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财色无双
637600000566

第566章 封爵 (1)

这一日,临安便落到了赵晋的手中,八万守军投降一半多!

消息再次传到扬州总部,见赵晋忽然冒出这么多的力量,扬州那边便一下子慌了神,开始准备了决战!

就在这个时候,赵晋的封赏也到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枢密院铁骑参将赵晋,评判中,劳苦功高,特奉为一等伯爵!黑牛山要塞方圆二百里,为赵晋之封地!……”

关于我国古代的爵位体系,历朝历代,略有不同,却又大相径庭!

在先秦,夏商时期,按《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春秋战国时期,天子不存,乃是诸侯大战的时期,所以爵位的体系,并不明显,直到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爵位体制再次兴盛起来。

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上造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只高于公士。《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也。”此爵仅高于无爵,仍须服役。

簪袅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三级,高于上造,仍须服役。公元前186年汉代的《田律》和《户律》规定受田数额为簪袅3顷(300亩),簪袅3宅(宅地的标准是以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出土秦代竹简表明: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因爵位不同而不同。簪袅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不更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四级,不更者,即可免充更卒(轮流服役的兵卒)之意,其他之役,仍须照服。

大夫: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