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法家眼中的孙子兵法
6282500000016

第16章 维持

获得实际利益但要出师有名。作为团队领袖要使团队相信自身正义,要使所有人感觉到你在代表天理。绝对正义这种事物是存在的,只是我们能够维持这种状态的时间很短暂,所以要使自己的团队相信领袖是绝对正义,并且要维持到获得成功。

一个国家出兵之后需要维持军事力量,但是维持军事力量意味着不断投入。而国家物资损耗巨大,会造成国家与民众争夺有限资源物资。这种局面继续发展的结果就是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反抗趋势上升。因此要避免这种状况出现,又要维持军事力量的强度,就要减少国内各种损耗,尽可能从攻占区域索取资源。

一支军事力量分为两个部分:人员、武器。然后就是补给,人员补充,食品、物资、武器弹药的补给。补给是为了维持军事力量的实力水平。武器也有两个方面:损耗、升级。通过武器补给来弥补损耗、维持实力,武器升级就是随着时代进步进行工具改进。军事力量的实力最终是通过武器来体现。人类研究战争,为了完成战争行为而发明武器、工具。武器只是一些工具,是为了帮助我们做成事情。比如我们想要在更远距离攻击敌人;想增加武器的杀伤范围与深度;想在短时间内消灭大量敌军;想要减少我方伤亡损耗并最大程度削弱对手军事力量。最终这些思想都需要通过特定工具来实现。

人是根本——人思考战争行为如何进行,发明做事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所以军事力量要通过使用武器来实现目的,士兵会根据所使用的武器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我至今都相信晚清时期如果八国联军使用的武器是大刀长矛、木船远航,那么他们是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军队。圣人讲反求诸己,就是说不要老是抱怨他人,要从我们自身开始寻找原因。要扩展我们的思想范围,见多才会识广,这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所在。工具改进——武器的更新升级已经成为现代军队生存的根本。几千年来战争的目的、行为模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战争中武器在不断演化发展。

维持军事力量必然需要不断补给,从而消耗国内物资。这样会加重民众负担,造成反抗。但国家又需要军事力量,所以要想办法减少国内损耗,尽量取之敌方。通过占领对方区域,使我们获得该区域的资源控制权。如果我们能够将占领区域所获取的资源用以维持军事力量,那么我们就可以实现进一步的扩张。国内的反战压力会逐渐减小,并最终接受战争收益,从而支持战争决策。武器制造生产作为根本要在国内进行,物资补给可以取之敌方区域。

既然已经出兵,就要尽快结束战争、获得利益。一支军事力量的实力需要维持,其根本是人员、武器。补给是为了维持人员、武器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度。如果补给量减少、补给速度延缓,军事力量的实力就会下降。如果进行远距离作战,补给就成为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补给决定军事力量的强弱。在作战范围内就地取材,可以减少补给的运输时间,使军事力量更快恢复到较佳状态。维持军事力量是为了获得胜利、取得利益,战事拖延只会不断增加损耗。军事力量每天都会消耗,所以需要不断补给来维持实力。当我们进行远途作战,延长补给线会增加维持实力的难度,因此不得不就地取材。而对手则会采取焦土策略,就是如果一个区域将要落入敌手,就干脆将整个区域统统烧光,不留下任何可供补给的物资。

战争是残酷的,在争夺利益的过程中百姓永远是牺牲品。而人类社会中永远都会有兵家的位置,兵家本身就是因为争夺利益而生。兵家需要仁爱,但那只是维持军事力量的手段。对于兵家而言,这个世界没有对错,只有选择。身处不同团队,也仅是各为其主。兵家不会消失,因为利益永远存在。只要存在利益,就会出现争夺,为了争夺利益因此需要兵家。

利益——争夺——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