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探索未知-物理光学与摄影技巧
6261500000006

第6章 摄影室照明设备的照明特性

从广义上讲,照明设备的照射特性可分为定向照明、散射照明和介乎两者之间的照明。定向照射的光是集中投射的,可用于产生很强的高光区和轮廓分明的阴影区。相比之下散射光则柔和一些,它产生的高光区的亮度稍暗,阴影区的轮廓也不太清晰。下面就探讨一下如何用不同类型的家庭摄影室灯具制造出现想的照明效果。

一、聚光灯

聚光灯可以投射出高度定向性光束,它可产生很亮的高光区和线条鲜明、影调深暗的阴影区。只用几盏聚光灯你不能营造出动人的戏剧性效果。但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综合运用泛光和聚光灯,这样既可保证整体布光柔和,又能使强光区轮廓鲜明、清晰而明亮。

二、泛光灯

与聚光灯相比,泛光灯发射的光束较宽,经它照射产生的高光区的亮度略弱,阴影区的清晰度稍低,影调也不太暗。

当在摄影室里拍人像或静物时,用泛光灯通常会比用生硬而强烈的聚光灯产生的拍摄效果更令人满意。泛光灯也因此成为室内摄影的主要设备,而聚光灯则做为泛光灯的补充。

三、反光伞

用反光伞可以获得比泛光灯发出的更为柔和、且方向性更弱的光。方法是把光向上打入反光伞中,反光伞再将光反射到被摄主体上。光源可任意选取,泛光灯、聚光灯或闪光灯均可。不管怎样,宽幅面的反光伞总能产生柔和的、令人满意的效果,它因此一直受到很多摄影师的青睐。但是运用宽光束的弊端是,你无法像控制窄光束那样对它进行精确控制。在此基础上,就能根据不同拍摄情景选择相应的照明设备。

肖像摄影中将涉及到摄影专用反光伞。届时,或许会发现反光伞照明最适于室内肖像摄影。但在拍摄静物和其他题材时,光的定向性却显得十分重要,正如前面所论及的,用普通的聚光灯和泛光灯往往能获得最佳特殊布光效果。

基本布光过程

对于从未接受过布光培训的人来说,开始时或许会感到不知所措。究竟该从何入手,寻找什么效果,又如何操作呢?

以下是应当遵循的3个布光步骤,如果从现在起就将其作为标准程序来执行的话,那么,就不必过于紧张了。这个“三步曲”是摄影室的布光基础,它几乎可以确保每次布光正确,不仅在培训期间如此,而且若干年以后也同样。

一、放置主灯

把泛光灯作为主要光源。主灯通常被称为关键灯,它的位置取决于你所寻找的效果。但一般把它放置在与主体成45度角的主体一侧,而且其水平位置通常要比相机高0.8~1米。

将主灯置于主体右侧,并与主体成45度角,这只是一种可能的灯位。不同的灯光布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主灯的位置一旦选定,照片的基本影调便得以确定和控制。

一盏关键灯制造出了很强的高光区和深色阴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打算用一盏灯,我们只是想让你感受一下主光的特征以及光线的方向。这也是于模仿自然的考虑。室外只有一个主光源,即太阳。我们所看到的每个物体的高光区的位置和阴影都是太阳赋予的。同样,在摄影室里,我们也在利用一盏主灯制造高光区和阴影,正是这样高光区和阴影使照片具有了三维视觉效果——立体感。如果用两盏或两盏以上功率同样很强的灯,就会造成几个阴影和高光区,以致分散注意力,引起混乱。

二、添加辅助灯

主灯可以投下很深的阴影,辅助灯的作用是阴影补充一些光线,以便使阴影的细部突显出来。但是,切忌用功率大于或者等同于主灯的辅助灯,以免产生另一个与主灯产生的阴影互相抗衡的阴影。主灯应该居主导地位,它决定着阴影-高光区的基本影调,因此辅助灯的强度必须比主灯弱一些。

添加辅助灯的原因之一是,阴影在照片中看上去通常比拍摄时用肉眼看到的更暗。辅助灯可使最终的照片看起来更自然。

不能因为使用了辅助灯而另外形成一组新的阴影。但如何避免产生这种情形呢?当我们把一盏灯直接摆放在镜头旁边时,光线就会径直照射主体,从而减小主体前部的反差和阴影的深度。可见,我们应该尽可能把辅助灯放在距离相机较近的地方。单独使用辅助灯可产生无阴影的效果。

在放置辅助灯时要确保它不会把相机的影子投射到画面中。要使灯高于相机,或者使之位于相机一侧。如果把灯放在相机旁边,那么,它的位置应当与主灯相对。

辅助灯的功率应低于主灯,这样,它才不至于将主灯制造的阴影抵消。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功率较低的灯泡。举例来说:如果主灯的功率为500瓦,那么就可以用250瓦的灯泡做辅助灯。

(2)辅助灯应远离主体。你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营造的不同效果确定辅助灯的位置。方法是,慢慢向后移动辅助灯,同时观察它投射到处于主灯照明之下的造型上产生的效果,然后选择你最满意的位置。切记,照片中的阴影比用肉眼直接看到的要黑一些。

(3)在辅助灯前面放一块漫射屏或其他有同样功能的东西(如果你用的是一个漫射屏代用品,如手帕,那么要绝对确保它不会引起火灾)。

辅助灯应比主灯弱多少呢?这得取决于想要的效果。如果需要几乎没有阴影和反差的效果,就可以用与主光强度辅助灯。反之,如果想拍一张有较深阴影的高反差照片,就应该用较弱的辅助灯,或者干脆不用辅助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追求自然效果,为此,不妨从使用功率为主灯的1/3的辅助灯开始。

三、添加背景灯

还可以另外增加一盏泛光灯或聚光灯,用于照亮主体身后的背景,目的是使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至于应把背景光射向主体后面的哪一点则由自己决定。可以照亮整个背景,也可以选择地照射背景的某个很小的区域。在放置背景灯时,要四处移动,并且尝试使用泛光灯和聚光灯两种灯,同时仔细察看不同背景灯产生的不同影调和效果。

一旦掌握了上述三步式布光法,就能够应付包括人像摄影和静物摄影在内的家庭影室中的一般性拍摄了。

那么,在拍摄时有必要把主灯、辅助灯和背景灯这三盏灯都派上用场吗?不一定。但不妨把每个布光步骤在脑子里过一遍,考一下想要取得的拍摄效果。用每盏灯逐个进行实验,要变换不同的灯位,以便最终确定能产生你认为是最佳效果的布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