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食用菌栽培技术
6406200000009

第9章 香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香菇[Lentinus edodes]在微生物分类学中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香菇肉肥质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干香菇中含蛋白质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VB10.07克,VB21.13毫克,维生素D原260毫克等,香菇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七种氨基酸。因此香菇不仅营养丰富,食之味美,同时香菇也是一种药用菌,它具有抗肿瘤,降低血脂,抗病毒等功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香菇的国家,1975年,上海食用菌研究所成功获得利用木屑菌砖栽培香菇技术,80年代初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从此香菇的人工栽培及生物效率显著提高,是我国香菇生产技术的一次飞跃,近年来,福建古田菇农在学习菌砖栽培的基础上,选用新的菌株,利用塑料袋栽培香菇,使香菇产量大幅度增长,从而使香菇生产技术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如今,我国是世界产香菇大国,总产量居世界之首,除我国外,日本、韩国、荷兰等国也有一定的香菇生产量。

香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菌盖圆形,通常菌盖直径5—8cm,表面茶褐色,带有深色磷片。幼小时边缘内卷有棉毛,菌盖下面有菌膜,后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环。菌褶初为白色,弯生,生长后期变成红褐色。菌柄中生或偏生,菌环上部分菌柄为白色,菌环下部菌柄为褐色,柄长3—6cm,柄粗1—1.5cm。

随着生产香菇的菇木资源日益短缺和保护树木及森林的需要,近年来,用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等代料培育香菇发展迅速,其生产周期短,发菌快,生物效率高,取材方便,前景广阔。栽培季节,北方地区以每年的春、秋、冬出菇为宜,可采用温室出菇。

二、生活条件

(一)温度:香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8—32℃,最适宜温度24—27℃,温度低于8℃或高于32℃时菌丝体生长不良,甚至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温度8—24℃,最适温度为15℃左右,低温和变温刺激,有利于子实体产生,在恒温或温差不大的条件下,不易形成香菇原基,昼夜温差达±10℃时,出现花菇就多。

(二)湿度: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时期,培养料中的含水量以55—60%为宜,发菌室空气相对湿度70%为宜,培养料中水分不足或水分过量均不利于菌丝的正常生长,出菇阶段,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水分不足时香菇易枯干或不易形成原基,水分过量时香菇易腐烂或菌盖变深褐色。

(三)空气:香菇属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如果发菌室内空气不足或二氧化碳过多,就会抑制菌丝生长,因此在发菌期间要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做到勤通风换气。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不足时同样会抑制子实体生长,或易导致畸形菇,因此无论是菌丝生长还是子实体生长阶段,必须保持发菌室、菇房空气新鲜。

(四)光线:香菇菌丝生长阶段,只要在散射光或黑暗的条件下,菌丝均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光线不足时,出菇稀少,柄长,菌盖小,质量差,产量低。强光对香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都不利,均会抑制其生长。

(五)酸碱度:香菇菌丝生长喜欢偏酸性的环境,PH值3—7内菌丝均能生长,但是PH值4.5—6时菌丝生长较快,菌丝稠密,当PH值小于4.5或高于6时,菌丝生长很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六)营养:营养是香菇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的能源及物质基础,丰富而全面的营养基质是香菇高产优质的根本保证。由于香菇属腐生性真菌,它靠分解基质中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作为营养成分。因此在调配香菇栽培料时,要求培养料内碳氮比例为25:1为宜,子实体生长时碳氮比例35:1为宜,氮源过量,菌丝生长旺盛,很难形成子实体,生物效率较低。

三、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安排

在北方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很适合栽培香菇,由于香菇属中低温型食用菌,因此,在栽培香菇时,适时安排栽培季节非常重要。西北地区,一般为8月份播种,10月份开始出菇,出菇期为第一年的10月至次年4月份,也就是说,香菇栽培季节在第一年8月份至次年4月份期间均可生产。

(二)培养料制备

1、原料的选择:代料栽培香菇主要原料有木屑(阔叶)棉籽壳、玉米芯等,栽培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无论选用哪一种原料,首先要求原料必须是干燥无霉变的新鲜料。

2、培养料配方:

(1)阔叶木屑80%,麸皮17%,糖1%,石膏1.5%,尿素0.5%。

(2)棉籽壳30%,玉米芯32%,阔叶木屑20%,麸皮15%,糖1%,石膏2%。

(3)玉米芯62%,阔叶木屑20%,麸皮15%,糖1%,石膏1%,碳酸钙1%。

3、拌料:

选好培养料配方之后,称取配方中的各种原料,首先将主料与辅料拌匀。以上述配方(1)为例:先将阔叶木屑、麸皮、石膏充分拌匀,然后分别用水溶解糖、尿素使之变为水溶液后再分别均匀加入原料中,边加入水边拌,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0%为宜,用手用力抓捏原料后,手指缝渗出水而不滴为宜。

(三)装袋灭菌

将拌好的培养料堆置30分钟,使原料充分吸水后即可装袋,常用香菇栽培袋规格为15×50cm聚乙烯袋,厚3丝。装袋时,尽量压实原料,两端扎口,袋呈圆柱状,表面光滑。装完之后,把袋放进常压灭菌灶,此前锅内盛满水,锅上面放有板衬,栽培袋摆放成“井”字型为宜,这样有利于蒸汽回旋,充分达到灭菌效果,最后封闭灶门,点火加热。待灶内气温上升至100℃时,开始记时,在此温度下保持10小时,之后停止加热,再焖一夜。次日打开灶门,使其迅速降温冷却。

(四)消毒接种

待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时,及时搬入接种室,同时将栽培种、接种工具、工作服、75%的酒精棉一起放入接种室。先用来苏水溶液喷洒接种室进行杀灭杂菌后,再用烟雾剂(如克雾净)消毒,有条件的同时打开紫外线灯灭菌。杀菌40分钟以后,关闭紫外线灯,换上经消毒后的工作服进入接种室准备接种,接种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擦洗接种器具进行消毒。打开菌种瓶口,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菌种瓶口,挖掉老化的菌皮。接种采用打眼接种法,做一个直径1cm的打孔棒,一端削尖,打孔部位要用75%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在栽培袋周围均匀打几个孔,接上菌种,用胶布封口,接种速度要快,接完后,放入发菌室进行发菌管理。

(五)发菌管理

菌袋被搬入发菌室之后,将其叠放成“井”字型,7—8层高,留有人行道,这样利于空气流通。发菌室用来苏水液喷洒消毒,发菌温度控制在23—25℃,经过40多天菌丝长满,此时应提高发菌室内温度至27—28℃,促进菌丝成熟。发菌阶段,要勤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过50—60天后菌丝生长成熟,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六)出菇管理

1、脱袋转色管理:脱袋必须掌握适时、太早脱袋,菌丝生理没有成熟,转色困难,不利于子实体发生。脱袋太迟,菌丝过于成熟,菌膜增厚,影响原基发育和正常出菇。一般菌丝生长60天长满成熟即可脱袋。脱袋应掌握以下特征:袋壁四周菌丝体膨胀,皱褶,隆起瘤肿状占整个袋面2/3,接种点四周出现棕褐色。此时表明菌丝生理成熟,即可脱袋,脱袋后放在架上面,用塑料膜覆盖,由于脱袋后菌丝受外界光线、湿度、温度的影响,它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菌棒上出现一层浓白色绒毛状菌丝,接着倒状,形成薄的菌膜,开始分泌色素。先由白色变粉红色,渐变为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褐色薄膜这就叫转色。转色时温度应控制在15—22℃,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菇房内保持空气新鲜。

2、出菇管理:菌棒转色后进行变温催蕾,之后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为了能产出优质、高产的香菇,必须掌握以下四点:

(1)控制好出菇温度。香菇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分化的温度通常在10—20℃均可,但是以15℃左右最佳,如果温度过高时,可以揭开膜通风换气散掉一部热量,如果温度低时,适当增加温度。

(2)干湿交替。冷热刺激,第一批菇采完后,必须揭膜通风3—4小时,降低菇床湿度,使菌棒干燥,待菌丝充分恢复一周以后,每次进行3—4天干湿交替,冷热刺激,这时第二批子实体便很快形成。

(3)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通常以薄膜内呈现一层雾状并有水珠为标准,说明湿度适宜,若无水珠说明偏干,应及时喷水,若水珠下滴,说明湿度偏高,应增加通风,降低湿度,一般每天喷一次水即可保持其水分。

(4)菇房保持足够的空气。出菇管理阶段,菇房要保持新鲜空气,做到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每次1—1.5小时,同时把覆盖菌棒的薄膜揭起,使菌棒上的菇蕾充分呼吸空气,空气不足时易导致畸形菇,或不易分化子实体。

(七)采收

香菇子实体形成后,必须掌握最适采收期,一般在八成熟时即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安全展开,少许内卷,菌褶全部伸展并由白色转为黄色时为最适采收期,采收时轻轻扭转即掉,第一批菇采完后,菇房要造成较大的温差及干湿差。以促使第二批菇蕾形成,采过第二批菇后,菌棒含水量降低,可将菌棒浸入15℃水中,或用铁丝扎孔使其吸足水分。然后,继续进行出菇管理,可再次出菇,一般可采3—4茬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