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
6313700000001

第1章 序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不负众望,江南药王”,这些妇孺皆知的广告语反映了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声名之隆,或许诸君有所不知,他只不过是创办人胡雪岩(1823~1885年,名光墉)当年宏大事业中极小的一部分。

作为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商界名人,甚有“中国工业之父”美誉,胡雪岩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命运:太平天国兴起,他适逢乱世风云,通过夤缘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资助王有龄,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赌而赌之,结果王有龄成为他实现梦想的阶梯;洋务运动展开,他延洋匠、引设备,睁眼看世界,颇有功绩;左宗棠出关西征,平定新疆叛乱,他筹洋款、供粮械、克济军需,功匠前敌。结果是朝中有人好做事,左宗棠使他的事业如日中天。胡雪岩倚靠官方这棵大树,开设钱庄、当铺,广揽财富。周旋于政府势力、漕帮首领、外商买办之间,可谓八面玲珑,手腕奇高,其慧眼识人,用人之术,商战韬略,可谓空前绝后,博大精深。他以突破自身的非凡造诣营造了一生不朽的勋业,从一介贫民一跃成为富可敌国、显赫一时的“红项商人”。此后他斡旋于红顶子、洋买办、生意经之间,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以博爱为宗旨开设了国药号“庆余堂”,广施丹药接济世人,乃至军旅,得获“仁义商神”美誉。最后,他外受洋商联合排挤、内遭权贵投井下石,终至落拓。为了胡氏子孙能东山再起,在商海立于不败之地,胡雪岩涉洋过海,隐居日本,回首他一生的事业成败,写下了《胡氏商典》,被日本学者水谷先生无意中得到,视为奇书,方才得以传世。水谷先生取胡氏之长,汲取精华,结合现代推销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极富操作性的整理,使其极具现实价值,作为实用推销教材和培训学校的专用教材,风靡整个日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历史角度看,胡雪岩终究不失为近代有代表性的一个商人。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他的声誉流传甚广,在二战后,数十年间,不仅迅速地医治了因战争而留下的创伤,而且在经济上还获得超人意料的腾飞,一跃而成为国际舞台上经济和文化的强国,其中的原因与经验,的确很值得我们回味思考。之所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是“以人为中心”、“和谐高于一切”的《胡氏商典》精华被成功地融入日本商业社会,在国内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商业偶像。

诚然,胡雪岩身上存在着旧式商人常有的巴结权贵、骄矜浮躁、奢靡享乐等致命弱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将他打入冷宫。相反,鉴其兴衰沉浮,察其长短优劣,正可使当代商家引以为戒。

有感于此,笔者才积已揭文献,拨小说语言,采众家所长,阐述胡雪岩纵横商海韬略。在商潮汹涌的当今社会,本书提供给人们的不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更是一种实用的方略和工具。

编者

2000年9月于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