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
6313700000007

第7章 出身贫寒 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突破(6)

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靠自己才是真的,人缘也是靠自己,自己是个半吊子,哪里来的朋友?

既然是一家人,无话不可谈,如果你哪里为难,不妨实说,大家商量。你们的难处就是我们的难处,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人家。

我再说一句,这件事一定要你们这方面能做才做,如有勉强,我们宁愿另想别法。江湖上行走,不能做害好朋友的行当。

王有龄回想此行的种种,无一事不是顺利得出乎意料之外,因而心里不免困惑,一个人到底是靠本事,还是靠运气?照胡雪岩的情形来说,完全是靠本事,想想自己的今天,似乎靠运气。

这话也不对!他在想,胡雪岩本事通天,如果没有自己,此刻自是依然潦倒,怀才不遇的人,车载斗量,看来他也要靠运气。

至于自己呢?如果不是从小习于吏事,以及这一趟从京师南下,好好看了些经世之学的名着,为黄宗汉所赏识,那么即使有天大的面子,也不过派上个能够捞几个钱的差使,黄宗汉决不会把漕米海运的重任,托付给自己。照此一说,还是要有本事。

有本事还要有机会,机会就是运气。想到这里,王有龄的困惑消失了,一个人要发达,即要本事,也要运气。李广不侯,是有本事没有运气,运气来了,没有本事,不过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由于这个了解,王有龄觉得用人的方法要变一变,应该恩威并施,特别是对胡雪岩,在感情以外,再加上权术、笼络之道,无微不至。

龄公,你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今天我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

人手不够是顶苦恼的事。从今天起,你也要留意,多找好帮手。像现在这样,好比有饭吃不下,你想可惜不可惜。

俗语道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是在家亦靠朋友,所以不能不为朋友着想。

我劝你在生意上周旋,不光是为我,也是为你自己。你最多拆我两次烂污,第一次我原谅你,第二次对不起,要请你卷铺盖了,如果烂污拆得太过,连我都收不了场,那时候该杀该剐,也是你去。不过你要晓得,也有人连一次烂污都不准人拆的,只要有这么一次,你就吃不开了。

有才干的人,总是有脾气的,不过脾气不会在家里发,在家里像只老虎,在外头像只“煨灶猫”,这种人是最没出息的人。

说句实话,我别的长处没有,第一,自觉从未做过对不起朋友的事;第二,事情轻重出入,我极清楚。

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要人照应。皇帝要太监,老爷要跟班,只有叫化子不要人照应,这个比方也不大恰当,不过做生意一定要伙计。将来的市面,要撑得其大无比,没有人照应,赤手空拳,天大的本事也无用。

一个人不能光靠运气,运气一时,总要自己上进。

人生在世,不为利,就为名。做生意也是一样,冒险值得不值得,就看你两样当中能不能占一样。

这几年是一重劫运,惊天动地的日子。我不相信在劫难逃这句话,只觉得一个人要出头,就在这个当口。人生在世,吃饱穿暖,糊里糊涂过一生,到闭眼的那一刻,想想当初,说不定会懊悔到这世界上来一遭,这就没啥意思了。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总要做件把别人做不到的事,生前死后,有人提起,翘一翘大拇指,说一声“某人有种”,这才是不辱没爹娘。

一个人不怕一万,独怕万一。人心险恶,一步都错走不得。我平日做人,极为小心,不愿得罪人,但难免遭妒,有人暗中算计,亦未可知。

他的铁定不变的宗旨,是杭州的一句俗语:“花花轿儿人抬人”这个宗旨,为他造成了今天的地位,以后自然还是奉行不渝。

有钱没有用,要有人,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敬重懂的人,用的人没本事不妨,只要把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

要弄个舒舒服服的大地方,养班吃闲饭的人,三年不做事,不要紧,一件事就值得养他三年。

身后的名气我不要,我只要生前有名,有一天我阜康的招牌,到处看得见,那就不白活一世了。

仅有志向,不能识人、用人,此之谓“志大才疏”,像那样的人,生来就苦恼!

不得志的时候,自觉埋没英才,满腹牢骚,倘或机缘凑巧,大得其发,却又变坏!

这个道理,就叫“爬得高,跌得重”!他爬上去是靠机会,或者别的人有意把他捧了上去的,捧上了台,要能守得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一摔摔下来,就不送命,也跌得鼻青脸肿。所以这种志大才疏的人,怎么样也是苦恼!

稽诸史实,有许多草莽英雄,因缘巧合,成王称帝,到头来一场春梦,性命不保,说起来大都是吃了这四个字的亏。

我顺便有句话叫你先有数,我做事是要“抢”的,可以十天半个月没事,有起事来,说做就做。再说句不近情理的话,有时候让你回家说一声的工夫都没有。当然,你家里我会照应,天大的难处,都在我身上办妥。凡是我派出去办事的人,说句文绉绉的话:决无后顾之忧。

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限,就算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全靠同舟共济,说起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事当自己的事,没有朋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还是没有办法。

为人总要通情达理。三纲五常,总也要合道理,才有用处。我最讨厌那些伪道学,或者不明事理的说法,什么“君要臣死,不能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你倒想想看,忠臣死了,哪个替皇帝办事?儿子死了,这一家断宗绝代,孝心又在哪里?

我听说大书的说“三国”,桃园结义,刘关张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话就不通!如果讲义气的好朋友,死了一个,别的都跟着他一起去死,这世界上,不就没有君子,只剩小人了?

什么事,一颗心假不了,有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人人都会上他的当,其实到头来原形毕露,自己毁了自己。一个人值不值钱,就看他自己说的话算不算数。

这个人够味道就在这种地方,明明帮你的忙,还要叫你心里舒坦。

靠山都是假的,本事跟朋友才是真的。有本事,有朋友自然寻得着靠山。

用人之道,不拘一格,能因时因地制宜,就是用人的诀窍。

做人总要讲宗旨,更要讲信用,说一句算一句。

面子就是招牌,面子保得住,招牌就可以不倒,这是一句总诀。

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但不输,吃过、用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你看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起来。

你看了人再用,不要光看人家的面子,人用得不好,受害的是自己。

因此,只要有私心的档手,一到动了自立门户的念头,就必然损人以利己,侵蚀到东家的利益,即便是东家所一手培植出来的,亦不会觉得自己忘恩负义,因为他替东家赚过钱,自以为已经报答过了。

7.借米下锅,创阜康钱庄

钱庄,又称银号、钱铺,上海和江南、华中一带都称钱庄,故可以钱庄概称之。

钱庄起源于银钱兑换业,这一点和西欧的银行相同。在中国,最早是银两和铜钱的兑换,后来则主要是银元和银两的兑换。从某种意义上讲,钱庄可算做是明清时期中国的一个小小的经济细胞。

上海的钱庄,传说是由绍兴人所开煤炭店兼营货币存放而来,故有“钱米店”、“钱布店”之称,即米、布店兼营兑换。福州的钱庄是在1844年开埠后,随着茶叶贸易发展起来的。宁波钱庄则主要由国内贸易发展所致。长江口岸中,原以苏州的钱庄发展最早,后来发展到镇江、杭州、南京、汉口等地。此外还有天津、长沙等地。北京是票号势力中心,钱庄因票号而发展。

在1840年以前,钱庄没有股份公司的组织,都是独资或合伙经营,而以合伙者为多,出资人对企业负无限责任。因为钱庄的信誉决定于出资人的财产,出资人常另以一笔钱存人钱庄,称为附本或护本。还有的出资人在其他信誉较好的钱庄存入一笔定期存款,以示本人财力,兼有保证之意。

钱庄一般都有自己的同业组织,叫做钱庄同业公会,它不仅是联络感情、谋求共同利益的团体,而且有其实际的业务,如票据交换,议定拆息和银洋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