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修脚、泡脚、按摩全集
6192200000020

第20章 修脚有技巧,技术需掌好(2)

修甲握脚方法

顾客仰卧于靠椅或平板床上,双脚平放于施术台或小方凳前沿。施术者手心向上,用左手拇、食两指紧捏待修的脚趾两侧,两指应低于甲床平面,以免修甲时用力不当滑刀,而损伤施术者手指。此法为修甲的基本手法之一,最为常用。

修趾背握脚方法

顾客取仰卧位,双脚平放于施术台或小方凳前沿,施术者左手拇指按压于该趾甲板上,并用力将趾向下压,食指按压在同趾的第1趾关节皮肤上,使局部皮肤绷紧。

修趾握脚方法

在修脚的过程中会遇到修趾与趾之间、趾缝中间等需要修整的问题,这就需采取不同的手法,现介绍按不同部位采取的分开脚趾的方法。其方法有左手拇指法、食指法、双指分开法几种。

1.拇指法

施术者食指和中指置于受术趾左邻趾的后部,用力往左下方按压,顾客右方的趾腹顶压在施术者虎口部,施术者拇指用力分开受术趾往右方推。此法适用于修整趾缝的死皮、左侧鸡眼等。

2.食指法

施术者以拇指和中指捏紧受术趾右邻趾的前部向右侧分开,将食指顶在左侧受术趾的前上端,向左推。此法适用于修整趾缝中间的死皮、鸡眼等。

3.双指法

施术者用食指按压在受术趾左邻趾中间,往左分开,用拇指顶在受术趾右邻趾趾腹近胫侧缘,用中指顶在:受术趾右邻趾的根部,同时用力向右推。此法适用于修整趾缝中间的死皮、鸡眼等。

4.捏法

捏即施术者用手指将顾客的脚趾或受术部捏住,便于顺利修整,是修整趾、趾甲及趾背等部位常用的方法。其中包括正捏法、合捏法、反捏法等手法。

(1)正捏法:即施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在受术趾或脚部患处两侧附近,手心向下,用力捏紧,以便于修整,此法适用于顾客侧卧时修整各种足底、内外侧缘的脚病。

(2)合捏法:即施术者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从受术部两侧或足掌的上下合力用力捏住一定部位,并捏紧;使受术部充分暴露,便于修整。此法适用于修整足趾及脚掌两侧缘的鸡眼、胼胝、皲裂等脚病。反捏法:即施术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在受术趾左右两侧往下把持,并用力捏紧,同时拇、食二指要捏于受术趾甲床水平面以下部分,以免修整时损伤施术者的手指。此捏法适用于修整各种趾、指甲,以及嵌甲症、鸡眼等脚病。

以上均属狭义捏法。修脚术在扬州各门派中,其广义捏法还包括推、拿、搓、摇、捶、拍、打、叩等多种推拿手法,适用于足部保健。

持刀方法

持刀的正确与否对修脚效果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掌握正确的持刀方法。由于刀具有不同,持刀方法也不尽相同:

1.推刀

推刀持刀法,多用于持平口刀、斜口刀、钎指刀。施术者右手中指挠侧面和拇指螺纹面夹住刀身,用食指螺纹面扶住刀身的侧面,中、无名指伸直,抵住施术部,拇、食两指作屈伸运动推动刀身,推刀持刀法平稳,不易滑刀。

2.捏刀

捏刀持刀法,多用于持钎指刀和平口刀。施术者以右手拇、中二指捏住刀身下端,中指距离刀口约2cm左右,并捏紧刀身,食指弯曲呈弓形,置于拇、中指之后,并轻压于朝上的刀侧侧缘,刀身上端紧贴右手虎口,使用腕关节的正腕、反腕之力,以食指灵活用力,按皮肤情况在不同方向进刀修整。

3.持刀

持刀法,多用于持削刀、抢刀。修脚师以右手中指挠侧面贴于刀身之下,并与刀身平行,把住刀身,使刀身平卧;拇指压于刀身之上,拇、中二指紧紧托住刀身,食指第一指关节伸直,指腹面紧贴在刀身侧面,三指合力将刀身握紧,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达到修削目的。

4.握刀

握刀持刀法,多用于持板刀、削刀。施术者以右手无名指末节挠侧面贴于刀身之下,并与刀身平行,把住刀身,使刀身平卧于无名指末节与食指第一、二指间关节挠侧缘之间。拇指压于刀身之上,夹住刀身,食、中指弯曲,指腹贴于刀身的侧面,诸指合力将刀身紧紧夹住,通过腕关节屈伸运动达到修削的目的。

5.逼刀

逼刀持刀法,多用于持抢刀、削刀。施术者以右手中指挠侧面贴牛刀身之下,并与刀身平行,把住刀身,使刀身平卧;拇指压于刀身之上,拇、中两指紧紧夹住刀身,食指第一指关节弯曲,以末节手指指腹面中部紧压在刀尾之上端,通过腕关节屈伸运动,完成修削、逼抢动作。

6.拿刀

拿刀持刀法,多用于持刮刀、锉刀。施术者以右手的五指螺纹面拿住刀柄,通过拇指的摆动或手腕的运动,使刀作旋转或上下,或左右的运动,完成刮、锉动作。

修脚术的练功法

修脚术的练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先进行徒手练功,再进行持刀练功,以免握刀不稳,出现脱刀、滑刀,或割伤自己手指的现象。

1.徒手练功法

(1)指推功。练功者右手拇、食两指指尖抵紧,食指弯曲呈弓形,其余三指伸直紧贴于拇食指之下,拇、食两指指尖的接触部放在中指挠侧面中线上,从第一指间关节推至指末关节,拇、食两指作往返运动。练功要求:拇、食两指作直线运动,其余三指伸直不许弯曲、摆动。

(2)摆腕功。练功者右手五指自然弯曲,手背与前臂保持水平,然后腕关节作左右摆动锻炼,动作时用暗劲。练功要求:腕关节要放松,关节摆动频率不要太快,以每分钟60~90次为宜。

(3)屈腕功。练功者右手五指自然弯曲呈握拳状,腕关节适当放松,作腕关节的屈伸运动锻炼。

练功要求:腕部屈伸运动有一定力度,屈伸频率以每分钟40~60次为宜。

(4)拿捏功。练功者双手五指用力作合拢、张开运动锻炼。练功要求:五指尽量张开,合拢时要用力,每分钟保持40~60次,每次练功不得少于5分钟。

2.持刀练功法

(1)推刀功。备一根竹筷或一根竹条(长20cm、宽2cm、厚0.4cm)。练功者左手握住竹筷,右手按推刀法持平口刀或斜口刀,同时按指推功要求推动刀身,用刀锋修削竹片。练功要求:拇、食两指用力,其余几指及手腕不得摆动用力,修削竹条要一刀一片,中途不得停顿,反复练习,达到手指有力,刀法娴熟,方能修甲。

(2)修削功。备一只羊角或牛角、竹条。练功者左手握住竹条,右手按持刀法、握刀法、逼刀法持板刀,或抢刀,或削月,同时按屈腕功作屈伸运动,腕部用刀,用刀锋修削竹条。练功要求:手指用力,握刀要紧,动作均匀,每次削掉的角质片,或竹片要均匀,不能太大、太厚。

(3)刮锉功。备一块动物皮(长20cm,宽lOcm),或在脚上直接练习。练功者左手按住动物皮,或握住脚趾,右手按拿刀法持甜刀或锉刀,同时按摆腕功,作左右摆动运动,腕部用力,用刮刀平刮皮面,或锉刀锉毛皮面。练功要求:轻而不滑,重而不涩,不能伤皮。

修脚术的运刀操作法

1.推削法

推削刀法主要用于修甲。施术者右手用推刀法持平口刀或斜口刀,从趾甲沟的一端进刀,然后,沿趾(指)甲的“青线”外缘推削,一刀或数刀推削至趾(指)甲的另一端,由沟前游离缘出刀。

要求:推刀的刀锋不得超过青线,青线以内的甲板下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一旦越线,会产生疼痛出血;即使不出血,站立时也会出现嵌甲感或疼痛。

备注:青线是指甲板远端的游离缘呈浅灰色,甲板下有甲床的部分呈淡红色,两者之间有一条青灰色的线,故叫做青线,又称为甲青线。它是甲床与甲板分离的部位。青线以外是人们剪趾(指)甲时剪去的部分,亦是修脚时要修掉的游离缘。此外,当足某部患病时,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交界处,也有一条青灰色线,亦称为青线。

2.片削法

片削刀法主要用于削除鸡眼、胼胝等高出皮肤的异常组织。施术者右手用握刀法握削刀或板刀,刀身与皮肤呈15—30°角,一层一层地将异常组织片下。刀刃由上(右)到下(左)抹刀前进的称正片法;刀刃由下(左)向上(右)抹刀片取者称反片法。

要求:手指握紧刀身,由腕关节作屈伸运动。

3.旋挖法

旋挖刀法主要用于挖除鸡眼。施术者右手用捏刀法持钎指刀,刀身与皮肤呈45~75°角,运用手指的推力和捻力,将病变表皮割起,用一侧刀锋进刀,每进一刀,向里或向外拨动刀刃以亮青线,沿青线将病变组织从根部挖除。

要求:握紧刀身,腕部发力,刃不越线,进刀宜慢。

4.锛抢刀法

锛抢刀法主要用于锛薄厚趾甲前部的游离缘和甲板,或灰趾甲及坚硬的异常组织。施术者右手用握刀法或逼刀法持抢刀或削刀,手指紧握刀身,由腕关节发力,从趾甲后端入刀,运用手指的运动和勾腕、摆腕的力量,锛薄抢平趾甲或异常坚韧的组织。

要求:用力适中,屈、摇腕时有力均匀,刀刃吃甲宜薄,避免割伤正常组织或将趾甲抢得太薄。

5.锉皮法

锉皮刀法主要用于锉毛粘连的死皮或垢皮,便于刮刀清除,亦可用于止痒。施术者右手用拿刀法持锉刀,根据需要选好刀面,将刀面紧贴皮肤,作往返锉动,达到锉毛死皮,垢皮或止痒的目的。要求:锉动均匀,用力适中,频率较慢,每分钟30~40次,一个部位不能锉久,恐伤皮肤。

6.平刮法

平刮刀法主要用于刮掉足底的死皮和垢皮。施术者右手用拿刀法持刮刀,刀身与皮肤呈45~70°角,沿足底从前往后作平行刮动,也可作扇形或斜形刮动,运用转腕的力量直刮到脚根。

要求:刀锋与皮肤接触面要平行,不能高低不平,避免割伤皮肤,用力要均匀,刮动速度不宜快。

7.旋刮法

旋刮刀法主要用于刮掉足趾缝中的死皮或垢皮。施术者右手用拿刀法持刮刀,用拇指和手腕作左右摆动,带动刮刀刀身作旋转运动,用刀刃沿趾缝的形态作旋刮运动,以清除死皮或垢皮。也可用刀背旋刮。

要求:用力均匀,旋转要顺势,不得前后拉动,避免割伤皮肤。

8.断甲法

断甲刀法主要用于横断甲背上的病甲,或横断游离缘。施术者右手用握刀法或捏刀法持削刀、斜口刀、平口刀,运用手指推刀和转腕动作,从趾甲左侧入刀,至右侧出刀,将趾甲横断去短。

要求:用力适中,行刀慢稳,深浅适宜,切勿晃动。

9.劈甲法

劈甲法主要用于清除嵌甲。施术者右手用推刀法持钎指刀,运用手指的推力、拱力和拨力从趾甲前端入刀,沿甲沟前进,至甲根出刀,以劈开甲沟,清除病变组织。

要求:进刀要慢,推刀要稳,清甲沟时要净。

10.整甲法

整甲法主要用于修整甲背。施术者右手用持刀法持平口刀或削刀,运用手指抹力和手腕部的屈力,修整趾,甲凹凸不平部分。

要求:抹刀要轻,去甲要少,整甲要滑,频率要慢。

11.起垫法

起垫刀法主要用于剥起老化的表皮。施术者右手用推刀法持平口刀,先沿青线划开表皮、从患部一侧进刀,以后每次进刀均应压茬划通,并上下拨动刀刃,亮出青线继续进刀,将足部各种片状表皮、硬化的垫子去掉。

要求:按线走刀,循序渐进,上下拨刃,压茬划通。

12.撕扯法

撕扯法即撕去胼胝。多用于较薄小的聠胝,亦属于倒枪刺。施术者右手持止血钳或有齿镊,用钳头夹住胼胝边缘;用力将胼胝撕去;或右手持削刀,用刀刃和手指夹住脚垫边缘,用力将脚垫撕去,然后将边缘予以修整。

要求:撕扯时用力适当,修整边缘时要整齐平滑。

13.分离法

分离法主要用于分离组织,修脚不用此法。施术者右手用捏刀法持平口刀,以左拇指按住患部,用刀刃划破皮后。使右拇指与刀刃呈相反方向用力,则患部与正常组织分离,将病变组织全部抠出。此法多为医院内医务人员所用。

14.合刀法

合刀法主要用于去病甲。施术者右手用推刀法持平口刀或钎指刀,刀刃由两侧向中心倾斜劈去病甲。多用于修整灰指甲。

要求:倾斜角度适宜,勿伤甲下肉条。

15.放血法

放血法主要用于足趾有坏血者。施术者右手用捏刀法持钎指刀,用一侧刀刃在病趾内侧甲角后缘2mm处,将表皮崩开裂口;推运血脉,挤出污血。此法修脚时不用,多为医院内医务人员所用。

要求:下刀宜轻,崩口宜小,污血宜净。

16.锉甲法

锉甲法主要用于锉圆、锉光滑趾(指)甲,使趾(指)甲光泽、圆滑美观。施术者右手用拿刀法持趾甲锉刀,根据每个趾,(指)甲的形态,将趾(指)甲的甲缘用锉刀往返锉整齐、圆滑;甲背锉光滑、美观。

要求:用力适度,频率要慢,锉后光滑,厚薄适中。在常规修甲中多不用此刀法。

17.板刮法

板刮法主要用于刺激足部全息反射区,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施术者用右手捏住,或握住刮痧板在足部全息反射区的部位上,用点、按、刮、运、顶、旋压等方法刺激该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要求:用力适度,舒适为佳。

18.包扎法

在修脚行业中,常规修甲,不需包扎,因为修脚要求不出血(出血俗称见红)。但是,当顾客伴有某种脚病(如鸡眼、嵌甲、皲裂、倒枪刺等),要求同时修整,在修整后,为防止术部摩擦、污染或出血;或在修甲中出现意外时,就需要用绷带进行包扎。

3.修葺美丽的脚趾甲

长形甲修整法

长形趾(指)甲甲长度与宽度间的比值,大于1±0.1,称为长甲。它多属人体的一种正常趾(指)甲形态,与遗传有关。长形甲也见于蜘蛛脚综合症病人。

1.操作步骤

步骤一:施术者左手握住脚趾,刀锋从趾甲的左侧甲沟前游离缘进刀,然后沿趾甲的弧形青线前侧走刀,中间部分稍离青线,行至另一侧甲沟前游离缘出刀,再将两侧角的趾甲用刀削圆。

步骤二:用趾甲锉将走刀后的游离缘边缘锉整齐、圆滑。

步骤三:修甲上皮前缘时,用平口刀按线去垢。

2.技术要领

修长指甲时,要根据顾客要求确定断甲线,按画好的线进行断甲,使顾客满意。称为“按意修甲”。

矩形甲修整法

短形趾(指)甲甲根至甲青线的距离比甲两侧缘宽度短,故称为短甲。它是相对长甲而言,也属于人体的一种正常趾(指)甲形态、常见于身材较矮小的人群,多与遗传有关。

1.操作步骤

步骤一:施术者左手握住脚趾,刀锋从趾,甲的左侧甲沟前游离缘进刀,然后沿趾甲的弧形青线前侧走刀,行至另一侧甲沟前游离缘出刀。再将两侧角的趾甲用刀削圆。

步骤二:用趾甲锉将走刀后的游离缘边缘锉整齐、圆滑。

步骤三:修甲上皮前缘时,用平口刀按线去垢。

2.技术要领

修甲时要根据该足趾外形,决定修甲形态,达到甲、趾协调美观。

碗形甲修整法

碗形趾(指)甲呈扁圆形,形似碗状,故称之为碗甲。碗形甲人发育时期多病,成年后身体健康。

1.操作步骤

步骤一:施术者左手握住脚趾,刀锋从趾甲的左侧甲沟前游离缘进刀,然后沿趾甲的弧形青线前侧走刀,中间部分要稍近青线,行至另一侧甲沟前游离缘出刀,再将两侧角的趾甲用刀削圆。

步骤二:用趾甲锉将走刀后的游离缘边缘锉整齐、圆滑。

步骤三:修甲上皮前缘时,用平口刀按线去垢。

2.技术要领

修甲两侧缘时,用钎指刀劈去少部分趾甲,减少趾甲两侧的宽度,使甲趾整体美观、协调。

大形甲修整法

大形趾(指)甲呈长方形,且宽大包围整个趾(指)头,看上去似比足趾(手指)还大。大形甲属于人体正常的一种趾(指)甲形态,多伴有厚硬,多与遗传有关,常见于劳动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