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细节决定孩子未来
6025500000027

第27章 有人缘才有竞争力,让孩子掌握与朋友相处的细节(1)

让孩子学会向表现出色的人表示祝贺

假如孩子和伙伴在一起玩游戏,伙伴表现出色,最终赢了,你会教育孩子向表现出色的伙伴表示祝贺吗?很多时候,孩子不会这么做,因为不论是游戏还是正式的比赛,有赢的一方,就有输的一方,作为一个失败者,很多孩子首先会为自己感到沮丧,有的孩子还会嫉妒获胜者,总之懂得向表现出色的伙伴表示祝贺的孩子并不多。

事实上,就是这么一个细节,就足以表现出一个孩子是否具有宽大的胸怀,就能说明一个孩子是否具有包容的心态,这种包容应该涵盖自己的失败和别人的成功,自己的失落和别人的得意。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胸怀,那就让他表现出来吧,当伙伴在游戏、比赛或考试中表现出色时,让你的孩子真诚地祝贺对方,你的孩子将会受到对方的欢迎。

张伟和张华是某校的两名学生,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人要到外地参加歌唱比赛,张伟的水平稍高一点,张华的水平差一点。可是就在比赛前一天,张华患了感冒,张伟冒雨帮张华找来医生,自己却被雨淋病了。

比赛当天,张华的病全好了,发挥出色,得了第一名;张伟却因为生病,嗓子受到了影响,发挥欠佳,只得了第四名。

在回校的路上,张伟没有丝毫失落,他真诚地向张华表示祝贺。张华知道,自己能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得益于张伟的帮助,他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内心对张伟充满感激。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张华视张伟为最亲密的伙伴,两人感情很深。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人欢迎,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出色。可是,有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比赛中被同伴“比”下去后,心里不平衡,难免在孩子面前发发牢骚,或者把自己的孩子和其同伴作比较,对孩子说几句怨言。但是这却使孩子错误地认为:“父母之所以埋怨我,都是因为同伴比我强。”于是孩子渐渐产生了嫉妒之心。

家长们不要老是把别人的孩子拿来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更不要把表现出色的孩子拿来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那样不但难以激励孩子进取,反而容易让孩子的嫉妒之心膨胀。当孩子的同伴、同学有好的表现时,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为同伴感到高兴,应该向同伴表达真诚的祝福,然后向同伴学习。

很多时候,当一个孩子作为某项活动的旁观者时,往往能够为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人感到高兴,懂得向他们表示祝贺。

然而,当孩子成为比赛中的一员时,当孩子的同伴表现出色时,有的孩子就不能做到置身事外,不能像观众一样把祝贺送给表现出色的人。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嫉妒心严重的孩子,当他的同伴考试获得高分时,当老师表扬同伴时,他在强烈的自尊心的刺激下,会产生错误的念头——嫉妒表现出色的同伴,这是一种狭隘的心理。

虽然有时候嫉妒之心并没有通过言语表达出来,但是孩子的行动已经将他的嫉妒心理表露无遗。比如,一个孩子的同桌获得好成绩时,他不但没有真诚地祝贺同桌,而且面露不悦,甚至跟同桌说话也少了,这就表明他在妒忌同桌出色的表现。

陈琴和胡雪是同一社区的孩子,两人从小一起玩,关系很好。上小学时,陈琴在学习中的表现越来越好,胡雪的表现却没什么起色。在邻里之间,大家都夸陈琴聪明,却不夸胡雪,这使胡雪觉得心里很难受。加之父母时常抱怨胡雪学习不像陈琴那么认真,胡雪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渐渐地,胡雪有意地减少了和陈琴的往来,她们的关系慢慢冷漠了。

当陈琴在班里获得老师的表扬时,当陈琴考试取得好成绩时,当陈琴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时,胡雪非但不向她表示祝贺,反而表现得不以为然,她的表情好像在告诉陈琴:“没什么了不起,有什么好得意的!”

嫉妒心强的孩子看不惯别人的成绩和胜利,当他们自己表现不佳时,不是反省自己的问题,而是责怪别人表现得太好了,继而嫉恨别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举动。这就使原本有益的竞争变了味。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嫉妒的危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心态,让孩子懂得向表现出色的人表示祝贺。

让孩子懂得嘲笑别人不礼貌

生活中,孩子有时候不懂得体谅别人的感受,有意无意地说出了嘲笑同伴的话,这种现象很常见。比如,同桌考试成绩糟糕时,他们可能会嘲笑他是个笨蛋;同伴不小心摔了一跤时,他们可能会幸灾乐祸,而不懂得把同伴扶起来。

身为父母,不能对孩子嘲笑别人的行为置之不理,而应该告诉孩子:“你嘲笑别人,别人会很难过,想一想,如果别人嘲笑你,你会不会难过呀?”其实,孩子嘲笑别人不止使别人难过,更严重的还会使孩子失去朋友。

一天,6岁的明光和小朋友们一起踢足球。在踢球的时候,同伴李飞嘲笑他道:“你踢得真是太臭了,我们以后不和你踢球了,真没劲。”明光伤心地走开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碰到了邻居家的小伙伴田亮,明光沮丧地告诉田亮:“我踢得不好,他们不愿意和我玩儿。”田亮带有几分得意地说:“要是我,我也不想和你踢球,看我踢得多好,他们都愿意和我玩儿!”

有些孩子在同伴伤心的时候不懂得安慰同伴,反而在同伴的伤口上撒盐。比如,在失意的同伴面前讲自己得意的事,这难免让人更觉得伤心难过。

因此,父母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嘲笑的言语对他人的伤害,告诉孩子:即使不是有意的嘲笑,也会伤害别人。同时,父母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其他孩子不懂事,傻乎乎的,孩子听到后,会记在心里,当他遇到那个孩子时,也会模仿大人的口气嘲笑他:“看你那傻样儿,我才不和你玩儿呢!”

很多时候,嘲笑别人是不需要语言的,一个幸灾乐祸的笑,一个鄙视的表情,都是在嘲笑别人。很多孩子不注意这样的细节,认为只要自己不说别人什么,就不是嘲笑别人。对此,父母有必要让孩子正确认识。

一天早晨,李女士和儿子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吃早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旁边的一位女同学为了尽快买上早餐,没有注意脚下的坐椅,被绊了一下,一屁股坐在了地板上。只见她的脸红了,尴尬地说:“太慌了,没注意旁边的椅子。”李女士听到几个孩子的哄笑声,她的儿子也嘿嘿地笑了。

从快餐店出来,李女士对儿子说:“刚才你嘲笑那位女同学是吗?”儿子知道妈妈要批评自己,马上为自己辩护:“没有,我真的没嘲笑她。”妈妈说:“你是不是幸灾乐祸地笑了?”“啊?那也叫嘲笑啊?”儿子惊讶地说。“当然了,嘲笑不仅表现在言语上,还表现在表情和神态上。所以呀,以后记住了,不要笑话人家,别人心里会难过的。”儿子点点头。

是不是嘲笑,表现在细节上。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点,告诉孩子:“当别人遇到不幸时,切忌偷着乐。”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嘲笑他人的毛病,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因为嘲笑别人而影响人际关系,就需要改掉孩子嘲笑别人的坏毛病,具体教育方法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言传身教。

父母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免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当邻居家的孩子有不良表现时,父母不要嘲笑人家的孩子,更不能当着自家孩子的面嘲笑人家的孩子。否则,孩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染上嘲笑别人的毛病。

第二,父母不要让孩子过太优越的生活。

孩子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优越感,形成爱嘲笑别人的毛病。如果孩子经常穿着漂亮又昂贵的名牌衣服,一旦看到那些穿着旧衣服的孩子,就很可能会嘲笑他们:“这么旧的衣服你还穿,真难看!”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表扬、奖赏应适度。

如果家长经常给孩子不切实际的表扬和夸奖,只会助长孩子的骄傲情绪,让孩子变得自以为是,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从而爱嘲笑别人。

让孩子懂得与朋友分享玩具

在孩子的童年,父母会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可是不少孩子觉得那些玩具只能自己玩,不肯拿出来和朋友分享。有些孩子,当小朋友要玩他们的玩具时,他们会非常不高兴,甚至以哭闹的方式阻止小朋友玩他们的玩具,这样会让小朋友感到很难为情,会影响到孩子之间的交往。

小曾最近在幼儿园越来越不受小朋友们欢迎了,大家都不愿意和他玩。“他老是把玩具抱在手里,不肯给我们。”“他不让我碰他的玩具,我碰了一下,他还推我。”……听着小朋友们的抱怨,小曾的妈妈觉得很无奈,她说:“小曾能说会道,很聪明,大人都很喜欢他,可他和小朋友玩时,凡是他想要的玩具就从人家手里一把夺过来,而且从来不允许别人动他的玩具。一次,堂妹把他的玩具拿去玩玩,他恶狠狠地把堂妹推倒了。”小曾的妈妈表示,她说过小曾很多次,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对此她感到很担忧。

其实,很多孩子不愿意和朋友分享玩具,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分享的含义,认为分享就是把玩具给别人,这样自己就要失去玩具,因此他们才会拒绝与别人分享玩具。

身为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分享不是失去,向孩子解释:你把玩具给伙伴玩,他玩完了还会还给你,这样当你想玩他的玩具时,他也会把玩具给你玩的。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我们曾经也是孩子,那时候虽然经济条件不宽裕,但是有玩具都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好吃的大家分着吃,给童年增添了不少乐趣和友谊。”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分享。

爸爸给王峰买了一辆遥控汽车,第二天王峰就把遥控汽车带到幼儿园去炫耀,小朋友们都很羡慕,想让王峰把遥控汽车给他们玩玩,可是王峰死活不肯,他把遥控汽车抱在胸前一刻也不松手,连上厕所都要带着。

下午,妈妈去幼儿园接王峰时,老师说王峰可小气了。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开导儿子:“听老师说你不肯把遥控汽车借给同学玩,是吗?”王峰说:“是啊,遥控汽车是我的,我为什么要借给他们。如果我借给他们玩,万一他们不还给我怎么办?”

妈妈说:“不会的,你如果把遥控汽车借给同学们玩,他们玩完了就会还给你的,这样大家都体会到了玩遥控汽车的乐趣,大家都高兴了。而且下次小朋友们有好玩的玩具,他们也会借给你的,这样你才会受欢迎。”

通过妈妈一番耐心的教导,王峰终于明白了分享不是失去的道理。

生活中,如果孩子不懂得分享,那么他就会缺少很多快乐,他的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学会与别人共处,树立与别人的“共享意识”,是孩子与人交往时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父母要趁早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养成好玩具大家一起玩的好习惯。这样,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分享,不只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美德。父母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在邻里之间,要和大家分享一些精神上的快乐和物质上的东西。常带着孩子跟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或同班的孩子互动。让孩子从团体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体验相处、互助、分享的重要,并从同伴互动中学习群体相处的技巧。

总有一天,孩子要走入社会,那时候他不仅需要去竞争,还要学会去合作和分享。分享的作用是神奇的,就像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说:“神奇的爱,使数学法则失去了平衡,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而两个人共享一个幸福,却有两个幸福。”懂得与人分享的孩子,才会更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让孩子学会原谅朋友的过错

生活中,不少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当孩子被小伙伴无意伤害时,就为孩子打抱不平。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不能培养孩子宽容的品格,还会使孩子更加得理不饶人,变得蛮不讲理。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好人缘呢?

某幼儿园中班的李东在与同伴玩耍时,同伴张阳不小心用玩具将李东的脸划了一下,李东立刻暴跳如雷,不但不听张阳的道歉,还对其拳打脚踢。后经老师再三教育,李东才平静下来。

下午离园时,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李东的母亲。母亲听后火冒三丈,吵着要找张阳“算账”,当老师劝说她时,她还喋喋不休地指责老师没有看好孩子。

在幼儿园、学校里,孩子与小伙伴、同学之间发生点小摩擦是正常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独立去化解摩擦,让孩子从心底里原谅与他发生摩擦的同学,而不应该出面替孩子出气,以“帮凶”的角色去解决问题。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和同伴、朋友发生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只要本着理解、宽容的心态,就能消除矛盾,使孩子的人际关系变得和谐。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没有宽容的生活,如在刀锋上行走。孩子,如果美德可以选择,请先把宽容挑选出来吧!”身为父母,应该明白如果孩子不能大度一点,那么他就如在刀锋上行走,那将是可怕的事情。所以,应该教育孩子掌握与朋友相处的细节,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

一天,汪清在小区里跟一群小伙伴玩儿。过了一会儿,她撅着嘴巴回来了。爸爸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有个小伙伴给她取了一个无伤大雅的绰号,她觉得那是在取笑她。

爸爸对汪清说:“我觉得你不应该生气,小伙伴给你起的这个绰号并没恶意,绰号代表了你的一个特点,有时候还代表了对一个人的赞美呢!比如包拯吧,因为他为人正直,铁面无私,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个‘包青天’的绰号。”

听了爸爸的话,汪清的嘴角露出了微笑。爸爸又说:“好了,你快去和伙伴们玩吧!”这件事过后,爸爸经常找机会教育女儿要学会原谅朋友,他对女儿说:“孩子,你要待人宽容一点,宽容是个宝贝,它能让你把仇恨通通忘掉,把美好的回忆留在心间。”

如今,有些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的呵护,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当别人冒犯了自己时总是耿耿于怀。此时父母如果不及时引导孩子原谅别人,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自私、霸道、小气的毛病。比如,父母如果教育孩子:“别人对不起你,你就对不起他,别人打你,你就打他。”那么就会助长孩子的狭隘行为。

一位小学老师说:“平时带班过程中,很多孩子喜欢打小报告,比如,他刚才碰到我的眼睛了,他刚才骂我傻瓜、笨蛋……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些还是很无意的过错,但是由于孩子缺少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往往会把小摩擦扩大成大矛盾。遇到这样的事,我们当然会随机教育一下,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