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执掌天下
6347000000879

第879章 镇军军师

刘禅这边军队的建立了功勋之人,全部封赏完毕之后,刘禅首先就召见了石广元。

石广元其实如同马良一样,也是没有进入了那份名单里面的。这其中的原因,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刘禅早就已经特别为他向大司马府衙和丞相府请命了。

这里的请命,当然不可能再像上次在汉中打仗了之后那样,石广元拿了自己该得的赏赐之后,又要就此脱身而去,继续回到他的医国院的经院去“作威作福”了。

其实,石广元现在即使回到经院去的话,那里也已经没有他的院长的位置可做。经院的院长的位置,早就在石广元出益州到达襄阳城之前,就已经给了刘禅的师兄王蒙了。这倒是有种过期不候的意思,很是跟官场上面的惯例一致。

一旦某个部门的首长,因为某种意外的事件而被冤枉后解职了,那么官府当然就要立刻任命一个新的首长,出面主持相应部门的运作。但是若是被冤枉者事后被证明是无辜的,由于他原本的位置已经是有人顶替,所以一般就是再也无法回归到了原来的那个位置。

当然,天朝历史上所谓的官复原职似乎才是正理,但是那样做的后遗症很多,乃是政治生态不成熟的表现。

这个事情,促使刘禅在日后进行官府改制的时候,将之正式确定为了一个惯例,用来保证官府机构能够一直保证顺利地运行,而不是因为某个首长的突然出事,而导致机构无法运行。

事实证明,刘禅身边可以利用起来,被他用作实验的地方是如此之多。

话说回来,即使石广元这次还要向以前那样,等到事情干完了之后,又想要再次撒手不管,自己去逍遥快活了,以刘禅如今的权势而言,也是不可能再次放手了。

正是需要收服人心的时候,刘禅总不可能让天下人觉得,他这个人是如此地刻薄寡恩,连自己的授业恩师,在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之后,居然就这样被他“赶走”了。

只要是有心人的话,确实是非常容易将石广元的自愿行为,进行扭曲过去。而且石广元本人做出这样的自愿决定,在普通的民众的普遍思维里面,那是很不可能的。于是,有色眼镜随即被戴上,看向了刘禅那边的时候,那就什么事情都是变味了。

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之下,刘禅之前就一直在跟石广元一起,共同商议他们要如何将这件事情处理地圆满,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刘禅和石广元两人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

应该说,这对师徒之间的关系,还真是的够奇怪,或者说是真够开诚布公,居然连这样的事情,都可以拿出来明说。一般而言,向刘禅那样的人,就应该学他老爹刘备的一向做派,亲自找到石广元,在他的面前痛哭流涕一番,然后再晓之以大义哀求他能够留下来,继续帮助他,继续为蜀汉的未来服务。

如此一来的话,像石广元那样的脑子存有大量忠君爱国思想的人,加之不可能下了主君的面子,最终总是一定会不得不“上钩”,落入了算计,只好继续留下来效死命。历史上这样干过的政治家,案例还真的是蛮多的。

但是刘禅就是刘禅,他不是一般的猥琐政客,至少他还是追求光明而非是权谋。而石广元就是石广元,真的是个非常有性格的文士,居然真的就跟刘禅一道商议起来了此事。

两人在秘密商议了过后,终究还是被他们给找到一个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

这个办法,最终还是让石广元最终留在了官场里面,但是却是处于一个比较超脱的地位。

是这样的,刘禅故技重施,如同当时给于赵风特别的嘉奖的那样,单独为石广元向成都上书请封。

里面的内容是,请成都能够将石广元一直以来在军队里面,所担任的镇军军师的职位正式确定下来,使之成为一个拥有明确职权的职位。当然,鉴于石广元这一年多一来立下了显赫的战功,特别是在跟孙皎的军队作战的时候,所立下的功劳,这个镇军军师的品秩是不能够被降低的,继续维持在跟四镇将军对等的水平上面,而且也要求给于封侯。

这样一来,石广元也就正式投入了蜀汉的官场之中,名位被正式确定了下来。

这是刘禅想要的方面。但是,刘禅既然敢跟石广元开诚布公,就知道他跟石广元之间的感情,不会因为这些烂事而受到伤害,所以他还是需要给于石广元以一定的补偿,这样才是刘禅所追求的公平,否则他就没有必要跟石广元开诚布公了。

所以,这个相应的补偿,也就是来自于镇军军师所被授予的职权上面。因为这个职位的称号,一方面是“镇军”,另一方面还是“军师”,跟诸葛亮当时出任的军师中郎将有些相似。所以,这点就足以让它的职权的定位变得比较模糊,可以用来打些擦边球。

所以,刘禅就向成都的左将军府(这个时候,刘备当然还没有称帝)建言,镇军军师的职权不应该从事执掌军权,或者给某个军事统帅充任军师以参赞军务。当然,这其中刘禅也特别强调了一点,他也不可能让镇军军师得到太大的强化,使之成为君王的直属的御用军师,直接对君王负责。

在刘禅看来,唯有尚书台那样的机构,才能够有资格直接对君王负责,镇军军师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镇军军师这个职位的设定,如此一来就脱去了其大部分军师的色彩。

刘禅随即就可以从镇军方面来下手,开始设置其大部分的职权。建议可以让镇军军师从事以下几个职能:

第一个职能,对军队里面的士卒进行教化。应该说,以前的所谓教化,可能没有如同现在这样浓厚的文化色彩在其中,很大程度上面是将“教化”定义为推广教育。

也就是说,镇军军师的第一个指责,就是要在军队里面向士卒们推行教育。说白一点,对不识字的士卒,要进行扫盲;对于有些学问的,要进行再深造。

应该说,这点对于刘禅而言,是一直一来都非常想要做,但是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去做的事情。

军队这种东西,作为一种庞大的暴力组织,本来是没有必要存在的,毕竟它的存在本身不仅对于外国,就是对于本国的国民而言,都是随时充满了危险性的东西。但是由于国防的需要,又不得不使之存在。

而当一群文盲充斥了军队的成员时候,军队就极其容易变成一支野蛮的军队,变得容易失去纪律性。士卒个人自己的心里,也更加不可能产生出属于自己应该有的个人理念,以用来对善恶的观念做出判断。

所以,军队的士卒,必须受到教育,而且还是必须要成为拥有个人理念的一群人组成的军队。这样的话,一旦有人想要利用军队对国家进行专权,或者想要对国民展开血腥镇压的时候,士卒们才会知道这样是违背个人的理念,是一种邪恶行径,自己是应该拒绝执行的。

这样的一支军队,其对国家可能构成的危害性,才可能被大大降低了。

镇军军师的第二个职能:对士卒进行专业性培训。

军队的士卒总归有一天是要回去自己的家乡,展开新的生活的。那么,他回去之后,就需要有一定的生活技能,否则就可能如同让他们迫于生活,而不得不从军人转变为从事抢劫的盗匪。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也经常出现,特别是清末的时候,很多的地方团练军被解散,结果很多人背叛开始拿起刀枪从事抢劫或者走私。

所以,事先给于士卒必要的技能培训总归是好的。

甚至于如果可以的话,刘禅很愿意学一学太平洋对方的那个米国,在二战之后为大量的退伍士兵,提供了大量的大学教育名额。使得一群浑身血腥的蛮汉,变成了国家需要的各种优秀的高等人才,成为人才强国的典范案例。其影响,可能直至永远,一代人一代人地互相影响下去。

第三个职能:为军队创设相关教育机构,用来培养各种各样的军事专业人才。

石广元确实是有这方面的天赋。医国院的经院在他的手里,一直都运行地非常之顺畅。加之,石广元个人兵法修养很是深厚,建立军事院校的话,除了资金问题之外,其他方面倒是就比较容易解决的了。

所以,从以上的三个职能来看,镇军军师所维系的作用,从国家层面直到军队里面的每个士卒,乃至于还关系到军事人才的培养都有重大的干系,使得它成为了蜀汉军队里面当之无愧的“教育总长”。

石广元本身对于刘禅的这个对镇军军师职能的创新性射击,感觉还是非常满意的,没有理由不同意。

而左将军府对此还是有些保留性的意见的,毕竟考虑到现在的军队里面的士卒,绝大多数都是文盲,想要对他们进行扫盲,其实是一件非常繁重的任务,而且资金耗费很大,也是需要仔细斟酌的地方。

不过,在刘禅个人的努力争取和说服之下,在刘备登基之后,终究还是得到了同意的回复。并且授权石广元,自行筹组相应的结构,自行征调相应的各种属官。

而且,成都也给镇军军师选定的驻地:江陵城。

那里现在可以说是位于连接益州和江东的中心,加之又是水陆枢纽,确实很适合镇军军师进驻的。

于是,刘禅立刻写信给在江陵城的马良和潘浚两人,请他们在初期的时候,可以协助一下石广元。而刘禅这边,也开始在江东征调一些年轻的学子,准备让他们进入石广元的机构历练。

毕竟,石广元的镇军军师首先要做的,不是设立军事院校,而是先从基层做起,把士卒中的文盲先扫除了再说。

所以,其实在成都的封赏到达秣陵城的时候,石广元已经开始启程,带着一些江东的学子准备到江陵城去赴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