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识人的五项修炼
6262400000005

第5章 修炼体态识人——观其表而知其人(4)

春秋时期,郑国有位杰出的政治家郑子产就是闻声辨人的高手。

传说,有一次,他外出巡察,突然听到山那边传来妇女的悲恸哭声。随从们面视子产,等候他的命令,准备救助,不料子产却命令他们立刻拘捕那名妇人。随从们不敢多言,遵令而行,逮捕了那位妇人,当时她正在丈夫新坟前面哀哭。人生有四大悲: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可见该妇人的可怜。以郑子产的英明,本应该不会对此妇动粗,其中缘由,是因为郑子产的闻声辨人之术。郑子产解释说,那妇女的哭声,没有哀恸之情,反蓄恐惧之意,故疑其中有诈。审问的结果,果然是该妇人与人通奸,谋害亲夫之故。

《礼记·乐礼》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对于一种事物由感而生,必然表现在声音上。人的声音随着内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声音平和,则内心平静;声音清亮和畅,则内心清顺畅达;声音偏向激越,则内心渐趋兴盛;声音迟缓低沉,则内心消极郁闷;声音沙哑浑浊,则内心紧张不安;声音清脆而节奏分明,则内心诚恳、坦然;声音如细水长流,不紧不慢,则内心宽宏柔和。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声音是考察人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五行原理,把声音分为:

金声:特点是和润悦耳;木声:特点是高畅响亮;水声:特点是时缓时急;火声:特点是焦灼暴烈;土声:特点是厚实高重。

人类的声音,由于生存环境、先天禀赋、后天修养以及健康状况等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现状,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品格——他的雅与俗、智与愚、贵与贱(这里指人格修养)、富与贫。

声音沉雄厚重,韵致远响,这是肾水充沛的征象,由此可知其人身体健壮,能胜福贵。

发于喉头、止于舌齿之间的根基浅薄的声音,给人虚弱衰颓之感,显得中气不足,这也是一个人精神不振,身体虚弱,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声音低粗,而音域很广的这类人,比较有作为,较现实,或许也可以说是比较成熟潇洒,适应力强。

声音洪亮,有穿透力的人,精力充沛,具有艺术家气质,有情趣、热情。

外带语尾音的人,精神高昂,若是男子,则有点女性化,具有艺术家的气质。

说话时叽叽喳喳,声音很高的人,其个性如同小孩子一样,是不知醒悟的人。

声音沙哑的人,性格一般比较粗野。

男性高音者,为人和善,具有慈悲心肠;女性高音者比较感性,大多属于罗曼蒂克型的人,是恋爱至上者。

男中音的个性比较冷酷,是属于慎重的务实型人。而女中音,是讲求情调的热情之人。男中音与女中音有相互排斥的倾向。

男性声音较低者可以说是人格圆满型的人。他们大都头脑清晰,虽然不太具有男子汉气概,但却非常诚实,不会拉帮结派。女性声音较低者讲求技术,是能够抓住对方心理活动的现代型人物。

说话时声音好像被压抑住似的人好挖苦他人,对待任何事物,均不会由正面去观察。

说话时声音较低,口沫横飞的人是精力过剩,好浪漫的人。他们注重外表,爱好名声,同时还喜欢矫揉造作。

从口头语判断一个人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口头语,这种口头语是人们在生活当中由于习惯而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这种习惯性动作或语言,自己往往很难留意到,但别人却清晰地感觉到。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口头禅是人内心中对事物的一种看法,是外界的信息经过内心的心理加工,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语言反应模式,以至于出现类似的情形时,它就会脱口而出。口头禅作为一种下意识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一个人。因为口头禅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情绪和心态,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

老实说、不骗你

常说这类话的人往往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意思,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

可能、大概说

常说这类口头语的人,有很强的自我防卫心理,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表露出来。通常在处事待人方面表现得比较冷静,所以人际关系比较好。此类口头语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从事政治的人多有这类口头语。

但是、不过

这类人有些任性,因此总是提出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但是”语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温和的特点,它显得委婉、含蓄。从事公共关系的人常有这类口头语,因为它的委婉意味,不会令人有冷淡感。

听说、据说、听人讲

常用此类口头语的人,说话时常给自己留有余地。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语。

以“而且”、“可是”做开头的人

如果常说此类口头语的人,内容并不一定是否定的。不过有否定对方的话或是无视其存在的意思。爱炫耀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类型。

使用“反正”、“终究”的人

这类人往往强调“完全如同预料”,有一点嘲讽意味。虽然自我表现欲很强,但本质却很害羞,一般不会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

使用流行词汇的人

这类人通常热衷于随大溜,喜欢浮夸,但缺乏个人主见和独立性,做事没有耐性。

喜欢在谈话中引用“名言”的人

这类说话时常引用“名言”的人大多属于权威主义者。他们会不论场合、不分谈话对象和主题,在与别人的交谈当中,频繁使用名人的格言来驳斥对方或证明自己的论点。这种人缺乏自信,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习惯借助他人之名来壮大声势。说话时如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有类似的“狐假虎威”现象。

过分使用客套话的人

生活中,过分使用客套话的人,往往心存戒心,喜欢拒人于千里之外。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使用客套话是必要的。但如果两人的关系原本就相当好,一方却突如其来地说些客套话,则说明心中有鬼或另有图谋。同时,引用过于谦虚的言词谈话,有可能表示强烈的嫉妒心、轻蔑、警戒心等等。

语速和语气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语速的快慢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一个性子慢的人绝不会说出连珠炮般的话语来;而同样一句话,有可能因为语气不同,而使得意思完全不同。所以懂得从一个人谈话的速度和语气去了解对方的个性,无疑是掌握了一把开启对方心理状态的钥匙。

语速快的人,大多性子急躁;而那些说话慢条斯理的人,多是慢性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不急不焦,反应总是慢半拍。另外,通常不满意对方或心怀敌意时,言谈的速度就会放慢;相反地,当心中有鬼或想欺骗他人时,说话的速度大多会不由自主地加快。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人,突然之间变得能言善辩、喋喋不休,表明其内心有不欲人知的秘密或心虚,想用快言快语作为掩饰。

充满自信的人,谈话时往往多用肯定语气;缺乏自信或性格软弱的人,说话的节奏多半慢条斯理、有气无力。

平时喜欢低声说话的人,不是缺乏自信,就是女性化的表现;而那种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希望话题无限延长的人,其内心潜藏着唯恐被别人打断和反驳的不安,这类人,常以盛气凌人的架式一直说个不停。

喜欢用暧昧或不确定的语气、词汇作为结束话题的人,通常是害怕承担责任。通常使用条件句的人,如“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能一概而论”、“在某种意义上”或“在某种情况下”,等等。

聆听他人讲话时,精力始终无法集中,不是东张西望就是玩弄手指的人,表示其对谈话者所讲内容感到厌烦;而有些频频重复对方的话的人,表示其对此谈话内容具有高度的耐心与好奇心。

听别人讲话时不停地大幅度点头的人,表示他正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而即使频频点头示意,但视线不集中于对方身上的人,表示对对方的话题并没有产生共鸣;点头次数过多,或者胡乱附和的人,多半不了解对方谈话的内容;一面讲话,一面自我附和的人,大都不容许对方反驳,性情极为顽固。这种人往往无法与听者进行交流,总是一个人唱独角戏,惟我独尊。

从谈话特征来辨析他人的心理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谈话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人的本性,因此,一个高明的人通常能够根据谈话的特征来识破不同人的不同心理:

1谈话时沮丧、疲累、精神不振

这类人外表特征通常是:沮丧疲累、精神不振。有这种精神状态的人,大可判定为对自己已经失去了信心。

进一步分析,这类人有下面的性格:

(1)自寻苦恼,常为不必要的事而终日忧愁。

(2)由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并缺乏理智的判断力,工作生活一团糟。

(3)容易相信卜卦者之言。

对上司交代的事情,总是无法如期完成,即使如期完成,也是漏洞百出,还得大肆修改。

2谈话时不正视对方

两人相对而坐交谈时总是垂着头听,不注视对方,偶尔抬起眼睛看对方一眼,但是,很快就又垂下头来。

有这种谈话特征的人,以女性居多。

据此来判断对方的个性:

(1)个性胆怯。

(2)缺少魄力,做事没有持久力。平时也显得死气沉沉毫无活力可言。

(3)意志不坚定,容易随大溜。

3不断地把视线移开

在与别人交谈时,摆出不太重视对方的态度,这是表示:

(1)暗中观察对方,盘算如何还击。

(2)不是方正之士,必有所防范。

如若这种移开视线的动作,是发生在交谈之中,那就表示:感到疲倦,无意倾听,他心里想的只是“快一点结束该有多好”。

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就要及早地结束谈话,定一个时间,下次再好好谈。

双方在交谈时,视线难免会相遇,如果对方在此时连忙移开视线,该做下面的判断:

(1)他的内心有某种苦衷,或是有意隐瞒什么。

(2)急急避开视线,表示担心你察觉到他的心事。

(3)再不就是性格懦弱,不敢直视对方。

视线相遇的时候,直视对方,绝不避开,这种人的性格,通常是方正之士,待人以诚,绝不耍弄什么诡计,是意志坚强、自尊心强的表现。

4下巴朝上

一般在谈话时很少有人“下巴朝上”,因为,此动作有侮蔑、轻视人的意思。

下巴缩紧,给人的印象是:坚毅不屈。交谈中下巴经常朝上(没有缩紧),就表示有下面几种可能:

(1)情绪不宁,没有定力。

有意表示自己跟对方是处于平等的地位。

(2)全然瞧不起对方。

有这种习惯的人,往往能力泛泛。

如果偶尔有这种动作(不是次次如此),可以解释为“热衷于交谈”。

5不断地眨眼

在交谈中不断地眨眼,这种人的性格如下:

(1)很有同情心。

(2)认真地听你说的话,有意尽其所能地帮你的忙。

如果在谈话中,眼珠骨碌碌地转个不停,而且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人的性格如下:

(1)无法集中精神听话。

(2)心情不定,听不出对方话中的意思。

交谈的时候,目不转睛地盯住对方,这类人当时的心情大致如下:

(1)急于要对方赞同自己的主张、意见。

(2)对自己信心十足,对交谈的事也有莫大的意愿。

6出口无赘词

虽然每句都能出口成章,但是,句句无赘词,交谈中始终掌握总的核心。这种人并不多见,他的性格特点是:

(1)不会胡乱批评别人。

(2)出口无赘词的人,一般而言,脑筋灵活,工作能力强。

这类人不说便罢,一说起话来就口若悬河,大有誓不罢休的感觉,一般说来,他们善于卖弄三寸不烂之舌,论实力,往往是微不足道,没什么大本事。

这一类型的人,性格上的特点是:

(1)能力一般,但是善于掩饰自己的无能。

(2)说的多,做的少。

(3)喜欢推卸责任。

相反,有一种人不善言辞,说起话来木木讷讷,光看外表,还以为是个无能之辈,实则不然。这一类型的人,性格上的特点是:

(1)善解人意,绝不让人难堪。

(2)实力之士颇多。

(3)个性正直,言行一致。

(4)少说多做,而且所做的事都有板有眼,绩效彰显。

7自说长短

一般情况下绝少有人把自己的长短毫不隐瞒地表现出来,说个不停。依据心理学上的分析,一般的诚实之士,绝不会轻易就掀出自己的“底牌”,让别人一眼就看透。

自己的长处、短处,说来是一个人的内涵,把自己的内涵轻易公诸于众人面前,是一般人不屑为之的。

碰到这类人你要知道他的本性是:

(1)没有准则,容易见异思迁。

(2)对上司、公司的忠诚度大有存疑的必要。

(3)气量太小,往往为薄物细故而与人闹翻。

8到处夸傲

生活中,有一类人完成一件并不怎么样的事,就以为功劳奇大,逢人便说,或是拿它来压人,摆出不可一世的傲态——这种人的性格特征:

(1)若居于人之上,必大摆臭架子,因此,绝不能当管理干部。

(2)热衷于被人奉承,不会成大器。

(3)虚荣心很强,没有责任感。

9该惭愧时仍然嘻嘻哈哈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挨了骂,就一脸愧色;受到夸赞就喜形于色;受到讥讽,就怒形于色。这是一般人惯有的反应。

而有一类人,该惭愧时仍然嘻嘻哈哈,故意装作不当一回事。这种人的性格如何:

(1)狡猾成性,脸皮厚。

(2)绝非干部之才。

(3)寡情寡义,可做得出一般人做不出的背叛、负恩的行为。

通过交谈识别对方的优劣

直接了解一个人,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交谈。在谈话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方发表的对各种各样问题的看法和采取的态度,去把握他的心理、个性和胸怀,要善于区分对方的言语中哪些是真实的、能够体现其个性的语言,哪些是信口开河、不表示任何意义的语言。

通过交谈你可以得知哪些人最可能骗你。例如,某人可以从你这里得到不少好处,某人窥视你的某样东西,某人一定要你接受他的建议,等等。这些人都有可能骗你。

西汉扬雄《法言·问神》曰:“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清人龚自珍《别车丈人文》云:“我思孔烦,言为心声。”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言语是表露心迹的声音,闻其言,就能知道他的德行。孔子在《责日》篇中也说过:“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如果不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辨其是非善恶,也是无法正确考察一个人的。

我们可以通过辨析考察对象的言语来了解和掌握对方的德才行为。因此,言语辨析法不失为识人的有效方法。

言语谈吐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才能学识,这是通过许多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传说,三国时期,钟会七岁那年,其父带着他和他哥哥去见魏文帝曹丕。他哥哥见到皇帝后很惶恐,汗流满面,而钟会却从容镇定。曹丕问他哥哥为什么出汗,他哥哥答道:“战战惶恐,汗出如浆。”又问钟会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于是曹丕从钟会一句话中断定他有胆智,是个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