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言畅心品
6225400000008

第8章 言畅故事(2)

朱仁民最初构想将它建成最大的东方女神像。在传统文化中,最能代表中国女性的形象就是观。此外,在通往小岛的花岗石长提上,还有500个罗汉列队站立,面目慈蔼,形态各异。朱仁民不希望自己岛上的罗汉让人带着恐惧的心理去膜拜,宗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他将这些佛像塑造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象。他相信每个人都是有佛心的。

艺术岛主 朱仁民

瑞典著名船队“哥德堡号”航行到莲花岛时,船员们面对这个巨大而隽永的人文奇迹纷纷惊叹不已,他们把朱仁民当成民族英雄一般看待,并且告诉他:“您的精神就像是座大山一样横在我们的面前。”

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威林伯格坦言:“我第一次见到,从资本投入到规划、建筑、室内和雕塑制作全由一位艺术家独立完成的大地艺术作品,令人难以置信。您的人文精神、艺术才华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我们的楷模榜样。特别是您的小岛上尚有如此注重生态和文脉的建筑作品令我吃惊和振奋,它们将千年不变地匍伏在大海上向着天精地灵唱着您想唱的歌。”

国外媒体把他誉为“东方的米开朗基罗”,朱仁民却称自己是堂吉诃德,在寻找他明知并不存在的“乌托邦”。

建岛是一项耗资甚巨的工程。水电问题如何解决,公路怎么开,光缆怎么铺设,每一个琐碎的环节朱仁民都必须亲力亲为。他一掷千金建岛,却从未想过在这里收回一分一毫,海岛入口处那块:“永久免费参观“的石碑是他心灵生态的表现。这期间他碰上地方政府轰轰烈烈的填海工程,如此美丽的海上生态人文艺术景观正在被无情地破坏。

对于朱仁民来说,岛代表着他的哲学:自然生态、心灵生态和艺术生态的统一。这座孤岛已经成了他的精神载体。

十几年来,朱仁民不停在中华大地上设计改造了沙漠、海岛、黄河、湿地、运河等项目。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修复被毁坏的世界、修复自然景观与文脉,他想把生态与人文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真正的理想国。

许多报道朱仁民的文章里都曾引用过他的一句话:“脊梁做不了,我就做一根鱼刺。在这个蛮荒的世界里,我时时想着,我该如何抖露给这个世界看,这是我活着的唯一的希望。

在这个缺少艺术家的时代,在民族文化失落的今天,他的所作所为提醒人们真正的艺术家依然存在,文化的香火依然在延续。

朱仁民 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

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 院长

新华社·建国60周年全国十位共和国同龄人之一

上海世博会《世博专刊》首位介绍的中国艺术家

《光明日报》·世博会浙江周浙江唯一的世博人物

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风云人物

LOFT49号的故事

杭州创意产业园区LOFT49号本是古运河边一片废弃的工厂,就在房地产开发商要将这里夷为平地时,环境艺术设计大师朱仁民老师却站了出来,将这片记载着历史印记的地方保护了下来,经过艺术大师的巧手改造,化腐朽为神奇。不久,杭州市内一家家颇有名气的艺术机构纷纷入驻,在这里构建创作家园。从此以后,LOFT49号就成了杭州文化艺术最前沿和时尚的代名词。

我在LOFT49号 杭州潘天寿艺术沙龙的一段日子里,与其说跟着朱仁民老师学到了艺术,还不如说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学做事,先要学做人!”他对每个实习生如是说,跟着朱老师学习的大学生首先要被带到这里来,我亦是如此。当我穿着笔挺的西裤来到杭州国都发展大厦总部时,并没有一下子就教我如何去做设计,而是让我到LOFT49号学习如何去面对生活。

初到这里,乐不可支,一座五百平的宅子,有院落,带有玻璃天顶的大厅,设计室、展览室、厨房、卧室,还有德国黑贝这只可爱而凶猛的警卫。

杭州超女翟梦是这里的常客

渐渐的就被生活琐事忙的一头雾水,除了完成设计作业,还有保持宅子的整洁卫生,接待不断来访的客人,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维护展厅的巨幅国画,养花,喂狗等等。

一会儿朱老师领着一帮客人来了,忙着摆放桌椅,端茶倒水。茶具的清洗总是过不了关的,朱老师一边帮着清洗一边让检查壶肚、壶嘴以及杯盘的反面是否也清洗干净。客人来了怎么招呼,买什么样的茶点,水果怎么摆放,如何拼盘,如何沏茶等等,都是学问。从小少做家务事的我,那个难啊,比做设计容易不到哪儿去!

一应俱全的厨房对我来说几乎是个摆设,饿了就煮个泡面。几周下来我还没有大碍,警犬黑贝倒是瘦了一圈。朱老师心疼不已,每次过来少不了带一大堆熟食。

隔三差五,朱老师就会弄来几株花花草草,在院子里种下,捧个铁匠特制的精致的小铲子如获至宝,让给收藏好。为墙上的藤蔓如何攀爬顺利而美观而争执不休。

当时总觉得朱老师较真,现在才发觉处处受用了。细节决定成败,难怪设计院一直走在设计领域的最前沿,图纸也如此精美,无可挑剔。从LOFT49号出来,闲时也总少不了养花种草,增添不少生活情趣,在闲情雅致之间找到了不少艺术的灵感;也爱上了烹饪,做得一手好菜,常常得到家人和朋友赞赏。原来生活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啊!

朱仁民乡村中的公益机构——湖州菱湖艺术家村

朱仁民尚沉湎于莲花岛公益机构的“乌托邦”梦幻之中时,在一位上海文学家的挚诚相邀下,在湖州菱湖射中村里再次独资投入,营建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艺术家村。

上海与杭州之间是中国江南湿地中最大的一块湿地系统。这里历史以来是“天下粮仓”之所在,恰巧电视剧《天下粮仓》是这里人写的,剧内的主题绘画是朱仁民画的。剧中的镜头好多发生在这里。《林家铺子》《蚕花姑娘》都在这里拍的。足见这里是最典型的鱼米之乡、蚕桑之乡。说起来羡煞人,当朱仁民第一次摸进这菱湖镇,着实吓了一大跳,“文脉”、“生态”两大景观设计最重要的课题,强烈震撼着他。

这里是联合国教课文命名的“世界桑鸡鱼塘基地”。

这里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发生地。射中村的名字、后羿的庙堂、落箭潭、打龙埭的遗址,山海经中的“后羿射日”原来是良渚文化所生发。朱仁民豪情万丈企图改写黄河文化的这一段。

这里竟有唐宋元明清的古石桥五百多座,最早的收费桥、最早的立交桥,每平方公里的古石桥率竟超过了绍兴,超过了威尼斯,世上古石桥之最。

这里的蚕桑产量占了国内的3分之一。

这里的鱼塘养殖劳力遍布全国各地,连中南海、西湖的鱼都由菱湖人包养。

这里东面50公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首家整合之地乌镇。

这里南面35公里即是肥鱼壮蟹的太湖。

这里的20公里是名冠天下的清凉世界莫干山。

这里的北面35公里是江南第一名镇南浔。

这么个地方,竟然这么优美得像银河天堂般的地方,文化如此深厚的地方,却正在规划成化工工业基地、竖起一竿竿入云的烟囱,挖掉一座座千年古桥,廉价卖往他乡……

他踌躇满志,肃穆而凝重地丢下院里一切任务,全力投入这一规划之中,半年后规划出台,市长通过2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停止、迁出一切化工厂,修葺所有古村落古石桥,恢复古水街。引进上亿美元,村里农民一片欢欣鼓舞的新气象。又半年后,新土地政策出台,外资撤走,朱仁民干了4年的设计血本无归。当地政府、农民很是同情。朱仁民索性将艺术公益事业从普陀莲花岛拓展至这里,成为他艺术公益机构在农村的一个亮点——菱湖艺术家村。

朱仁民想让这里的农村不再卖桥;这里的水乡不再建化工厂,这里的生态、文脉一切人文物链重归于好;这里的劳力不再外出打工,让农民需要文化,就地随处的文化;农民需要赚钱,让这里的美好景色为农民赚钱,不要再“捧着金饭碗站在古老的石桥上讨饭”。

他也想让城里的人来旅游,来看看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文化和艺术的功能力量。让城里人放松,吸纳新鲜空气,让这里为城里人、为文化人提供艺术文化创作的场所。这是国内首家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艺术家村。

世博·朱仁民艺术馆

与黄浦江零距离的朱仁民艺术馆

朱仁民艺术馆位于上海的南浦大桥脚下的五号码头,是世博会中唯一的免费公益馆,这是黄浦江零距离唯一的一位中国艺术家个人馆。园区在艺术家中精心选择了朱仁民这位令人赞叹、震撼的艺术家,代表中国当代思索和行动中的艺术家。朱仁民艺术馆用公益的方式传达着让生活更美好的一个传奇故事。

??为了人们生活更美好,他以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为宗旨,一生在海岛、沙漠、黄河、湿地、运河等被人类破坏掉的荒蛮之地进行艰苦卓绝的修补,并以其精湛的传统水墨艺术开篇演变成建筑、景观、雕塑、园林营建设计图。他那几百亿工程量的作品都是将架上纯艺术实施为大地上的功能性艺术,成为他在世上特有的一种艺术思考和表现方法。

中央美院院长、世博会艺术总设计潘公凯题写了馆名。上海增爱基金会胡锦星理事长、国家文化产业研发基地胡慧林教授等致开幕词。

2010年4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德国汉学家布海歌先生再三叮嘱MICHEL ROGER 这位法国艺术经济圈的巨人,你去中国的话,一定要去这位中国艺术家展馆,他是这个国家的民族英雄。

诚如意大利国家电视台资深艺术评论家玛丽娜·比契的长篇撰文:“中国的米开朗基罗---朱仁民”。

我们看到了浦明路1888号朱仁民艺术馆内惊现世博的《大运河·银湖墅河上图》,02年央视开年大戏天下粮仓,主题绘画《千里饿殍图》以及朱仁民在沙漠、海岛、运河、黄河、湿地上的大地艺术、架上艺术这些均为朱仁民首次面世的作品。

韩国记录片协会主席郑秀雄在拍摄了朱仁民的作品后,感慨道:这是世界上所有文化人几乎没有可能做到的行为。

他是一种现象,一种在当今社会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文化现象。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人,病瘫五年余,拄着拐杖出门,没有一人给过他一分钱,创造了那么多的就业率,帮助培养了那么多的艺术人才,交纳了那么多的税,修复了那么多的生态景观,投入了那么多的资金,建立了那么多的公益机构,创作了那么多的正常专业艺术家难以达到的纯艺术作品。他凭的是什么?如果这一世界,这一城市多几个这样的文化人,这个世界将会整个地荡漾在自然、人文的和谐气氛之中了。如今朱仁民依然睡在办公室,远离业圈的纷争,每天15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阳光地劳作在这一世界上。

—— 全国文学创作上海中心总干事 臧建民

记著名山水画家陈仕彬先生

早就慕名著名山水画家陈仕彬先生的字画,会务期间抽空去拜访他,刚好是冬至节。一进入他的别墅,就被其浓浓的书香味和人文气息所感染。身兼多职的他一如其画,淡定、幽雅,藏而不露。

陈仕彬 现任中国人民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执行秘书长、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城市文化研究院(香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香港)执行院长等

他自幼酷爱书画,一直从事书画创作、艺术教育及文化策划工作。2006年6月和2008年5月分别在广州和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隆重的个人画展,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山水巨作《众山皆响》轰动画坛,2009年应《奥林匹克宣言》传播委员会邀请,创作完成二十九卷《奥林匹克(宣言)赋》书法长卷,该长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开创中国书法原作出版先河,长卷第九卷已赠送给台湾马英九先生。

自十九岁举办个人书画展以来,策划组织了数十次涉及书画名家、青少年儿童的大型国内外书画活动,并在美国、新加坡、港澳地区及中国美术馆、中华世纪坛、中国农业展览馆、人民大会堂等地举办过规模宏大的艺术展览活动。担任主编的画册和论著十余种,出版个人书画集六部,担纲总策划的城市广场、风景名胜区、大型历史人文景观雕塑、博物馆多处,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和一次联合国奖励,创办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美育品牌活动“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等。

陈仕彬近年来的山水画之所以引起学界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他有着扎实的传统功夫和认真的学术态度,更是因为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山水画笔墨语汇的现代表述,将创作的视野放在了从传统法式向现实感受转换、从自然山川向笔墨表现转化的基本思路上,将笔墨落实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落实在自己的画面上,使笔墨与情感、造化与心源得到了完美统一。

陈仕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创作路数,开始从重景物转到了重性情,从重外在样式转到了重内在笔墨,从重点线结构转到了重笔墨浑沦,这种艺术创作思维的重大转变是和他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本体的深入探究密切相关的。在陈仕彬的近作中,已逐渐显现出了以书为骨、以墨为韵、以诗为魂的总体气象,传达出了他对中国山水画的文化认识和具体的操作能力,呈现出自己所特有的风格面目,为画坛吹进了一缕清新的春风。

——龙瑞(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著名画家)

陈仕彬朴实又有热情,厚道又不失聪慧,这恰恰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内容。20世纪以来书画界形成一个现象,一批书画家游离在笔墨之外。而陈仕彬则老老实实地研究书画自身的规律,尤其重视笔墨的研究和探索,我觉得他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这几年我见证了他的进步,他尝试各种规格和内容的作品,把书法与大画结合起来,给自己不断地提出挑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现在的状态决定了他的未来,这一点我很有信心。

—— 程大利(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著名画家、理论家)

今天看到陈仕彬的山水画,我觉得面貌较之80年代更加丰富了,气派也大了,意韵也加深了。从这些作品中看得出仕彬对传统的理解和吸取是比较到位的。在绘画的因素方面,比如语言符号方面他都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生活和自然的东西,他一方面非常重视传统的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他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把时代精神和当代审美取向很好地结合进去了,不是那种以奇以怪来哗众取宠的创新,非常自然,值得提倡。

——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著名美术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