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决定命脉
6025200000045

第45章 宽大为怀化敌为友(6)

文敬: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这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酒席开始,往往在主人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要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当主人敬酒以后客人再向主人敬酒。

互敬:客人与客人之间敬酒,为了使对方饮酒,敬酒者会找出各种让对方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敬酒依据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也就是罚酒,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赴宴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玩笑的性质。

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时的区别:

频频举杯祝酒,会使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但是,敬酒分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两类,应严格加以区分。

正式敬酒一般是在宾、主用餐开始前由主人向到席嘉宾敬酒,同时主人还要致以较为正式的祝酒词。有时候,也可以选择在吃过主菜之后,上甜品之前致祝酒词。宗旨是安排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且不影响来宾用餐为首要考虑。

而普通敬酒,只要是在正式敬酒之后就可以开始了。但要注意是敬酒需选在对方更为方便的时候,比如对方当时没有与其他人敬酒,嘴里也没有咀嚼东西,你也认为对方可能愿意接受敬酒的时候,如果你同别人一起向同一个人敬酒,应该等候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完之后再敬。

所以,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首先举杯,说些场面话,如果你是客人,则应等主人敬酒后再敬酒。

2敬酒的顺序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按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即使你分不清职位、身份,也要按统一的顺序敬酒,比如先从自己身边按顺时针方向开始敬酒,或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进行敬酒等。也可以事先打听一下客人的身份,或者留意与客人如何相互称呼,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者伤感情的局面。

在正式宴席上,一般先由主人向列席的来宾或者客人敬酒,会饮酒的人则回敬,如果宴席规模较大,主人则应依次到各桌敬酒,而各桌可由一位代表到主人所在的餐桌上回敬。

向外宾敬酒时,应按照礼宾顺序由主人首先向主宾敬酒,在国外,正式宴席上通常由男主人首先举杯敬酒,并请客人们共同举杯。

正式宴会上,女士一般不宜首先提出为主人、上级、长辈男士的健康干杯。

3敬酒的注意事项

在宴会上,饮酒特别是祝酒、敬酒时的干杯需有人率先提议,可以是主人主宾也可以是在场的人,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酒杯,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祝酒对象说出祝福的话。

席间碰杯有很多规矩。通常是主人和主宾先碰,然后主人与其他客人一一碰杯,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要碰杯。碰杯时要双目平视对方致意。宴会上的相互敬酒可以活跃气氛,但要适度,不要勉强他人,本人应控制酒量,如不饮酒,可事先声明喝饮料,切不可因饮酒过多而失言失态。

有人提议干杯后,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和大家一同示意,将酒杯举到与眼睛平齐的高度,说“干杯”后将酒一饮而尽或者喝适量。然后,还要手拿酒杯与提议者对视一下,这一过程才算结束。

吃午餐时干杯前,可以与对方碰一下酒杯,敬酒碰杯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酒杯口低于对方的酒杯口,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对方碰杯,当离对方比较远时,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代劳,如果主人亲自敬酒干杯后,要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

在主人和主宾祝词时,其他人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并注意倾听。

敬酒是中国人的美德。有朋自远方来,若不沽酒以待,是失礼;送客人走,劝君再进一杯酒,是重情。请吃或者吃请,宾主总得觥筹交错,喝上几杯。如果您在酒桌上表现不佳,一到酒桌上就打悚,肯定会大大影响您的交际能力。因此,研究一下敬酒礼仪对人脉的积累很有帮助。

第十节用表情拉拢人脉

表情主要指人的眼、眉、鼻、嘴等的面部情态,表情通常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人们常常通过面部表情传递信息,像眼神动作和微笑、愤怒、悲伤等表情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道:“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表情就像文字一样,可以将人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脸”是传达表情的第一窗口,而脸部的表情却又是自己无法直接看到的,但各种情绪或心境都会表现在脸上,所以也有人说脸部就是一张人生的履历表。

表情可以直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反应,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活动与变化。传播学认为:在人们所接受的来自他人的信息之中,只有45%来自有声的语言,而55%以上来自无声的语言。而在后者之中,又有70%以上来自表情,由此可见其在人际交往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在表情中,最生动、最微妙,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莫过于眼神了。眼神又称目光语,是运用眼的神态和神采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眼神的变化尤其能反映人们内心的思想和情绪的转变,它最能倾诉感情、沟通心灵。因此,一定要学会通过眼睛这扇窗户来观察他人的内心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利用眼神向别人传递你的真诚和关心等。

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眼光明澈、坦荡,表明为人正直、心胸宽广;眼神熠熠生辉,表明精神焕发;眼神执着、热情,表明坚定自信;眼神闪烁不定,表明为人虚伪、心地卑劣;眼神飘忽游移,表明为人轻薄;眼神晦暗生涩,表示屈服命运、不求上进;眼神如蛇蝎蛰伏,表现邪恶刁钻……在与人接触时,正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尊重;斜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蔑视;看的次数多,表明对对方的好感和重视;看的次数少或不屑一顾,表明对对方的反感和轻视;眼睛眨动的次数多,表示喜悦和欢快,也表示疑问或生气;眼睛眨动的次数少甚至凝视对方,表示惊奇、恐惧和忧伤;如果不敢直视对方,可能是因为害羞,也可能有什么事不愿让对方知道;如果怀有敌意的双方互相紧盯着,其中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别处,则意味着退缩和胆怯;如果谈判时有一方不停地转动着眼珠,就要提防他出什么新主意或坏主意;如果是频繁而急速地眨眼,也许是表示羞愧、内疚,但也可能表明他在撒谎……总之,不同的眼神表达的思想感情极其复杂和微妙。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上述复杂的心理、感情都能通过眼神流露出来。眼睛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因此,眼神是不能假扮的,也是难以通过它来掩饰自己的。正因为如此,一个有风度的人在真诚待人的同时,也要注意克制自己有失风度的感情,以免这种感情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在社交活动中,在不同场合,也要适当注意眼神的运用技巧。

同有声语言一样,目光的礼节也会因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国际交往时,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们的目光礼节,如美国人使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亚洲人,他们习惯于在正式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如果看着别处就会被看做是一种失礼行为。而在面对面交谈时,日本人的目光一般常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映入自己眼帘的外缘,眼对眼被认为是一种失礼行为。这些目光礼节,在国际商贸谈判、洽谈和外交事务中都应当特别注意。

微笑是交际活动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无论是在办公室、在舞场、在谈判桌上,还是在周游世界的旅游中,只要你不吝惜微笑,往往就能左右逢源、顺心如意。它是一种特殊的欢迎方式,代替了语言上的欢迎并且表现的情感更深刻、细腻。微笑是一种礼节,见面时点头微笑,人们会意识到这是尊重和欢喜的表示。人们交往中的微笑是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奉献,可以融洽主客关系,成为增进友谊的纽带。微笑有时犹如润滑剂,可以化解一切。微笑可以有效缩短双方距离,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在与人交往中,微笑一下并不费力,但它却产生无穷的魅力。受惠者变得富有,施予者并不变穷。它转瞬即逝,却往往给受惠者留下永久的回忆。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一种伟大的爱的体现。微笑语在人类各种文化中的含义是基本相同的,是真正的“世界语”,能超越文化而传播,被世界上所有的人们所接受。所以说,“微笑”是世界通用的“货币”,人人都能付出,人人也乐于接受。

甲和乙是大学同学,两人关系甚好,甲是个爱笑的女孩,有很好的亲和力,而乙是个非常严肃的女孩,她们的学习成绩都异常优秀,但是当她们毕业走向社会时,她们的境况却产生了很大的反差。

毕业了,两人一起来到北京找工作,面试第一份工作时,甲就被录取了,而乙辛辛苦苦找了两个月,才终于赢得了一份业务工作,但一个月下来,她竟然一个客户也没谈成,心里很烦恼。而甲刚到公司几个月,就和领导同事相处得非常好,同事们都说:“她这女孩性格脾气好,逢人总是笑脸相迎,简直就是公司里的开心果。”后来,领导直接提拔她当了总经理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