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修脚、泡脚、按摩全集
6192200000002

第2章 “足”够健康,“身”才健康(1)

1.足是身体的第二“心脏”

中医素有“腿勤人长寿,脚健人身壮”的说法,认为足部在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中医理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健康状况,都可以在足部找到相应的反射区,而且足部的每一个反射区都与其相同名的器官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因此足部也被形象地称为“人体第二心脏”。

心脏之所以在人体健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心脏有强劲的压力,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关键性中枢;二是因为心脏所处人体的位置,恰是人体的重心,按照中国传统“心头一把火”的观点,心脏是身体所有能量的来源。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足部在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挖掘出来。

血液循环担负着输送和排泄的任务。人体各器官组织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组织中运出二氧化碳等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以及经由肾脏、肺脏和皮肤等排出体外的功能,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完成的,可以说,血液循环是人体的能源管道。

在身体位置上,虽然足部处于全身最低的位置,距离心脏较远,但是运输身体血液的各经络却必经这里。并且重要的是,由于心脏压力至足部时已经减小,血液流经足部的速度最慢,再加上地心引力作用,静脉血液中很多的“杂质”,如酸性代谢产物、未被利用的钙和其他金属离子以及大分子有机物质等,很容易沉积于足底。日积月累,足底处就会积存许多废物,甚至是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刺激相关反射区,通过神经反射造成对该相应器官的恶性刺激,甚至导致该器官的功能异常。

通过血液循环在足部运行的原理,人们逐渐发现了足部某些区域的变化与身体某个器官功能之间的联系,于是建立了不同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根据反射区变化可以判断相应器官的病痛。因此,足浴可以说是促进血液循环压力的“人体第二心脏”。

2.从足看健康

足,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仔细去分析五根脚趾与全身各部位的联系,就会发现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脚,就可以大致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腿脚预警身体疾患

人的下肢距心脏最远,局部血流相对缓慢,加上为了行走方便,穿着也较少。因此,在冬春季节,尤其是停止活动的时候,下肢特别是脚部便会感到十分寒冷,不过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的人即使气候并不太冷,鞋的保暖作用也很好,仍感下肢寒冷、麻木,这种异常的下肢冷,很可能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发病初期。大多表现为受寒后感到足部发冷、麻木、疼痛;走路时小腿酸胀、乏力。若病情逐渐加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走几步路后就感觉下肢无力,要停下来歇一歇),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加剧,尤以夜间为甚。

闭塞性动脉硬化。早期症状为患肢发冷、麻木,以及间歇性跛行,随后可见患肢皮肤苍白、触觉减退、温度降低、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等。因本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老年人、高血压及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如发现上述症状,应警惕该病的发生。

肢端动脉痉挛症又称雷诺氏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体末端的小动脉痉挛性疾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阵发性发白、紫红、潮红和疼痛,通常是因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所诱发。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有近20%是由于动脉炎症波及供应下肢血液循环的大动脉,导致下肢缺血缺氧,表现为下肢寒冷,并且伴有下肢疲软、麻木、疼痛,同时有间歇性跛行。

从足型看健康

根据统计,人类脚型分为正常、实型、鼓型、散型、枯型、翘型六种,各种脚型所占比例几近平衡。但不同的足型却预示着不同的健康问题。

1.正常脚

正常脚型是一种足背曲线柔和、丰满,指头圆润,足趾整齐柔软有弹性;指甲光亮透明,甲色红润;足弓正常,弧度匀美;足掌前部、外沿、跟部掌垫规整,没有异常增厚或软薄;足趾间没有足癣,掌背光滑的类型,它是精力充沛的象征。

2.实型脚

实型脚是指足部表现出五趾向中间靠拢,拇趾外倾弧度适当,且紧并第二趾;足趾甲、足弓、掌垫等正常,亦无足癣和足部实质形状变化的形状型足。它一般多见于轻体力劳动者,表明机体抗病能力强。如果足部柔软、韧性好,多预示健康长寿。

3.鼓型脚

如果足部呈现足大趾短窄、二趾突出、各趾明显向心歪斜、足中部鼓宽、足呈钝梭型症状时,表明是鼓型足。通常鼓型足的趾甲不透明、甲下色也不均匀,常见于慢性肾病,泌尿生殖系统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者。

4.散型脚

散型脚是指五趾向外散开不能并合,足部整体显瘦小,足趾甲泛白,透明度降低,足弹性不强,掌弓下陷,掌垫扩大的一种足型。这种足型多预示着机体抵抗力差,易患病的特征,特别易患感冒。

5.枯型脚和翘型脚

枯型脚和翘型脚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足型,其中枯型足确实正如足型名称所言,皮肤干燥、骨形突出、趾甲无华,甚至指甲还产生折皱或重甲现象,这多提示营养吸收不好,常见于脑力劳动过度或房劳过度,损伤肾精者。而翘型足是指大趾上翘,其余四趾向下扣,足背可见青色血管浮露,趾甲厚而无华,足大趾下掌垫加厚的足型。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和性生活无度之人,常伴有头晕、腰痛、视觉疲劳、记忆力减退等。

从足部感知健康

足型、脚趾能够预示人的健康,除此之外,脚底、脚背、脚跟、足踝等也与健康联系密切。通常身体某部位不适时,会影响至脚底反射区。也就是说,按压脚底,可以探察身体不适之处。

1.脚跟处感到疼痛

多半是身体疲劳、能源长期性不足,或肝脏衰弱所致;脚跟附近为生殖器反射区,若脚跟疼痛应考虑是否有生殖器的麻烦。由于痛的感觉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但若反射区痛得较剧烈,说明其身体相对部位的毛病愈大。相反地,痛的程度愈弱,则病况愈轻,或是旧疾未痊愈者。但是,因鞋不适而引起的急性脚痛,脚变形时,则应当别论。

足底内侧缘骨突畸形:多有脊椎畸形;足底塌陷(扁平足),多由于骨骼、韧带、肌肉受损及先天性发育不良所引起;扁平足兼有皮肤苍白,常伴有脊椎病;右扁平足,多有肝脏和胆囊疾患;左扁平足,多有心脏疾患;足底拇趾外侧出现突起,多为五官科炎症;足底拇趾端出现瘦弱,多表现为耳部疾患;足底拇趾关节趾骨突起,为颈椎病变。

2.足踝部水肿

多为心衰、肾炎;足踝内侧出现紫斑点,多见于痛经及子宫疾患;足踝内侧出现苍白,多见于小腹疝气;足背外翻,多见于外翻扭伤;足背内翻,多见于侧韧带损伤;足背的足趾跟部有小白脂肪块,多为高血压病的表现;足背趾关节部分出现水肿,多提示有盆腔炎及胸膜炎;足背部出现血点、斑点,多见于造血系统疾病;足背部出现隆起,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足背部出现凹陷,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足背部出现隆起肿大的结节,多见于各种肿瘤病症。

从足趾察健康

足拇趾是头部的反射区,通常认为其内侧为头的中央,外侧有几处则形成头的侧面,而且脏腑的肝经和脾经也经过此处,其中肝经经络起自于拇趾内侧的趾甲外。如果肝经负担过重,拇趾就会弯曲;身体疲倦或肝功能差时,拇趾会显得柔软发胀;而如果拇趾柔软肥胖,一般预示着精力不足或胃内空气堆积。脾经经过拇趾外侧的趾甲处,控制着机体的营养吸收,也是控制机体气血流通的要害。如果此路不通畅,可表现出脚冰凉、月经不调等。

足第二趾与胃的关系密切,通常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身体疲倦、喉干等多种消化症状都与足第二趾有关。如果此趾端柔软肿胀、多皱纹,呈萎缩、弯曲状,大都是与胃有关联的某些疾患所表现出来的征兆。此趾若往下跃出,大多是食欲不振;往上跃出时,则表示食欲过盛。

足第二趾还有中和毒物的作用。当食物中毒时,将第二趾的趾根稍下附近仔细揉搓,非常有效。另外,如果此趾和拇趾并列坚硬时,要注意是否患有癌症等疾病的可能性。如果勉强穿着不合脚的鞋,势必会压迫脚趾,从而影响到胃,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第三趾和心脏有关,因为与心脏密切相关的心包经通过此趾。因此揉搓第三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脏病的治疗。

第四趾有胆经经过,是支配胆囊的地方,并与拇趾处的肝经有着密切联系。胆囊有杀菌和帮助消化食物的功能,如果胆囊的功能恶化,则食物不能充分消化,胃内容易积气。若此趾无力,呈柔软肿胀状,则可见胆经异常。若此处变弱,人就会疲软慵懒、急躁不安,易导致腹泻、便秘,或是痔疮等疾病,或是和胆汁有关的胆结石、胆囊炎等。

在器官上,小趾和肾脏、膀胱有关,中医学认为这些器官在五行中属水,与全身的水液代谢关系密切。若膀胱经机能减弱,水液流动停滞,会引起肩周炎、眼睛疲劳、耳鸣、重听、头痛、中耳炎、眩昏、低血压、痔疮、膀胱炎、脑部疾病、子宫异常等各种症状。因此,平时应经常按摩小趾,促进体内的水液流通。此趾虚弱时,容易引起自律神经异常,导致昏眩、站起时头晕、耳鸣和重听等;到中年以后,小趾坚硬或弯曲变形时,慎防白内障、青光眼、眼睛疲劳、癌症、脑软化症等。

足小趾与拇指肝经和生殖系统疾病有密切联系,如果小趾端出现瘀血、痣或类似的东西,可视作脑内部产生障碍的征兆。若养成揉搓拇趾和第四趾的习惯,可有效防止脚部肌肉痉挛,并可增强相应器官的功能。另外,小趾结实的人性欲较强。若小趾和拇趾都涨满,必须注意是否是性欲亢进和糖尿病;小趾虚弱者,其性欲较弱,性情较阴沉;若小趾弯曲歪斜时,则应考虑子宫的异常。

除了经络外,拇指外观的不同表现也预示着不同的健康症状。比如拇趾底部干燥破裂,标志着体内长年毒物蓄积,肝脏负担过重,并且性方面的反应较为迟钝;如果拇趾在紧张状态时变得极端肥硬,尤其是拇趾根部,则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先兆。如果左脚拇趾比右脚拇趾粗,多为有偏食、糖尿病、月经过多、肿疱等毛病;若右拇趾比左拇趾粗的人,多为头脑、体力都很强的人。第四趾处有胆经经络,与肝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观察拇趾的同时也必须观察第四趾,这是很重要的。

1.大拇趾太大的人

与其他脚趾相比,大拇趾过大而比例明显失调的人,容易患糖尿病、脑中风、神经痛、肝病等,性格也比较急躁、任性。建议用足部按摩疗法改善体质。

2.大拇趾趾尖纤细的人

大拇趾趾尖纤细,趾甲变圆,两侧陷入的人,说明肝脾功能严重下降,内脏器官出现衰老,体力开始下降,容易出现危险的疾病。建议到医院检查。

3.第二、三趾关节突出的人

脚部第二、三趾关节突出,呈葫芦状的人,肠胃功能不好,体质柔弱无力,建议用脚穴疗法改善体质。

4.第四趾弯曲的人

脚部第四趾弯曲的人,性格易变,急躁、有神经质。这种人容易患头痛、肩酸、神经痛、胆结石、便秘等疾病,女性还容易患妇科疾病。建议用足部按摩治疗相关反射区,并预防上述疾病。

5.小拇趾弯曲、僵硬的人

脚部小拇趾弯曲且僵硬的人,性格比较任性、自私。容易患肾病、前列腺炎、中耳炎、白内障、子宫异常等疾病,因此应该用足部疗法治疗相关部位,并使小拇趾恢复正常状态。

6.小拇趾头有硬块的人

脚掌小拇趾头上方有硬块,指压感觉很痛的人,应该注意心肝。另外,趾头下方的部位如有硬块且指压很痛的人,胆囊、十二指肠等消化器官系统功能不良,建议经常按摩此部位和相关反射区。

7.脚后跟中间有硬块的人

脚掌的脚后跟中间有硬块的人,有可能是子宫、卵巢、前列腺等骨盆内内脏器官异常。脚后跟硬的人有可能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平衡,身体抵抗力下降,需要注意。

8.脚脖子异常的人

脚脖子有时也会反映身体异常。脚脖子有胫骨、腓骨两根骨头,一般这些骨头紧贴在一起,但也有人两根骨头分开,骨头之间有缝隙,脚脖子较粗。从正面看,脚脖子上面中间没有变细,感觉脚从脚脖子往下一直是伸直的。这种脚脖子称为“歪开”,有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两种。无论哪种,脚掌都是平脚板,跟腱旁边长有肥肉,脚后跟变硬,并出现“行走困难、易摔倒、肥胖”等症状。如果是先天性的,不仅肾、心脏虚弱,而且往往容易得脑中风、风溯痛。如果是后天性的,虽然看起来也很精神,但也有可能引起胸部等疾病,因此先认真旋转脚脖子,使脚后跟变软至关重要。

看脚趾甲观健康

众所周知,指甲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体营养状况,趾甲与指甲皆属于精气之末,在预示健康状况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通常趾甲透裂、直贯甲顶为中风先兆;指甲青紫,反映出机体循环系统障碍;趾甲有纵沟、不平、薄软、剥脱,为营养不良的表现;趾甲残脱,为静脉炎的表现;趾甲动摇松脱,为肝病血虚;趾甲下有一条或数条纵行黑线,为内分泌失调、痛经、月经紊乱;趾甲苍白无血色,可见于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趾甲紧扣人肉,为肝气郁滞;趾甲凹凸不平,多见于慢性肝肾疾患;趾甲有白斑或红白相间斑点,为小儿虫积。

3.健康工程始于足下

了解足部经络、穴位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凡直行的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来,网络身体各部分的支脉叫做“络脉”。经络系统可能包括现代医学的神经、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的组织和部分功能。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五官七窍是透过十四经络彼此联系、互相协调。其间各经脉中的“气血”川流不息、相互贯通,具有感应传导的作用,将人体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有机整体。人体的任何一部分若发生异常,都会影响脏腑间生克、制约的变化,透过经络,把各种病理现象反映在体表,也是外邪由表入里和脏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足部经络包括足三阴、足三阳经脉循环,共有66个穴位。掌握修脚术,了解足部经络和穴位是必须的。

足部经络

足部是足三阴、足三阳经脉循行、分布之处。足三阴经起于足,足三阳经止于足。足阳明胃经止于足次趾的外侧端,其支脉进入足大趾和足三趾;足太阳膀胱经经足外侧赤白肉际,止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足少阳胆经行于足背外侧,止于足四趾外侧端,其支脉斜入足大趾。足三阴经脉分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相交。足太阴脾经起于脚踇趾根部内侧后方,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部,足厥阴肝经起于踇趾外侧端。《素问·厥论》篇中说:“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阐明了足与周身阴阳经络的密切联系。足也是足三阴、足三阳经脉的根部、本部所在部位,其经脉的五腧穴也多分布于足,这些腧穴都可用于治疗远隔足部的头、面、五官、脏腑、躯干等部位的病症,或对全身的某些功能状态起到调整作用,并可收到较为显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