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6406500000026

第26章 谎言有时很必要——善意的谎言别人最爱听(3)

这年七月初的一天,宋太祖如同往常一样,召来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聚会饮酒。酒酣耳势之际,宋太祖打发走侍从人员,无限深情地对功臣宿将们说:“我如果没有诸位的竭力拥戴,决不会有今天。对于你们的功德,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

说到这儿,宋太祖口气一转,感慨万端,说:“然而做天子也太艰难了,真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我长年累月夜里都不能安安稳稳睡觉啊!”将领不知宋太祖真实意图,就问:“陛下遇到什么难事睡不好觉呢?”

宋太祖平静地回答说:“其实个中缘由不难知晓,你们想想看,天子这个宝位,谁不想坐一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到昔日的结义兄弟、今日的天子说出这番话来,不禁惶恐万分,冒出一身冷汗,宴会的气氛立即紧张起来,他们赶紧叩头说:“陛下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再有异心!”

宋太祖接过话头说:“不能这样看,诸位虽然没有异心,然而你们的部下如果出现一些贪图富贵的人,一旦把黄袍加盖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做皇帝,办得到吗?”

与会将领这才转过弯来,终于明白了宋太祖的真实意图,于是一边涕泣大哭,一边叩头跪拜,说:“我们大家愚笨,没有想到这一层上来,请陛下可怜我们,给我们指出一条生路。”

宋太祖见状,知道时机成熟,趁势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就像白驹过隙,那些梦想大富大贵的人,不过是想多积累些金钱,供自己吃喝玩乐,好好享受一番,并使子孙们过上好日子,不至于因缺乏物什而陷入贫穷。诸位何不放弃兵权,到地方上去当个大官,挑选好的田地和房屋买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永远不可动摇的基业,再多多置弄一些歌女舞女,天天饮酒欢乐,与之一起愉快地欢度晚年。到那时候,我再同诸位结成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听太祖这样一说,惊慌恐惧之态逐渐消失,感恩戴德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再次叩头拜谢说:“陛下为我们考虑得如此周全,真可谓生死之情。骨肉之亲啊!”

第二天,石守信等功臣宿将,纷纷上书称身体患病,不适宜领兵作战,请求解除军权。宋太祖十分高兴,立即同意他们的请求,解除了他们统帅禁军的权力,同时赏赐给他们大量金银财宝。这些功臣宿将都罢黜了军职,只剩下一个徒有虚名的荣誉头衔——节度使。

宋太祖实施的这一成功解除功臣宿将统帅禁军权力的事件,史家称之为“杯酒释兵权”。宋太祖没有沿用历史上一些君主惯用屠杀功臣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是因为他对那些同自己一道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兄弟们的友情尚未泯灭,不好遽然对他们大开杀戒。采取这种和平方式让他们交出兵权,是各位将领在感情上愿意接受的,既有利于安定人心,巩固统治秩序,又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军权的集中,推进军事改革的深入。否则,这些将领就不会轻而易举交出兵权,那样可能导致流血冲突。

宋太祖说话算数,履行了与功臣宿将结为亲家的诺言。在“杯酒释兵权”之前,太祖寡居在家的妹妹奏国大长公主(燕国长公主)嫁给了忠武节度使高怀德。张令铎罢军职为镇宁节度使,太祖亲自牵线搭桥,让张令铎的三女儿做了皇弟赵光美(廷美)的夫人。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太祖长女昭庆公主下嫁王承衍。两年后,太祖的第二个女儿延庆公主下嫁石保吉。王承衍、石保吉何许人也,何能做皇帝的女婿,原来他俩分别是曾与太祖结为兄弟并在“黄袍加身”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高级将领王审琦、石守信之子。

与功臣宿将结为亲家,一方面显示彼此亲密无间,另一方面隐藏着同舟共济的美愿。太祖这样做,显然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这种政治婚姻有利于新建立起来的政权迅速趋于稳定。

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次经典的“谎言”对“谎言”的案例,双方都彼此心知肚明而又相互得益,有时善意的谎言能给彼此都带来好处,这是一种高级智慧的体现。

8.说谎要迎合别人的期望

“撇开道德的标准,谎言就是一种智慧。”真理和事实往往不可改变,真话与谎言都是一个样,而只有迎合别人期望的话才能真正地让人欣喜接受。

生活离不开谎言,有些时候,你不能不说谎,在一些非常时候,甚至只有说谎,才会让事情更加圆满。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它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身患重病的病人房间外有一棵树,树叶被秋风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落叶萧萧、凄风苦雨,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被这种悲泣深深打动了,他用画的树叶装饰树枝,使那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坚强地活了下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作为医生,面对一个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经常会宽慰他,对病人说:“只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

事实上,几乎没有一个医生会对病人说:“你根本没有希望了,很快就会死。”同样,作为病人亲友的人,在去探望病人时,即使知道他活不了几天了,也要与医生配合,把谎撒下去,让病人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因为生命本身有时是会创造奇迹的,即使没有奇迹出现,让病人充满希望的多活两天也是一种人道精神的表现。这个时候,你不撒谎,还能怎么办?

在医疗方面,谎言必不可少,在教育方面,适当的谎言也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如果善用美好的谎言鼓励学生,学生则会树立信心,并且真正有所进步。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

把能力相当的初一年级学生分成3个小组,第一组经常给予表扬与称赞;第二组经常给予责备和批评;第三组既不给予表扬和称赞,也不给予责备和批评。

给三个组以相同难度的数学练习题做,这个实验连做了一个星期,得出的结论是:第一组学生的成绩在不断上升;第二组学生一开始有进步,中途就停滞不前了,学习效果不好;第三组学生前三天成绩上升,以后成绩变得直线下降。可见能使学生实力倍增的谎言格外受到欢迎。

大学教授们经常要给自己的学生写推荐信,这些推荐信可能是用来向国外学校申请奖学金,可能是用来到人才市场上参与激烈的职业竞争,如果学生的确是顶尖的人才,那便不必多说,照实写来就是了。倘若教授诚恳地指出该学生不是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通常接受推荐的一方就可能理解为该学生是个差劲的学生。如果这样做,他可能伤害这个学生,使其失去深造的机会或难以找到工作,甚至对其一生的命运都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教授们提笔写推荐信的时候,必定在其中夸大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你可以认为这是在撒谎,但撒这样的谎是必要的。

还有二类谎言是社会礼仪必须说的奉承话,这些话里大都含水分、夸张、空话连篇,听着那些千篇一律的空话套话,虽然心里并不一定十分愉快,但人类缺少这些空话与谎话,社交礼仪就无从谈起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

王员外家添了个孙子,在满月酒的那天,来了许多庆贺的宾客,大家都看着孩子在有意无意地闲谈。

李秀才说:“令孙将来一定福寿双全,飞黄腾达,富贵荣华,光宗耀祖!”

罗秀才说:“人都是一样的,这孩子将来也会长大、变老、死去!”

李秀才受到热烈的欢迎,被奉为上宾,而罗秀才则受到客人的鄙视,主人的嫉恨与冷遇。

难道罗秀才说的不是实话吗?当然是实话,可是实话是不中听的。相反,李秀才说的极有可能是假话,一个人“福寿双全”是很难的,但就是假话讨得了主人的欢心,因为主人正是这么期望的。

礼节性语言和奉承话可给人们的幻想与虚荣心带来极大的满足,使人从困境与艰难中摆脱出来。它让人觉得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中是受到尊重与重视的,因此它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卢梭在《忏悔录》中说:“我从没有说谎的兴趣,可是,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说些谎话,以便使自己从不同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有时为了维持交谈,我迟钝的思维、干枯的话题迫使我虚构一些事情以便有话可说。”

林语堂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中国人的教养?我一直苦苦思索,由是发现了以下三点:一,说谎……二,具有像绅士样说谎的能力;三,以幽默感理解自己心境的平静,并且对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过于热衷。”

人总是与别人一起生存的,所谓的真诚、真实往往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念头,都有自己喜欢听的话,我们在说话,只有迎合别人的期望,在不违背自己的原则的情况下,适当说假,能更多地让人欣喜和接受。

9.说谎要适度,更需把握分寸

一般情况下,我们说话当然要真诚,诚信立世,说谎最要不得。但是如果你在心态上把假话当成真话,把握住假话的分寸,那其实真假就并没有太绝对的区别。假话能帮你把话说好,因为人性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乐于接受假的事实,让自己的心态得以平衡。但是必须注意,说假话一定要适度,要能把握住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