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人生不必计较的50件事
6035600000013

第13章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天晚上,为酬谢有功将士,摆了一席盛大的酒宴,要开怀畅饮。在轻歌妙舞的气氛中,忽然,灯火全部熄灭。黑暗中庄王的爱妾受到一个将士的调戏,她急中生智,一把抓下那个将士的头冠,让庄王点灯,捉拿那个无冠带的人。这时庄王不但没有发怒,反而说:“无妨,此刻宴乐饮酒不必拘泥妇人之节。”并让所有的人都取下头冠,当灯火再亮时,将士中无一人戴头冠。真是难得的大度,不拘小节有霸主风范,十足的人情味。数年之后,楚军与晋军交战,楚军处劣势,突然,一位将士冲向敌阵,使战斗转败为胜。这位将士就是当年调戏庄王爱妾的那个人。庄王当年是“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充分表现了他的宽厚仁爱之心和令人叹服的人情味;他并没有期求回报而却得到回报,这正是他事业成功之所在。生活的逻辑是先失才有所得,给予而后必有所获。其实人类就是在不断地丧失中一步步发展过来的。现在我们提倡竞争,目的是充分释放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越是竞争,越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越需要人情味的力量。

心灵处方:

学会不计小节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只有包容,才能纳天下百川入海。

49.小节——小节不伤“心”

行大礼不拒小节。

从前有个人,相貌极丑,街上行人都要掉头对他多看一眼。他从不修饰,到死都不在乎衣着。窄窄的黑裤子,伞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顶窄边的大礼帽,仿佛要故意衬托出他那瘦长条似的个子,走路姿势难看,双手晃来荡去。

他是小地方的人,直到临终,甚至已经身任高职,举止仍是老样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开门,不戴手套去歌剧院,总是讲不得体的笑话,往往在公众场合忽然忧郁起来,不言不语。无论在什么地方——在法院、讲坛、国会、农庄,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处处都显得不得其所。

他不但出身贫贱,而且身世蒙羞,母亲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对这些缺点非常敏感。

没人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没人比他升得更高。

他后来任美国大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

一个人有这么大的弱点而不去补偿,难道也能得到林肯那样的成就吗?

原来,林肯并不是用每一个长处抵每一个短处以求补偿,而是凭伟大的睿智与情操,使自己凌驾于一切短处之士,置身于更高的境界。只有在一个方面,就是教育方面,直接补偿自己的不足。他拼命自修来克服早期的障碍。他非常孤陋寡闻,在20岁以前听牧师布道,他们都说地球是扁的。他在烛光、灯光和火光前读书,读得眼球在眼眶里越陷越深;眼看知识无涯而自己所知有限,总是感觉沮丧。他填写国会议员履历,在教育项下填的是:“有缺点。”

他一生就是对一切他所缺乏的全面补偿。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爱情和婚姻美满,集中全力以求达到更高的目标,他渴望把他的独特思想与崇高人格里的一切优点奉献出来,造福人类。

可是,常人必须选择可以达到的目标,不可好高鹜远,妄自追求达不到的目标。

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假定你有一两种自卑感,而想加以利用,转弱为强,办得到吗?

不错,并不容易。但是办不到吗?就人过去的经验来说,并非如此。有几位伟人(男女都有)生平就是一部奋斗史,显示出借补偿作用而获得成就的可能性有多大。读达尔文、济慈、康德、拜伦、培根、亚里斯多德的传记,就不会不明白,他们的品格和一生,都是个人缺陷形成的。象亚力山大、拿破仑、纳尔逊,是因为生来身材矮小,所以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象苏格拉底、伏尔泰,是因为自惭奇丑,所以在思想上痛下功夫而大放光芒。

心灵处方:

人真正惟一的阻碍是自己,不是我们不能改变自己,也不是我们不能改变困难,而是我们不要去故意改变。还自己一个真实的自我,不是更能潇洒走一生吗?

50.环境——守住心灵深处

环境有好有坏,可心态能决定一切。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四五十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了有关土拔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自从卡拉OK面世以来,反对声音不绝于耳。环保派说它制造噪声,不是吗?试试留意长假期内你的左邻右舍起码有三四家在大唱卡拉OK,走调之声不绝。保守派说它荼毒现代人,令大家颓废地沉迷于自我表现中,令一大群人坐在一起却不用说话,不用沟通,只需要把歌一支一支地唱,不要有冷场。

但是,当这玩意被适当地运用时,它也可以有正面的影响。例如对于一些在学业或运动上没有表现的学生,若被老师发现有音乐天分,只要善用一些表现机会,便可令他们在友群中建立形象,增强自信和自我价值。

就算是没有音乐天分的人,在初唱卡拉0K时唱音失真,但是日子一长,必然进步。有趣的是,若某甲五音不全地在唱,必定有一个或多个某乙某丙飞扑出来陪某甲唱,令某甲有机会听到正确的音律,于是,这也无形中加强了守望相助的精神。而某甲在这学习过程中,看见自己的进步,看见别人的支持鼓励,自尊心和自信心便会增强。

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我们会遇到种种不甚理想的环境,而有些环境还比较恶劣,并非主观愿望能左右的,但也大可不必有自抛自弃的心理,既来之,则安之,端正心态,正确加于引导,掌握主动,不让环境吓倒,象毛泽东学生时代还特意抱书到长沙的闹市里去看呢!若我们加一点创意,善为利用,它必定可以有所贡献。当我们抗拒环境的时候,我们应细想一下,如何可以把这环境灵活地使用,把它变成一样好的心态。

心灵处方:

不要抱怨环境,而应该努力改变心态。

51.孩子犯错——瑕疵并不是失败

教孩子时,不必计较他犯错误,而是要教他如何去面对和改正错误。

有这么一个有洁癖的女孩,她去餐馆吃饭,因为怕有细菌,竟自备酒精消毒桌面,用棉花细细地擦拭,惟恐有遗漏。家里来了客人,给客人穿专用的拖鞋,等客人走后,赶紧拖地板,客人坐过的沙发套子也去清洗,更有甚者,把客人当《红楼梦》的刘姥姥,客人喝水的杯子竟然从此弃而不用。

这位有洁癖的女孩,难道不知道人体表面充斥细菌,比如她自己的手,可能就比桌面脏吗?

一个孩子犯了一个错,母亲不断地指责,因为她要为孩子培养完美的品格。这时孩子拿出一张白纸,并且在白纸上画了一个黑点,问:“妈妈,你在这张纸上看到什么?”

“我看到这张纸脏了,它有一个黑点。”母亲说。

“可是它大部分还是白的啊!妈妈,你真是个不完美的人,因为你只会注意不完美的部分。”孩子天真地说。

有一位男士,是个极正义的人,对于世界上竟有这么多不义的人很痛恨,他一直很想杀光世界上的坏蛋,好让世界完美。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封上帝的来信,上帝说,这位先生也是个坏蛋,因为他的心中从来就没有爱。

要求完美是件好事,但如果过头了,反而比不求完美更糟。就像我们居住的屋子,永远不可能如展示屋那样整齐干净,如果一味地强求,反而令居住成为恶梦一般,为了维持干净,难道我们就不在马桶上大便了吗?

别让完美成了苛刻,完美是种尽心的做事态度,而不是恐怖行动。

要求十全十美,表面上看来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迈向理想、追求目标的坚毅态度。但是,心理学研究证明,越是追求完美的人便越难达到完美,他们不但在追求的过程中增加了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更会因为追求完美心切,在重重心理压力之下,表现反而会大失水准,于是,他们又会因为失败而更感焦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完美主义的追求者,有一些惯性的生活模式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他们很容易感到紧张,事事吹毛求疵,害怕失败,不能接受一点儿的瑕疵。害怕尝试新事物,只会因循怠惰地重复做自己有信心的事情,或自己胜券在握的人生赌博。所以这些人可能永远不会尝试新菜单,宴客总是预备那三两味拿手小菜。只看见自己的瑕疵与失败,看不见自己的成就,不欣赏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更会否定参与过程中的满足感。在这种心态驱使下,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成就是应该的事,不值一提,或视之为偶然的侥幸;而在评估自己的失败时,却归咎为个人的失败,自责不已。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难免对身旁的人也要求高,这样他们会为身旁的亲友同事制造极大的压力,对子女的苛刻严谨更是可想而知的必然事实。在这种情况之下,人际关系紧张恶劣,身旁的人总觉得吃力不讨好,冲突矛盾应运而生。

如果你是这一类要求完美的人,而又希望在自己身心受损、人际关系破裂之前,作出一些自救行动的话。

不妨学习事事量力而为,对自己的能力作准确实际的估计。明知目标是遥不可及的,却偏偏强迫自己在短期内达到,那只会有害无益。制定目标时,可以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但一定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若能清楚自己现时的能力,知道自己现在是五十分,却可以做得更好的话,下一个目标并不是一百分,而是比现在成就高一点的目标,例如六十分等。

到获得六十分时,便向七十分进发……

要明白瑕疵并不是失败。天下间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正如玉器要有点瑕疵才像真正的玉器而不像赝品,人也要有一些失误瑕疵才有人性的一面,而不是一部机器。

失误是人之常情,不代表就是失败,更不应视之为个人自责自疚的理由,反而应该接受这失误,摆脱自疚,看看有没有改善的方法,改善这次的失误,希望下次能处理得更妥善。与此同时,也勿忘下一次你又会遇上另一种失误,有此心理准备之后,才能逐一克服困难。

心灵处方:

孩子犯错时,给他们台阶,让他们自己去面对比批评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