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原文】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1917年8月25日致蔡锦熙信
(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5页)
【评点背景】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为了偿付战争赔款,清政府更加肆意地搜刮民脂。这样,更进一步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深了社会危机,最终爆发了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洪秀全的屡试不第,使他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激起了他对清政府的不满,他开始把个人的坎坷遭遇同当时的社会制度的腐败、人民群众的苦难联系起来,促使他决心同科举功名决裂,而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洪秀全在最后一次科场失败后,思想极度空虚。他仔细阅读了《劝世良言》,被那些说教所吸引,并且使他大彻大悟。从此,他开始从旧观念的束缚中一步步地解脱出来,而接受了基督教宗教宣传。他根据自己对基督的一知半解,虔诚地祈祷上帝,并附会其中的词句,创立了“拜上帝会”。他自称是上帝的次子,曾在二十五岁那年上过天堂,在天堂“俯揽全世,芸芸众生,一切痛苦与罪孽,皆现眼前,其情况之恶劣,眼不忍睹,口不忍言。”他亲见上帝,接受上帝的天命,下凡除妖救世,作万国真主,主宰太平。他还自行洗礼。这就是“拜上帝会”的开始。为了表示专拜上帝,不信邪神,不崇拜偶像,他毅然砸掉了村中的孔子牌位。洪秀全的族弟和冯云山也欣然接受了他的说教,并和他一起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先后写出了《原道救世歌》、《原道强世训》等著作。由于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再加上对基督教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这些作品中,儒家思想和浅薄的基督教教义常常糅合在一起。其中不少地方是借用儒家的某些传统的思想和基督,某些戒律和词句,劝人去恶从善,进行道德修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倾吐了农民群众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愿望。特别是他提出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辈”的主张,真正道出了广大农民群众要求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的强烈愿望。这对当时的农民群众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宣传,在动员群众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再加上广西一带离清政府统治中心较远,统治力量薄弱,有利于传播革命思想,发展革命势力。经过两年多的活动,许多农民怀着摆脱苦难的强烈愿望,诚心诚意地信奉了“拜上帝会”。拜上帝会在宣传和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由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杨秀清阅历深,“性机警,喜用权智”。他趁冯云山被捕,假托天父下凡附体,俨然以天父的身份发号施令。萧朝贵以同样的形式假托天兄耶稣下凡附体,取得了代表兄发号施令的身份。结果,稳定了人心,安定了情绪。
1849年到1850年,广西发生饥荒,人民怨声载道,对统治阶级的统治极其不满,起义条件已经成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此,举世震惊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了。
起义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从广西一直打到南京,并把它改称天京,定为国都。同时,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太平军还进行了出师北伐和东征的活动。太平天国的军事胜利,尤其是定都天京,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京师震动,部内部外官僚送回家眷,闲员学士散归大半,京城一空。”清朝统治集团为了稳住阵脚,分别在南京和扬州城外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妄图依仗江南、江北两大军事堡垒钳制天京。
1853年,清政府派曾国藩帮助湖南巡抚办理地方团练。他借在督办团练的过程中,扩编了一支组织严密、训练正规的地主武装,称为“湘军”。也正是这支湘军,让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曾国藩是个文人,打仗不是他的本行。湘军出境时不过两万人,太平军已成燎原之势。湘军同太平军交战中,败仗很多,因而曾国藩曾两次想投水自尽。正如别人所说:“曾国藩以惧教士,以惧行军,用将则胜,自将则败。”说的是曾在战役指挥方面并不高明,还不如他的部将。
太平军定都南京,以及太平军西征的胜利和天京地区的辉煌成绩,使它在军事上达到了高潮时期。革命形势对太平天国的发展非常有利。但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于是他们开始骄傲自满,追求个人的权势和地位,贪图享乐的思想不断增长。领导阶层内部矛盾重重,最终发生了内讧,这就是1856年的天京事变。天京事变的缘起是因为东王杨秀清妄自尊大,企图取得“万岁”的称呼,以便进一步取代天王的地位。于是他又借天父下凡附体,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不甘心大权旁落,更不能容忍东王这种逼封万岁的活动。于是他采取措施以解除威胁。他一面答应杨的要求,一面密诏远在外地的韦昌辉和石达开回来商议对策。韦昌辉回来后,冲进东王府,杀害杨秀清及其全家老少,其部下被杀者也很多。石达开责备韦昌辉杀人太多,劝阻他不要滥杀无辜。韦昌辉顿起歹心,要杀石达开。石达开连夜逃走,但疯狂的韦昌辉却把留在天京的石达开的妻子儿女和老母全部杀死;石达开逃至安庆,起兵讨书,要求洪秀全交出韦昌辉的人头,否则就攻灭天京。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才开始制止韦昌辉滥杀,韦不满,便派兵进攻天王府。最后,洪秀全带领军民终于捕杀了韦昌辉。经过这场内乱,太平天国的势力受到严重的消弱。此后,石达开回到天京,天京城内皆大欢喜。但洪秀全已经对任何人都不再信任。他对石达开也是疑心重重,不肯重用,反而派他两个无能的哥哥进行牵制。石达开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天京事变的事情,于是率领十多万太平军负气出走,后到大渡河边被清军包围,全军覆没。洪秀全不得不提拔一些年轻的将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太平天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落。
从1859年下半年开始,曾国藩的湘军重整旗鼓。对付太平军。洪秀全用来动员群众的,是他从西方传教士那里道听途说来的天主教义,再由他加以中国化而成的“拜上帝教”。它的教义虽然包含革命思想和要求,但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在起义之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拜上帝会那些上帝,耶稣、天堂之类的说教和不拜祖先,不敬神佛以及其它迷信的成份,和群众的传统习俗大相抵触,的确使广大群众不易接受。特别是杨秀清那种天父下凡,和洪秀全后期的迷信说教,更使群众反感,知识分子更不接受。清朝统治者正是抓住这些离奇东西来煽动和离间它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正是这样做的。他说:“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剑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径,皆以呼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交,乃开习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岂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以保卫名教作号召,动员士大夫阶层和“乡野老实之人”,参军作战。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以传统的封建文化纲常伦理陶冶维系军心,以忠义血性、亲子师友关系用将带兵,将用人权与军、政、财权合一,开近百年军阀专制的先河并仿照戚继光练兵成法,习老忍苦,层层统属,一扫清军八旗、绿营旧制陋习,战斗力非常强。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在一起,联合起来共同绞杀太平军。而此时的太平军战斗力大不如从前,虽然也取得过一些胜利,但在中外势力的共同绞杀下,最终没能挽回败局。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城,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把天京变成了一片废墟。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这样失败了。
【评点解析】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其生前身后,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曾剃头”、“曾国贼”的恶名。清政府在他逝世后称其为“忠诚体国,节颈凌霜”,甚至把他誉为“古今完人”。他的门生故吏更是把他称为“德比诸葛,功过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欧,实为近百年来难得的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