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西南丝绸之路
6126400000004

第4章 丝路源头

古道的起点是成都,这是几千年前蜀国的所在地。

道路的缘起是商品,主要商品是蜀地的丝绸织锦。

蜀地富庶,人杰地灵。大规模的种养殖业和大规模的人口数位都曾名冠中国。我小时候填写籍贯总是四川,那时没有去过,书本上说成都平原绿野平畴,一片锦绣,种桑养蚕,耕田种稻,时无荒年。

天时地利,蜀地开发甚早。古史记载的第一位蜀王是蚕丛,及至周代末期,开明王朝定都成都,成都成了蜀地的中心。秦统一中国后,移迁了大量的秦民进入蜀地,并把先进的冶铁技术和文化带进了当时中国的西南方。有了水陆交通的便利,战国时期。成都已形成商业重镇。秦孝文王(前250年)时,蜀守李冰,修筑了都江堰和其他水利工程。从此,成都平原成了真正得鱼米之乡。两汉之后,成都就是仅次于长安的中国第二大城市。 《诗经》云:蜎蜎者蜀。蜀的本意竟是野蚕。可见蜀地多养蚕的农人,也多蚕丝的产品。专家认为成都青羊宫附近出土的陶纺轮、骨针、龟甲等,可以将巴蜀文化上溯至殷商初期。1986年,成都以北三星堆文化遗址开掘出的大量青铜器皿及作为货币的贝壳,也为当年古蜀地与东南亚的交往提供了佐证。按照这一推论,早在3000年前,古巴蜀地区就与沿海有了经济和贸易的往来。也就是说,由蜀地到印缅海岸的蜀身毒道作为一条民间的商业通道已经断续地存在了。

茶的老祖宗是野生高大乔木,蚕的老祖宗是寄生在野桑树上的一种会吐丝的小虫。野蚕经多年驯化,变成了大量养殖的桑蚕,用蚕丝织就的丝绸,最终成为蜀国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象征物。

从史料上看,西汉时的成都丝织业已十分发达,不但织锦工人的居住地被称为“锦里”,还有专门进行丝绸贸易的“锦市”和名叫“锦官”的管理者。锦绣之地成都,因此得名“锦官城”,它的许多地名都与纺织和丝绸有关。如支机石、青神县、锦江。关于一条流经城市的朴素南河如何变成了熠熠生辉的锦江,《水经注》云:锦工织锦,则濯之江流,而锦至鲜明,濯以他江,则锦色弱美。

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据说唐中宗给安乐公主置办嫁妆时,蜀地进献了一条“单丝碧罗笼裙”,上面的花鸟用细如发丝的金丝织成,“正视旁观,日中影中,各为一色”,织艺的精湛令人叹服。我没有见过真正的古锦,据说光彩夺目,富丽堂皇,其价如金。在成都蜀锦厂,现在还保存有一台仿制的汉代镂花织机。织锦时须由两名熟练女工操作,一天仅得锦4寸,可以想象蜀锦工艺的精细与繁复。在当时,蜀锦是朝廷的经济支柱,三国时蜀国伐魏的军费开支,大多来自锦缎贸易的收入。要形成大规模的商品进行交易,当时的蜀地,该有多少的女工在日夜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