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细节决定孩子未来
6025500000024

第24章 理财从娃娃抓起,教孩子一些实用的理财细节(1)

让孩子把零钱随时放入存钱罐

生活中,孩子经常会有一些零钱,比如孩子表现不错,父母奖励给孩子几块钱。有的孩子一旦有了钱就马上买零食,而有的孩子却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下,把这些小钱放入了存钱罐。父母不要认为是小钱,就放纵孩子乱花,而应该让孩子意识到,把小钱存起来,日积月累就能成为大钱,这就让孩子掌握了一个理财细节。

林女士的宝贝儿子上幼儿园了,每天她都会给儿子一元零花钱。后来林女士发现儿子不管喜欢不喜欢,该买不该买的,都会把那一元钱花完了才回家。林女士对儿子说:“儿子,如果你能把每天那一元钱存起来,如果你攒了5元,妈妈会奖励你一元,你看好吗?”

儿子躺在沙发上想了半天,说:“妈妈,那我一天不花钱,也管不住自己啊,再说有的东西我必须买啊!”林女士拉着儿子的手说:“儿子,妈妈不是不让你花钱,只是希望你存钱,该花的还要花,比如你买一支铅笔花了5角钱,剩下的5角钱就要存起来。”儿子高兴地说:“就这么定了。”

几天后孩子的表现赢得了林女士的认可,他每天花了多少钱都会告诉林女士,并当面把剩下的钱放进存钱罐,林女士也兑现了诺言。

身为父母,我们知道存钱就是一个细节问题,有时候手头有几块钱、几角钱如果不存起来,可能不知不觉就花掉了。孩子也是这样,如果不引导孩子把这些小钱及时放入存钱罐,当孩子手头有钱时,就会随手花出去。因此,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理财的细节问题,那就是把小钱存起来,这样就会越积越多,等到需要用钱的时候,就不需要向父母要了。

教育专家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并教孩子使用存钱罐。通过存钱的过程,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理财,为以后成为“富小孩”打下基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把每个小钱放入存钱罐。

第一步,带着孩子去商场挑选一个存钱罐。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可爱的礼物,因此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的重要日子,带孩子去挑选他们喜欢的存钱罐,当做礼物送给他们,这也会让孩子更加重视自己所选择的礼物。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存钱。

每一天,你下班回家后,当着孩子的面,把包里的小钱放入存钱罐,并提示孩子把手头的钱放进去。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把零散的硬币换成纸币的游戏,让孩子知道每个硬币都很重要;还可以准备一些硬币给孩子收集,让孩子体会收集的快乐。

第三步,让孩子见识储蓄的神奇力量,养成储蓄好习惯。

孩子最初可能不知道储蓄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父母可以通过定期和孩子一起清点存钱罐里的钱,让孩子见证自己储蓄的结果,见识储蓄的神奇力量。每天1元、2元的零花钱或许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孩子能够每天坚持攒钱,一年下来的累积也足以实现孩子的很多愿望。

告诉孩子:“储蓄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储蓄的结果能够满足你的一些心愿。”家长可以借用储蓄的道理,教育孩子:节约在于细节,在于平时的点点滴滴。这样可以使孩子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及早为未来做准备。

在孩子最开始存钱的时候,父母可以使用双倍储蓄法奖励孩子的储蓄行为。即每当孩子把一元钱放进存钱罐时,父母也把一元钱放进存钱罐,作为对孩子的奖励。父母也可以事先约定一些条件。例如,孩子如果在某一时间内花掉储蓄的话,父母便会把自己的部分取回。这种方法既可以增添孩子储蓄的动力,又可延长孩子储蓄的时间。

让孩子学记账,经常审视自己的开支

父母要告诉孩子一个重要的理财细节,那就是学会记账,把每笔开支记下来,并经常翻开看看,审视一下自己的开支,看钱是否花得合理。

鲍勃每周都有5美元的零花钱,可是他花钱无计划,经常早早地把那5美元花掉了,然后又向爸爸妈妈要钱。

有一天,鲍勃向爸爸要钱的时候,爸爸拒绝了。正当他难过的时候,爸爸递给他一个小本子,对他说:“鲍勃,这个本子送给你作为账本,以后花钱后把每笔支出记下来,来吧,小家伙,我告诉你怎么记账。”

鲍勃似乎不太愿意,他说:“爸爸,我花钱心里有数,我看没有必要记下来吧!”爸爸说:“是的,我想你说的有一点道理,钱花掉后,短时间内你可能记得,但是过几天就会忘掉的,而如果你把每笔花销都记下来,经常翻翻账本,就可以发现自己哪些钱花的合理,哪些钱花的不应该,这样你就不会乱花钱了,明白了吗?”

“哦,是的,爸爸,你说得有道理。”鲍勃点点头,就这样爸爸教会了鲍勃怎样记账。鲍勃记得很认真,并经常翻看账本。有时他会自言自语地说:“哦,天啊,我这笔钱花得真是不应该,下次我一定不会这样了。”每当爸爸听到鲍勃这样说,心里都会很高兴,他知道鲍勃在理财方面又进步了。

理财专家表示,培养记账的习惯是学习理财的第一步。记账,这看似是个很俗的事情,常常被有些父母和孩子忽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细节对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确实很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学会了记账,并养成了经常翻看账本、审视自己开支的习惯,那么好处是很多的。

(1)记账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花了多少钱。在账本上,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

(2)记账可以使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购物有预算的习惯,增强孩子的自律和管理钱财的能力。

(3)记账可以让孩子懂得“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的道理。通过记账,孩子自己就会不断地总结:哪些钱不该花。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乱花钱的习惯,不妨先教他记账。当然了,记账不是一个形式,而是用于经常翻阅的,让孩子时常审视自己的开支账单,会使孩子从中不断反省自己不明智的开支。

一位父亲是这样做的:他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周能得到10元的零花钱,这10元钱完全由孩子支配。但是必须记账,每周末他要检查一次。凡是发现有不合理的开支,下周就会减少孩子的零花钱。

通过记账可以让孩子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财务专家表示,记账理财比投资更重要,记账是一个孩子学会理账的第一步,它可帮助孩子定期审视“收入”和支出的情况,随时修正自己不良的花钱行为,奠定累积财富的良好基础。所以,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忽视记账这个细节。

让孩子懂得收集废品也是一种理财方法

孩子喝完饮料,手里拿着空瓶子,有的家长会说:“扔掉吧,拿着干什么?”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其实忽视了一个理财细节,那就是收集废品卖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在美国,很多富翁家长都很重视这个细节,他们鼓励孩子把家里的废品收集起来,有时候甚至鼓励孩子到邻居家收集废品,然后把废品卖掉换取零花钱。

瑞森的父亲是一位千万富翁,但是父母给他的零花钱却很少。有一次瑞森请求父亲多给自己零花钱时,父亲告诉他:“想多要零花钱就要想办法挣,如果你什么都不干,零用钱自然会很少。”瑞森撒娇道:“我也想挣钱啊,可是哪里有挣钱的机会啊?”父亲笑着说:“我告诉你一个挣钱的机会吧。”

瑞森马上问:“什么机会,快告诉我吧!”

父亲说:“我们小区的街道上有很多垃圾桶,里面有很多饮料瓶,你可以把那些瓶子收集起来,然后卖给废品收购站,换取零花钱。”在父亲的提示和帮助下,瑞森一有空闲就沿着街道捡饮料瓶,有时还到邻居家收购饮料瓶。

付出了汗水的瑞森懂得了金钱是来之不易的,渐渐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比起直接给孩子零花钱,不如鼓励孩子收集废品挣零花钱。很多家长不缺钱,孩子要零花钱他们就给,致使孩子不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花钱的欲望一步步地膨胀。相比较而言,让孩子收集废品卖钱,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意头脑和吃苦精神,还能让孩子感受挣钱的不易,有助于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

孙女士的儿子6岁了,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最要命的是买次进商店,就哭着闹着要买这要买那,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为了这事,孙女士和丈夫费了一番心思,最后,他们想到了一招——让儿子攒废品。别说,还真管用了。

一个周末,孙女士郑重其事地带儿子参观了一家废品收购站。儿子留恋于大堆大堆的瓶瓶罐罐、纸堆铁山之间,他惊讶地发现平常自己随手丢掉的东西可以拿到这里换钱。随后,孙女士又带儿子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有关环保、资源再生的资料,儿子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回到家后,孙女士和儿子商量:“儿子,从今天开始,咱们一起攒废品,喝完的奶瓶、饮料瓶都要放到塑料袋里,画完画后不要把纸扔掉,外出看到小纸箱捡回来……”儿子高兴地说:“咱们还要说服爸爸把喝完的酒瓶、易拉罐收好……”

从此以后,孙女士开始和孩子收集奶瓶、塑料袋,到大纸箱、易拉罐、啤酒瓶……攒够了一小袋,就放到小草屋大纸箱中。在积攒的过程中,孙女士和儿子一起动手分类、整理,儿子觉得很有意思,忙得不亦乐乎。周末的时候,孙女士和儿子拎着大箱小包的去收购站卖废品,这让儿子觉得很有成就感。看到儿子实实在在的进步,孙女士和丈夫感到由衷的高兴。

为了保持儿子对攒废品的兴趣,同时塑造他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孙女士把卖废品所得的钱的保管权和使用权交给儿子。孙女士和儿子商定:“这些钱只能用于买你喜欢的书。”虽然一个月下来攒的钱只够买一两本小人书,但儿子知道这是辛苦挣来的钱,所以他学会了珍惜,既爱护书,也珍惜钱,到了商店再也不乱要东西了。

生活中,像收集废品这样的事情,是孩子很愿意做的,因为他们觉得很好玩,再说还能换取零花钱,父母不妨鼓励孩子去做。比如,家里平时喝的饮料瓶、易拉罐,不要随便扔掉,而让孩子分门别类地收集起来;家里的废旧报纸、塑料袋不要随手扔掉,而是让孩子收集起来;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在上学的途中收集废品。

相信孩子每次卖掉废品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了胜利果实。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遇到很多困难,而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孩子拿到这样得来的零花钱,他一定不会随意挥霍,而是精打细算地花。

让孩子精打细算,用好零用钱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的零花钱数额也水涨船高,可是有些孩子花钱不会算计,钱到手里就花光,这让父母担忧不已。

诚诚是全家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经常给他零花钱,诚诚当然“来者不拒”,手边一有零花钱,赶紧跑到商店去买自己想要的玩具、零食……最近,诚诚看到一个新款掌上游戏机,要200多元钱,他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买了下来。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从孩子很小开始,父母就告诉他们理财细节,教他们如何“精打细算”地支配有限的零花钱。在比利时,父母经常听到孩子们说“我还没有攒够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钱要等到商品降价时才够用”之类的话,因为孩子知道,父母不会迁就他们而多给零花钱。在家长的眼里,零花钱是孩子学习理财的工具,而不是提供单纯的物质享受的条件。

布里吉是5个孩子的母亲,其中3个孩子通过精打细算地使用零花钱,给自己买了手机。目前还有一个孩子正在攒钱,准备在三年之后买一台电脑;还有一个孩子用向父亲借钱,买下自己喜欢的游戏碟,但是他接下来三个月的零花钱将会被扣掉。“这张碟对孩子来说来之不易,他付出的是三个月没有零用钱的‘代价’,学到的却是在消费面前的谨慎和思考,以及如何巧妙利用零花钱,学会精打细算。”布里吉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如果翻开比利时孩子的德育课本,你很难找到教育孩子节俭的话语和经典故事,因为学校和家长更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言传身教。通常孩子从8岁开始,每周有零花钱,但是数额不多,多是几枚硬币。如果孩子想买东西,必须慢慢积攒。虽然每个家庭给孩子的零花钱的标准不一样,但他们培养孩子节俭意识的理念是一致的,即不会给孩子额外的“补贴”。这就教会了孩子必须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即好钢用在刀刃上。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的父亲也很重视培养孩子精打细算的能力。盛田昭夫刚懂事时,父亲就告诫他:“你是家中的长子,未来的米酒商。”盛田昭夫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渐渐地变得精明能干,做生意时非常善于精打细算,后来终成大器。当盛田昭夫有了孩子后,他又将父亲教给自己的理财方法传授给孩子,从小就让他做一个精打细算的小当家。

身为父母,有必要向比利时家长和盛田昭夫学习,通过给孩子零花钱,培养他们精打细算的能力,让孩子善于合理利用零花钱,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养成节俭的习惯。

让孩子在购物之前做计划和预算

有一个细节,可以避免孩子花钱大手大脚,那就是购物之前,让孩子写一个购物计划,再做一下预算。这样孩子就能将花费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而不至于花钱太离谱。

有位妈妈,每次和女儿一起去购物之前,都会花10分钟的时间,和女儿一起做个购物计划,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女儿学会做购物计划和购物预算,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妈妈每个月给女儿40元钱零花钱,虽然钱不多,但这40元钱可以给学会做购物计划的女儿带来很多快乐。

下面是女儿某次的购物预算:

买一本《趣味百科全书》,大概要花费15元;给奶奶买一把梳子,大概要花5元钱;购买学习用品,圆珠笔要花2元,铅笔要花1元,橡皮要花0.5元,总计23.5元。

当女儿把这个购物预算给妈妈看时,妈妈表扬她做得细致,并告诉她要带30元钱去购物,因为在做购物预算的时候,商品的价钱只是估计的,多带点钱比较保险。

到了超市后,女儿按照购物计划来寻找自己想要的商品,很快就买齐了计划里的商品。事实证明,女儿的预算基本到位,最终她花了27元钱。

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做购物预算的习惯,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这正是孩子需要掌握的细节。殊不知,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做购物预算,能够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也让孩子学会做预算。上面故事里的那位妈妈的做法是明智的,她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了做购物计划和预算,使孩子学会了一个理财细节。

经常有父母抱怨不敢带孩子逛超市,因为孩子看到什么都想买。这就使得原本快乐的购物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不过如果购物之前你和孩子做好了约定,让孩子做一个购物预算,就能很好地控制整个购物过程。

以前,敏涛和爸爸妈妈去逛商店时,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死活要买。后来,爸爸看到一篇文章说,美国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会做购物计划了。于是爸爸也引导敏涛做购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