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法家眼中的孙子兵法
6282500000032

第32章 攻与守

根据自身实力采取攻、守的策略。在现有条件下还不可以战胜对手,就要先保持防御。采取防御策略是因为获胜条件尚不具备,所以需要等待。当我们实力充足、战胜对手的条件成熟,就是到了开始进攻的时刻。能够在条件不足的时候保全自身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再进攻是兵家获胜之道。“守、攻”作为两种不同的策略,运用得当都会产生实际效果。“守”的目的是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所以“守”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在那里等着挨打,“守”是暗中蓄力。要在“守”中隐藏自己聚集力量、增强实力的实情。“守”是由于条件不足,所以才不得不做的决定。不是我们喜欢“守”,所以“守”代表下一步是“攻”。“攻”要从很高的层面开始,等到对手发现我们在进攻的时候,我们已经兵临城下。对我们的对手而言大势已去,一切为时已晚。“攻”要靠“势”,需要时机;“守”要隐藏,是为“攻”做准备。当我们实力充足的时候虽然随时都可以进攻,但还要等待时机出现。这个时机就是对手误判出错,一个战胜的机会。时机一到,要迅速行动,才会产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攻与守之间可以相互变化,临界点就在于条件与时机。条件不足、时机未到则守,条件具备、时机已至则攻。

攻与守只是两种选择、两种策略,做出决定的关键在于人。一个人、一名兵家要有获胜的决心。因为你的责任是秩序,要为天下苍生带来福祉。兵家不是追求生灵涂炭,而是要创造未来。所以增强实力、等待时机,进可攻、退可守。保全自己、保存实力,你才会在以后有机会实现理想,保存实力以后才有机会获胜。如果时机未到就贸然行事,大多数情况是失败的命运。如果以后你已经不存在,那么你就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如果你已经不存在,那么你拿什么去实现理想呢?达到目标需要步骤。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终有一天你会感受成功。兵家讲求实际效果,等待不是懦弱,只是因为时机未到。当时机来临的那一刻,兵家是会呼风唤雨、摇撼乾坤。

见识与众人一样,打胜仗而众人都赞同称颂,这样的人不是兵家智者,甚至根本算不上兵家。因为能够举起很轻的物品,不代表力气很大;能够看到日月星辰,不能说是视力很好;听见雷声不算耳音灵敏。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你也能做到,但这并不代表你很优秀,只说明你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兵家讲求实际,是要看到结果、获得利益、达成目标,而不是贪慕虚名。

两军交战是要取胜,必胜思想是主动出击。“先立于不败之地”的思想是被动防御,这两种思想的使用环境有所区别。作为主动出击,兵家作战是追求必胜。因为兵家出兵是不能有差错,战胜的对象是必然会失败的对手。我们之所以会胜,是因为对手早已经在必败的边缘。我们要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当对手误判之后出现失误——必然会失败的时刻,我们抓住机会一击必杀。

获胜的方法很简单,先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最坏的结果仅是我们没有获胜,但是我们也不会被消灭,从而保存自身实力。然后我们等待时机,我们是等到对手出现致命的错误、发展到必败的地步才出手。我们的准备充分与对方的决策失误是获胜条件。因为我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出兵必胜,所以我们才会想办法与对手开战。战与胜之间是有先后顺序。有必胜的条件才可以进行战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很大的获胜概率。不具备获胜条件,先开战然后再想办法求胜,这样操作的结果通常是战败的概率极高。

“守”是积聚力量、时机未到。“攻”是有具备必胜条件,对手必败所以可以出兵。因此战场的胜负是在没有开战之前就已经决定,而不是开战之后在战场上决定。问题在于作战双方当中哪一方更早发觉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