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6263500000015

第15章 经济常识(2)

大经济是对现代经济特征的一种理论概括,指经济是一个动态的大系统,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制造-市场销售、服务所形成的经济循环圈。基本特点是:系统化的经济。大经济圈各环节之间关系更加紧密,传统的生产观念被更新,流通领域各种功能地位加强。信息化的经济。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财富,在市场、生产等方面发挥重要效能。科学化的经济。科学技术也是一种生产力,它是商品竞争最重要的基础。

负债经济是借债、贷款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吗

负债经济是靠借债、贷款发展经济、进行建设的经济活动。负债可以弥补资金的不足或匮乏,促使经济在困境中起飞。同时,负债会给举债者压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导致企业破产。要扬利抑弊,必须做到:负债适度。其标志是:举债时机适宜、举债数量适宜、举债结构适宜。用债适当。其内在规律要求负债投资具有生产性、先进性、创汇性、短期性等特点。还债适时。确定还债的最佳时机。要对资金继续投入可得利润与用来偿债少付利息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若前者大于后者,可以延期还债;反之,若后者大于前者,则应立即还债。具体债务偿还时要统筹考虑汇率和国内(债务方)生产两个因素。

地下经济是一种非正常的经济形式吗

地下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不属于目前国民生产总值概念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称;后者主要指有严重漏税行为的经济活动,或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非法进行生产和经营的活动,大都是违法的行为,是一种非正常的经济形式。各国对地下经济有不同的认定和称谓:苏联称之为“第二经济”,联邦德国称为“影子经济”,意大利称为“潜在经济”,南非称为“未注册部门”。

黑色经济被称为“非法经济”吗

黑色经济是指非法、不合法、不正当的经济活动。包括两种情况:生产对象是非法商品(或服务),即法律禁止销售或持有的商品(或服务);生产对象虽然是合法的商品(或服务),但生产者或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不合法的,未经许可。在中国,黑色经济主要形式有:走私、贩毒、卖淫、贩黄、拐卖人口、贪污受贿、开办地下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制造假票证及货币,以及偷税抗税等。从全球范围看,规模比较庞大、也最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黑色经济主要有:毒品、人口走私、黄色经济。广义上,黑色经济是由于政府的征税和区域管理活动而产生的,因而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黑色经济的产生、对合法经济的影响及其全过程的行为和规模。黑色经济规模越大,对合法经济的统计和税收基础的歪曲就越大。正确估计黑色经济规模对政策制定者十分重要。

注意力经济被称为“争眼球经济”吗

注意力经济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注意力作为市场经济无形资产,是信息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它主要以娱乐“明星”占有的知识、技能甚至美貌等“自然资源”,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以大众的“注意力”为资本,分配社会经济利益。媒介、广告、体育、模特等迅猛发展的产业,是其表现形式。

黑客经济是怎么回事

黑客经济专门对付黑客的经济活动,如企业生产“反黑客”产品及服务、保险公司提供因遭受黑客袭击而受损的保险业务等。有专家提出,黑客的出现一方面使大多数企业损失惨重,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软件及服务的发展。

网络经济将成为核心经济吗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由现代通信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由于互联网络在经济领域中的普遍应用,使得经济信息成本得以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信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经济资源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决策,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现场所。

奥运经济与奥运密切相关吗

奥运经济是与奥运相关的经济行为总和,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为举行奥运会兴建场馆、改善交通环境状况、提高比赛服务质量和城市服务业水平,增加接待观众能力的投入,也包括由奥运会带来的诸如赞助、门票、转播权以及由观众带来的城市服务业增加的收入等。一般分为前奥运阶段、奥运阶段和后奥运阶段3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前奥运经济阶段,主要指申办成功至奥运会前的7年筹备期,主要以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投资增长的拉动为主;奥运阶段,即举办奥运会的当年,主要是因奥运会的举办而增加的各项消费带动为主;后奥运阶段,指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对奥运相关的设施和产品等的需求下降,将会使奥运经济逐渐衰退,出现运动设施和场地的利用不足,旅游人数减少等问题。最终奥运经济效应逐渐消失。

何谓粗放型经济

粗放型经济是“集约型经济”的对称,是以采取扩大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生产的一种经济发展类型。也就是经济发展主要是在原有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条件下,通过增加设备、扩大场所和增加劳力等来实现。在增长方式上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在经营管理上重经验、轻科学,重眼前利益、轻长期效益,重时间延长、轻效率提高;在人力要求上,重延长劳动时间、轻整体素质提高,重劳动强度、轻知识技术含量等。与其相应的生产力发展,只是一种量上的积聚。粗放型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和低质量、低效益。粗放型经济带来一系列问题:经济效益低下;资源配置效率差,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投资需求不断膨胀,经常造成总量失衡;技术进步缓慢,影响长期发展;产品质量低,缺乏竞争力;等等。

何谓集约型经济

集约型经济是“粗放型经济”的对称,是以采取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生产的一种经济发展类型。也就是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挖潜改造、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快资金周转、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等来实现。在增长方式上和经营管理上重科学管理,重质量,重效益,重服务水平,重人员整体素质提高,重知识技术含量等。与其相应的生产力发展是一种质的提高。其中技术进步是关键,要求以科技为先导,通过技术要素的改善、技术系统结构功能的增强,在一定的时空提高生产力水平。集约型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投入、低消耗和高质量、高效益,因而形成一种在不断提高效益的前提下,数量与质量、投入产出相统一的良性循环。集约型经济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增长方式,即劳动集约型增长方式、资本集约型增长方式和技术集约型增长方式。劳动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或在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中)投入高素质的劳动,用精耕细作等方法来求得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资本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或在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中)投入先进的设备与生产资料,用改造、革新和提高物质条件的办法来促进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技术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或在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中)投入更多或更高、更新的技术,用提高技术水平的办法来促进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集约型经济能给经济发展带来良性结果:提高效益、效率和质量,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总量平衡,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使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增长。

过剩经济是指供给大于需求吗

“过剩经济”是与“短缺经济”相对,有学者认为存在一个“过剩经济”。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结束了短缺经济的状况,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的局面。有学者认为,买方市场的出现说明我国经济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认为我国已经发生了从以短缺为经济常态到以过剩为经济常态的转折。有学者则不同意这种论断,认为市场状态一般可以分四种:第一种,短缺;第二种,供求基本平衡;第三种,供给略大于需求;第四种,过剩。第一种短缺状态,是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常态。第二、三种状态是现在通常所说的正常的买方市场,这是市场经济下由市场竞争机制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所形成的常态。其中第三种状态“供给略大于需求”,这个“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外,还包括了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如果说这个“略大于”的部分也属于供给大于需求的部分,或属于一种“生产过剩”,那么正如马克思所说:“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第四种状态才是常说的生产过剩。这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了总需求的状态,属于马克思所说的“祸害”。这可以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总供给为一定时,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种是在总需求为一定时,总供给相对过剩。生产过剩的状态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因为它不符合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机制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通常表现为生产过剩,但经济危机并不是天天、年年发生的,也就是说,生产过剩也并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常态,而是周期性状态。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过剩经济”。因此,不能把我国目前出现的买方市场状态称为“过剩经济”。

何谓出口导向型经济

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指面向国际市场,通过出口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长来实现工业化的一种经济战略。主要特点是:以大量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丹麦、20世纪中后期的部分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从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出口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出口导向成为培育产业支柱的杠杆,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

内需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内需主导型经济是一种以本国境内人员的消费占主要比重,以本国境内人员的消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战略。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关键是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坚持这种战略,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国内外两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走集约式发展道路;有利于扩大进口满足内需,改变粗放型的出口增长模式,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有利于在开放型经济中扩大选择和回旋的余地。我国市场规模大、劳动力丰富和居民储蓄水平高等经济发展的内源型要素十分充裕,坚持以内需为主导、充分有效地利用内部发展要素,是发展经济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如何理解经济比例

经济比例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关系量的对比。它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直接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与规模。从全国来说,有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比例;从一个部门、企业来说,又有一系列的微观经济比例。宏观经济比例主要有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社会产品两大部类生产之间的比例,生产与建设之间的比例,工农业生产与交通运输之间的比例,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比例,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社会商品供应量与居民购买力之间的比例,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比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比例,经济建设和科、教、文、社会福利事业之间的比例,国民经济各地区之间的比例,等等。微观经济比例在工业内部就有冶金、电力、纺织、轻工、电子、机械等行业之间的比例,基础工业与国防工业之间的比例,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比例,等等。在各种经济比例中,最重要、最综合、最概括的是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社会产品两大部类生产之间的比例。

什么是经济结构,衡量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什么

经济结构是经济机体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其基本内容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构成、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观察问题的不同角度,经济结构大致可分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组织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积累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生产力布局结构、价格结构等。每一种既定的经济结构都是在诸多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下形成的,其中影响经济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等。衡量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客观标准主要是:是否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主题;能不能使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是否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能否推动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否使人民从经济增长中普遍得到实惠等。经济结构合理化是个动态过程,不能用永恒不变的标准评价经济结构。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不同的。

经济共振是怎样的经济现象

经济共振是指某一时期因对某种商品需求过于集中,造成市场供求关系失调,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异常经济现象。较长一段时间消费水平大都处于同一层次,市场上反映出的消费结构、消费倾向比较接近,货币流量此一时大量涌向甲商品,彼一时又大量涌向乙商品。企业也受这种“共振”现象影响,市场何种商品紧俏,便一拥而上,形成连锁反应。

经济发展仅是指经济增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