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执掌天下
6347000001011

第1011章 重臣会聚

面对着刘禅宣泄而来的怒火,董和除了承受之外,心里也感觉非常恼火,这个全琮年纪轻轻就成为军事方面的最高统帅,是不是会因此变得日益骄狂了。所以,才会因此犯下如此点击的错误呢?

董和这次却是是真的生气,感觉自己心里都容忍不下这口气,这个全琮接下来必须要给予他以必要的惩处了。否则的话,他董和这个大司马将来只怕会被他给害死!这个混账全琮!

但是恼火归恼火,事情总是要做,工作总归要完成。

所以,董和随即安抚刘禅说道:“陛下,如今事情已经闹到了这样的地步,全琮也已经犯下了无法弥补的过错,现在生气恼火已经于事无补,咱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拟定出相关的应对之策。”

刘禅看了看董和。董和身着一身黑色的官服,头戴冠帽,神色之间显得有些憔悴,不止两鬓,头上的头发都已经斑白。他的身体一向不是很好,要不是由于蜀汉的医学水平直线上升,他也不可能活到现在这把年纪。

刘禅看着董和有些不忍,便叹了口气,点点头,说道:“爱卿,这次全琮犯下的错误虽然看似很小,但是谁也想不到影响会在一夕之间变得如此之大。再者,隐瞒不报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够姑息养奸的,否则的话,日后必然会有人跟着效仿。所以,在重新拟定出来新的对策之前,我想要先行制定出对全琮的惩处,你觉得如何?”

董和心里在来见刘禅之前,肯定对此已经有思索过了。毕竟,全琮是下辖的统帅之一,想要不想都不可能。

但是,董和却开口说道:“陛下,此事可否等到日后在做商议呢?”

刘禅眉头上挑,身子也一下子挺直,显然对于董和的回答有所不满,问道:“这又是为何,你且说个清楚明白。”

董和回答道:“陛下,前朝对于这样的事情是有镜鉴的。当年孝武皇帝在位,征和三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氂密谋推立李夫人(李广利之妹妹)之子刘髆为太子,后事发,刘屈氂被腰斩,李广利妻子被下狱。李广利因为害怕被治罪,只好率军投降匈奴。”

应该说,董和心里对于全琮的兵权有所顾虑。全琮虽然不同于李广利那样依靠汉武帝的宠姬妹妹上位的庸人,但是全琮的身份无论在东吴时代还是在现在的蜀汉时代,都非常尊贵。这样的一个少年得志之人,加上近年来皇帝陛下对他的恩宠日隆,一再给他委任以重任,可能使得他的心性变得有所骄傲了。

这样的一个人物,此时具有跟当年李广利非常相似的情况,都是统帅大军在千里之外对外国进行作战。

所以,一旦陛下这时候在江陵城忽然下令要严惩全琮,甚至于遥空要将之解职掉,全琮的心里是否愿意承受这样的结果呢?

到时候,最好的结果就是全琮乖乖接受惩罚,回到江东或者江陵城接受惩处。

但是最坏的情况,则必然是蜀汉方面所承受不起的结果:全琮如同李广利一样,率军向外国投降,这种事情他先前已经干过一次。可见,他不是个没有勇气和强大决心的人,手段也是够狠。

要么,全琮则干脆率领军队在林邑国自立为王。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其实也是存在的。如今的林邑国境内局面一片混乱。要算全琮手里的军队的战斗力最为强悍,其中不仅有强大的舰队,而且还有足够的陆战部队。估计到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奈何得了他。

经过董和的这番提醒之后,刘禅心里对于董和的话的深意,也是想的个七七八八了。

他的心里了却忍不住在感叹,想不到他刘禅也有忌惮麾下的将军因为佣兵太多,而对此产生忌惮的一天!

刘禅无论在何时,其实一向非常自觉地限制军队的权力。但是他因为对发展海外贸易,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实在是太过热衷,以至于不断对水军方面给予最大关注,而全琮这个水军大都督,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觉之间,被刘禅给赋予了极大的权力。

这点,刘禅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他犯下了疏失,以至于从目前的蜀汉官场来看,还真的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手里掌握的军事力量,能够超过全琮的。全琮已经俨然成为了,蜀汉军里面,掌握有最强大军队的人。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连全琮的直属上司大司马董和,如今一听到刘禅要向全琮治罪的时候,首先做出来的第一个反应,赫然就是劝阻!

事实胜于雄辩。在如今全琮手里掌握的实力面前,当然不可能强大过刘禅,但是一旦因为刘禅自己强行对全琮发起惩戒的话,那么让全琮做出过激性反应的概率肯定是存在。刘禅深知自己绝对不愿意承受那样的损失,蜀汉更是会因此削弱大量的国力。

所以,刘禅这时候忽然被全琮给逼到了悬崖上面:不忍,就要让国家承受大的风险;暂时忍耐,对于国家似乎比较有利,但是对自己和大司马府的威望显然会有所打击。

刘禅忍不住摆摆手,终究还是在现实状况面前选择了妥协。

其实,他这些年来,所做出的各种互相妥协还少吗?向秣陵的居民进行各种妥协,然后就是江东的全境局面和山越人妥协,才换来了江东境内的最终安定局面;向成都的大丞相府互相妥协,向尚书台互相妥协,向大司马府互相妥协,才能够有蜀汉的各种政策和北伐乃至于海外出征的决策的做出……

刘禅这才向董和说道:“罢了,全琮的事情暂且搁置一下,大司马府以你大司马飞名义向全琮本人下书,先以严辞训斥一番吧。如果我们若是连这点都不做的话,那么可就要威严尽失,被天下人看笑话,也会助长别的军队主将的气焰。然后,我们这边再开始对林邑国的新的对策,进行商议吧。”

董和很欣慰刘禅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皇权在这个时代虽然是绝对至高无上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任何决定。其实,皇帝才是最不自由的人。皇帝陛下对此显然自己的心里非常清楚,所以能够忍耐一时之气。这才是明君的上佳表现。

董和当即领命而出,回到了大司马府之后果然立刻命人草拟了一份措辞很严厉的文书,下发向全琮那里。

第二天的时候,刘禅经过一夜的思索之后,紧急召见了大司马董和、尚书令法正、度支尚书刘巴,兵曹尚书诸葛瑾四人,一起参与商议接下来如何应对林邑国情况。

刘禅首先询问刘巴道:“尚书大人,全琮等人的军队,若是想要继续进行海外远征,以目前的状况,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彻底征服林邑国,只怕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我这里不要求你给出精确的数据,但是需要你稍微评估一下,我们大汉现在的财政,是否足以支撑得起他们在林邑国停留半年到一年的作战。”

刘巴闻言,顿时就瞪大了双目,不可思议地看向了刘禅,可能是因为心情激动,差点一下子从座位上面跳起来。毕竟他是一个很不擅长掩盖自己心情的人物。

刘巴想都不想,就立刻说道:“陛下,这当然是可以承受得起的事情。毕竟,我们大汉为了将来要再度展开的北伐行动,一直在不断积聚钱粮!但是若是将之消耗在一个遥远的林邑国,你觉得引发的各种后果,我们将来可以承受得起吗?而且,前些日子,陛下从成都召见了丞相,双方和大司马府所商议的一切措施,必然要走向流产。”

这果然又是一个严酷的事实啊!

刘禅摆摆手,说道:“我明白了。将国家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钱粮浪费在一个小小的林邑国身上,确实是非常之不值得。而且,到时候我军若是忽然爆发与曹魏之间的大型战争的话,则很可能导致我国经济的崩溃。”

刘禅转而询问诸葛瑾,道:“兵曹卿,你们可否有跟大司马府商议过,我们的军队若是要继续坚持在林邑国境内作战,其所需要的最低兵力配置的数量呢?”

诸葛瑾回答道:“陛下,向前全琮都督水陆并进所统帅的部队,乃是按照高于最低需要给配置的。如今从汇集上来的林邑国的情报来看,林邑国境内的敌军的抵抗势力已经被被严重削弱。我军在林邑国接下来要面临的最严峻的任务,无非有两个:第一,请教范熊的残余抵抗军队;第二,镇压将来可能爆发的大规模叛乱。”

刘禅点点头,诸葛瑾确实是将话说到了点子上了,示意让继续说下去。

诸葛瑾继续说道:“所以,根据实际需要,我方确实已经可以从林邑国撤退出部分军队。像全琮都督的那支水军陆战队,陛下的本意本来就是为了练兵,现在完全可以命令他们撤退。但是问题是,水军陆战队要撤退,就要有舰队的运载。此时若是要全都督的舰队也一并撤军,却又是不合适的。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所以,臣下建议,若是真要撤军,可以命令尤突将军的山越部队先撤军。”

刘禅点点头,说道:“卿所言很有道理。”随即看向下首的诸葛乔方向。诸葛乔点点头,表示他的手下已经将诸葛瑾的话的要点记录下来。

然后,刘禅说道:“关于撤军的事情,我是有所想法的,可以授命全琮等人的军队,继续停留在林邑国境内继续作战个一二个月的时间,看看他们作战的效果如何。如果效果太差的话,则可以将全琮的舰队全部撤退,只留下所有陆战部队即可。大家觉得如何?”

法正说道:“如今仓促撤退大量的部队,显然并不是很合适。陛下的法子可行。”

董和点点头,说道:“臣下这边可以继续给全琮等人的军队发出命令,让他们接下来要加快行动的速度,并且及时向江陵城报告情况。”

刘禅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诸位,撤军其实乃是题中之义。你们应该也知道,我已经将宗预派往了林邑国,但是他的任务乃是去出使扶南国。如今全琮的违反军纪的事情,导致宗预的任务面临很大危险。大家接下来有必要对宗预的任务作出结论。”

法正说道:“从宗预送来的消息来看,其实连他也无法确定,那支隐藏在占城外海的扶南国舰队,究竟是否得到了他们的国主的旨意。”

刘禅点点头,觉得法正的看法有独到之处。

董和接着说道:“尚书令大人的话是有道理的。全琮一下子做出了扶南国已经跟我大汉为敌的结论,其实未免有些太过危言耸听。所以,陛下可以让交州刺史步骘大人,先行向扶南国了解清楚情况之后,再让宗预大人判断他是否能够出使扶南国,而不至于对自己的人身产生危害。”

刘禅点点头,说道:“大司马此举乃是中庸之举。一方面可以保护宗预的安全,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时间,就把决定权下放给了宗预,是吗?”

董和一拱手,说道:“正是如此。而且,步骘大人主政交州多年,对交州周边的情况比任何人都要熟悉。”

于是,刘禅扭头对诸葛恪说道:“等到朝议结束之后,你便拟定一份此事的最新命令,送到尚书台去。”

诸葛乔立刻领命。在如今连尚书台三个最高官员都在场的情况通过的事项,再送往尚书台,只不过是在走走形式而已。

这时候,兵曹诸葛瑾说道:“陛下,我军若是真的要坚持停留在林邑国作战的话,那么是否真的有意要将之纳入我大汉的版图呢?”

这是一个绝对让刘禅感觉困扰的问题。

本来这个林邑国在秦汉时代,就是大汉的疆域,但是每个民族都有想要自己独立的倾向性,导致他们总是发动叛乱而独立。当年的东汉马援在帝国境内发挥的巨大作用,大概也是在镇压各种民族叛乱上面了吧。

如今,林邑国独立的观念,早就已经深入了林邑国人的心里。所以,刘禅这边总是在不断强调,一旦大军撤退,林邑国内必然会发生大规模武装叛乱的应对之策。

诸葛瑾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刘禅只好说道:“兵曹卿,不是我不给你立刻解答,而是这件事情只怕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是没有结论的。我们只有静观其变吧。”

于是,这场关于林邑国未来军事走向的会议,在接下来又商议了接近两个时辰才结束,也终于是确定了各种应对的方案。

不过,随着全琮自己制定的新的应对之策的到来,却是小小地打乱了朝中重臣们辛苦拟定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