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
6416400000015

第15章 演讲口才培训(2)

(三)简洁、明快

“文以辨洁为难,不以繁缛为巧”,自古至今,简明一直是一项倍受推崇的写作原则。所谓简明,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明白无误地传达出尽可能多的的信息。演讲稿的语言怎样才能做到简明呢?这需要演讲者多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要达到思想的明晰性。李卜克内西说:“语言的明确是由于思想的明确,而明确的思想必然决定明确的表现方式。”演讲者首先必须对自己要讲的思想情感等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和仔细的推敲,弄清道理,抓住中心,明确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演讲语言的简洁明了。

二是要注意文字的锤炼和推敲,做到精益求精。

三是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重复。

四是要干净利落地戒掉废话、空话、套话。

五是要尽量不用长句。不用形体长、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四)生动形象

在准确、简明的基础上,演讲稿的语言还应该做到生动形象,有趣味性,能吸引听众。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呢?

其一,是要多用具体、形象的词语。一般来说,描摹客观事物的声音、色彩、气味、景象、形状等的词语,以及带有动感和色彩的词语,是具体、形象的,用得贴切,则会使语言生动、感人。

其二,是要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段。语言的修辞手段有许多,如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双关、反语、对比、反复与层递等,它们的语言功效是不尽相同甚至是有着较大差别的,但是作为积极的修辞方式,都有助于演讲语言的形象、鲜明、生动。

关于演讲稿的语言要求还必须强调两点,即:句式要富有变化,语音要协调甜美。语言中的句式多种多样,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表意功能,它们的语气、情调、气势、表意重点乃至语体色彩都有所不同。演讲者要根据演讲的内容和听众的层次作具体分析,有目的地交替使用各种句式,做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使演讲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产生磁石般的吸引力。

按照句式内部特点不同来划分,有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松句和紧句等。

(1)长句和短句。

长句是指字数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短句是指字数较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一般附加成份多,表意严密周详,气势畅达。短句则形体短,接近于口语,具有简洁明快、活泼有力的特点。演讲作为一种口语表达艺术,应多用短句为宜。但事实上,演讲稿的语言根本不可能只用短句。只用短句,容易使人感到演讲稿的跳跃性太大,语意不够连贯。所以,演讲稿也要适当地使用一些长句,力求一种既严密周详,又不失简洁明快的表意效果。

(2)整句和散句。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长短一致或接近的句子。散句是指结构灵活、长短不一的句子。整句的特点是结构整齐、条理明晰,音节和谐,能够使语义更加鲜明、突出,使语言富有节奏感,但整句用得过多,容易使人感到呆板、单调。散句的结构多样,长短各异,使用起来灵活、方便。演讲稿的语言应注意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使整齐美与参差美交相辉映,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

(3)松句和紧句。松句和紧句,是就句子结构的松紧而言的。结构松的句子,把一个或者几个意思分开来说,中间停顿较多,语气舒缓。结构紧的句子,把几个意思集中到一起说,停顿较少,语气急迫。紧句的结构凝炼,语义容量大,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为人们所乐于使用。但一味使用紧句,就会使文章的节奏过快,显得局促。松句的结构松散,适于用来突出语意,或者抒发亲切和沉郁的感情,还适于用来渲染轻松、愉快或者沉闷、寂寞的气氛。但一味使用松句,会使语言拖沓、罗嗦。演讲稿的语言应该有急有缓,有张有弛,要利用紧句和松句的交错变换,有效地调节演讲的节奏。

只有声情并茂的演讲才能打动人心,演讲稿的语言还必须以语音的协调甜美为要求。高尔基曾指出:“语言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演讲稿的语言要响亮动听,产生理想的音乐美感,可利用和调配各种声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讲究句式的匀称、平仄的协调、韵脚的和谐,并巧妙地运用迭音词、象声词、语气词、双声叠韵词等,使话语节奏变化多端,声音和谐。

4.演讲语言的无穷魅力

演讲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演讲语言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高级口语,因此,在演讲的实践中必须掌握语言的技巧以展示其无穷的魅力。

演讲语言的技巧培训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演讲的基本技巧培训,包括语音、停顿、重音、节奏等的学习。另一类属于特殊技巧,包括模拟、气声、拖腔、泣诉、笑语、颤音等等。在演讲语言中,基本技巧是最重要的,应重点培训和学习,而特殊技巧的培训应根据需要而定。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特殊技巧培训方案。

一、摸拟

模拟,即仿效,是指用模仿某种声音的方法,念出某种词语或不同人物的语言。例如,1986年3月,着名相声演员姜昆在中央党校作了一次题为《相声语言的艺术欣赏》的演讲,他在谈到如何使相声的开场白语言做到简明生动、干净利索的问题时,引用了周恩来总理言谈“一鸣惊人”的事例: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举世瞩目的亚非会议。会议开始的头两天,不少与会国的代表吵吵嚷嚷,意见分歧,眼看会议有陷入分裂的危险。这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一次即席演讲中的开头谈到:“中国代表是来寻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姜昆在讲到周恩来同志的这句话时,便采用了仿调的手法,不但绘声绘色地模仿了周恩来同志的苏北口音,还栩栩如生地拟用了他说话的声调,使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了“增添活力,兴起魅力”的意境。

有时,为了描述某种音响,某种节奏,以启发听众的联想,或渲染某种气氛,也采用模拟的方法。例如,蔡朝东在《理解万岁》的演讲中有一段演说:

一天下午“轰隆隆”,一发罪恶的炮弹拦腰削断了一棵碗口粗的大树……这时,受伤的战士们继续匍匐前进。“嗒嗒嗒”……敌人的高射机枪追打着,战士们顺着山势向下滚,鲜血浸进了殷红的土地……

蔡朝东运用了模拟手段,十分逼真,形象地再现了战士们英勇战斗的情景,使听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显示了生动、形象的感人力量。

俗话说:美味不可多用。模拟演讲术虽有许多优点,但也不可滥用,不可乱用,弄不好会适得其反。如有的演讲者时而模仿张三,时而模仿李四;有的不顾原句的特定意境而胡乱模拟;有的以模拟仿声为能事一味表演;有的学着小丑的腔调故作滑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运用模拟术的大忌。

二、颤音

颤音,就是说话时用断断续续的语调来说出某些词语或话语,这种表达技巧,主要用于表示慌张、激动、紧张等感情,有时也可用于说话困难,不能完整说出来的一种表达。

例如,曾在“振光中华”读书比赛中夺标的青年女工周念丽,在题为《人生的航线》这篇演讲中,提到自己过去的遭遇时说:

我是一个生下来就有“帽子”的人,长大后,又曾是一个丢失了名字的人。襁褓之中,我父亲已去世。他留给我的唯一遗产,是一顶沉重的政治帽子。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又把妈妈卷入了“牛棚”。“双料狗崽”便是同学对我的“尊”称。

这时候,演讲者的声音是颤动的,表情是哀怨的,愁眉苦脸,蹙额锁眉。

三、气声

表示感叹、惊讶等感情或者某种声音时,往往用到一种气大于声的声音,这就是气声,也叫虚声,发声时声门收缩,类似耳语。

例如:

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

这里的“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两个感叹句都要用气声,以表现“我”当时极度惊讶又不能大声呼叫的感情。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这里的“啊”表示感叹,“哧”表示划火柴的声音,都宜用气音,不可读得太实。

四、拖腔

表示领悟回忆迟疑支吾,气力不足,声音微弱或者惊呼、断续等特殊情况时,有意把声音拖长,这类声音叫拖腔。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中有这样一段: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案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鼓掌)

《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在国民党特务暗杀了李公朴后,带着无比愤怒的心情上台演讲的。如果用拖腔表达“无耻啊”这三个宇,那么就能更真实地反映闻一多先生当时的愤激之情。

拖腔技巧也不可随便乱用,更不可以拖腔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教训别人,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叫人厌恶。

五、泣诉

泣诉,就是用带哭的语调诉说某件事或某些词语。演讲中,只有在极度悲痛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技巧,而且,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才有真实感,才能打动人。例如:

敬爱的周总理,

我不能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这里为表现对周总理逝世的哀伤心情,宜适当带一些泣诉的色彩。

六、笑语

表示欢快或者嘲讽而发笑的情态时,使声音带些笑的色彩,这种声音为笑语。例如:周念丽《人生的航线》中的一段:

是祖国母亲,挟着十一后三中全会的春风,来拥抱了我,为我父亲平了反,又牵我进了大学校门,团组织也纠正了,我的航线偏差,把我从迷茫中拉出,教我读书,教我奋进!

这时候,喜悦、感激之情使演讲者绽开了笑脸,听众也为之开颜。

演讲的语言技巧掌握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定的训练。演讲应首先掌握基本技巧,然后再学习特殊技巧,二者兼而有之,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

5.演讲的艺术手法

要掌握正确的演讲口才培训方法,必须寻求科学的训练途径。有了这些再加上刻苦的实践就能尽快提高演讲口才的能力。以下是培训演讲口才的简单方法。

一、幽默生动,耐人寻味

幽默的含义是有趣或可笑而又意味深长。如果只有前者,即只是有趣或可笑,而并无深刻的含义,则不是幽默,只能称作滑稽或噱头。幽默作为一种最生动的表现手法,也大量用于演讲中。

有许多人常在演讲开始时使用幽默,借以打破沉闷的局面,缩小讲演者和听众的距离。

例如,陈毅1938年元旦在一次新四军驻地江南各地方武装首领会议上讲话,他先笑着做了自我介绍:“首先,敬告诸位,我姓陈名毅,字仲弘,今年39岁,还没有老婆”,“我还有个癖好,喜欢抽烟,不过不是大烟是纸烟。”几句话就把大家逗笑了,会议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演讲过程中使用幽默,更能使你的演讲情趣盎然,引人入胜。例如:普列汉诺夫有一次在日内瓦做关于《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演讲,当时会场乱哄哄的,几乎使演讲不能继续下去了。这时,普列汉诺夫双手交叉在胸前,目光嘲笑地扫视着会场。当台下逐渐平静了些,他大声说:“如果我们也想用这种武器同你们斗争的话,我们来时就会……(他停顿了一下,大家以为他会说,带着炸弹、武器、棍棒,然而他说出的话却出人意料),我们来时就会带着冷若冰霜的美女。”此语一出,整个会场笑声一片,甚至连一些反对者也笑了起来。这时,普列汉诺夫抓住时机,话头一转,将演讲引入了正题。

幽默不仅在一般演讲场合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政治场合开始广泛使用。据说美国总统林肯枕边经常放着一本《哈罗笑话集》,他能熟练地把幽默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自己的演讲中去,被称为“最大的总统”。

约翰?梅杰1990年11月18日成为英国的新首相。他最大的特点是平易近人,广开言路,遇事镇定自若,这些后来被人们誉为“梅杰风格”。早在1979年梅杰在牛津哈丁顿选区,他首先当选议会下院议员,在竞选中有一位农场主当面批评他对农业知之甚少。而对窘境,梅杰并不生气,大声对选民讲话:“这位先生说得好,我不知道牛头,也不知道牛尾;不过您投我的票,我将在24小时内成为一个养牛专家。”幽默的语言使他摆脱了窘境,赢得了选民的称赞。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体现。”健全的、热情的、具有人情味的智慧就是最好的幽默,这种幽默的正确使用,会使我们的演讲魅力无穷。

二、誓言警句,增光添彩

哲理法一般是指誓言、警句在演讲中的运用。人们对具有启迪睿智和含有深刻哲理的语言,称为誓言警句。它是人们对待事物和人生的认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比一般的道理更深刻、更凝炼,更富有启迪。例如:胡适的《毕业赠言》有这样一段: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1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1点牛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成成品。”

再会了!你们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张丽萍的演讲(信念之光),结尾紧扣名言,颇发人深思。

我在这里要说,信念的力量是无法用市侩们的算盘算得出来的。

一位着名作家曾经说过“要有光,太阳的光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光。”我们英雄战士的信念,不就是这种心灵的光吗?

引用哲言警句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引用原文,不要以讹传讹。

2.要全面领会原文,不要断章取义。

3.要反复证明原作者,不要张冠李戴。

三、故事穿插、喜闻乐见

穿插法,是指演讲者为了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演讲中穿插一些故事、笑语、趣闻、诗词、歌曲等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活跃气氛、激发听众情绪,能使理论深入浅出,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姜昆在(理想纵横谈)的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件新奇的事情:

有一个工厂曾经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规定青年工人的裤褪不许小于六寸五。结果第二天,有人就在厂门口贴出一则广告:本厂职工为响应领导关于抵制瘦裤腿裤子之号召,特成立民族服装店,承做中国传统之抿档裤。(大笑)本抿档裤男女皆宜、前后不分,(笑)穿着方便、黑白分明,穿时不用裤带,只需将小腹收起,屏住呼吸,左右一抿,往里一掖,放松肚皮即可,(大笑、鼓掌)像这样的广告当然是由于不正当的行政命令造成的。

这既是怪诞的笑料,引起哄堂大笑,又能引发人们的思考,给人许多启示。

再如,刘吉在一次演讲中向人们解释干部制度改革、取消终身制、实行退休离体制的时候说:“记得朱熹有一首诗‘半亩芳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间断‘活水’补充、更替,才有生命,才有活力,才能开拓新领域。”

刘吉通过朱熹这首诗所展示的具体形象事物,使人们对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有了更生动更深入的认识。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演讲者使用穿插法,其作用除了使事理更为形象、深刻外,还能调整现场的气氛,增加听众的兴趣,从而获取最佳的演讲效果。

四、情深意切,催人泪下