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财色无双
637600000121

第121章 吏部尚书 (2)

路过城中心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阵欢呼生,让正在沉思中的赵晋不由精神一震,不由问道:“两位大哥,今日可有什么节日?”

两人一愣,这个问题真是有些古怪啊,迷惑的说道:“嗯!今天没有什么节日啊!”

“那为何那边传来阵阵的欢呼声?”赵晋大手一挥,指向了大街边上一座很大的建筑物说道。

李代一看,顿时便笑了,嘿嘿道:“赵兄弟真不知道这个是么东西?”

“不知道!”赵晋也是丈二金刚的,完全不着就里。

“赵兄弟你仔细瞧瞧那门楣上面写着什么?”李代道。

赵晋定神一看,却见那高大的门楣上赫然写着几个鎏金大字“扬州蹴鞠馆”赵晋顿时便明白是怎么回事,在自己的前世,蹴鞠,又叫做足球!说道这个,赵晋可就熟悉得很了!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庸”,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轻“武功”。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对抗性比赛逐步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蹴鞠这一项体育运动,到了宋朝达到了顶峰,也开始向世界范围内传播。

施耐庵的《水浒全传》中,写了一个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高俅。小说虽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实。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

高俅因踢球而发迹,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件事:一是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是喜爱踢球的,有些人本身爱踢球,有些人爱看踢球。宋徽宗赵佶是个足球迷,他看了宫女踢足球后写诗道:“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文献通考》介绍:“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