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缓解生活压力
6202700000029

第29章 缓解自身情绪带来的压力(1)

对于每个人来说,压力是避免不了的,但情绪和态度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的情绪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情绪带来的压力是强调特殊情绪,若能“自制”,负面的情绪就会被压抑。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压力对我们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化压力为动力,才能真正减轻压力,最终战胜一切压力和困难。

自我调节自私心理

行为表现

有些人往往把自己的东西看得紧,看得重,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嫉妒心很强,当周围人的本事比自己强时,或取得了好成绩时,他们就会感到难受而老想方设法诋毁、诬陷、为难比他们强的人。这种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

生活案例

张某,45岁,某厂技术员。他年轻时在北大荒做过知青,吃过苦,受过穷,后来回城以后,对什么都在乎,都看得很重。买菜时,一分两分钱也要争半天,买完菜恨不得多抓两把走才心安理得。单位的经济效益还不错,分了两室一厅的房子,妻子女儿也都不错,按说张某该知足了,可不知怎么,他心理就是不平衡。看着单位那些小青年,乳臭未干,位子却比他爬得高,什么科长、处长,只有他什么也不是。眼睁睁看着人家公费旅游,用公款高标准装饰住房,安装电话,心里很窝火。

还有张某那些老同学,以前学习成绩都不如他,现在干起了个体户,银行的存折就有一大叠,一顿饭的酒钱都比他一个月的工资高几倍,老婆、孩子也都穿金带银,趾高气扬的,张某看着心里就冒火,就难受,恨不得这些人哪天遇上车祸,或者是火灾,那才大快人心呢。张某想自己现在没什么大本事,就会一手绝活。但他不会轻易将技术授予他人,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张某整天想着就是将技术带进坟墓,也不传给他人。

现在张某的爱人说他有毛病,不能宰相肚里撑船,可他却想凭什么那些人过得快乐,自己却如此穷样儿,老差那么长一截子。有时候张某甚至想买瓶硫酸把那些瞧不上眼的人都毁了,那才叫舒坦呢。想着这些事儿啊,他心里难受,心头的火苗子直往上窜。许多人都认为张某自私,他的妻子也这样评价他,甚至因此与他离了婚。张某觉得任何人都不了解他。张某和妻子离婚后,感到很痛苦,他想不通好好的两个人,干吗毫无理由地一定要分开。

心理诊治

一位名人说过:“自己脑子里只装满了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自私是一种人类本能欲望的演变。人的需求有很多,生理上的、物质上的、心理上的,满足这些需求需要很多东西的支持,而对这些东西的渴望就是人的欲望。不想把这些东西和别人分享,只想自己一个人拥有,满足个人的私欲,就导致了自私心理的产生。自私的人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和他人只想索取,不想回报。他们经常会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想法。大多数人都有自私心理,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但是如果过分自私,到了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可以放弃集体和他人利益的程度,就是一种危害社会的不良心理病态了,应该及时纠正。自私心理也是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良心理,如贪婪、虚荣、嫉妒、吝啬的根源所在。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张某的病态属于心理中的自私心理。由于社会的分配不平均,觉得委屈,导致自私心理的产生。首先表现在不讲公德,把自己的东西看得紧,看得重,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买小菜的举动就表现出斤斤计较,总觉得自己吃了亏,所以“买完菜还要多抓两把走,才心安理得”。其次就是嫉妒心理。当然,公款吃喝消费是不对,但也不能因他人的本事比自己强,取得了好成绩,甚至在职位上超过了自己而老是想多方设法诋毁、诬蔑他人,难为他人。另外,在技术方面的垄断和拒绝传授任何人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因此,可以确诊患者的病态确属于心理中的自私心理。自私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可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予以克服。自私的调适有如下方法:

1.自我约束和控制

由于自私常常是一种比较下意识的心理行为,所以要做到自我约束,最好的办法是参照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把自己的行为用自省法得以规范。具体做法是,当自己有不好的想法和念头的时候,先把它说出来或者是写出来,然后看看是不是正常的行为规范,是否对他人不利,是否属于自私自利的行为,然后反省自己的过错,并努力改正这种不好的想法或做法,多向大公无私的人学习。

2.不要只利己,要学会利他

自私的人只会一味地损人利己,不会损已利人。要摆脱这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就要首先从利人做起。不需要你损己,只要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多为别人做一些好事就可以了。可以多关心和帮助他人,从中找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慢慢克服自私的心理。如果自私心理过于严重,不容易摆脱,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帮家人分担家务,给老人让座,帮助小朋友等,从而逐渐地打开心胸,让自己变得乐于帮助他人,最终摆脱自私心理。

3.行为治疗

心理治疗中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痛觉来克制自己。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自私行为的时候,就用牙签扎自己一下,或用皮筋弹自己一下,以示惩罚,从而时时提醒自己,摆脱自私心理。

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就是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而要反省自己的过错,就必须加强学习,对照榜样和规范找差距。要正视现实,人活于世,有功有过,有得有失。正常心理与病态社会心理之间往往有绝对的界限,个人的思想行为因而有高尚与卑微之分。经常用一些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以及模范人物的言行审查自己,进行自我调适。在自省的基础上,进而要求自己从点滴的小事上开始做一些利他行为,如给希望工程捐款,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甚至可从让座、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做起。让亲属监督自己,督促自己下决心克服,矫正自私心理。

轻松一刻

三个自私

小明下午放学最先回到家,自己一个人在看电视卡通节目。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哥哥回来后,节目立刻就转到了别的频道。小明靠近母亲说:“妈,你不是说人不可以自私吗?”

“是啊,所以你不可以只看你一个人喜欢看的卡通节目,也要让爸妈和你哥哥看其他的节目。”

“可是,为什么三个自私比一个自私好呢?”

自我调节嫉妒心理

行为表现

嫉妒心是对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种嫉恨,是对无意或有意竞争者的一种仇恨心,社会上称它为“红眼病”。一般来说,一个人并不对所有的人产生嫉妒,只是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尤其是经常和自己在一起,年龄、性别、学历、地位等条件相似,过去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还不如自己,可现在却超过自己的那些人。

生活案例

小刘和小张同在家企业的客户服务部工作,他们是一起进的单位,理所当然成了朋友。部门里一共有八个员工,他们是最晚进这部门的,过去工作中大家相处还不错,可最近小刘开始疏远小张了,并且在同事面前说小张坏话,使得同事也开始疏远小张。平时他们一起说话,一看到小张来了就不说了,每天上下班,小张向他们微笑打招呼,他们总装着没看见,小张很是奇怪,多方了解下来,才知道前一段时间公司在调整薪资时候,他虽然进部门最晚,但却是部门中调整最高的,因此,被部门里有些同事嫉妒,因而被他们疏远孤立起来,尤其是小刘现在对自己冷嘲热讽,他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心理诊治

嫉妒心理是在自己不如别人优越的情况下而有了失落感时才会产生的,每当与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时,嫉妒就会产生,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的刺激,从而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最后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嫉妒心看上去似乎是对自尊心的一种满足与安慰,但实际上它满足的只是自己并不正确的欲望。倘若一个人不能从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努力进取、合理竞争,仅以嫉妒别人的进步与优势来安慰、满足自己的自尊心,那么,这种不正当的心理防卫势必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重大障碍。

在工作中因一些待遇、职位、福利等方面原因,被同事嫉妒而造成的职场矛盾、困扰是职场上最多见的问题,有很多人就因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选择逃避,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喜欢的工作或企业。逃避或许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想办法去解决则是更好的方法。对以上案例,建议从以下两点去解决:

(1)不回避同事的不满,也不回避自己薪资调高的事实。有时候过于回避自己薪资调高的事实,反而会被人误解你是利用其他手段而怨恨你。你可以以自己加薪为由,请大家吃顿饭,娱乐一次,化解一下别人对你的嫉妒。很多人会有这种心理,看你花掉了比他多的那部分钱,他们也就平衡了,利用人的这种心理,用一次或几次消费,就能化解这些矛盾,同时还能拉近关系。

(2)加强和那些不嫉妒自己的同事的沟通交流。营造自己的交流圈子,但不要去树立对立的圈子,对那些因嫉妒而疏远自己的同事,要站在对方角度去想问题,去理解对方的想法是人之常情,用不卑不亢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时间一长,因嫉妒而产生的矛盾会自然而然地淡忘掉。通常一些因为薪资、职位、先进等嫉妒原因而造成的矛盾,一般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如果下一次调薪调高的是另外一个员工,那同样会让人嫉妒,从而把矛盾转移,所以处理这类矛盾的主要一点就是考验你的忍耐力,考验你的耐心。

嫉妒会令人痛苦、不自在、情绪不稳、忌恨对方。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往往是人类每个人都有的,只是深浅广狭之别而已!有些人心生嫉妒很明显容易看出来,有些人心生嫉妒则埋在心里不表露出来,足见嫉妒心是很难控制的,因为嫉妒心不是物质界有形的东西。要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先自救,如何是自救呢?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短缺处,若短缺处修得圆满后,与对方平等无有高下,此时此刻,你想生嫉妒心都很难,因为你已经把自己短缺修满了,该有的一切具足,内心嫉妒之病已痊愈了,这是彻底消除嫉妒心的不二法门。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也有人把嫉妒比作“双刃剑”,既可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那么嫉妒心强的人应该怎样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呢?

(1)正确认识自我。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自己对他人、对某事的评价与处理是否具有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面对某人某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和行为的出发点是否理智等等。

(2)减少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要面子、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和空虚心理的表现。单纯的虚荣心比嫉妒心理容易克服,但从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二者又紧密相连。所以,克服一分虚荣心就会减少一分嫉妒。

(3)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甘别人之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作是对社会群体建设的贡献,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只有跳出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才能摆脱痛苦。

(4)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要谦虚谨慎,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而这样做首先要悦纳他人。悦纳他人需要的是客观、公正的眼光以及与人为善的准则。

(5)学会公平竞争。竞争应是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成为目标,如果把竞争本身看作是目的,便会使人过于看重结果,很容易引发不择手段、不讲规矩的举动。要明白凡是竞争总有输赢,不要把目的只放在结果上,而是要注重竞争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输或赢的道理,体会竞争的乐趣,形成健康的心理。

既然有嫉妒者,必然就会有被嫉妒者。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那些嫉妒的眼光和言行时应该怎样化解呢?

(1)建立并保持平衡。

业绩一直优秀的人或是非常用功的人很少遭人嫉妒。互相嫉妒一般是两个不相上下者,这可以说是一种平衡。后来有人冒尖,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嫉妒。这种嫉妒将一直持续到冒尖者的“冒尖”成为稳定的现实,达到新的平衡为止。显然,这种平衡同原先的“平起平坐”的平衡已经具有完全不同的质。所以,消除别人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致力于新的平衡的形成。

(2)表露自己的不幸和努力。当被嫉妒者感到幸运之时,嫉妒者却因此感到不幸,这种幸运的反差便成为嫉妒心理产生的源泉。因此,如果能主动向嫉妒者吐露自己的不幸往事、自己所作的努力以及目前的窘境,就会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并让对方的注意力转移。这往往会使对方对你的努力自叹不如,也会使对方感到你的谦虚,甚至会产生对你的同情,从而有可能使嫉妒的火苗熄灭。

(3)主动接近、求助于嫉妒者。嫉妒者之所以嫉妒别人往往是由于自己的自尊心没有获得满足。如果不计态度和言行,主动接近、求助嫉妒者,他们会感到你的进步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威胁,甚至还有求于他们,其自尊心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满足,妒火的温度就可能降下来。

(4)让嫉妒者也来分享欢乐。当你取得成就并获得荣誉时,注意不要冷落别人,更不要居功自傲。你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让大家都来分享你的欢乐与荣誉,这有助于消除紧张空气,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轻松一刻

婆婆的嫉妒

刚做婆婆的王太太看见儿子给媳妇买了件皮大衣,不禁嫉妒了。她对王先生说:“把儿子养大了有什么用?给老婆买这买那,却不管我们老人死活。”

王先生答道:“这种话我早就听腻了。”

“你老糊涂了吧,我什么时候对你说过?”

王先生说:“不是你,是妈妈跟我说的。”

自我调节自卑心理

行为表现

有些人因为自卑而情绪消沉,或焦虑、烦躁、坐立不安,或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丧失愉快感,整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或精力减退,常常感到持续性疲乏,认为活着没有意思,严重者感到绝望无助,生不如死,度日如年,甚至心存要不是因为父母、妻儿,早已了却此生的念头。

生活案例

李兰今年28岁了,在人们眼中是个嫁不出去的大姑娘。其实李兰长得并不丑,但从小哥哥姐姐个子都比李兰高,特别是妹妹,身材高挑,个性开朗活泼,和她一起出去,别人总注意她而无视李兰的存在,因此李兰非常自卑,几年来别人给李兰介绍过好几个对象,但由于李兰过于自卑,一直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