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镰刀锤子话风云
6023500000002

第2章 中华天地开新篇(2)

红旗一举千里明,

铁锤一举山河动。

为接近工人改换名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在湖南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他派刚从法国归来的李立三到安源煤矿。

当时李立三本叫李隆郅,毛泽东认为此名字难认又难写,建议他改;李立三到安源后,即把名字改为李能至,后又改为李立三,便于工人认识和记忆。

何长工原来叫何坤,马日事变后,何坤等人要到武汉警卫团去。毛泽东说,你们要改名字,尤其何坤,反动派对你已经了解,列为“大暴徒”之一。当时,蔡协民说他不改了,协民就是农民协会的意思,他舍不得改,何坤要改就往“工”上改,我们来个工农联盟嘛!毛泽东听了后,笑了笑说:那好嘛!何坤同志1918年在长辛店做过工,就叫何长工吧!

从此,他一直采用何长工这个名字。“长工”这个名字易记又易懂,以至毛泽东后来派他上井冈山做王佐工作时,也说及“你先去做‘长工’,你的工作就是要他请我们的人上山,请得越多越好。”

中共“三大”讨论同孙中山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时广州是孙中山的大本营,因此大会不再像过去在上海那样需要秘密召开,而是公开地召开大会。

大会集中讨论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大会正确评估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立场,决定同国民党的联合战线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

“三大”结束后,共产党就投入到建立统一战线和帮助国民党改组、筹备召开国民党“一大”的工作。

孙中山由此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

1923年11月,孙中山组成了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吸收共产党员担任中央委员。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宣言对三民主义重新进行了解释,这就是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此外,董必武、陈潭秋、李立三、项英、何叔衡、夏曦、宣中华、侯绍裘、恽代英等人,都分别是各省党部负责人,周恩来、李富春等是旅欧支部执行部负责人。

同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叶剑英、聂荣臻、恽代英、萧楚女等任教官。

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开创了首次国共合作。十四年后,抗日军兴,中国共产党为拯救民族危亡与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五十年代中期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又多次提出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倡议。

恽代英高度近视被捕

恽代英高度近视,所戴眼镜有一千度。写字的时候几乎胸口顶住桌子,头和笔杆差不多挨着了,但是他能写得非常快,一呵成章。

1930年春,他因批评和抵制“左”倾盲动主义,当面批评李立三错误主张,被撤销职务,调到工人集中的上海沪东区任行委书记。

同年5月,恽代英着短衣,工人打扮,带着一包传单到杨树浦韬明路(现通北路)附近老怡和纱厂(现上海第五毛纺厂)门前等人联系工作,突然遇到抄靶子(搜查行人),他因为高度近视,又没有戴眼镜,待发现巡捕时,已躲避不及了。巡捕见他穿短衣,却带有眼镜、水笔,又从身上搜得一包传单,遂起疑心,把他逮捕,后来押送南京监狱。

恽代英在狱中坚贞不屈,面对旧壁题诗一首: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摒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后来陈赓被捕,也被关押在这所牢房,他读了此诗,遂步韵题壁:

沙场驰骋南北游,横枪跃马几度秋,

为扫人间忧患事,小住南牢试作囚。

恽代英囚诗被人们反复传抄,争相吟诵。十多年后,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时,也多次将它抄赠给身边工作人员。

中共“四大”提出工农联盟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全国工农运动有了迅速发展。

1924年7月,由共产党人倡议,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它共办了六届,其中第一、五届所长是彭湃,第三届所长是阮啸仙,毛泽东是第六届所长。

农讲所的学员,从这里奔赴各地农村,发动和开展农民运动。

就在农讲所创办的同月,中国工人在广州沙面租界举行了政治大罢工,斗争持续了一个多月,终于取得胜利。

在这种形势下,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四大”主要功绩有二点:一是提出了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总书记。

“四大”结束后不久,孙中山就在北京逝世了。中国共产党对他有很高评价,称他是本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之一。

“四大”以后的两三年,被历史记载为风起云涌的大动荡、大改组时代。五卅运动,省港罢工,两次东征,统一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席卷长江,以及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在中华民族二十世纪的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夏明翰用稻草比喻团结

夏明翰在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任教务主任时,常为前来读书的学员补课。

有一次,有位泥水工人病了,夏明翰前去他家讲《劳工神圣》一课,在讲到“工人农民联合起来,砸碎旧世界”时,那位工人有些茫然:“我们何时打得赢?”夏明翰顺手从床垫处抽出一根稻草递给他,他一下就扯断了;又抽出一把稻草,那工人再也扯不断了。

夏明翰说:“这就叫团结就是力量。”

泥水工人很快就明白了:团结一条心,就能打得赢。

七绝

题广州农讲所旧址

谢觉哉

宏开讲舍古无伦,

崛起农民第一功。

合抱英雄树双峙,

年年花发照天红。

谭震林的名字由来

1926年10月,谭震林在湖南攸县加入共产党。当时他在一家刻字店当工人。

那时的共产党人多是以教书先生的身份出现的,如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谭震林所接触的有一位姓余名来,是攸县共产党负责人之一。当时谭震林还是叫谭喜起,小名喜仔。

余来在介绍谭震林入党宣誓后,谭震林说:“这名字不好,我要改个名。”

余来问他,叫什么好。谭震林说:“叫谭虎行不行?要像猛虎一样对待敌人。”

余来说:“这个名字太露,也太多了,龙了虎了的到处都有。虎啸生风撼山林,叫谭震林好不好。”

“好,我就叫谭震林好了!”

中共“五大”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

中共“五大”是在1927年4月27日在武汉召开的。

会议的时间介于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武汉政府发动“七·一五”宁汉合流反革命政变之间。

在北方,军阀张作霖飞扬跋扈,逮捕、杀害了李大钊。

中华大地豺狼狂吠,天空乌云滚滚。

中共“五大”上很多共产党人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忽略了与资产阶级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以致没能有效地防备蒋介石、汪精卫之流的叛变。

大会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

在“五大”前夕,毛泽东考察了湖南农民运动,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份报告,驳斥了一切对农民运动的攻击,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经典文献。

“五大”选举了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设立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陈独秀仍被选为总书记,他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并未得到纠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大革命终于失败了。

谭震林要县长做“孝子”

1927年1月,谭震林任湖南攸县总工会干事。时值春荒,而湖南军阀何键的士兵,却来攸县套购粮食,要贩卖出省。

谭震林组织民众阻止,那些士兵恼羞成怒,竟开枪打死了两个工人。

民众沸腾了,当场缴了士兵的枪,并把他们扣押;提出要求:不许运粮、严惩凶手。

攸县县长只好出来谈判。

谭震林代表农工要求:一、粮食一粒也不能拉走;二、惩办凶手;三、安葬被打死的两个工人,给予家属抚恤。

县长怕得罪何键又害怕民众,不敢答应又不敢不答应。

谭震林和工会其他人员商量。他说:“要县长惩治凶手,他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个胆量。如果我们坚持,他只好丢官不做。所以,我看这次要逼他退到按我们的办法干。实在不行,他就给我们被打死的弟兄当孝子吧!”

他的话得到赞同。

县长承诺攸县的粮食,一斤也不得运出境,对死难的家属给予抚恤,对死者隆重安葬;解除来攸县押送粮食的士兵武装,押送出县境。而在出殡的这天,县长只得乖乖地穿素白衣服为被打死的工人做孝子。

工会让县长当孝子,谭震林对此也很得意。半个世纪后,他在谈起这段往事时,仍掩饰不住痛快淋漓的情绪,说:“你县长怎么了,就是当一回孝子嘛!当孝子应该嘛!人是在你管辖的地界里被打死的嘛!”

把天花娘娘打得粉身碎骨

1927年6月,方志敏在江西南昌的农民自卫军中队部视察得知,有些自卫队员夜间闹肚子痛不能入睡,有的睡着了也被梦魇惊醒。他们说,这是因为队部驻扎在天花宫,亵渎了天花娘娘,以致娘娘动怒显灵惩罚,要求另迁驻地。

方志敏听了对大队长淦克鹤说:“一具泥塑木雕的偶像,怎么把我们的武装战士吓成这个样子?完全是心理作用嘛!好好同他们解释一下。”

淦克鹤说,“讲破了嘴皮也没有用,晚上还是不敢睡觉。”

方志敏说:“要拿出具体事实才能叫他们信服,单讲大道理是不够的。”

当天下午,淦克鹤在队员列队前,拿支梭镖朝着偶像刺去,天花娘娘应声而倒,泥金剥落,泥塑木雕原形毕露;接着又朝前加一猛斧,木雕立即四分五裂。第二天,他到中队部对大家说:“昨夜我们都睡得平安无事,一觉到天亮,不知怎的,娘娘没有显灵,为报粉身碎骨之仇。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

这一问,问得人人都答不出话来。正好这时贵溪农民把张天师押到南昌,关押在省农协。过去传说他是个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大法师”,但被抓后,也不见得有所施展。队员们都亲眼见了,等于上了一堂破除迷信的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