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6201900000008

第8章 修心养性,根除邪念(4)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那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他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爱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孩慢慢地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棵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尽管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它都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显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点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用一份爱人如己之心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物,把周围变成爱的海洋,你自己也就可以享受在爱的世界里了。

14.做人要做自己

潭州慧朗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道一禅师看到他就问道:“你来求什么?”

慧朗回答道:“求佛知见。”

马祖又问道:“佛已超越知见,有知见就是魔。”

慧朗听了,恭敬礼拜。

马祖禅师再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慧朗回答道:“南岳!”

意思是说他从湖南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那儿来的。当时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大振禅风,石头希迁禅师在湖南阐明心要,因此当时学者不是向江西马祖禅师问道,就是向湖南石头禅师请法,来往“江湖”成为一时美谈,“江湖”一语也就沿用至今。

马祖不客气地指示道:“你从南岳来,辜负石头禅师的慈悲,你应该赶快回去,其他地方并不适合你去!”

慧朗于是又回到石头禅师那儿,请示道:“如何是佛?”

石头禅师答道:“你没有佛性。”

慧朗满怀疑惑地问道:“蠢动含灵都有佛性,为什么我没有佛性?”

“因为你不是蠢动含灵。”

“难道慧朗不如蠢动含灵?”

“因为你不肯承担!”

慧朗终于言下大悟。

学佛之人要肯定自己,肯定自己修学的处所最为重要。有些学人不了解自己,不信任自己,到处盲冲瞎撞,最后回头,才发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所以,要肯定自己就要坚信:命运不是天注定的,而是你自己能决定的。对一个奋进的人来说,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歌德说:“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心却为我所独有。”

一个衙门的差役,奉命解送一个犯了罪的和尚,临行前,他怕自己忘带东西,就编了个顺口溜:“包袱雨伞枷,文书和尚我。”在路上,他一边走,一边念叨这两句话,总是怕在哪儿不小心把东西丢一件,回去交不了差。和尚看他有些发呆,就在停下来吃饭时,用酒把他灌醉了,然后给他剃了个光头,又把自己脖子上的枷锁拿过来套在他的身上,自己溜之大吉了。差役酒醒后,总感到少了点什么,可包袱、雨伞、文书都在,摸摸自己脖子,枷锁也在,又摸摸自己的头,是个光头,说明和尚也没丢,可他还是觉得少了点啥,念着顺口溜一对,他大惊失色:“我哪里去了,怎么没有我了?”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可笑过之后,却让人深思。大哲学家亨利曾经说过:“我是命运的主人,我主宰我的心灵。”做人应该做自己的主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能把自己交付给别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不能主宰自己,有的人把自己交付给了金钱,成了金钱的奴隶;有的人为了权利,成了权利的俘虏;有的人经不住生活中各种挫折与困难的考验,把自己还给了上帝。

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能成为权利的俘虏,不能迷失自我,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自己的本色。过于热衷于追求外物者,最终可能会如愿以偿,但却会像差役一样把最重要的一样给丢了,那就是自己。

我们不能预知生活的各种情况,但我们能够适应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也没有人能够打败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击败自己。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成功者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勤奋不辍;失败者相信命运天注定,所以他等待幸运的光临。

我们应该做命运的主人,不能任由命运摆布自己。像莫扎特、梵高等等,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生前都没有受到命运的公平待遇,但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向命运发起了挑战,最终战胜了它,成了自己的主人,成了命运的主宰。

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说:“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我们有权力决定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能由别人来代作决定,更不能让别人来左右我们的意志,而自己却成了傀儡。其实,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别人并不见得比自己高明多少,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15.心中有路

有一个富人要在院中建造楼阁,请了一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看过之后,说风水不好,住在这个地方会破财,留不住人。

于是这个富人就请了一尊密宗的佛像放在楼梯口,说这样风水就转过来了,会聚财,能留住人。

正好一位得道禅师经过这里,得知此事后,便笑道:“这样你依然留不住人财。”

富人问道:“那请法师开示,如何才能报得平安呢?”

法师道:“该平安的终究平安,如有罪业,如何都难以逃出因果。自心为正,一切则平,皆为善果。”说完便轻步而去。

明理的人晓得,建筑与命运并无关系。关系在住在这里面的人的心。如果他的心正、行正,自然诸佛护念,龙神拥护;如果他的心术不正、言行不正,就有魔来护持他,那就属于魔境。

所谓“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佛境界。到无障碍的境界,命运、风水也就都没有了。修禅,要时时觉而不迷,刻刻觉而不迷,在一切人、事、物,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之中,都要保持觉而不迷。

一天早晨,伦敦城大雾弥漫,一片灰蒙蒙,要看清楚一两英尺远的地方都十分困难。公共汽车、小轿车和出租车无法行驶,被迫停在路边。大街上,人们只好在大雾中慢慢地步行。

史密斯要去学院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必须准时赶到那里。他心急如燎,只好摸索着往前走,没有过多久就像其他一些行人一样迷路了。

就在这时,史密期遇到了一个热心肠的人,对方主动地问他有何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并介绍说自己名叫鲍勃。在得知史密斯有急事后,鲍勃自告奋勇地替他带路。就这样,他们俩寸步不离地穿行在浓雾之中。虽然街上能见度很低,但鲍勃却毫不费力地走着。他领着史密斯走过一条巷子,接着拐进一条大街,然后通过一个广场,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到了学院。

史密斯十分高兴,但弄不明白这位好心人为什么这样轻车熟路。“鲍勃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他随即问道,“在这样的大雾里,您是怎样找到路的?”

“先生,再大的雾也难不住我,我是一个盲人。”鲍勃说。

盲人之所以不会迷路,只因为他心中有路。

万法皆通,在于一心。一切情、理、名、利,一切困难、艰险都是外在的,对于心中有路的人来说都是暂时的,而对于那些眼虽亮而心盲者来说,即便是小小的困囿也不能挣脱,甚至有时候竟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16.泥泞留痕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节省些鞋子了?”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

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鉴真惭愧地低下了头。

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充分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就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