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6263500000129

第129章 对外经贸(12)

证券:少数合资证券公司可同中国公司一样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但中国公司的新增业务除外。少数合资公司可以在中国国内从事证券发行业务和以外币计价的证券交易,包括债券和股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最初成立时,外资可拥有33%股权,3年后可增加到49%。从事承销业务的证券公司,股权限定为33%。

电信:美国公司在电信领域得到新的市场准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电信公司可在合资公司拥有49%的股份,经营一年后可增加到50%。外国ICP获准对华投资。外国公司还可以参与卫星通信业务。

纺织品:中美同意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在纺织品配额取消的过程中出现市场混乱。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将在2005年取消进口配额,但美国可由额外的4年时间采取防止进口冲击的安全措施。

市场准入对中国在农产品做出哪些承诺

在市场准入上中国政府承诺:对一般农产品的进口采取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撤销与WTO规则不相符的非关税措施;对敏感商品(如大宗商品)实行关税配额制(Tariff Rate Quota System,即对配额内的农产品进口实行低税率,对配额外进口实行高税率)和准国家专营制(即国有贸易实体和非国有贸易实体均有权得到规定的配额)。同时,降低进口关税、增加配额(TRQ)额度、提高配额管理透明度、实现部分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关税化、授予外国企业贸易权和分销权。

降低关税,提高配额,非关税措施关税化。

中国同意削减农产品进口税率,逐步增加敏感商品进口配额。2004年1月1日,农产品简单平均关税将从目前的22%降低到175%,对美国优惠产品税率将从目前的31%降至14%。具体承诺如下:

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和准国家专营制。棉花进口初始配额为743万公吨,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关税为76%。2004年,进口配额将逐步增加到894万公吨,配额外关税降至40%。提高配额的利用率,为国有贸易实体和非国有贸易实体分别提供33%和67%的额度。

对奶制品进口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撤销与WTO规定不相符的一切非关税措施。

降低鱼类进口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253%逐步调整到2005年1月1日的106%。

谷物(除大麦外)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和准国家专营制。中国承诺在配额内征收低关税(谷物为1%,谷物加工品不高于10%),配额外征收76%的关税。2004年,谷物配额将显着增加,配额外进口关税降至65%。另外,中国在入世后将取消大麦的进口配额制,代之以9%的关税。

肉类进口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同时削减肉类关税,关税减让2004年完成。

油籽和大豆油。中国2006年实现大豆油的贸易自由化。在过渡期间,对大豆油的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和准国家专营制。初始配额为1718万公吨,配额内关税为9%,配额外关税为74%,为私有贸易实体预留份额为50%;从2006年起,取消大豆油关税配额制和准国家专营制,进口只征收9%的关税。对大豆的进口不建立配额制,关税限定在目前的3%。同时把大豆粉的关税限定在5%。中国答应取消棉籽、向日葵籽、红花籽、花生仁、玉米油的配额制,代之以10%的关税。同时,对这些菜籽和大豆油进口征收的关税不高于其他植物油的关税。

对专业农作物进口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并逐步降低关税。同时,如果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为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提供更为优惠的关税减让方案,那么这一更优惠方案同样适用于美国。此外,《协议》农业部分还就化肥进口达成一致。

关税配额管理。中国特别承诺,将以经济标准而非政治标准来管理关税配额,确保关税配额制度管理的透明度和连贯性,并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配额的使用不受妨碍。充分利用配额原则。如果原进口配额持有者未能利用配额,则其配额将重新分发给其他可能进口的贸易实体。例如,国有贸易公司(如COFCO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等)持有配额在当年10月未签约使用,这部分配额将重新分发给非国有贸易实体使用。

撤销与WTO相悖的非关税措施。中国承诺保持非关税措施(如动植物检疫措施、卫生标准、国内税等)与WTO相关条款的一致性,确保措施的透明性和可预见性,使其建立在充分的科学依据之上,而非仅出自于政治或保护主义的需要。《协议》中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就柑橘、肉类、小麦及其他谷物等的卫生检疫标准达成了一致。

什么是边境贸易、过境贸易、专门贸易

边境贸易是指为照顾两国边境居民在经济生活上的方便和当地贸易的传统习惯而特设的一种贸易方式。它包括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方贸易两种形式。边境小额贸易俗称边民互市,指相邻国家在其接壤地区的一定范围内,为照顾双方边境居民交换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传统习惯所采取的一种贸易方式。双方边境居民须在规定的开放点和指定的集市上,以不超过规定的金额,买卖准许交换的商品,边境地方贸易是指毗邻国家为照顾双方边境地方的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所采取的一种贸易方式,通过两国地方贸易机构或指定的企业,在规定的交换货物范围内和指定的经营口岸,进行商品交流。进行边境贸易的双方,一般都互相给予减免关税和简化通过边境入关手续等优惠待遇。这种边境贸易的优惠待遇是属于邻国的特别利益,不能包括在一般贸易协定的“最惠国待遇”之内。

过境贸易又称“通过贸易”。它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两种。凡外国商品到达国境后,并不存放海关仓库,在海关监督下,通过规定的车辆交通线在另一处国境又输出国外;或运到本国港口并不卸货和调换提单,由原船运到国外;或在同一港口从这艘船转装到另一艘船;或在同一车站从这列火车上转装到另一列火车上。以上均称为直接过境贸易,外国商品通过国境纯属转运关系。间接过境贸易是指外国商品到达国境后,先存放海关仓库,以后未经加工,又从仓库提出运到国外。发生间接贸易的主要原因有:因商品出运后未成交;或因商品需重新包装、分类、混合;或因暂不能转运;或因价格下跌,货主不愿立即卖出;等等。暂把商品存放在海关仓库,以后再运出,这种贸易活动在国际贸易中是经常发生的。

许多国家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当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国境后,暂时存于保税仓库而尚未进入关境,一律不列为进口,只有从外国进入国境的商品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对于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和进口后未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则列入出口,称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在对外业务中称为专门贸易。目前采用这种划分办法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

何谓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为节省用于进口的外汇支出,提高本国经济的自主性和促进国内生产的多样化,发展中国家政府采取保护措施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改由国内生产进口品以之替代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和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战略,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种外贸兼工业化战略模式。

什么是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与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这是一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记录。国际收支集中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该表按复式记账原理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两个项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又称商品和劳务项目,指经常发生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其中包括:有形的商品的进出口(即国际贸易);无形的贸易,如运输、保险、旅游的收支;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如赔款、援助、汇款、赠与;等等。

资本项目指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包括各国间股票、债券、证券等的交易,以及一国政府、居民或企业在国外的存款。

在国际收支中,由本国政府或居民所支付的任何一项交易都作为赤字项,例如进口、在国外保险公司保险、到国外旅游、赠与、购买外国的各种股票和债券、在国外银行存款,等等。反之,本国政府或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都作为盈余项,例如出口、外国人在本国保险公司保险、外国人旅游、获得赠与、出卖各种股票和债券给外国人、外国人在本国银行存款,等等。

如果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有盈余,则国际收支有盈余;如果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为赤字,则国际收支为赤字。如果经常项目的盈余大于资本项目的赤字,则国际收支有盈余;如果经常项目的盈余小于资本项目的赤字,则国际收支有赤字;如果经常项目的赤字大于资本项目的盈余,则国际收支为赤字;如果经常项目的赤字小于资本项目的盈余,则国际收支有盈余。如果经常项目的盈余(或赤字)与资本项目的赤字(或盈余)相等,则国际收支平衡。当国际收支有盈余时,会有黄金或外汇流入;当国际收支有赤字时,会有黄金或外汇流出。

由此可见,国际收支状况取决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的赤字可以由资本项目的盈余来抵消;反之,也同样。如抵消后还有盈余或赤字,则会有黄金与外汇储备在国际间的流动。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体现着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构成外汇供给,借方构成外汇需求。一国国际收支赤字就意味着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不应求,本币供过于求,结果是外汇汇率上升;反之,一国国际收支盈余则意味着外汇供过于求,本币供不应求,结果是外汇汇率下降。在国际收支中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对汇率的影响最大。

国际收支赤字、国际收支黑字是什么意思

在国际收支中,当对外交往产生的外汇收入大于支出时,便是国际收支顺差(Favourable Balance of Payments或Active Balance of Payments);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Unfavourable Balance of Pay-merits或Passive Balance of Payments,Adverse Balance of Pay-merits)。一般在逆差之前冠以“-”号,或以红字书写,因而国际收支逆差也被称为国际收支赤字(Deficit),国际收支顺差则被称为国际收支黑字或盈余(Surplus)。

何谓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半年、一季或一个月)所有对外外汇收支的系统记录,并应用会计原则,按照会计核算的借贷平衡方式编制,经过调整最终达到账面上收付平衡的统计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和平衡项目三大类。经常项目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项目,其所记录的各项交易都是以所有权的转移为特征的。资本项目反映的是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在国际间的变动,所记录的交易是以转换使用权而所有权不变为特征的,因此,因借贷资本而衍生的利息、股利、利润等则属于经常项目下的劳务收支。平衡项目则是对自主性交易出现缺口或差额时进行的弥补性交易的记录,以及为最终正式账面平衡所进行会计调整的记录,其作用在于最终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汇收入与外汇支出相等,达成账面上的平衡。

国际收支如何自动调节

在完全或接近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国际收支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变量的调节自动恢复平衡。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国际收支的这种自动调节只有在纯粹的自由经济中才能产生理论上所描述的那些作用,政府的某些宏观经济政策会干扰自动调节过程,使其作用下降、扭曲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货币-价格机制。货币-价格机制的较早阐述者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其论述被称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货币-价格机制”和“价格一现金流动机制”的主要区别是货币形态。在休谟时期,金属铸币参与流通;而在现代,则完全是纸币流通,不过这两种机制论述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原理是一样的。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国内货币供给减少;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价格下降,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也下降,出口增加,贸易差额因此而得到改善。上述过程描述的是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货币-价格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相对价格(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也称为汇率机制。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对外币需求的增加使本国货币的汇率下降,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收入机制。收入机制是指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水平下降,进而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也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国民收入下降会使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从而整个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利率机制。利率机制和前两种机制一样,也是在自由经济的假定条件下存在的。金融资产、货币与利率的关系如下:金融资产的需求增加→利率下降;金融资产的需求减少→利率上升;金融资产的供应增加→利率上升;金融资产的供应减少→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货币供应增加→利率下降;货币供应减少→利率上升。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下降,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判断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