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存在比拥有更幸福:与老子谈情说爱
6200400000008

第8章 与老子谈情说爱——婚姻里的中庸之道(2)

我和老公认识4年、结婚2年多了,老公对我很好,很宠我,还努力工作。我知道在他心里只有我,我就是他的全部。但是我却在内心深处悄悄地蔓延着背叛。

我和一个同事一直保持着暧昧的关系。我真的很矛盾,又不想离开温柔的老公,还想找个蓝颜知己。我真的很无耻么?还是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以上是一个女人的来信概要。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刚刚看完韩剧《外科医生奉达熙》,其中有一句台词说:“都是荷尔蒙惹的祸。”

传统意识里,人们一直认为男人更花心。可美国《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的一项相关研究发现,女人更容易对配偶以外的男人产生幻想,并且当她们认为自己的伴侣不再性感时,很可能转向其他男子。就像在远古时代,女人总在寻找强壮男子,以便延续人类优秀基因一样,这些都是荷尔蒙在起作用。

现代人讲究随心所欲地活着,所以有人不断地结婚、离婚,追求新的感情,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婚姻的平淡、生活的寂寞。每当一份感情日渐平淡下来,他们就告诉自己“爱情消失了”,于是开始寻求新的。可以说,很多人把爱情与激情(荷尔蒙)混为一谈了。

两性学专家把两性关系的进化分成6个阶段。在我看来,这6个阶段恰恰印证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两性关系是如何通过6个阶段或者说6个层次得以进化的:

一、肉欲:完全由荷尔蒙分泌引起的原始生理冲动。

二、情欲:在荷尔蒙的强烈作用下,被对方的面容、身材、性格或其他非生理因素吸引而单方面产生的生理冲动,绝大部分青春期的人将其误当作“爱情”。

三、相恋:在荷尔蒙的支持下,双方被对方具备的“优点”所吸引而产生的愉悦满足;此时对方的成长环境及性格成因尚未经过深度理智思考的过滤,完全忽视对方身上将来会与自己冲突,甚至无法相容的价值观。此阶段性吸引力作用仍大于50%。

四、爱情:产生过“愿意为对方付出生命”的冲动,愿意改变自己,并将对方视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分离和最重要的一部分。“爱情”巅峰体验的存活期为18~36个月。

五、亲情:完全接纳了对方,可以容忍对方全部“不可改变”的缺点,对对方的成长环境及性格成因经过深度了解与思考,双方已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此时性吸引力作用已小于50%。

六、灵交:与生理冲动无关,彻底脱离荷尔蒙的控制,完全的理智行为,双方价值观的高度相互认同。可以由“爱情”进化而来,也可以由双方纯粹“思想碰撞”直接产生。

在以上6个阶段、层次中,荷尔蒙(激情或者是性吸引力)的作用依次由100%递减至0。也就是说,性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会不断减弱,但是,爱情的质量可能随之提高。

看了以上的信息,我们可能会大吃一惊。因为很多人进入婚姻平淡期就以为爱情消失了,就开始继续寻找新的,所以“浪漫爱情总是死在现实婚姻里”。

其实,两个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结婚,浪漫激情不断上升,而步入婚姻之后,浪漫激情一定会随着锅碗瓢勺的叮当声逐渐下降,此所谓“反者道之动”也。

此时很多人认为爱情消失了,其实是激情不再了,爱情有可能在平淡中滋长。此所谓“弱者道之用”,或者可以说:“爱情之有”恰恰生于“激情之无”。

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而一味执着于浪漫激情,就会错失真爱!可以说,如今大多数婚姻没有迎来风雨之后的彩虹,即夫妻关系的精华阶段“灵交”。

其实,两性关系的进化过程就是脱离荷尔蒙控制的过程(简称“脱荷”)。性吸引力的下降并不代表爱情的消失,反而可能是爱情的深入,这叫此生彼长。或者说爱情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绵延着。而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越高,对荷尔蒙以及物质的依赖会越少。

了解了两性关系进化的六阶段以及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原理,我们会对爱情婚姻,对自己以及伴侣,更有信心、耐心以及爱心。

的确,只有那些抱着成长、平等、给予意识,不断完善自我的女人,在感受浪漫激情之后,依然能够品尝到爱的涓涓细流。

两性差异与爱情动力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道德经·第45章》

两性差异:上帝的美意

不是要去换一个没有差异或处处顺着我们的爱人,而是学习如何欣赏差异。

在女友简云的小说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某天深夜,女主人公方布媛起夜的时候,发现灶台上的锅碗瓢勺还没有洗,她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叫醒倒在沙发上睡着了的丈夫去洗碗。丈夫惺忪着眼睛起来洗碗,方布媛还不停地数落,丈夫终于忍无可忍咆哮道:“我都洗了你还啰唆!”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深深地、会心地笑了,为方布媛的“过分”,也为自己曾经的“较真”。

因为洗碗,我也经常跟先生斗气。我们家一直有做饭不洗碗、洗碗不做饭的规定,而我经常做饭,先生就承担起洗碗的工作。

可是他并不是像我习惯和想象的那样,吃完饭立刻就去洗碗,而总是要拖到第二顿或者是第二天才洗。对此我们生过无数次的气,他依然不改。

我生气的理由是:做事应该干净利索,不要明日复明日!

他坚持的理由是:我又不是不洗,你管我什么时候洗!

其实夫妻之间,经常都是为了一些小事大动干戈。比如女人大多有洁癖,常常看到家里乱点脏点就忍无可忍。无法忍受你自己去行动好了,那怎么可以!那意味着“对的”输给了“错的”。的确,“不按时洗碗”被我看作先生最大的问题和毛病,那意味着办事拖沓,没有效率。

当然,最后我发现——改变他人总是比改变自己要难得多。不是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吗?我决定不再惩罚自己了。

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才得以进入“洗碗”问题的核心。其实关于洗碗,我自己有很深的信念在其背后。那就是坚信:“现在的事情现在做”是“好习惯”。

当你坚持自己是“对”的,那么对方一定是“错”的,此时对立就产生了。即使对方选择了妥协,那依然是掩藏的对立,没有达成“一”的效果。

说实在的,一旦意识到问题的核心,事情就发生了改变。先生他依然没有“改邪归正”,而我已经不再为“洗碗”生气了。后来发现,渐渐地只有自己情绪不佳的时候,依然会拿洗碗来借题发挥,大多数时候可以眼见而心不烦了。

记得某天早上,先生一边洗着满水池的碗筷,一边高兴地说:“看看,这样洗碗才有成就感,要不然就那么几个碗筷,洗起来不得劲儿!”

我顺势问道:“为什么就不改改这个坏毛病呢?”

他说:“我就是想治治你的臭毛病!”

我无语。

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我们都是理想主义者,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但是大千世界,就连两片相同的树叶都不可能找到,何况人乎?也就是说,我们的伴侣无论多么合适,与我们都存在着千差万别。而婚姻中的大部分争执恰恰是由双方性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差异引起的。

所以,如何对待两性之间的差异,就是夫妻和谐相处的关键。而你怎么看待差异,与你选择什么样的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实,当你把差异看成是特点而非缺点的时候,关系就发生了根本性质的转变。因为特点会被尊重,而缺点需要被改造。所以那些有智慧的人会把伴侣与我们不同的地方看作特点而非缺点,而婚姻正是透过夫妻间的差异达成和谐统一,从而使我们成为更丰富、更豁达的人。所以有人说:

“某种程度上说,婚姻中若有冲突或不愉快,根本原因不在差异的大小,而在于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顺着我们的意思。所以冲突是在提醒我们:不是要去换一个没有差异或处处顺着我们的人,而是学习如何欣赏差异。”

的确,没有差异的婚姻几乎不存在。即使存在那也会是死水一潭。而有差异的婚姻就犹如春水荡漾的一潭活水。因为婚姻中的差异即动力。

我们亲密关系中最大问题就是“排他”,求同而不能存异。更少有人意识到:伴侣之间的差异,是上帝的美意!

其实,接纳才是真爱。

婚姻就是照镜子

如果婚姻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自我认知,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将大打折扣。

网友“艳阳天”在QQ上问我:男友对我很好,生活上很细心,唯独我总高标准要求他。所以有时候他很生气。姐,如何爱一个男人,同时又不怀疑他的能力呢?

我给“艳阳天”的回答是:如何爱一个男人,同时又不怀疑他的能力?这个问题应该用拜伦·凯蒂的反问句,改为:如何爱自己,同时又不怀疑自己的能力?

她听过之后大为感叹,承认这个反问直指她的要害。

其实,所有的问题,只有转化成为“我们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才能得以解决,否则问题还是问题,会越来越复杂、尖锐。

请记住:关系存在的终极目的是——让我们认清自己。很多人会说“我很了解自己啊”,比如一些未婚女孩看到别人为了晚归的丈夫而电话不断时,总认为自己这辈子不会做这种事情。但是等她们结婚了,可能丈夫晚回家10分钟,就急不可待地打电话过去了……

我有一个朋友,在说到前夫的时候,痛诉前夫没有责任感、不顾家。她也纳闷:为什么前夫再婚后,对后妻表现得既有家庭责任感又顾家,不但把后妻的父母接到他们所在的城市,还买房买车……

其实,就本质而言,没有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是“好坏”的结合体。只不过我们各自展示给对方的是哪一个方面而已。而健康的两性关系,总是彼此相互激发对方善(美)的一面,让更多的光明驱走内在的黑暗。

“我怎么找了这么一个男人?”女人经常会发出如此的慨叹。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抗式问句,着眼点是——他“不应该”。然而,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应该不应该这回事,只有现实存在。

许多灵修书籍里都提到:伴侣是我们的镜子。我个人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

的确,我们在伴侣身上可以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以及欣赏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可以看到我们的缺点,甚至是在他身上发现那些我们很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部分,那正是我们内心所抗拒、排斥的。

“我们伴侣的存在为我们展示或演绎我们内在的信念。当我们极力反对伴侣所说的什么的时候,通常意味着他的所言违反了我们心里的信念。我们通常不去过问这些信念是否正确无误,而是直接与伴侣对立起来。”

比如我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尤其是时间观念很强,也很有忧患意识。而先生偏偏是一个淡泊之人,时间观念淡漠。

记得有一次我说“你在浪费时间”,他说“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我当时觉得这个人简直不可理喻。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渐渐发现——时间的确是一个诡计。

因为:当你没有时间概念的时候,通常你是活在当下的,而一旦有时间涉入,就证明你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而活在当下是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课题。

婚姻就是照镜子,通过先生这面“反光镜”,我“照见”了自己潜藏已久的焦虑、不安与恐惧,以及极度渴望被承认、被认可的心理诉求,并针对这方面问题做了大量的功课。

结果是,现在每当他提出异议或者反对意见的时候,我不再是第一时间揭竿而起维护自己的尊严以及正确性,而是反观自己。当然不是委曲求全或是责备自己,而是反观、反问,避免对立情绪的产生,这样就给自己更多思考的空间和行为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把伴侣看成是一面了解自己的“镜子”,是极其有意义的。如此这般,在面对伴侣的不同意见时,我们就不再是反戈一击。因为当你把他看成是自己的“镜子”的时候,你与他的关系就转化成了你与你自己的关系。当你有这样的认识的时候,就会更有耐心、爱心去对待他,同时也善待自己。

比如当他发脾气的时候,你不是立刻做出反应,而是“回光返照”出自己某天发脾气的样子。你突然就笑了,原来自己发脾气的时候是如此丑陋不堪。

“多可笑啊,我以前是不是也像他这样?”这就是曾经“坏脾气”的我,现在经常发出的笑问。

也许你会说:那怎么可能?我们根本就不是同类人,他身上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东西!即使如此,你依然要认识到,那些不能容忍的东西,正是你自己抗拒的东西,只是它们在伴侣身上示现出来了而已。

比如我最无法忍受的就是“浪费时间”,而在我先生和孩子身上,这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凸显出来。当把问题矛头直指他们的时候,我发现不仅制造了对立情绪、不和谐,而且他们的这一问题愈演愈烈;而当我把问题拉回到自己身上,发现自己的焦虑、恐惧,此时发现他们的问题不见了,或者说不那么强烈、扎眼了。

所以,在《爱的提醒》中作者一针见血道:

“判断你在亲密关系中有没有迷失的方法是,当你遭遇混乱和痛苦的时候,如果你把指责、抱怨的矛头直指你的伴侣,你不停地攻击他而忘了你自己,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你迷失了,你迷失在‘我对你错’的假象之中;当你遭遇混乱和痛苦的时候,不是怨恨、抱怨或攻击你的伴侣,而是开始去了解自己的内心,从而开始更多地了解生命,那么你就没有迷失。”

的确,“在关系之中学会爱,是一种自我净化的过程,因为它能揭露自我的运作方式。缺少了这种揭露的活动,关系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换句话说,如果婚姻的目的不是自我认知与完善,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将大打折扣。这就是为什么说,“婚姻为我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的原因。

灵魂伴侣:善意的谎言

伴侣的“完美”不在于他符合了你的标准和意愿,而在于他深刻地揭示了你的人生课题。

某天在电台里听到一则消息,大概意思是:一个人能找到真爱的几率是二十八万分之一。

听到这则消息,我想那些还没有找到人生伴侣但坚信“真爱只有一次”的人,会大失所望,因为找到理想伴侣的希望太过渺茫;而那些找到人生伴侣却发现其不是Mr.Right的人,则会心安理得。既然概率如此之小,那就得过且过吧。

我听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反向思维到:既然找到“真爱”的几率微乎其微,那么是否从反面证明,很多人,他们并没有找到那个唯一的“真爱”,却在现实生活中发展出了“真爱”?毕竟世界上幸福夫妻、美满婚姻远远超过二十八万分之一的比例!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相信这样一个故事:每个人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是圆满的,但在来到这个世界时,被上帝一分为二。从此,我们在这茫茫人海开始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灵魂伴侣”,找到了也就圆满了……

我们找啊找啊,碰到的似乎都是冤家而非那个“唯一”的真爱。即使有人幸运地遇上了,进入婚姻产生摩擦矛盾时就大呼上当受骗:他不是我的Mr.Right!于是继续寻找……这样寻找“另一半”“灵魂伴侣”就成了我们终身的目标。

真的存在所谓的“另一半”或者是“灵魂伴侣”吗?

可以说,之所以那么多的人痴迷于这个美丽传说,是因为我们需要用爱情这个“专属天使”确认自己的独特性、唯一性。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渴望独一无二,爱情作为个性的证明,当然不能从众,所以就有了“另一半”、“灵魂伴侣”之说,它们会增强我们存在的价值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