想在大学期间攒些钱以备出国用。我把他推荐到我哥那儿。我哥是北理工毕业的,留京分配,进了国家机关,待了两年就下海了,在中关村搞了一小摊,那几年生意特别红火。我男友就在我哥那儿给用户组装电脑。那时候我们班有个男生给《联合商情》拉广告,所以来动员我去说服我哥认刊。当时我碍于面子,就跟我哥说了,我哥说反正也是要做的,就让我那同班同学做吧。结果那次我获得了500元。

我就想这么简单的事何不自己也去尝试尝试?而且那时功课也不算很紧。周日男友在那边装电话,我便就近也出去跑一跑。不知是我有这个天赋,还是不少人认得我哥,给我面子。我连续做成了好几笔,攒了好几千块钱。我每次都很兴奋,绘声绘色地描摹给男友听。但他开始心理不平衡了,说他一天弄到晚才赚那么几个钱,你动动嘴皮子就来得这么容易,很不公平。当时我只是觉他狭隘,并未怎么放在心上。没想到这居然伤了他的自尊心。

不久,他在我哥那儿跟用户大吵了一架,并宣布不干了。我感到很不可理解。之后他就慢慢地疏远我了,这时已经是大四上学期了。我们在一起也都是不痛快,有一次我轻蔑地说国外有什么了不起的,跟中国的月亮没什么不同,何必非要出去呢。他说我其实压根就没想跟他好,竟然又提出了分手。我当时很气恼,觉得他简直是在做儿戏。

不久我就知道真相了,原来他跟北京的一位女孩好上了,那女孩很有些背景,美国也有不少亲戚。不过那时我心境很平静,并未觉得受到了多大伤害。回过头想想,我对他还是有感情的,只是对他逐渐的已经失望了。他不是我要求的那种男孩,缺乏那种勇气、自信和豁达。于是出国的念头就被抛在脑后。大学生活也就是这么过来的,并无太多亮点和色彩。

我毕业后去了外企,上深圳了,月薪也挺高,开始觉得挺满意。但这些老外对人并不尊重,不但让你满负荷运转,还时不时骚扰你,后来我恨恨地给了我那老外主管一个嘴巴,掉头就回了北京。所以我在外企就做了半年。来京后经我哥推荐,进了一个电脑公司,有一定规模,现在可能做得更大了。那公司老板是夫妻俩,都是清华毕业的,主要业务是给企事业单位安装联机系统,属于方正的经销商。我的本来工作是文秘,但我觉得坐着闲得慌,就主动去做业务。我的业务水平应该在学校时就有了一定的实证,因此我上手后连着接了两笔不小的买卖,都是给事业单位做的,公司老板也很器重我。

在做业务过程中,我有了一个很好的搭挡张君。他业务素质很不错,也挺有思想,我们的友谊很好。他经常给我灌输这样一些理念:做这项业务关键在掌握客户,取得方正代理权并不难,这行业可以说进入障碍很小,而我俩给公司创造了这么大的收益,自己才能得多少?赁着我俩的业务素质,自己单独组一摊肯定没问题,与其给人家做,何不如给自己做呢?而且我俩积累的钱加在一起,也有五六万,足够启动了。应该说张君属于那种具有相当鼓动性的人,而且从实际来看,我俩手中还有不少潜在客记,把盘子做起来问题确实不大。一开始我们合股,各出一半资金,张君是法人代表。我们很快就取得了方正的经销权。在帐号投入使用那天,我们就拿回了一张5万元的订单,形势喜人。当时做这种联机系统业务的公司在中关村不是很多,所以业务开展得比较顺利,但很快就受到了原来那家公司的挤压。他们实力较大,可以在价格和佣金上打击你,我们因此失去了好几笔业务。当时原来的招人计划遭到了张君的反对,但我觉得不应该收缩,所以坚持着接连招了5个人。公司一度陷于困境,最困难时帐上仅有几百块钱,连工资也发不出了。最后我哥借给我5000元度过了难关。此后业务出奇的顺利,我们的业务员一月订单最多的能达50多万。1997年各行各业都形势不错,我们这个项目也是,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众多公司一哄而上。因为相对而言,它的进入障碍很小,平均利润率又高。所以到1997年10月份之后,就感觉明显地不好做了。好在我们公司较之那些新兴公司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所以发展尚属正常,当然速度和利润率都已经下来了。

当时公司已有10名员工了,我就以内部管理协调为主,业务为辅;而张君则以业务为主,协调为辅。我俩配合得比较密切,工作起来也很愉快。

没想到今年春节,张君的姐姐几次联系,要张君去新加坡。他姐姐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全家都在新加坡定居。他姐说已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给他办好了入学手续,念MBA,然后可去美国继续发展。张君当时动摇了,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至今我仍想不明白,他居然能放弃这儿辛苦建立起来的事业。他虽然颇为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要走;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女朋友也申请到了去新加坡留学的公派指标。我虽然不理解,是把公司解散,还是由我继续发展下去。当时我对自己没有多大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着张君,所以我想解散公司,但古君不同意。我俩大吵了一架。我静静地想了一上午,终于决定继续把这公司支撑并发展下去。古君走时没有带走公司的一分钱,只是将法人代表换成了我的名字。不过,他走后第三个星期,我就将本该属于他的那部份钱全部汇给他姐了。接下来就开始了我独个儿的企业生涯。

既然答应了张君,就必须把公司做得更好。那实在是一个新的开始。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我独挑担子的第一个星期,几个麻烦事接踵而至,工商税务的检查,一家客户取消订单,主要维修人员出了车祸,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也许也是对我的一次考验吧。但我还是一件件把这些事都处理妥当了。回过来想想,这实在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把心态调整好了,什么事都会迎刃而解。之后,我就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了照顾业务和管理的平衡,我从别的公司挖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人才当公司总经理,就是老李,现在四十多了,人很稳重可靠,也有很好的闯劲,特别是我跟他合作双方都很愉快。

1998年年初各行业都雄心勃勃,但今年实在颇为萧务,我们这种项目蛋糕虽不小,但分的人实在太多,业务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张君在新加坡也很关心,时常与我探讨公司方针的问题。我也感觉已到必须要调整公司规划的时候了。在6月份,我们确定下来,在继续巩固并发展已有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向软件业拓展。并在7月份与清华和北大的有关部门签了两项合作协议。有一基现在已经得到国外风险资本的支持,大概有50万美元,应该是前景较为广阔。而公司整体规划之后,我也感觉到眼前豁然开朗。原先张君在时,老囿于原有项目,这当然也有利于搞好项目本身,但视界甚为狭隘,不知道怎样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到现在我才真正有了做企业的感觉。

不管是替《联合商情》拉广告,还是跟张君一块办公司,我都不是始作俑者。要是没有昔日男友,要是没有张君,我想我是不会做这些事情的。如果说创业动力和创业精神,我想应该有,但肯定是潜藏着的。当初我认为不是自觉的,也许是自发的。真正变为自觉的行为,恐怕还在张君走了之后,没有可以依靠的了,潜力才得以释放。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有不少时候,我也会沾沾自喜。要是与同龄人相比,与某些更小的公司比,我做得算是不错了。这其实就是“小富即安”的心理。现在我把它排斥了,我要从潜意识里把这种竟识抹去。比下是毫元意义的,比上才是精神所在。赚钱有个适可而止,钱根本就不是一切;但事业没有止境。我现在是要做企业,而不是单纯赚钱。做企业就是做事业,本身当然是在创造财富,但终极意义并不这么简单——它将融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个人认为所谓生命的意义就是我的精神生活、精神世界,是我赖以依托的“城堡”。人的精神生活是动态的,只是有些变化发生了内质的反应,而有些变化只是表面的,或者只是形式上的修正。譬如信仰,人的信仰就是那种内质不变的生命价值。但不论在哪个阶段,每个人都有一个预想的精神世界,或者说是适应这个阶段的生命价值体系。在这个阶段,他认为他的这个精神世界是亘古不变的,比如对事业的追求、爱情的呵护、友谊、亲情等等。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精神世界里目前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我现在的事业,我现在认为我对这个事业的追求将是永恒不变的。其实,纵观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创业史,都是在创业者的领导下,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后建立起来的。

创业者不仅要培养自己面对失败坚韧不拔的品质,而且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宽容的机制,允许公司员工犯错误,鼓励员工勇敢地去创新。比如美国的一家计算机外部设备公司的宗旨中有一条:我们要求公司里的人一天至少犯10次错误,如果谁做不到这一点,就说明谁的工作不够努力?只有宽容员工的错误,员工在认识到错误的同时,就不会去试图掩盖错误,而是积极地寻找对策去解决问题。当然,公司不能一味的宽容员工低层次的犯错误,因为每一次错误都会给公司带来损失。怎样既允许员工犯错误又充分减少公司的损失是创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