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识人三经——人物志
6312600000012

第12章 英雄第八

自非平淡,能各有名。

英为文昌,雄为武称。

【原文】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物尚有之,况于人乎。故人之文武茂异①,取名于此。文以英为名,武以雄为号。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量和力量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②。若校其分数,则互相须,英得雄分,然后成章,雄得英分,然后成刚。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胆者雄之分,智者英之分。英有聪明,须胆而后成;雄有胆力,须知而后立。

【注释】

①茂异:茂材异样。这里指卓突不群的人材。

②大体:即总体。

【译文】

草类中精秀者称之为英,兽类中卓突不群者称之为雄。人类中优异的文武人才叫做英雄,也就是由此取名而来的。所以,人群中聪明秀出的叫做英,胆力过人的叫做雄。这只是从整体上加以区分的名称,如果仔细考校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品质,两者是难以区分开的。英与雄各自作为两份,然后再各取对方的一份,才能真正造就出英或雄的品质。

【原文】

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①,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智而无胆,不能正言。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勇而无谋,不能立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②,智以谋事之始,明以见事之机。待雄之胆行之。不决则不能行。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非力众不服,非勇难不排。待英之智成之。智以制宜,巧乃可成。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譬金待水而成利功,物得水然后成养功。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③,而不可以处事。智能坐论,而明不见机,何事务之能处。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④,而不可以虑变⑤。明能循常,勇不能行,何应变之能为。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⑥,未可以为先登⑦。力虽绝群,胆雄不决,何先锋之能为。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力能先登,临事无谋,何将帅之能为。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张良英智多,韩信雄胆胜。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制胜于近。雄可以为将。扬威于远。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⑧,高祖、项羽是也。

【注释】

①分:品质、素质。

②见机:洞见事物变化的机理、趋势。

③坐论:坐而论道。这里指脱离实际的空谈。

④循常:按一般的方式办事。

⑤虑变:考虑事物的变化。

⑥力人:力士。

⑦先登:指敢于做马前卒、敢为天下先的人。

⑧长世:做天下之长。这里指能够统治天下。

【译文】

怎样来证明这一道理呢?聪明是“英”的成分,如果缺乏“雄”的胆力,他的理想也就难以实现。胆力是“雄”的成分,如果缺乏“英”的智慧,他的事业就难以成功。所以“英”才是凭借他的聪慧去谋划开创一项事业,凭借他的明达去发现事业成败的关键,凭借“雄”的胆力去付诸实施。“雄”才则是依靠他的威力去慑服大众,依靠他的勇敢去排解危难,最后还要依靠“英”的智慧去成就他的事业。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英”与“雄”才能真正发挥各自的长处。假如一个人的聪慧顺利谋划了一项事业的开创,然而他却不具有明达的智慧去发现事业发展的关键,那么他也只能坐而论道,没有办法讨诸实施。假如一个人的聪慧足以谋划一项事业的开创,他的明达也足以发现事业发展的关键,却没有付诸实施的勇气,那么他也只能按照常规去办事,没有应付突发事变的能力。假如一个人的力量过人,却没有敢做敢为的勇气,那么他也只配做一个大力士,做不了开路的先锋。假如一个人力量过人,又具有敢做敢为的勇气,而他的智慧却不足以决断大事,那么他也只配做一个开路的先锋,做不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必须聪慧足以谋划开创一项事业,明达足以发现事业成败的关键,胆力足以决断大事,这样的人才配称得上“英才”,张良就是这样的人。气力过人,具有敢做敢为的勇气,智慧足以决断大事,这样的人才配得上“雄才”,韩信就是这样的人。由于不同的人身上所具有各种不同品质的成分的多少强弱彼此不同,就以所具有的较多的品质成分来命名,所以才有了“英”与“雄”名称的区别。然而,无论英材还是雄材,都属于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偏至型人材,都是做臣下的材料。英材可以做宰相,雄材可以做将帅。如果一个人身上兼有“英”与“雄”的品质,他就可以做天下之长了。汉高祖、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原文】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以致智,智能役雄,何可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胆烈无前,济江焚粮。而不能听采奇异①,有一范增不用②,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雄既服矣,英又归之。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③。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④。胜在于身,则能胜物。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内无主于中,外物何由入。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无名以接之,智者何由往。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兕虎自成群也。英能得英,不得能雄。鸾凤自相亲也。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⑤。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武以服之,文以绥之,则业隆当年,福流万世。

【注释】

①奇异:奇特不同的建议。

②范增(前277~前204年):项羽谋士。居(今安徽相城)人。被项羽尊为亚父。他多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夺其权力,他忿然离开项羽,途中死去。

③宅有天下:即占有天下,安定天下。

④自胜之数:决定胜负的因素。

⑤役:役使。这里指统御、指挥。

【译文】

然而,英的成分宜多于雄的成分,英的成分是不可以缺少的。如果一个人英的成分少,富于智慧的人就会离他而去。项羽的气魄力量盖世无双,他的聪明也足以能够应付变化了的形势。但是他却不善于听取、采纳奇特不同的建议,身边有一位高超的谋士范增,却不能予以重用,因此,陈平之流的人才都逃跑归顺了汉高祖。汉高祖身上英的成分居多,所以群雄敬服他,英材归顺他,他充分发挥了英与雄两种才能的优势,所以能够吞并秦朝力量,又击破楚王项羽,占有了天下。这样看来,英和雄成分的多少,是决定胜负的自身条件。只具有英的成分而不具有雄的成分,雄材就不会敬服他;只具有雄的成分而不具英的成分,富于智慧的人就不会归顺他。所以说雄才能够得到雄材,却得不到英材;英才能够得到英材,却得不到雄材。只有一人兼有英与雄的双重品质,才能够统御英材和雄材。能够统御英和雄两种人材,才能够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