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法家眼中的孙子兵法
6282500000009

第9章 兵行诡道(上)

“兵者,诡道也”——“兵行诡道”这个概念我在前面讲过“兵家不是欺骗而是变化”。兵家要使自身充满变化,从而使对手判断失误。在实际行动中我们经常面临抉择,在一个时间阶段内我们必须面对选择、做出决定——要么这样,要么那样。并且我们的对手也是如此,对手必然要根据我们的动作做出反应。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对手发生决策性失误,诱导对手做出错误的选择,进而实施错误的行动,最后通过其自身行为带来的结果将其淘汰出局。那么怎么做到“使对手误判”?真实意图与外在行为不相符。也就是心里想要做什么,表现出来也许是丝毫不感兴趣。这样在对手误判之后,才能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然等待对手误判是防御性做法,近似于我们设局而后等待对方上钩。这种操作方式使我们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好像只有在对手入局之后才能够出击。

“设局”需要推导前因后果、逐步引导,需要智力、需要理解情感,并且要很有耐心。除了被动性策略之外,我们还要有主动性策略、攻击性做法。使用利益诱惑;趁对手局势混乱而占领;对手实力强大要注重防御;对手当前处于强势则要暂时回避,不与对方发生直接冲突;此外还要想办法使对手出错。从情感入手,使对手愤怒、冲动;让对手骄傲、放松警惕。从策略下手,消耗对方物资、士气、体力;分化对方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使其相互对立、冲突。要使对手误判局势做出错误行动,可以设局等待对手上钩,也可以主动出击迫使对方入局。无论哪种方式操作,我们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那么为什么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减少自身损耗,最大程度削弱对方实力。战争是实力对抗,资源消耗、人员伤亡将无法避免。直接军事对抗的结果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因此尽可能减少自身损耗,可以增大我们获胜概率。我们需要集中力量逐步消灭敌对势力,从整体上削弱对手实力、压缩对手生存空间。当对手出现误判之后,我们的行动在其意料之外,这样对手没有充分准备,无法抵抗我们的全力一击。既然实力对抗最终会发生,那么在决定性战役中强化自身实力、弱化对手力量将成为制胜关键。

兵家获胜要根据对手特点想出办法诱导其决策方向,因此才需要使自身行为充满变化。在实际运用中要靠能力与悟性来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交战双方在未战之前胜负已分,只是很少有人能够看透而已。我们讲究“谋定而后动”,就是想清楚之后再做。将双方实力进行分析对比,这样做就是看到整全。如果只了解自己或只看到对方弱点,说明一个人“只看到事物一部分,而没有了解全局信息”。当我们将两个相近的事物进行分析,找出相同部分再进行数量对比,那么大小强弱就会一目了然。这些关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总结的工作都可以在开战之前完成。

提前知道即是前知,而前知是在现实当中可以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