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诡计全集
6125800000019

第19章 中年人的心理困扰(3)

充实自己很重要,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有机遇到来时,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遗憾。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年人,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经常将自己的能力与环境的需要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此外,中年人也不能过分苛求自己,如果经常制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要求和目标,则常会使自己处于失望与压抑之中,从而极大地影响自己的情绪。

5.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当一个人渐渐离开了朋友,喜欢过孤独的生活时,就表示他已开始出现不健康的心理趋势。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的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年人的心理继康极其重要。中年人步入社会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与人的交往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在与同学、朋友、邻里交往中应真诚相待,与人为善,宽容豁达,乐于助人;切勿刻薄刁钻,落井下石,搬弄是非。与人交往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应该与人为善,宽大为怀,具有那种“何事纷争一脚墙,让他几尺也无妨”的宽容气概。此外,要与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保持良好的关系,温暖和谐的家庭是中年人的避风港,亲人的理解、关怀和支持对中年人的心理继康非常有利。

人到中年,应该建立一个由朋友组成的关系网,这样,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们遇到的麻烦可以求助于你,而你有困难时也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一个关系网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建立起来的,它有时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编织。而一旦建立了这样的关系网,你会更加自信,办事也会更加顺利。

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若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让对方达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继而感到沮丧,甚至产生绝望等不良情绪。

6.学会休闲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忙碌,很多中年人的情绪处于长期紧张状态。适当进行些休闲调剂,对身心的平衡很有好处。合理安排休闲时间,睡个懒觉、看看电视、郊游、聚会、访友,参加一些职业性活动或社会活动等都可恢复体力,调剂脑力,平衡身心。

7.学会读书

读书不仅能使你的灵魂得到净化升华,还会使你的身心更加健康。中年人生活在这个快节奏高速度的社会里,生活的不顺常使人焦躁不安,烦乱不堪。此外,急功近利,奔波劳碌常让人感觉未老先衰。中年人的劳累繁忙常使他们忽视读书。其实,在你身心疲惫之际你应伸手向书,让书香滋润你的身心。帮助你远离纷扰繁杂的是是非非,远离焦虑紧张。读书如沐浴春风,会使你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恬静与休闲,会使你感到精神愉悦轻松,心境明净。

8.学会与子女交往

中年人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代际关系,也就是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广义的代际关系是指中年以后的一代与青少年一代的关系,它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已成年的人们与青少年一代在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于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承传与差异。狭义的代际关系,则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即亲子关系。前者是从整个社会角度而言的,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

中年人与子女的交往方式及其特点:

人初生时是无知无识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方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社会成员。人的社会性发展过程便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所谓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儿童通过接受成人(其中主要是父母和教师)的护理和教育并与之发生相互影响,逐渐成长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是完成其社会化过程的必需途径。家庭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场所。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童年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的社会经验对人的终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儿童与父母或养育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方式和水平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形成与发展起着基础作用。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成年前的许多人格特点或人格障碍可以追溯到个体童年早期的生活经验。由此可见,父母同子女的交往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极其重要。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实际也就是中年人与子女问的一种交往方式,不同的教养方式,即成人与子女问的交往方式,对子女的社会化与人格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中年父母与子女的交往方式可以分为以下5种类型:

(1)民主型。民主的交往方式,就是父母以平等身份与子女进行交往。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父母尊重子女的人格和应有的权利,同时又对儿童施以必要的指导和教育;既关心和爱护子女,同时又注意发挥子女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这种交往中,子女把成人既作为父母,又作为朋友,愿意与父母交流思想感情,也乐意听取父母的合理意见。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热爱是由衷而自然的。这种交往方式往往能培养成子女勤奋、勇敢、主动、活泼、认真负责、谦虚礼让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

(2)保护型。采取这种方式与子女交往的父母,通常不是把子女作为主动交往的对象,而是把子女当做被动的受保护者,父母充当了保护人的角色,像母鸡一样把子女紧紧地护在自己的翅膀下。这种交往方式不能发展子女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子女容易养成胆小怕事、神经脆弱、娇气十足、依赖性太强等不良的个性品质。日后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3)拒绝型。拒绝型的交往方式正好与保护式相反,同是不正确的交往方式。拒绝型的交往方式常见于父母不和或父母对子女不负责任的家庭中。这类父母对子女缺少应有的感情和责任,对子女的生活需要和情感变化冷漠不理,反应迟缓。因此,我们可以说,这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实质上的心理交往,造成子女的感情需求缺失。孩子无法从父母身上得到交往与爱的满足。因而形成子女人性上的孤僻、冷漠、消沉、敌意、压抑、情绪上焦虑水平太高等特点。有的子女可能会自暴自弃,形成反社会行为。

(4)纵容型。这种交往方式的核心特点是以子女为中心。父母对子女百般迁就和溺爱,全家人围着孩子转,缺少对孩子应有的管教和指导,以溺爱代替抚爱,以迁就代替教育,从而养成孩子说一不二、骄横跋扈的任性性格。孩子长大以后无法适应社会,经不起风波挫折。这是一种爱之反而害之的教养方式。

(5)专制型。专制型是和纵容型相反的又一种不健康的交往方式。其特点是孩子被父母视为私有产品,孩子没有平等的地位和人格尊严,只不过是父母发号施令的对象,他们在父母面前只能唯唯诺诺,俯首听命,根本没有自由选择和独立行动的权利。这种交往方式的后果往往是养成孩子盲从盲信、缺乏主见、自卑怯懦的性格特点,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神经官能症等病态人格。

应予以说明的是,无论是保护型、拒绝型,还是纵容型、专制型,都是成人与子女交往方式的极端倾向。在现实生活中,成人与子女的交往一般很少那么极端。

9.感情生活的调节

人到中年,感情生活已进入了夫妻相互眷恋亲呢的深沉期。要尽量使自己的感情生活井井有条,而不应该在这个时期发现自己处在感情危机的泥潭里。如果你的婚姻生活已经糟得无可救药,那么你应该果断地结束它。因为它会耗尽你的精力,极大地影响你的心理继康。

尽量使你的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充满活力的家庭生活对夫妻感情生活的促进极为有利。

重视夫妻问的感情交流,不要因为工作任务太重,家庭琐事太多而忽视双方的感情交流,因为长期如此下去极易导致夫妻问的隔阂和疏远。夫妻之间若能达到感情上的和谐共鸣,就能达到心理活动的互补调节,避免恶性情绪的累积刺激。

10.性心理的调节

性欲和性能力的强弱是受心理因素影响的。各种复杂的原因会直接影响到中年人的性欲和性生活能力。而性生活效果不佳会造成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中年人不能因工作、家务繁忙而忽视性生活的调节。

人到中年,男女性生理和心理会有很大差异。中年男人(尤其是40岁以后)面对的是自己性能力衰退和妻子性欲旺盛的局面。夫妻双方首先要明白这种性能力的差异变化是正常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此不能埋怨妻子性欲过高,妻子也不要责怪丈夫雄风不再。注意加强双方感情的沟通,如经常缅怀甜蜜的初恋和新婚的激情,在生活中相互关心、帮助和体谅,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夫妻双方应注意性美感的调适,不断留意对方的感官爱好和审美特点等,随时让对方体验到性爱的美好感受。不断调整自己的风度、打扮、言语,把自己应有的美尽量显露在对方面前。保持性生活的新鲜与活力,有利于防止性厌倦心理。夫妻双方应共同探索性爱的技巧,在性生活中做些不同于往常的尝试,提高性生活质量,达到身心满足。

六、人到中年的卫生保健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人到中年,身体健康状态已开始衰退,因此,注意卫生保健很有意义。

1.注意机体向主人亮出的“黄牌”与“红灯”

中年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忽视疾病渐浸的蛛丝马迹,如神情莫名的倦怠,周身莫名的酸软,头昏脑涨,气短心悸,无端郁愤,失眠多梦等。其实这些症状都是机体向主人提出的警告。此时若能及时注意保健,就能防微杜渐。

2.有规律地生活、节制和锻炼

这一被称为“保养学”的方法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创立的,他认为早睡早起是最佳的休息方式,无节制的夜生活是对身体的摧残。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锻炼身体的各个器官,对身体健康极为有利,中年人无论工作多忙碌都应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延缓机体的衰老。如晨练,包括跑步、做操、练太极拳等,适当进行一些球类活动,如门球、台球、健身球等。此外,像桥牌、游泳、钓鱼、象棋等娱乐活动都有助于调节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

3.戒除一些对身体有害的不良习惯

充分认识吸烟、酗酒、赌博对中年人的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坚决戒除。现代医学证明吸烟与许多癌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吸烟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等。过度饮酒也会严重损坏身体健康,如思维能力、判断力下降,记忆发生障碍,言语失去控制等。

4.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中年人应合理安排生活,做到起居有节,劳逸结合。合理搭配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鱼虾、肉类、奶制品、豆制品、蔬菜、水果都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是保证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5.避免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中年期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一般脑力劳动者发病较多。一项调查表明,中年期罹患神经衰弱症的人中,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各占86.7%和13.3%。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为极度疲劳,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在情绪上往往表现为波动大,易激动,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作出强烈的情绪反应。与上述症状相联系的是中年患者感到莫名其妙的疼痛、头晕、身体虚弱、消化不好,时常伴有失眠。

中年期神经衰弱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大脑活动的过度紧张。一般来说,脑细胞的耐力比较好些,在紧张的活动后只要有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是可以很快恢复的。但如果中年人长期处于强烈和持久的紧张工作状态,脑细胞不能得到持久的休息和恢复,就可能出现神经衰弱。此外,由于精神创伤引起的持续而强烈的忧虑、悲伤、恐惧、痛苦、委屈等也可引起神经衰弱。特殊的性格对神经衰弱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胆怯、敏感、缺少自信或较任性、易急躁、自制力差的中年人较容易患神经衰弱症。

中年人如果发现自己已有某些神经衰弱的症候,应及时到医院和心理门诊进行治疗,避免神经衰弱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对中年期的神经衰弱可以采取以下疗法。

(1)药物治疗。服用一些抗焦虑剂和其他协调兴奋与抑制之间平衡的药物以消除中年人的紧张、疲劳、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2)活动疗法。即让中年患者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劳动锻炼,特别是那些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人,更应该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达到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的目的。实践表明,让病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参加一些短期的集体劳动,对于治疗中年人的神经衰弱是有益的。而不少体育活动,诸如长跑、练拳等活动对于稳定中年人的情绪,改善睡眠,减轻神经衰弱是有帮助的。

(3)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中年人的神经衰弱。心理咨询人员通过启发性教育、因果性疗法、脱敏疗法,可以消除引起患者紧张的心理因素,调整中年患者的生活规律,摆脱不良情绪对中年人的缠绕,达到治愈心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