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作业集
6261300000007

第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本章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本章难点: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

一、填空题

1.邓小平92南巡讲话,为中共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定下了基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为主体,共同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为主体,并存。

4.公有制经济包括和,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状况B.资金缺乏C.就业压力D.市场经济存在。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体是。

A.企业B.市场C.行业D.中央政府。

3.市场经济的主体是。

A.国家B.管理者C.生产者D.企业。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

A.按劳分配B.经营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D.资产收益。

5.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革命,因为它。

A.实现了公平分配B.实现了共同富裕C.消灭了贫富差别D.否定了一切剥削制度。

6.国有经济改革的方向是。

A.政企分开B.转变企业经营机制C.实行股份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是。

A.按劳分配收入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收入D.劳动力价值收入。

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数量占优势上B.企业活动上C.发展能力上D.控制力上。

9.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是以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

A.雇佣劳动B.联合劳动C.个人劳动D.集体劳动。

10.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

A.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B.理论上讲是一致的。

C.根本上是一致的D.一定条件下是一致的。

11.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基本特征,哪个是该制度的基础。

A.产权清晰B.责权明确C.政企分开D.管理科学。

12.市场经济是。

A.资本主义特征B.社会主义特征C.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D.资源配置的惟一手段。

13.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B.竞争机制C.价格机制D.约束机制。

14.人类最理想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公平合理分配。

1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

A.经济效益为中心B.发展速度为中心C.比例协调为中心D.经济增长为中心。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主要运用。

A.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7.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性质B.资本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1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C.按劳分配D.生产资料公有制。

19.党的十五大在分配方式上第一次明确肯定了。

A.按资分配B.按劳动力价格分配C.按风险分配D.按生产要素分配。

20.按劳分配规律是。

A.一切社会共有规律B.公有制社会规律C.计划经济社会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规律。

21.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生产B.繁荣市场C.追求利润D.扩大经营。

22.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

C.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D.人与人是平等关系。

23.股份公司的性质决定于。

A.政权性质B.社会性质C.公司大小D.谁掌握控股权。

24.经济杠杆之所以能够从宏观上调控经济运行,关键是经济杠杆能调节。

A.经济利益关系B.产权关系C.生产关系D.消费关系。

25.调节过高收入的手段主要是。

A.利率B.税收C.财政补贴D.社会保障。

26.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属于。

A.按劳分配收入B.剥削收入C.风险收入D.按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入。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

A.按需分配B.按劳分配C.按资分配D.按产分配。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有。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C.个体所有制D.私营经济E.外资经济。

2.现阶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有。

A.全民所有制经济B.集体所有制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E.外资经济。

3.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是因为它。

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B.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D.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E.人民当家作主和共同富裕的保证。

4.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D.中外合资企业E.中外合作企业。

5.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有。

A.股份公司B.中外合资企业C.中外合作企业。

D.私营企业E.跨所有制企业和企业集团。

6.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中外合资中的外资部分E.股份公司中的私营部分。

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产权清晰B.责权明确C.政企分开D.管理科学E.股份经营。

8.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

A.生产资料私有B.依靠雇佣劳动C.经营目的是获取利益。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E.生产经营与公有制经济有密切联系。

9.现阶段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作用。

A.产品满足人民需要B.增加社会资本和财政收入。

C.吸纳大量人员就业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E.促进公有制经济改革。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有。

A.计划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行政手段E.思想教育手段。

11.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特征是。

A.企业是市场主体B.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

C.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D.企业有自主权E.企业是纳税单位。

12.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A.资本市场B.劳动力市场C.技术市场D.信息市场E.房地产市场。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是。

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E.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4.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的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有。

A.个体劳动者收入B.劳动力价值收入C.资产收入D.资本收入E.技术、信息、风险收入。

15.社会保障包括。

A.社会救济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E.商业保险。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是。

A.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B.按劳分配是按照实现了的价值进行分配C.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D.按劳分配是分配方式的主体E.按劳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17.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因。

A.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B.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D.劳动者的要求。

E.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18.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A.公有制决定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不高C.社会还存在旧的社会分工D.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E.社会成员中存在不同层次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E.由市场竞争调节经济。

20.股份制。

A.是现代化企业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B.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C.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D.是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E.看股份制关键看那种所有制掌握控股权。

21.在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收入是。

A.非劳动收入B.按资本分配收入C.剥削收入D.按劳分配收入E.按劳动力价值收入。

22.规范收入、防止两极分化的措施有。

A.保护合法收入B.取缔非法收入C.整顿不合理收入D.调节过高收入E.保证低收入者最低生活需要。

23.我国引进外资应遵循的原则。

A.积极吸引外资B.必须规模适度C.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D.必须维护国家主权E.必须维护民族利益。

24.按劳动力价值收入主要是指。

A.私营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B.外资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C.集体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D.国有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E.国家机关干部的工资收入。

25.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A.会导致资本主义B.不会导致资本主义C.会有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D.是会有风险的。

E.肯定会产生一些消极因素,但不可怕26.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

A.计划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B.市场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D.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E.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7.资产收益是指。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获得的资产收益B.私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C.债券、股票、存款所得的利息收入。

D.提供资金获得的红利、股息E.劳动力价值。

28.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成分有。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E.外资经济。

29.私营和外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收入是。

A.按资本分配的收入B.非劳动收入C.劳动收入D.国家法律予以保证的收入。

E.只要合法,国家法律就予以保证的收入。

30.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走向共同富裕中可以发挥。

A.示范作用B.帮助作用C.带动作用。

D.调节作用E.辐射作用。

四、辨析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3.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4.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因而失去了主体地位。

5.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有灵活有效的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7.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8.个体经济是不剥削他人劳动的个体所有制经济。

9.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

10.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私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五、简答题

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体现?

2.为什么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3.怎样认识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和作用?

4.怎样理解现阶段私营经济的性质?

5.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7.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8.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有哪些特征?

9.简述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

10.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11.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应该是什么?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4.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15.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16.为什么说富裕程度差别与两极分化有本质不同?

17.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18.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

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21.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22.我国原有计划体制有什么特点?怎样认识它的历史作用?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

1.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