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排毒一身轻
6164700000020

第20章 其他排毒方式(1)

排毒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最基本的方法之外,还有许多专业或是民间的排毒疗法。这些疗法虽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是,如果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同样可以达到排毒养颜的效果。

水疗排毒法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中有90%的成分是水,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与水亲密接触,比如饮水、沐浴、洗脸等。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科学地利用水还可以治疗疾病、延年益寿,而且还衍生出了水疗这样一门传统又时尚的自然疗法。

水疗是利用水的动态流体力学刺激人体的反射区,使之与体内器官产生互动,并借助静态水、动态水的物理作用来改善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再结合适当的运动、科学的入浴方法等,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预防疾病的目的。水疗主要包括冷水浴、热水浴、全身浸浴、淋浴、盐浴、湿敷、泥浴、矿泉浴、蒸汽浴、气泡浴、水中穴道按摩、水下冲灌、冷摩擦浴、浮力浴、吊床浴等,这些都是传统的水疗方式。

水疗法在全球医学、医疗保健界、美容休闲业中逐渐成为热门,并且深受肯定。水疗发展至今,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除了上述项目之外,还有冷热交替浴,芳香浴、药草浴、足浴、拍打浴、瀑布浴、池壁按摩等,这些水疗方法融入了非医疗性的美容保养、减肥塑身、休闲娱乐、排毒养生等丰富内容。

水对于排毒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活动关节,帮助净化关节液

人浸没在水中常常能感受到向上的浮力,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因地心引力所产生的压缩负荷,能缓解和预防关节疾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水的流动性也可起到按摩关节和肌肉的功效。在这种温和的水力按摩作用下,骨关节软组织和骨关节液受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变得活跃,这就有利于关节自身排除毒素,并能预防毒素的入侵和扩散。

2.改善循环系统和排毒器官的功能

水对于人体来说具有非常有益的影响,当人体浸泡在水中的时候,在水温和水压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大幅度降低系统性的血管阻抗,加速血液循环。血液顺畅地经由四肢、腹腔进入胸腔大静脉,然后流入心脏,从而使人体组织的循环系统得到改善。血液顺畅地在全身循环流动,这能有效地防止有毒物质的沉积,并能为各个排毒器官和组织保证充足的氧分供应,从而也就保证了排毒工作的顺利进行。当人体软组织受到水压时,水的压力能够促使淋巴液向心脏大幅回流,排出多余的细胞间液。并且,水的压力可一定程度改变血液压力与容量,维持血液、淋巴等一切器官的代谢。淋巴系统的高效运作,能很好地收集细胞和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垃圾,并运送到各个解毒、排毒器官和组织进行处理。水疗也有利于改善肾脏功能,具有利尿、消除水肿、加速肾脏排毒等功效。

3.消耗热量,帮助减肥

沐浴是一种很有效的自然疗法,不仅能够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还能帮助身体保持优雅的体形。较高的水温能加速血液循环,扩张毛孔,将身体的汗垢排出,人体每排出l千克汗水将带走约540卡。资料显示,在40℃的热水里浸泡20分钟,约可消耗200卡。因此泡澡时,水温最好保持在30~40℃,时间以20分钟为限。在临睡前用热水浸浴,借助排汗将肌肤表面的污垢冲走,从而排出体内的多余水分和毒素,达到消除浮肿、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长期坚持还能拥有窈窕身材。

足浴排毒疗法

“足浴疗法”是一种用冷、热水或特制的浴水洗脚方法的名称。人体经络学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域,脚上的几十个穴位都和各个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洗脚时,水温和药性能刺激脚上的这些穴位,从而起到类似针灸的效果,使气血运行通畅,滋养周身,降压醒脑,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足浴可以分为热水足浴和冷水足浴两类,温水对于足部的刺激作用不足,所以一般不被采用,冷、热足浴都有其不同的排毒作用。

热水足浴

是一种将38℃以上的热水加入沐浴盆中,用于浸泡足部的足浴方法。

1.消毒杀菌

用热水泡脚,可以提高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清洁依附于足部皮肤中的细菌和毒素,达到有效防治皲裂、冻疮、足癣等脚疾的疗效。

2.促进血液循环

体温与血液循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体温较低时血液循环也比较慢,随着体温的升高,血液循环也会随之变快。热水足浴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使人体温度升高,足部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足部及全身的血液运行通畅,加速毒素的排除。同时,热水足浴也可以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从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荷。由于血流量的增加,各腺体分泌各种激素的功能也得到调节,如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等。这些激素均能促进新陈代谢,各个排毒器官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协调运作、进行排毒。此外,热水足浴还具有降低肌肉张力、减轻肌肉痉挛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毒素堆积引起的关节疼痛以及小腿和足部的肿胀酸痛感。

方法:将双足浸泡在热水中,并用手对脚底进行力度适中的按摩和揉搓,也可以用双足相互搓洗;热水足浴的时间可以长一点,如果水变凉了,可以添加一点热水,这样边加边洗,以30~60分钟为宜。

冷水足浴

是一种用10~25℃的冷水或冰水浸泡足部的足浴方法。

1.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当人的交感神经受到冷刺激时,会传递给大脑一种兴奋的信息,从而起到调节机体各组织活动的作用,各处解毒、排毒的器官和组织受到了刺激和调动,便能在一种动态平衡中相互协调运作,联合排毒。

2.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排毒能力和免疫力

人受到冷的刺激时会不自觉地吸气,稍作暂停后,再接着深呼气,之后便进入均匀而深长的深呼吸状态。这种呼吸方式可增大腹腔压力、加强呼吸肌的运动,从而增强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毒素就不容易在呼吸道停留,原来滞留的毒素也容易被机能良好的呼吸系统驱逐出去。

3.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冷水的刺激可以加快细胞代谢,增加机体的热量消耗,从而反馈性地增强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等功能,肠道蠕动加快,毒素就能顺利地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方法:冷水浴一般不宜在临睡前使用,而最好的时间是早上,浸泡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分钟,泡好后用干毛巾摩擦足部直至发热变红为止。

蒸汽排毒疗法

蒸汽疗法是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当人置身于热腾腾的蒸汽中,蒸汽的热量能够使全身经络畅通、血液涌动,加速的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就不断地将体内的毒素通过皮肤汗腺运送到身体表面,而在热力作用下,毛孔张开,毒素就可以通过排汗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被排出体外。加上一些具有排毒作用的中药或精油物质的挥发,其功能成分经由体表及血管迅速地到达人体各器官组织,从而起到振奋精神、润泽肌肤、健脾和胃、消肿止痛、祛湿散寒、利尿排毒等功效。

蒸汽疗法可以分为全身蒸汽疗法和局部蒸汽疗法。

全身蒸汽疗法

这种方法需要一间不用太大也不可以太小的蒸疗室,如果过大的话,药气不容易充满,而且温度上升的也比较慢;太小的话,人就会感到氧气不足而产生憋闷的感觉。在室内放一个浴盆或是蒸锅,放入配制好的中草药并加入水煎煮或是蒸煮,让药物所产生的蒸汽充斥整个蒸疗室,然后通过通风窗调节气温,使蒸疗室内的温度保持在35~45℃。蒸疗后,要在温暖、宽敞、干燥的休息室内休息1个小时,同时补充水分(以温度适中的果汁和淡盐水为宜)。这种疗法中所用的中草药,要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进行配方,应该依照身体病情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加入的水量以完全淹没药材为宜,以免被煮干。

局部蒸疗法

这种疗法一般适用于口鼻或局部患处,将配方中的药材煮沸后先进行蒸熏,然后用药液擦洗患处,将药渣热敷在患处。但局部蒸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孕妇、急腹症、结核病、心脏病、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重症精神病患者,禁止使用这种方法。

2.进行全身蒸疗时,蒸汽的温度应由低到高逐渐升温,给身体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蒸疗时可根据个人的耐热程度调节温度的高低。进行集体蒸疗时,一般温度应调节到37~40℃。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蒸疗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发生晕厥、虚脱等反应。

3.进行穴位喷蒸或局部蒸疗时,注意调节蒸汽与患处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

拔罐排毒疗法

拔罐疗法是以某种罐做为工具,借助燃烧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排毒治病目的。

拔罐法经常和针灸疗法配合使用,其作用与针灸法有相似之处,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有很多,临床常用的有陶罐、竹罐、塑料罐和玻璃罐。

1.陶罐。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罐口平滑,形如木钵。它的优点是吸附力大,缺点是容易摔坏。

2.竹罐。用直径3~5厘米的竹子,制成长度8~10厘米的腰鼓形圆筒,一端留节做底,另一端做罐口,打磨光滑。它的优点是经济易制、轻巧、不易摔坏,缺点是容易爆裂漏气、吸附力不太大。最常用的就是这种火罐。

3.塑料罐。由新型塑料制成,通过抽气或抽水,造成负压,达到驱邪外出的作用。缺点是价格高并且没有温热作用。

4.玻璃罐。用玻璃加工而成,形如球状,罐口平滑,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型号,也可以用广口罐头瓶替代。由于它是透明的,所以可以看到拔罐部位充血、淤血的程度,随时可以掌握情况。它也非常容易摔坏。

拔罐的方法

1.投火法。将小纸条或棉签蘸酒精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或棉签烧完,迅速将罐罩在应拔的部位上。纸条或棉签未燃的一端向下,以避免烫伤皮肤。

2.闪火法。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内壁中段绕一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罐罩在施术部位。这种方法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节约棉球,也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3.贴棉法。用l平方厘米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在罐内壁上中段,以火柴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4.架火法。用一种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

拔罐后,一般留罐10分钟,待局部皮肤充血、淤血呈紫红色时即可取罐。取罐时,一手扶住罐身,另一手手指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不可硬拉或旋动。

拔罐的注意事项

1.一周岁以内的幼儿不适用此疗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适用拔罐疗法。

3.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要自行使用此疗法,应在医生指导下拔罐。

4.心脏病较重的患者,前后心区两个部位以及两乳根部、两腋下也不能先行上罐,应该在肺、肝、脾、肾等脏腑的治疗开始一个阶段以后,再上罐。

5.拔罐期间,禁忌接触凉水、冷风,注意保暖。许多人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结果延长了治疗时间。

6.上罐以后发生晕罐现象时,不要急于起罐,要将患者平卧,待患者气色恢复正常后再起罐。这是因为上罐以后患者风湿、风寒较重,体内的风寒活动起来,导致晕罐,如果立刻起罐,这些活动起来的部分不能尽快排出,所以应该保持排出(上罐)的状态。

7.如出现烫伤小水泡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恢复;如水泡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然后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布包敷,保护创口。

矿物质也可以用于排毒

矿泉水也可以用来进行排毒,并且能够取得内外兼攻、双重排毒的效果。因为矿泉水中含有很多矿物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清洁人体的肠胃系统。所以,饮用矿泉水就能从内部净化身体。如果利用矿泉水来进行沐浴,其中的有效成分就能作用于体表肌肤,帮助通畅汗腺,促进肌体排毒。排毒的矿泉种类有很多种,它包括碱泉、食盐泉、碳酸泉、单纯泉、硫酸矿泉、硫磺泉、明矾泉、碳酸土类泉。

碱泉

每升泉水中含重碳酸钠1000毫克以上。这种泉水属碱性,因而具有肥皂的清洁作用,能有效排除肌肤中的毒素,还可使皮脂乳化,让皮肤显得光滑细腻。另外,这种矿泉水无色、透明,味道良好。

食盐泉

食盐泉主要指每升泉水中含食盐量在1000毫克以上的地热水,根据含盐量的不同,还可分为弱盐泉、强盐泉等。一般盐泉浴后会产生很强烈的温暖感,这是由于泉水中的钙、镁、钠等氯化物依附在皮肤上会形成一个保温层,可以有效抑制体温发散。食盐对皮肤有很好的保养作用,可去除皮肤老化角质层,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从而促进体表血液循环,加速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排除皮肤毒素,使肌肤光润鲜活。

碳酸泉

碳酸泉是指每升泉水中含游离二氧化碳在1000毫克以上,含固体成分不足1000毫克的地热水。水温在38℃左右时浸泡身体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快血管中毒素的排除,并对增强心脏功能有较好的效果。此类泉水无色、透明,且口味清爽,饮用此矿泉能促进消化,促进肠胃蠕动。

单纯泉

一般是指水温在25℃以上,每升泉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固体成分的含量在1000毫克以下的泉水。热能是这种泉水发挥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温热的泉水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加快物质代谢的作用,其可促进毒素的排除,并对心理和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硫酸矿泉

指每升水中含硫酸盐在1000毫克以上的地热泉水。依硫酸盐的种类可分为硫酸钠泉、石膏泉、苦味泉,此类泉水略带苦味。当作饮料饮用可增加胃肠黏膜蠕动、治疗便秘,但长期大量饮用有诱发慢性肠炎的危险。

硫磺泉

这种泉水中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泉水中的硫化氢作用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时有显著的排毒作用,能祛痰止咳,因此有人将它称为“祛痰浴水”。泉水中的硫接触到皮肤后即转化为硫化碱,具有溶解角质及软化皮肤的效果,有利于皮肤毒素的顺利排除。硫磺泉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皮肤,而且对心脑血管也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清除血液中凝结的毒素,预防动脉硬化。注意,硫磺泉不可饮用。

明矾泉

主要含硫酸铝的硫酸离子和铝离子的泉水。这种泉水对皮肤的黏膜有杀菌消炎作用,对治疗毒素堆积引起的皮炎、溃疡和湿疹很有疗效。

碳酸土类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