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修脚、泡脚、按摩全集
6192200000010

第10章 身体有疾病,泡脚除祛(2)

3.功效:益气养血,通络止痛。主治气血不足型头痛,症见头部绵绵空痛,疲劳则痛甚,头昏,两目干涩,面色萎黄,心慌,舌质淡,苔薄等。

眩晕

眩是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因二者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究其原因有四:一是外邪袭入,邪气循经脉上扰巅顶,清窍被扰,可发生眩晕。二是脏腑功能失调,或肾精亏耗,不能生髓,髓海不足,发生眩晕;或是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或是脾胃不足,气血亏虚脑失所养。三是痰湿中阻,痰湿上犯,蒙蔽清阳而发眩晕。四是瘀血内阻,清窍受扰,而生眩晕。中药泡脚和足部按摩对治疗本病有—定疗效。

足浴药方

药方一当归川芎方

1.配方:当归20克,川芎15克,首乌藤50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双足。每晚熏泡1次,每次30—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主治气血不足型眩晕,症见头晕目花,突然坐起时眩晕加重,平卧或低头时眩晕减轻,心慌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黄,脉细软。

药方二熟地黄党参方

1.配方:熟地黄30克,党参20克,川芎15克,柏子仁10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双足。每晚熏泡1次,每次30—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主治气血不足型眩晕。

药方三地黄首乌山药方

1.配方:地黄20克,首乌30克,淮山药20克,醋50毫升。

2.用法:将前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醋及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双足。每晚熏泡1次,每次30—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滋养肝肾。主治肝肾虚损型眩晕。

药方四桑叶钩藤方

1.配方:桑叶50克,钩藤30克,川芎15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双足。每晚熏泡1次,每次30—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平肝熄风,活血定眩。主治风阳上亢型眩晕。症见眩晕耳鸣,头部胀痛或抽掣痛,性情急躁,常因恼怒而眩晕头痛加重,烦热面赤,睡眠多梦,四肢麻木,口苦,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药方五小蓟根方

1.配方:新鲜小蓟根200克(干品100克),冰片2克。

2.用法:将新鲜小蓟根洗净,切片,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调入研成粉末的冰片,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熏泡1次,每次30—40分钟。7天1个疗程。

3.功效:平肝熄风,活血定眩。主治风阳上亢型眩晕。

咳嗽

咳嗽是机体对侵入气道病邪的保护性反应。中医将有声无痰称咳,有痰无声称嗽。临床上二者常并见,通称咳嗽。凡外感或内伤导致肺气上逆,便致咳嗽。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外邪侵袭,肺气失宜所为,也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失其肃降而发生。凡由外感受邪引起的咳嗽,称外感咳嗽,一般起病多较急,病程较短,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当以疏散外邪,宣肺理气为治。凡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称为内伤咳嗽,一般起病较慢,往往有较长的咳嗽病史和其他脏腑失调的症候,当以调理脏腑为主。外感咳嗽失治或治之不当,日久不愈,耗伤肺气,易发展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脏腑受损,气血亏虚,常因气候变化或寒冷季节而易感外邪,使咳嗽复发或加剧,日久经年,反复发作或可变生他症,泡脚按摩对咳嗽有明显疗效。

足浴药方

药方一麻黄半夏方

1.配方:麻黄20克,姜半夏20克,细辛15克,冰片3克。

2.用法:将以上前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再加入碾碎的冰片粉,搅匀即成。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3.功效:疏风散寒,化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症见急性支气管炎早期,咽痒咳嗽,咳痰稀白或黏,并有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痛,舌苔薄白等。

药方二胡椒杏仁方

1.配方:胡椒30克,苦杏仁30克,百部30克,桔梗20克。

2.用法:将以上4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3.功效:疏风散寒,化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

药方三麻黄金沸草桔梗方

1.配方:麻黄20克,金沸草30克,桔梗30克,艾叶20克。

2.用法:将以上4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3.功效:疏风散寒,化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

药方四大葱薤白方

1.配方:大葱段200克,薤白头50克,桔梗15克,杏仁20克。

2.用法:将以上4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3.功效:疏风散寒,化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

药方五鱼腥草杏仁方

1.配方:鱼腥草50克,杏仁30克。

2.用法:将以上2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3.功效:疏风清热,化痰止咳。主治风热咳嗽,症见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咳嗽不爽,咳痰黄稠或白黏,口干咽痛,或有发热、头痛恶风、舌苔薄黄等。

药方六金荞麦桔梗方

1.配方:金荞麦60克,桔梗30克,薄荷20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3.功效:疏风清热,化痰止咳,主治风热咳嗽。

哮喘

哮喘是因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物的刺激不能适应,而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喘症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哮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难以平卧。由于哮必兼喘,故又称作哮喘。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等。

中医将哮喘分为虚实两大类,又将实症分为寒热两类。寒类表现为咳痰清稀不多,痰呈白色泡沫状,胸闷气窒,口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多浮紧,或兼恶寒,发热等;热类,痰黄稠厚,难以咳出,身热而红,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的兼有发热等症状。虚症多为肺虚或肾虚。肺虚则呼吸少气,言语音低,咳嗽声轻,咳痰无力,在气候变化或特殊气味刺激时诱发;肾虚则元气摄纳无权,呼吸气短,动辄易喘等。泡脚疗法和足部按摩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足浴药方

药方一麻黄五味子杏仁方

1.配方:麻黄30克,桂枝40克,五味子30克,杏仁40克

2.用法:将以上4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温肺散寒,止咳定喘。主治寒痰所致的哮喘,症见胸膈气闷如塞,喉中痰鸣,痰稀白,量少不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怕冷,舌苔白滑等。

药方二白芥子方

1.配方:白芥子30克,莱菔子60克,苏子30克。

2.用法:将以上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温肺散寒,止咳定喘。主治寒痰所致的哮喘。

药方三桂麻细辛方

1.配方:桂枝30克,麻黄20克,细辛15克,苏子20克,生姜30克。

2.用法:将以上药物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温肺散寒,止咳定喘。主治寒痰所致的哮喘。

药方四附子苏子方

1.配方:附子20克,苏子30克,葶苈子20克,白芥子15克,厚朴10克。

2.用法:将以上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温肺散寒,止咳定喘。主治寒痰所致的哮喘。

药方五蒲公英二草方

1.配方:蒲公英100克,鱼腥萆60克,车前草50克,苏子30克,地龙20克。

2.用法:将以上5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清热宣肺,平喘化痰。主治热痰所致的哮喘。

药方六石膏桑白皮方

1.配方:生石膏100克,桑白皮80克,黄芩20克,地龙30克。

2.用法:生石膏打碎,入锅加水煎煮30分钟。其他3味中药入锅,再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后泡洗双足。每天1次,每次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清热宣肺,平喘化痰。主治热痰所致的哮喘。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此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常常兼有恶心、呕吐、泛酸、嗝气、食少腹胀等症状。本病可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胃痛多为外受寒邪,病邪犯胃;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所致。治疗以理气止痛为原则。足部药浴后再进行足部按摩对胃痛有一定疗效。

足浴药方

药方一干姜、吴萸、艾叶方

1.配方:干姜50克,吴萸30克,艾叶60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温胃散寒止痛。主治寒性胃痛,症见胃脘冷痛,遇热痛减,受冷后加重,苔薄等症。

药方二高良姜、桂枝、陈皮方

1.配方:高良姜30克,桂枝40克,陈皮50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温胃散寒止痛。主治寒性胃痛。

药方三桂枝、花椒方

1.配方:桂枝50克,花椒20克,艾叶60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后泡。每天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温胃散寒止痛。主治寒性胃痛。

药方四附片、干姜方

1.配方:制附片20克,干姜50克,木香30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后泡。每天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温胃散寒止痛。主治寒性胃痛。

药方五香附、橘皮方

1.配方:香附30克,橘皮60克,青皮60克,木香30克。

2.用法:将以上4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后泡。每天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治肝气犯胃型胃痛,症见胃腕胀痛,走窜不定,嗝气或矢气后胃痛减轻,恼怒忧虑则发作或加重。

药方六柴胡、枳壳、郁金方

1.配方:柴胡20克,枳壳30克,郁金40克,甘草10克。

2.用法:将以上4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后泡。每天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3.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治肝气犯胃型胃痛。

打嗝

打嗝,医学上称为膈肌痉挛。呃逆大多表现为突然气道上冲,喉间发出呃声,声短而频频发作,难以自行制止。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吃饭过快、进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进食过饱、吸冷空气、过度紧张兴奋、情绪激动、突然受惊均可引起呃逆。呃逆也可由多种疾病导致,如胃炎等消化道疾病,脑血栓等脑部疾病,肺部、胸部、膈肌病变以及药物过敏等疾病均可引起呃逆。偶然发生的呃逆,一般不需要治疗,大多会自行消失。对于原发疾病引起的呃逆,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可采用足部药浴、足部按摩进行辅助治疗。

足浴药方

药方一双姜方

1.配方:鲜生姜20克,高良姜15克,橘皮30克。

2.用法:将鲜生姜、高良姜洗净后连皮切片,橘皮洗净后切丝,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呃逆发作时重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散寒和胃止呃。主治寒性呃逆。症见呃逆频发,遇寒加重,进食热饮后减轻,苔白舌质淡。

药方二川椒橘皮方

1.配方:川椒10克,橘皮10克,桂枝20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呃逆发作时重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散寒和胃止呃。主治寒性呃逆。症见呃逆频发,遇寒加重,进食热饮后减轻,苔白舌质淡。

药方三竹茹柿蒂方

1.配方:竹茹50克,柿蒂15克,绿茶5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呃逆发作时重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清胃降气止呃。主治热性呃逆,症见呃声响亮有力,口臭口渴,喜冷饮,舌苔黄。

药方四石膏知母方

1.配方: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竹茹30克。

2.用法:将生石膏打碎后与知母、竹茹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待水温降至30—40°C时浸泡双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清胃降气止呃。主治热性呃逆,症见呃声响亮有力,口臭口渴,喜冷饮,舌苔黄。

药方五沙参天冬方

1.配方:沙参15克,天冬20克,竹茹50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呃逆发作时重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滋养胃阴,降逆止呃。主治胃阴不足型呃逆,症见呃声短促,口干舌燥,舌红而干。

药方六麦冬玉竹方

1.配方:麦冬20克,玉竹30克,竹茹50克。

2.用法: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呃逆发作时重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3.功效:滋养胃阴,降逆止呃。主治胃阴不足型呃逆,症见呃声短促,口干舌燥,舌红而干。

习惯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