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中来的600个细节全集
6128100000046

第46章 紧急救护(2)

4.应注意本药的质量。 本品是一种棕色滴丸, 有特殊香味。冠心病患者应随时携带此药, 一旦出现冠心病发作症状, 应立即含服, 用后即将瓶盖塞紧, 以防气味散发, 一旦含服时感觉失去药品本身应具有的苦辣味和凉麻感, 说明本药已失效, 应另换新药。

5.本药对冠心病、 心绞痛、 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有效, 对血管性头痛、 脑血管痉挛、 脑血栓、 脑栓塞、 中风后遗症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应在正规医院的医师指导下含服。 注意用药剂量不要过大和用药时间不宜过久, 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高血压急症

1.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多数呈缓慢的临床过程, 在适当的降压药物维持下病人可以长期生存。 但部分高血压病人从发病开始血压即急剧上升, 引起一系列神经血管加压效应, 继而出现心、 脑、 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严重损害。 表现为剧烈的头痛, 眼底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出血, 心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等。 若不及时治疗, 多数病人在6个月内死亡。 这种临床过程称为急进型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既可以发生于原发性高血压, 亦可以发生于继发性高血压。 在精神创伤, 情绪变化, 过度疲劳, 寒冷刺激, 气候变化, 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影响下, 使高血压病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 收缩压超过26.7千帕(200毫米汞柱), 舒张压超过17.3千帕(130毫米汞柱)。 据估计, 恶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总数的10%左右。 我国恶性高血压常见于青、 中老年人, 而国外则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 应争取在未出现肾功能损坏前积极治疗, 或许能改善预后, 延长寿命。

2.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骤然急剧升高引起的急性可逆性全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症, 是因脑血管自身调节障碍所引起。 如果及时降压处理可使症状缓解, 否则将导致严重的脑损害以至死亡。任何原因引起血压急剧过度升高均可导致高血压脑病, 无论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均可发生高血压脑病。 其发病取决于血压增高的程度和速度。

高血压脑病表现为急骤起病, 发病前1~2天多有血压明显升高, 平均动脉压常在20~26.6千帕(150~200毫米汞柱)之间, 以往血压正常者如儿童急性肾炎和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 血压升至21/16千帕(180/120毫米汞柱)时即可发病; 慢性高血压患者, 可能血压在30.6~33.3/16.0~20.0千帕(230~250/120~150毫米汞柱)才会发病。 常表现为剧烈头痛, 烦躁不安, 继之出现呕吐、 眼花、 黑蒙、 抽搐, 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如嗜睡、 谵妄、 昏迷等以及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 如偏瘫、 失语、 偏盲等。 眼底可见神经乳头水肿, 视网膜出血及渗出。

高血压脑病起病急, 变化快, 如不及时治疗, 可能会因为脑疝形成, 颅内出血或持续性抽搐而死亡。 一旦诊断, 应尽快降低血压, 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控制抽搐, 一般主张血压降至21.3/13.3千帕(160/100毫米汞柱)左右或者接近病人平时血压水平。 不宜降得过低, 以免发生心、 脑、 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 导致这些脏器的器质性损害。 应用降压药物时应严密监测血压。

3.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不同于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是由于血压骤然急剧升高而造成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是脑组织的一种局部变化, 而高血压危象是因为全身小动脉一时性强烈收缩, 血压急剧升高, 出现头痛、 头晕、 恶心、 呕吐、 气促、 面色苍白或潮红、 视力模糊、 失明、 失语、 暂时性瘫痪、 心动过速、 心绞痛, 甚至出现肺水肿的急骤的恶性现象。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主要包括迅速降压, 控制抽搐, 改善脑水肿及防治并发症。 此类病人往往精神紧张, 烦躁不安, 应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病室中, 减少探视, 耐心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药物。 给予低钠饮食, 适当补充钾盐, 不宜过饱, 积极消除诱发危象发生的各种诱因, 防止危象反复发作。 迅速降低血压, 选用药物为作用快、 维持时间短, 将血压降至21.3/13.3千帕(160/100毫米汞柱)为宜,降压过快过多会影响脑及肾脏的血供。 降压药物的应用与高血压脑病相同。 同时要控制抽搐, 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预防肾功能不全。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症状, 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 其为心肌缺血、 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 频繁发作应警惕心肌梗塞。

心绞痛常常发生在劳累、 饱餐、 受寒和情绪激动时, 胸骨后突然发生范围不太清楚的闷痛、 压榨痛或紧缩感, 疼痛向右肩、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放射。 病人自觉心慌、 窒息, 有时伴有濒死的感觉。 每次发作历时1~5分钟, 很少超过15分钟。 不典型的心绞痛表现多种多样, 有时仅有上腹痛、 牙痛或颈痛。

心绞痛的急救方法

(1)立即让病人停止一切活动, 坐下或卧床休息。 含服硝酸甘油片, 1~2分钟即能止痛, 且持续作用半小时; 或含服消心痛1~2片, 5分钟奏效, 持续作用2小时, 也可将亚硝酸异戊酯放在手帕内压碎嗅之, 10~15秒即可奏效。 但有头胀、 头痛、 面红、 发热的副作用,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忌用。

(2)若当时无解救药, 也可指掐内关穴(前臂掌侧横纹上2寸,两条筋之间)或压迫手臂酸痛部位, 也可起到急救作用。

(3)休息片刻, 待疼痛缓解后再送医院检查。

高血压患者何时易发病

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长期承受的压力较大, 使血管处于痉挛状态, 以致血管弹性下降, 脆性增加。 如果此时由于某种原因促成血压骤然增高, 就易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发生脑溢血, 这对高血压患者来说, 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 因此, 高血压患者尽量避免血压骤升, 尤其在下列情况下, 更应小心谨慎。

1.情绪激动时。 情绪变化是引导血压突然升高的最常见原因。人们都知道, 生气、 着急、 惊恐可使血压突然升高, 但往往忽视过分高兴也同样会使血压突然升高。 心理医学研究表明, 生活中的“坏事” 和“好事” 都会引起情绪激动, 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 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避免生气、 着急, 还要防止“乐极生悲”。

2.屏气排便时。 下蹲排便时, 由于体位改变和用力, 腹压增高,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因此血压随之上升。 如遇大便干结, 患者屏气排便时, 全身肌肉收缩, 血管收缩, 胸腔和腹腔压力增大, 致使较多的血液充盈颅内血管。 此时静脉回流受阻, 颅内血管压力剧增, 常常导致脑溢血的发生。 为了防止便秘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 老年人应多吃蔬菜、 粗粮, 多饮水, 每天定时排便,并经常按摩腹部。

3.气温骤变时。 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 而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明显降低。 当遇到寒冷刺激时, 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多, 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 然而, 肾上腺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 从而引起血压明显上升。 医学研究表明, 每当寒潮过境之时, 便是脑溢血多发之日。 冬春季节, 高血压患者尤应做好避寒保暖工作。

4.烟酒过量时。 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 以酒待客, 以烟会友是人之常情, 但过量烟酒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原因。 烟酒可直接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使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这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来说, 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 中老年人应控制烟酒量, 以防不测。 使用某些药物时, 如施行外伤缝合、 拔牙时所用的麻醉药可使血压升高; 关节炎患者服用的消炎痛也可使血压明显上升, 很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 故而高血压患者因其他疾病就医时, 应向医生说明病情, 防止用药导致血压骤升。5.突然停用降压药时。 有报道, 每天服用可乐宁(中枢降压药)超过1.2毫克的14名高血压患者, 在突然停药后, 有7人发生出汗、 头痛、 失眠、 脸部潮红和血压回升等症状, 有的血压比治疗前还高很多。 这是“停药反跳” 现象。 所以高血压患者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以防“功亏一篑”。

中风来了怎么办

中风突然发生, 但仔细观察, 在发病前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 软弱无力、 嘴歪、 流口水。 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 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2)突然出现说话困难, 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 影响了语言中枢。

(3)突然感到眩晕, 摇晃不稳。 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 影响其平衡功能。 上述预兆可以是暂时性的, 过些时候就消失, 也可能反复发作, 或逐渐加重。

(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5)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 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 或伴有恶心呕吐。 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 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 这可能是脑出血的信号, 应特别注意。对病人家属来说, 万一病人发生脑出血, 除紧急送其就医外,应当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让病人保持安静, 完全卧床。 在急性期内尽量不要搬动病人, 不要进行非急需的检查。 因为此时病人体位的改变可能促使脑内继续出血。 在发病48小时以后, 可逐渐给病人翻身, 以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要松开上衣纽扣和腰带, 有假牙者也应摘出, 并将患者头侧向一边, 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呕吐物不易吸入到气管里, 头位可稍低, 不宜给病人灌药,要勤给病人吸痰, 最好让病人持续或间断地吸氧。

(3)保持营养的供给。 在起病头1~2天, 应给昏迷的病人禁食,待病人意识清醒、 没有吞咽困难后, 可试着给予一些流质饮食,如牛奶、 蛋汤等。 每次量要少一些, 可多喂几次。 脑出血病人一旦发生并发症, 往往成为致死的直接原因。 因此, 做好以上工作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