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法家眼中的孙子兵法
6282500000045

第45章 动态战场

军队力量的构成是由“人、武器、补给”三者维持在一定实力水平。而实力水平是以动态存在,并且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我们的策略是要使对方大量消耗自身资源,让其实力水平持续下降。消耗资源包括对手军队中“人、武器、补给物资”三个方面。对手部署完成之后必然是防御充分、补给充足,因此我们要使对手部署的部队不断调动,使其整体防御出现裂痕。在一个具体战场上部署完成之后,调动范围就被确定。调动范围是一支军事力量应变的能力范围。调动部队的距离、调动所需要的时间、物资补给,三者的极限就是应变能力的极限。

任何部署都是充分考虑各个方面,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情是在对手之前部署,先占据战场有利位置,在对手部署的过程中阻止对手部队到达其预定地点。在对手部署完成后,引诱、调动对方部队进入埋伏。消耗对手的补给物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缩短对手维持实力的时间。部队由“人、武器”构成,但是维持一支部队的实力需要不断的进行物资补给,因此物资补给决定部队实力维持的时间长短。当对手部队自身补给不足,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对手将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因为战胜对手将非常简单,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等待时间慢慢流逝,对手物资补给消耗殆尽即可。

调动部队出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手从一开始就会知道,另一种是直到我方部队出现在其面前,对手才发现。我以前讲过“部署决定调动”,对手的调动范围是存在极限距离。就是在某一个位置超出对手的调动范围,那么这个位置就是对手无法防御的地方,我们出兵就是要达到这个位置。这样做就算对手知道我们要去攻击那里,也来不及调动部队到达指定位置。第二种情况是要出其不意,在对手的意料之外。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提前隐藏自己的一部分实力,然后在很关键的时刻才表露出来,才能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进攻必然获胜是因为攻击的位置是对手无法及时防御的地点,防守的位置是对手无力进攻的地方。长距离的调动部队而没有遇到阻碍是因为调动的路径范围内没有对手部队。兵家要使自己的行为充满变化,让对手感觉到我们每一步的行为都存在多种可能性,但是到底是哪一种却很难判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当我们进攻的时候对手会因为不知道我们要进攻的位置而无法及时防御。当我们防守时对手不知道到底应该进攻何处,因为看起来似乎所有地点都是重兵把守。进攻时不留一丝痕迹、不透露任何迹象,让对手无法预知。防守时没有任何信息外漏,看似固若金汤,让对手难以抉择。在战场上谁能够做到这些,就意味着谁将主宰一切。主宰就是决定,具体到主宰对手的一切,就是我们可以决定对手的生死,甚至详细到何时何地。充满变化代表有多种可能性,即出现几个选项,但是在现实当中只有一种是实际发生的情况。那么到底是哪一种?对手遇到一种难以判断的困扰。

战场要求及时并且准确的信息提供。因为我们要投入兵力到一个具体的位置,要决定到底是进攻或者防御的具体战术。知道事情的发展有几种可能性并不是最终结果,这只是分析、决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接下来我们必须判断并且要给出结论。不仅仅是知道有几种变化,而是要知道到底是哪一种结果。是这个还是那个?要有结论。然后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将投入兵力到战场上一些具体的位置去进攻或者防御。

列出选择范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判断,要从众多的选择里面找到对手在实际行为中可能性最大、出现概率最高的那个选项。当信息处理的工作完成之后,就是执行、调动、出击或防守。实际上在列出选项、判断得出结论之后胜负已分。也许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在现实中我们能够实际做到的只会有一个。而对于兵家来说,我们的判断准确与否的代价是许多人的生命。判断的对错、战场的输赢,最终的结果是人世间的生死离别。这也是兵家的命运,因为一些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处理、去应对、去面对选择、去决定未来。

我们进攻而对手无法防御,是因为我们进攻的位置是对手最薄弱的环节。不是对手不想防御而是面对我方进攻,即使对手竭尽全力也无法抵挡。我们调动部队离开而对手无法追赶,不是对手不想追赶而是我们部队移动的速度很快,对手根本追赶不上。或是对手的部队无法离开、超出对手的调动范围。这种思考方式是中国很古老的逻辑概念,叫做“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